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兩天跟著隋師傅去曼遠村時,向他探討西雙版納什么地方最具民族風味,他激烈推薦傣族民族園。他說傣族園是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民族文化為一體的著名風景名勝區。恰巧,我們的行程專門安排了傣族園。</p> <p class="ql-block"> 西雙版納的俗語真不少,這不又有一句:“到西雙版納不到橄欖壩等于沒有到西雙版納,到橄欖壩不到傣族園等于沒有到橄欖壩。”來西雙版納游玩,傣族寨子當然不容錯過,位于景洪市勐罕鎮橄欖壩傣族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我們跟著導游走進傣族園,一進傣族園我就有了感慨。傣族園里可見幢幢精巧別致的傣家竹樓和佛寺古塔掩映在綠樹叢中,相互遮掩而又映照襯托,透著一種自然、純樸、寧靜的氛圍,而且非常干凈。我被這樣的氛圍所陶醉,恍如是難得尋找到的人間仙境。</p> <p class="ql-block">導游介紹進入傣族園必須由村里的導游帶我們參觀,外面的導游是不可以在村里當導游。這大概是因為要保護村級文化和利益吧。完全能夠理解。從我內心來講更希望有村里的導游來帶隊,因為他們是村里人,對傣族文化應該更了解,介紹的也會更接地氣。于是我們有了一個村里年輕漂亮的稍哆哩(傣語年輕姑娘)當我們的村里導游。</p> <p class="ql-block">稍哆哩彬彬有禮的向我們介紹了自己,并告訴我們村里把普通話說的比較好,各方面條件也比較好的年輕人挑出來做導游。(整個村里挑出了十來個人)如果他們家有事忙不過來的時候,村里的人就會主動到他家無償幫忙。我不知道這種互助是不是就是一種傣族文化。</p> <p class="ql-block">稍哆哩導游帶著我們邊走邊介紹傣族園。傣族園由五個保存完整的自然傣族村寨組成,其中包括鮮花環繞、修身養性的曼春滿“花園寨”、竹林掩映的曼降寨、曾為傣王制作美味菜肴的廚師寨曼乍、擁有美麗傳說的曼聽公主寨和熱鬧的曼嘎趕擺寨。這五個村寨在橄欖壩匯成了一座展示傣族歷史、文化、體育、建筑、生活習俗、服飾、飲食、生產活動的“民族歷史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因為傣族全民信佛,所以每個村寨都有寺廟、佛堂。我們進了緊靠傣族園大門的曼降村的寺廟“曼降佛寺”,門口有一節粗壯的有上千年歷史的海棠木,(海棠木,被稱為“萬木之王”。它主要分布在海南、馬來西亞和東南亞等地,紋理細膩美觀,質地堅韌,是做飾面板和地板的良材。海棠木的成材需要百年以上,經過充分吸收天地日月精華才有了民間的“樟木驅蟲、胡桃辟邪、海棠催運”之說。隨著時代的變遷,海棠木成了近危木材,資源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貴。)仿佛在線我們述說古老的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因為傣族全民信佛,所以每個村寨都有寺廟、佛堂。我們進了緊靠傣族園大門的曼降村的寺廟“曼降佛寺”,門口有一節粗壯的有上千年歷史的海棠木,(海棠木,被稱為“萬木之王”。它主要分布在海南、馬來西亞和東南亞等地,紋理細膩美觀,質地堅韌,是做飾面板和地板的良材。海棠木的成材需要百年以上,經過充分吸收天地日月精華才有了民間的“樟木驅蟲、胡桃辟邪、海棠催運”之說。隨著時代的變遷,海棠木成了近危木材,資源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貴。)仿佛在線我們述說古老的歷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這個寺廟的體量不是很大,給人以小而精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稍哆哩解了我心里的一個謎團,為什么傣家村村會有寺廟。除了傣族人人信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傣族的男孩8、9歲以后,幾乎毫無列外的要送到寺廟出家當和尚。當和尚期間就是學習知識和傣族文化,等到十幾歲后就可以還俗。原來如此,我立刻明白了。