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補做美篇武漢及武漢周邊游(三)2023.3.21~3.29

Wendy

<p class="ql-block">13. 游覽“古德寺”?</p><p class="ql-block">古德寺位于湖北省漢口黃浦路。該寺始建于清光緒三年,后兩次擴建,占地3萬平米,建筑面積8000平米,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并由“黎元洪”親自題寫匾明。</p><p class="ql-block">古德寺是“辛亥革命陽夏保衛戰(亦稱武漢保衛戰)的第一個戰場,眾僧參加救護傷員,在寺后掩埋了三千多名烈士,1912年4月13日孫中山帶領專員來古德寺憑吊烈士。1954年周恩來總理曾陪印度總理尼赫魯及女兒甘地等一行9人參觀古德寺。</p> <p class="ql-block">?古德寺的大門看起很普通,但里面的建筑非凡,與眾不同,獨具一格。</p><p class="ql-block">建筑外觀既像伊斯蘭教清真寺、哥特式基督教堂、羅馬式天主教堂、拜占庭式東正教堂,又像古希臘神廟,也有些類似印度教和東南亞小乘佛教寺廟的風格。但實際上古德寺是一個藏在鬧市的正宗的漢傳佛教尼姑庵,供奉的依然是釋迦牟尼佛和觀音菩薩。</p><p class="ql-block">古德寺的建筑混合了歐亞宗教的建筑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漢傳佛教中實屬罕見,堪為“佛教勝地一大奇景”,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歷史研究價值,2013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圓通寶殿</p><p class="ql-block">古德寺的核心建筑是圓通寶殿,運用了古羅馬建筑結構,內外墻之間的回形步廊和許多方柱,立面墻上的圓窗和長窗,卻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樣式。 寶殿內供奉丈六金身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等佛。</p><p class="ql-block">圖片中我正在拍照該殿,好友大京在后面拍下了這張照片,她拍的圓通寶殿取景好且非常清晰。</p> <p class="ql-block">圓通寶殿頂上九座佛塔的塔剎,既像風向標又像十字架,在中國塔文化中獨樹一幟。</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p class="ql-block">古德寺的第一進殿堂是天王殿,天王殿方方正正,兩邊馬頭墻,是一座徽派建筑而非傳統飛檐翹角的佛教殿堂。天王殿內兩側供奉的是四大天王,正前方是大肚能容的彌勒佛,后面是佛寺守護神韋馱。</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正前方矗立著一座來自異域的四面佛,四面佛在中國佛教寺廟都沒有。四尊佛面分別代表慈悲、仁愛、博愛和公正。</p> <p class="ql-block">觀音殿</p><p class="ql-block">古德寺觀音殿主殿兩層,還有其余疊加的樓層。第一層供奉千手觀音菩薩,殿門前有兩座石獅,第二層是僧尼的誦經禮佛之地。觀音殿內有許多精美的佛像和佛教文化的遺跡,是佛教信仰和文化的重要場所之一。 </p> <p class="ql-block">14. 游覽《黃鶴樓》</p><p class="ql-block">?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 ,地處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為武漢市地標建筑。因<span style="font-size: 18px;">唐代詩人崔顥登樓所題《黃鶴樓》一詩而名揚四海,與湖南岳陽市的岳陽樓和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span></p><p class="ql-block">?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歷代屢加重修。現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于1985年。</p> <p class="ql-block">黃鶴樓外觀五層,內部實際有九層,隱含九五至尊之意,八方飛檐的鶴翼造型體現了黃鶴樓的獨特文化,使中國傳統建筑特色與文化意蘊完美結合。</p> <p class="ql-block">唐代詩人崔顥名詩《黃鶴樓》:</p><p class="ql-block">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馀黃鶴樓。</p><p class="ql-block">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p><p class="ql-block">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p><p class="ql-block">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p><p class="ql-block">李白登上黃鶴樓,看到崔顥寫的《黃鶴樓》說了一句:“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由此可見,崔顥的名詩卓爾不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樓大廳,正中藻井高達10余米,正面有一幅巨大的“白云黃鶴”陶瓷壁畫,兩旁立柱上懸掛著長達7米的楹聯: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憾;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 </p> <p class="ql-block">放大看陶瓷壁畫《白云黃鶴》,黃鶴樓的角部飛檐與振翅的黃鶴遙相呼應,相得益彰,更覺黃鶴樓的設計靈動巧妙。