<p class="ql-block">說起上海第一條歷史文化街,還得說起如今已經非常低調的多倫路—一條匯聚了近代中國最精華的文人墨客,直到現在仍然彌漫著濃濃的先鋒的文藝氣息。</p> <p class="ql-block">多倫路是一條不起眼的小街。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一條多倫路,留下了眾多的紅色印跡和名人故事。</p><p class="ql-block">這是上海第一條歷史文化街,為百年上海灘的縮影,名人云集,20年前紅遍上海灘</p> <p class="ql-block">多倫路從1911年由英國傳教士竇樂安越界筑路;到2001年,多倫路被上海市旅游局命名為上海市文化特色街,迅速火遍全上海。“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沒有一條馬路可以代替。</p> <p class="ql-block">多倫路可以說是海派文化百年滄桑的“活化石”,每一棟建筑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包括魯迅、茅盾、孔祥熙、白崇禧等歷史名人都曾經在這里留下自己的印記。</p> <p class="ql-block">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多倫路上成立,以魯迅為旗手的左翼文化運動自此蓬勃興起,在中國革命史和現代文學史上寫下不朽的一頁。</p> <p class="ql-block">多倫路號稱"現代文學重鎮",是因為30年代中國一群左聯作家,諸如魯迅、茅盾、郭沫若、葉圣陶等文學巨匠以及丁玲、柔石等左聯作家曾在此頻繁交流與活動。</p><p class="ql-block">時光流逝,如今的多倫路以“文化名人街”的形式,保留下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人文風情和紅色文化記憶。</p> <p class="ql-block">多倫路就像一杯陳年美酒,歷久彌香;雖然街面上的店面開了關,關了開,但是來來去去,卻無法改變這里曾經發生的傳奇與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人稱這里是中國二三十年代文化界的大本營,魯迅、茅盾、郭沫若、沈尹默、葉圣陶等一代風云人物都在這500多米長的街上住過;白崇禧、孔祥熙這些當年上海灘的大佬們也在這里筑屋置業。名人就是這條路最矚目的IP,并且如此密集,讓多倫路成了中國近代史上的臥虎藏龍之地。</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幢風格迥異的英法日荷式洋房和石庫門建筑群,洋溢著的仿佛不僅僅是白先勇、張愛玲筆下舊昔上海人家的那份溫馨與浪漫,似乎還有魯迅的那份深刻、郭沫若的那份激情,以及孔祥熙、白崇禧等達官顯貴們的那份奢華和傳奇。</p> <p class="ql-block">這百年來的公館、教堂、里弄、書店、學校等時光印記都被留了下來,成了人們來此憑吊過往的依據。配合改造時新增的名人雕塑,懷舊咖啡館、紀念館、美術館、古玩店、奇石館更是傳承了這里悠久綿長的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百年過去,依舊能從這些雕像營造的場景中,遙想當年各位文壇大家在此高談闊論,思辨的火花在這里閃耀。</p> <p class="ql-block">“薛公館”,該建筑外觀為青磚砌筑,周圍有較大庭院,門口還有魯迅的親密戰友,左翼作家聯盟的黨團書記馮雪峰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老電影咖啡館那特有的西式小洋樓,揉雜了西式的風格,灰色磚墻上依稀留著疏落的藤蔓影跡;典型的外廊式建筑,仿佛是時空隧道的入口。置身其中,有著迷醉昏黃的燈影和悠悠流動的歌曲,經典的黑膠老電影也傳達著動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中華藝術大學|左聯紀念館</p><p class="ql-block">中華藝術大學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所綜合性藝術大學。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此舉行成立大會。1930年8月,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成立后的總部也設在這里,有左聯成立大會會場、左聯發展史,以及左聯盟員的作品、生活用具、口述視頻、由作品改編的電影等。</p> <p class="ql-block">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會址紀念館。</p><p class="ql-block">紀念館一共三層,一層還原了1930年成立大會的原貌。馬賽克地板,復古優雅的吊頂,黑漆木地板,依稀讓人窺探當年的場景。二樓,圖文影像實物相結合,展示了左翼文化的誕生,發展,以及在國民黨當局壓迫時期的艱難前進。這里有柔石所用的筆筒,印章,夜游丁玲和胡也頻結婚時的茶具,還有當年“左聯五烈士”的鐐銬。</p> <p class="ql-block">多倫路從一個側面集中展示了上海一百多年來城市發展的縮影,是海派文化百年滄桑的“活化石”。被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評為上海特色文化街,也被評為上海市群眾文化活動特色區域。</p> <p class="ql-block">夕拾鐘樓位于多倫路119號,名稱取自魯迅先生著名文集《朝花夕拾》。整幢鐘樓欞體用花崗石砌成,其古鐘為青銅冶鑄。</p> <p class="ql-block">路牌下的雕塑是葉圣陶和小報童。</p> <p class="ql-block">有人說:“上世紀三十年代是腥風血雨的年代,但也是文化輝煌的年代。盡管當權者飛揚跋扈,但是文人斗士卻機智瀟灑,碩果累累。動蕩的時代,并未阻止他們高華深遠的文思,如歌般動人的言辭和字句,已經鐫刻在民族記憶的深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大上海,就留下了很多時代的印記,虹口區的多倫路,由于民國時期有魯迅、瞿秋白、茅盾、郭沫若、葉圣陶、柔石、馮雪峰等,都曾經在這條小街上生活居住過,孔祥熙、白崇禧和湯恩伯等民國政要也曾在此居住,著名作家白先勇也曾在這里度過童年時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條只有幾百米的道路集中地展示了大上海百年來歷程印跡和文化縮影,因此被稱作“文化名人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邹城市|
金寨县|
瓦房店市|
威信县|
宝兴县|
宁波市|
南阳市|
扶风县|
陆丰市|
郴州市|
丹巴县|
江口县|
合作市|
武强县|
儋州市|
玉溪市|
淮滨县|
金湖县|
丰镇市|
山东|
辽阳市|
大同县|
黄浦区|
台南县|
遂宁市|
许昌市|
西丰县|
建水县|
烟台市|
法库县|
南皮县|
嘉义县|
应城市|
都安|
南乐县|
东乡族自治县|
衢州市|
五家渠市|
武穴市|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