</p> <p class="ql-block">繼續跟著稍哆哩導游往寨子里走,她帶我們走到一株掛著小果子的樹前,經她介紹我第一次認識了這種叫諾麗果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她告訴我們諾麗果是西雙版納盛產的一種藥用保健果實,以前不被重視,現在成了村里的支柱產業,村民家家戶戶都大面積的種植它。聽了她的介紹,我認真的打量了這種果子,對它產生了興趣。后來到了稍哆哩的家,對諾麗果也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說實話,一步踏入傣族園,仿佛瞬間穿越時空,置身于傣族的神秘世界中。這里是傣族文化的代表,融合了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傣族民俗的烙印。跟著稍哆哩走在村間小路上,一路都是讓人難忘的傣家竹樓,像一幅畫一樣躍入眼簾。干欄式的方形雙層建筑,簡直就是一棟棟熱帶風光的別墅,冬暖夏涼。而角落的青苔,像是在與我訴說著歲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路邊各種果樹掛著豐盈熱帶水果,芒果、香蕉,最多的應該是菠蘿蜜了。以前只是在水果攤上見過,現在都是掛在枝上,使人好奇的忍不住想伸手觸摸。猛一抬頭卻看到“請不要觸摸水果”。入鄉隨俗,應該尊重傣家的利益。</p> <p class="ql-block">有一首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里面有句歌詞“密密的寨子緊緊相連”,傣族園里的傣族村寨與寨之間,只有一條馬路或一道門就能隔開了。出了這道門,過了這條馬路,就屬于第二個村寨了。如果不熟悉,很難判斷自己所屬的位子是哪一個村。</p> <p class="ql-block">很快,稍哆哩帶我們到了一棟老式傣宅前,她告訴我們這就是她的家了。她邀請我們到她家樓上坐坐。我知道,傣家的一層是敞開的,二樓沒經許可一般是不允許旁人上去的,這是傣宅千百年來的習俗。稍哆哩導游熱情邀請我們上樓做客,可見我們的面子足夠大。</p> <p class="ql-block">不過稍哆哩要求在樓上不允許拍照,因為頂樓上是主人的,有的人家還住著老人,如果在樓上拍照就會懾取人的魂魄;另外上樓需要脫鞋或穿鞋套。既然是傣家風俗,當然必須遵守。</p> <p class="ql-block">樓上有一個非常大的客廳,我們20來人入座還綽綽有余。只是因為不能拍照,我只能用筆觸來描繪做客的體驗。</p> <p class="ql-block">客廳中間一個竹編的桌子上有一個大銀缽,里面是稍哆哩為我們準備的諾麗果茶。她為每個人斟上一杯,我們一邊慢慢品茶,一邊聽她繼續介紹諾麗果。諾麗果是熱帶水果皇后,在世界都享受盛名,所以諾麗果有超級水果之稱。它的藥用價值很高,是大自然的神醫。它的根可以降血壓;種子具有通便作用;葉子被用來外敷消炎既緩解疼痛;花朵的提取物可以用來治眼疾等等。呵呵,全身是寶啊!不過喝起來口感還不錯,沒有任何令人反感的味道。尤其是她說長期服用還有逐步降糖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所以當她拿出干培好的諾麗果,老公立刻100元買了4袋。我們團隊有近二十人紛紛購買。也許這是她銷售的一種手段,但是她的熱情和溫文爾雅,使我們這些購買者心甘情愿的掏了腰包。(回來后查資料,諾麗果的確渾身是寶,只是有一點說的不夠準確,諾麗果其實含糖較高,有糖尿病的人還需慎用)</p> <p class="ql-block">稍哆哩導游介紹傣家叫年輕的姑娘是稍哆哩,叫小伙子貓哆哩,叫老年女性老咪濤,也可簡稱老稍稍(我怎么聽著那么別扭,如果不隨鄉入俗,聽起來還以為罵人呢)老年男性則是老毛桃,簡稱老貓貓。哈哈,哈哈,聽到這兒我們忍不住大笑。我們這一行里有五個老稍稍,三個老貓貓呀。</p> <p class="ql-block">稍哆哩說,傣族是一個男嫁女娶的民族,男方嫁到女方家要做三年的苦力。一個家庭如果男孩子多,那就要發愁了,因為“賠錢貨”多。男子出嫁的嫁妝是橡膠林,嫁一個兒子要劃出一片橡膠林。而生了女孩的人家就興高采烈。稍哆哩家是一個男孩二個女孩,所以嫁出去了一個,娶進了二個。她和姐姐一起和睦生活。</p><p class="ql-block">傣族明顯女人的地位比較高。如果年老的女子去世以后不會把家產留給家人和子女,而是把家產捐給寺廟。世世代代都是這樣,形成固有的民俗民風。</p> <p class="ql-block">稍哆哩自豪的介紹她腰間的銀飾腰帶就是老公帶來的陪嫁品,是他老公親手做的。經我們要求她解下腰帶讓我們傳看,要說,這腰帶做的還真精致。就是戴在腰間是不是太重。