</p> <p class="ql-block">二樓大廳正面墻上有用大理石鐫刻的唐代閻伯理撰寫的《黃鶴樓記》,記述了黃鶴樓興廢沿革和名人軼事;樓記兩側為兩幅壁畫,一幅是“孫權筑城”,形象地說明黃鶴樓和武昌城相繼誕生的歷史;另一幅是“周瑜設宴”,反映三國名人去黃鶴樓的場景。</p> <p class="ql-block">壁畫《周瑜設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樓大廳《人文薈萃》壁畫注釋。</span></p><p class="ql-block">大型陶瓷壁畫由三幅相連的繡像組畫構成,描繪了唐宋時期13位文化名人(杜牧、白居易、劉禹錫、王維、崔顥、李白、孟浩然、賈島、顧況、宋之問、岳飛、陸游、范成大)的瀟灑風姿,并選錄了他們吟誦黃鶴樓的詩詞,圖文并茂 ,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人文薈萃》壁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文薈萃》壁畫。</p> <p class="ql-block">這是黃鶴樓藏有的一套珍貴的明代刻本,里面記錄了有關黃鶴樓的詩篇,其中李白、崔顥的詩文赫然在列。</p> <p class="ql-block">欣賞名人詩賦。</p><p class="ql-block">據不完全統計,唐宋時期有關黃鶴樓的詩句有1700多首,欣賞了黃鶴樓里展出的部分名人詩賦。</p> <p class="ql-block">王維(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唐朝詩人、畫家。</p> <p class="ql-block">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蘇軾(1037年—1101年),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還是歷史治水名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南宋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p> <p class="ql-block">陸游(1125年~1210年),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中國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四樓放置名人字畫。</p> <p class="ql-block">五樓展示了以組題為《江天浩瀚》的10組壁畫。</p> <p class="ql-block">壁畫《浪淘沙》</p><p class="ql-block">以孔雀石研制的石綠為基調,配合石青濃淡墨色、暖色使畫面具有經過自然風化的青銅器的感覺,再用金勾勒出長江的渦漩激流,以一瀉萬里磅礴氣勢,展現了華夏民族百折不撓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黃鶴樓外面的龜蛇鶴雕塑</p> <p class="ql-block">在黃鶴樓上眺望武漢長江大橋。</p> <p class="ql-block">15. 游覽戶部巷</p><p class="ql-block">戶部巷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始建于明代, 清代因毗鄰藩臺衙門(對應京城戶部衙門)而得名。東靠十里長街,西</span>臨長江,南枕黃鶴樓,北接都府堤;長約150米,寬8米,是集小吃、休閑、購物、娛樂于一體的特色風情街區,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p> <p class="ql-block">16.游覽長江大橋</p><p class="ql-block">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p><p class="ql-block">武漢長江大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長江大橋,橫跨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鏈接起武漢三鎮,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p><p class="ql-block">武漢長江大橋于1955年9月1日動工修建,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全長1670.4米,主橋長1155.5米,上層橋面為四車道,下層為雙線鐵道,總投資1.38億人民幣。</p> <p class="ql-block">步行游覽武漢長江大橋。</p> <p class="ql-block">17.游覽 漢口江漢路</p><p class="ql-block">江漢路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口中心地帶,全長1600米,寬度為10至25米,是武漢著名的百年商業老街,也被譽為“武漢二十世紀建筑博物館,沿路上擁有眾多歷史建筑,其中包括30年代遺留下的西洋建筑?,F在的江漢路已成為漢口繁華的商業區域,擁有超過400家的店鋪。</p><p class="ql-block">圖為江漢關。</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四明銀行</p> <p class="ql-block">中信銀行</p> <p class="ql-block">中國人民銀行</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的江漢路是華人地界與洋人租界的分界線,1927年2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收回英租界,將太平街與歆生路合并,命名為江漢路。</p> <p class="ql-block">江漢路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18. 游覽江灘夜景</p> <p class="ql-block">19. 參觀湖北省博物館 </p><p class="ql-block">湖北省博物館位于武漢市武昌區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國家一級博物館。