自己動手做銀制品是傣家的特長。</p><p class="ql-block">稍哆哩介紹了傣家的婚嫁習俗,聽完以后大妹夫戲言:我們到了西雙版納,家庭地位一下子下降啦!</p> <p class="ql-block">(網絡借圖)</p><p class="ql-block">稍哆哩指著客廳旁邊的房子說那是他們的臥室,傣家人的臥室是不允許旁人進去的。傣族信仰小乘佛教,相信人有靈魂,而一家人的靈魂就關在臥室里,外人打開了門,就驚動了靈魂。進入臥室有兩扇門,靠里面的門是老年人出入的,靠樓梯的門是年青人出入。臥室里面是一個通間,傣家人隔帳不隔墻。老年人用黑蚊帳,新婚夫婦用紅蚊帳,年青人用白蚊帳,傣家人用蚊帳而不用墻來隔開,代表全家人的心永遠相通,沒有隔閡。臥室里的那棵大柱是升天柱,平時家里人不得隨便靠在上面,也不能掛放雜物,只有家中的老人死后才能將遺體靠在這根柱旁沐浴、更衣,讓死者的靈魂通過木柱升天。</p> <p class="ql-block">幾天來,了解傣族文化習俗最多的應該就是在這位稍哆哩導游家了。在這里我們感受熱情好客的傣家人獨特的待客禮儀,體驗新奇豐富的竹樓文化。離開她家時,我們提出和她合影留念,她爽快的答應了。</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換了一個導游繼續領著我們游園。她說傣族園內最值得看的有兩座古老的寺廟。</p> <p class="ql-block">我們先來到曼聽佛寺,這里也叫白塔。</p> <p class="ql-block">白塔外面有一處奇觀,那就是塔包樹。這棵菩提樹與靜靜流淌的瀾滄江緊緊相望,不知什么時候它開始從塔間成樹,形成塔包樹奇觀,傣族村民一直把它視為神圣之樹。其實這種景觀屬于一種植物寄生現象,它是先有塔,后有樹。據說有一位泰國老佛爺曾在曼聽講經,倍受村民崇敬,在他圓寂后,傣家村民為了紀念他,就在此修了一坐塔。數年以后,塔的中間長出了一棵被傣家人視為神樹的菩提樹,這棵樹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據傣家老人說,這種景觀是一只小鳥惹的禍,因為他偷吃了傣家菩提樹的果子后,沒有經過消化,把糞便排到了塔頂上,于是就形成了獨有的一種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離白塔不遠處有一口不同尋常的井--那就是公主井。據說,興建白塔時,曾得到老撾公主南波罕的資助,公主親自到曼聽觀察,很快挖掘了這口水井。只可惜她的生命太過于短暫。白塔剛建造完畢,她也悄悄地告別了人世。村民們非常懷念這位美麗而善良的公主,每逢月兒圓時,村民們都走近公主井,傳說從水里可以看見公主洗臉、梳頭、照鏡子。</p> <p class="ql-block">曼聽佛寺,也叫曼聽佛塔寺。古代傣語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傣族園所在的勐罕,傣語意為“卷”。傳說佛陀曾到訪此地,當地人用地毯鋪地迎接佛陀,并把佛陀走過的地毯卷起來,故得名。后來漢族人又把它命名為橄欖壩。</p> <p class="ql-block">曼聽佛寺坐落于傣族園里邊的曼聽村委會旁。這座寺廟建于公元538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1982年曼聽佛寺又由當地信眾籌資重修,2005年對大殿重新改建。曼聽佛寺具有擁有濃郁的傣族風情,是西雙版納知名寺廟。</p> <p class="ql-block">寺廟里的大白塔造型像一個串起來的葫蘆。這座大白塔歷史悠久,始建于公元669年,是東南亞一帶南傳上座部佛教的代表性建筑。白塔為一大四小,大塔居中,塔臺四角各一小塔。塔臺階二側為護法龍。塔基的二層臺基周圍有蓮花護樁,上層臺基的四角有護法獸。一旁的藏經閣據說是一位旅居泰國的慈善者受父母之囑捐資興建,大佛塔內的釋迦牟尼塑像是橄欖壩最高大的佛像。</p><p class="ql-block">1400多年來,佛寺經過多次修復、重建。據說在文革時期幸免于難,原因是村社生產隊把它做為圈養牲畜、堆積糧食的地方,既然有用處,又何必拆除呢?所以,佛寺沒有受到大的破壞。佛寺中間有四根很粗的圓柱,據說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這座金碧輝煌的佛寺是橄欖壩的中心佛地,凡重大的佛教活動日,壩子里的信徒和各個佛寺的和尚都要前往朝拜。佛寺里的建筑修復都是靠村民和虔誠的信徒們捐錢、捐物來完成。