</p><p class="ql-block">現有館藏文物26萬余件(套),以青銅器、漆木器、簡牘最有特色,其中國家一級文物945件(套)。</p><p class="ql-block">館藏十大鎮館之寶為: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曾侯乙尊盤、云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p><p class="ql-block">2021年湖北省博三期新館向公眾開放,展件由此前約1000件增加到2500件以上,總面積達到11.4萬平米。</p><p class="ql-block">圖片為湖北省博物館新館。</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博物館老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頭骨復原青銅塑像</p><p class="ql-block">曾侯乙為戰國時期曾國國君(曾國又叫隨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曾侯乙編鐘 </p><p class="ql-block">是湖北省博鎮館之寶,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首批列入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p><p class="ql-block">戰國早期曾國國君的一套大型禮樂重器。編鐘共65件,每件能奏出呈三度音節的雙音,編鐘總音域達五個八度,鐘上有2828個銘文,是稀世之寶。</p><p class="ql-block">曾侯乙編鐘自出土后,曾三次奏響。</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1978年,在出土后三個月的八一建軍節演奏了《東方紅》、《楚商》、《一路平安》、《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和《國際歌》。</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是在1984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奏了《歡樂頌》等曲目。曾侯乙編鐘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離開湖北、離開湖北省博物館。</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是在199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著名音樂人譚盾創作了大型交響樂《天·地·人》,使用曾侯乙編鐘原件完成了交響樂部分的演奏。</p> <p class="ql-block">戰國曾侯乙尊盤</p><p class="ql-block">曾侯乙尊盤是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是2002年首批列入永久性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p><p class="ql-block">曾侯乙尊盤是戰國早期青銅器,由尊和盤兩件獨立器物組成,整套器物飾龍84條,蟠魑80條,制作復雜,造型美觀,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舉世無雙的稀世珍寶,至今未出現復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越王勾踐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2013年越王勾踐劍就以一級國寶文物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越王勾踐劍是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勾踐自用青銅劍王。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 4.6厘米,</span>是當時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制作精美,紋飾清晰,歷經2500余年毫無銹蝕,被譽為“天下第一劍”,是目前青銅武器中的稀世珍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劍首外翻卷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正面近格處有“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琉璃,背面鑲有綠松石。</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四愛圖梅瓶。</p><p class="ql-block">湖北省博鎮館之寶。2006年出土于湖北鐘祥郢靖王墓。它通高38.7厘米,口徑6.4厘米,底徑13厘米。在肩部用青花繪三只鳳凰在牡丹叢中嬉戲玩耍,腹部四個菱形開光內分別繪有四種圖案,即四愛圖: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林和靖愛梅鶴和周敦頤愛蓮。</p><p class="ql-block">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反映出在元代我國青花瓷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制作精美,給人們以優雅明凈的審美享受。元朝時期現存的青花人物圖案非常稀少,所以元青花四愛圖梅瓶也變得異常珍貴。被譽為“陶瓷中的熊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虎座鳥架鼓(也稱虎座鳳架鼓)</p><p class="ql-block">國家一級文物,湖北省博鎮館之寶。</p><p class="ql-block">?虎座鳳架鼓是戰國時期文物,器物通高約136cm,寬134cm,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虎座鳳架鼓之一?;⒆P架鼓造型逼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佳作,是楚文化最具代表性漆器文物。</p> <p class="ql-block">石家河玉人像</p><p class="ql-block">湖北省博鎮館之寶,出土于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文化遺址,距今已有4200至4000年的歷史。玉人像為長方形片狀,表面呈淡黃色,反面光平,迷你玉人身高不足2厘米,卻極為精致??v目、寬鼻、口扁方微閉,使用了圓雕、透雕、減地陽刻、淺浮雕線刻等工藝,展現了古人高超的琢玉技藝,同時也形象地展現了中國古代人的風貌和神韻。</p><p class="ql-block">石家河玉人像被譽為石家河玉器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崇陽銅鼓</p><p class="ql-block">崇陽銅鼓商代時期文物,國家一級文物 ,鎮館之寶(照片為網上下載,參觀時未看到)。</p><p class="ql-block">文物通高75.5厘米,鼓面直徑39.5厘米,重47.5公斤。崇陽銅鼓是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青銅鼓之一,也是我國僅存的一面商代銅鼓,是一件極其難得的國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錠</p><p class="ql-block">金錠出土于湖北省鐘祥市梁莊王墓,是現存唯一一件有銘文記載的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鹿角立鶴</p><p class="ql-block">中國古代視鶴、鹿為神鳥瑞獸,鹿鶴一體是古人想像的吉祥動物。</p> <p class="ql-block">粉彩荷花吸杯</p> <p class="ql-block">青白玉鏤空云龍紋帶</p> <p class="ql-block">金鳳簪</p> <p class="ql-block">20. 游覽古琴臺景區</p><p class="ql-block">景區位于武漢市漢陽區龜山腳下的月湖之濱,是武漢著名的音樂文化古跡,與黃鶴樓、晴川閣并稱武漢三大名勝。</p><p class="ql-block">相傳二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在該處彈奏一曲《高山流水》,喜遇知音鐘子期結為摯友,并約次年再唔,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約回來,卻得知子期已病故。伯牙悲痛之余碎琴絕弦,從此不復古琴,史稱伯牙絕弦,后人在此筑館紀念,稱為琴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古琴臺也稱伯牙臺,為漢白玉筑成的方形石臺,約20平方米,相傳為伯牙撫琴之處。</p> <p class="ql-block">大殿</p> <p class="ql-block">店內展品。</p> <p class="ql-block">在大殿觀看古琴演奏并聆聽講授古琴知識。</p> <p class="ql-block">古人根據簡潔的圖形文字就可知如何撥弦彈奏。</p> <p class="ql-block">古琴臺建筑群占地約15畝,除殿堂主建筑外,還有庭院、林園、花壇、茶室等,布局精巧、層次分明。</p> <p class="ql-block">21. 游覽晴川閣</p><p class="ql-block">晴川閣位于武漢市漢陽區 ,與黃鶴樓夾江相望,與黃鶴樓、古琴臺并稱為武漢三大名勝。<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晴川閣由三大主體建筑組成:主樓(晴川閣)、禹稷行宮和鐵門關。</span></p><p class="ql-block">晴川閣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為漢陽知府范之箴在修“禹稷行宮”(禹王廟)時增建,后屢毀屢建,現在所見是1984年重建的樓宇?!扒绱ā比√拼娙舜揞椀屈S鶴樓寫下的詩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中“晴川”二字命名。</p><p class="ql-block">晴川閣高17.5米,樓閣分上下兩層,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p> <p class="ql-block">晴川閣是觀賞武漢長江大橋的絕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禹稷行宮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原名《禹王廟》,明天啟年間改為“禹稷行宮”,為歷代祭祀大禹之地。</p> <p class="ql-block">大禹塑像。</p> <p class="ql-block">禹碑亭</p> <p class="ql-block">鐵門關,始建于三國時期。唐以前是軍事要塞,后成為商貿通道,明末毀于戰火,清時鐵門關遺址上建關帝廟,祭祀關公。</p> <p class="ql-block">至此武漢及周邊九日游圓滿結束,游覽了武漢三鎮及周邊六個地、縣直轄市的21個歷史風景名勝,增長了歷史文化知識,開闊了視野,領略了優美的自然風光,不虛此行。再見了英雄的城市,再見了美麗的楚鄉。</p><p class="ql-block">美篇結尾呈上彭老師為武漢游做的總結小片,感覺甚好,配合小片我誦讀了自己寫的順口溜,至此美篇收關。</p><p class="ql-block"> 2024.4.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都县| 余姚市| 临澧县| 伊金霍洛旗| 义乌市| 新邵县| 岑巩县| 特克斯县| 南漳县| 永福县| 元谋县| 吉木乃县| 墨江| 奉化市| 宝坻区| 武清区| 礼泉县| 贵州省| 余庆县| 平江县| 土默特左旗| 宁明县| 泰安市| 厦门市| 昔阳县| 黄大仙区| 洛扎县| 沾化县| 武乡县| 宜君县| 灌阳县| 石家庄市| 吴堡县| 焦作市| 阿勒泰市| 洛阳市| 科技| 河源市| 金乡县| 岗巴县|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