</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們來到曼春滿佛寺,曼春滿佛寺又名“勐罕春滿大佛寺”,也叫金塔,一走近佛寺就感覺到建筑群精美大氣,壁畫和雕塑藝術性很高,傳說現存建筑為清代修。</p> <p class="ql-block">曼春滿佛寺是佛教傳入西雙版納后修建的第一座佛寺,由釋迦牟尼的布朗族弟子底卡班約建于佛歷1126年(583年),所以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西雙版納最古老的佛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曼春滿佛寺是由門亭、佛殿、戒堂、佛塔、僧寮、鼓樓組成的,占地面積約38678方米,佛寺、佛塔、飄渺的香火和小和尚的誦經聲,都為這里增添了幾分幽靜和神秘。除了精美絕倫的主體建筑之外,佛寺四周還布滿了菩提樹、貝葉棕、緬桂花、鐵刀木、椰樹、檳榔樹、芭蕉樹等熱帶樹木,多姿多彩的異域風情和熱帶風情,一下子就把你吸引住了,也給了你心靈更多的寧靜。 </p> <p class="ql-block">曼春滿佛寺的兩道門都很獨特,正門是三層脊的門樓,門樓上雕塑吉祥鳥。門兩側各雕塑一位手拿木棍的守衛者。門頭上用傣文和漢文寫著勐罕曼春滿大佛寺字樣。</p> <p class="ql-block">另一道門為佛塔造型,這在佛教的各種宗派中都顯另類,門樓上面雕刻著孔雀開屏,門前是兩只鎮邪石雕靈獸,傣語稱“拉嘎”。在這個充滿了濃厚佛教色彩的地方,讓人以為是穿越到了緬甸或者泰國。2013年3月5日國務院將其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參觀傣族園內的傣族建筑群落,感受古老而莊重的建筑藝術;欣賞傣族服飾的瑰麗多彩,體驗非凡的民族風情。傣族園不僅向世人展示傣族傳統的居住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更是傳承和弘揚傣族文化的重要場所。 </p> <p class="ql-block">傣族園還有一項令我心動的活動就是下午3:00-4:00傣族園有一場潑水節活動。那是一場親自體驗東方狂歡節的節目。說實話,如果年輕幾歲我一定會進場參加潑水狂歡一下。而現在,兄弟姐妹們都表示不參加了,我也只能作罷。</p> <p class="ql-block">還沒有到潑水節開場,潑水廣場已經人滿為患。兩兄弟姐妹們立刻打了退堂鼓,只留下了我和老公,大妹夫。為了看的更清楚一點,我和老公買了50元一張的看臺票,登上看臺,可以居高臨下觀看潑水活動。</p> <p class="ql-block">傣族是一個水的民族,潑水節就是東方狂歡節,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是一年一度的潑水節,通常要過三天。相傳潑水節是傣家人為紀念七位大義滅親的姑娘而舉行的盛大紀念活動。古時候,有七個美麗的姐妹,她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她們的父親卻是一個十惡不赦的魔王,他的名字叫捧麻點達拉乍。這個魔王經常用他的魔法,給西雙版納人帶來災禍。善良的七姐妹非常同情受苦受難的傣家人。她們決心要為傣家人除去這一禍根,便暗中設下計策,決心殺死魔王,為民除害。哪知當魔王的腦袋落地時,便四處燃起大火,燒毀了傣家人的竹樓和莊稼,七姐妹為使傣家人免受滅頂之災,她們相互輪流抱著像一個大火球般的魔王的頭,它就是罪惡的火種,當她們抱到第99天時,正逢傣歷新年,大火終于被七姐妹制服了,大火熄滅了,傣家人得救了,于是她們相互潑水,沖洗身上的污垢,傣家人為表達對七姐妹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將這一天定為潑水節。</p> <p class="ql-block">潑水節通常是三天。第一天相當于除夕,一般舉行賽龍舟、放高升、丟包;第二天主要開展堆沙、斗雞;第三天也就是最隆重的"浴佛",和大家相互潑水祝福。每年本地傣族人民都在這里舉行傣歷新年的潑水節狂歡。而在傣族園可以不受季節時間的限制,隨時都能感受“天天潑水節”的歡樂氣氛。</p> <p class="ql-block">終于潑水節在我焦急的期盼中開始了,最先是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接著是七個傣家顧念重現了征服魔王的故事。主持人宣布潑水開始,周圍的人一起涌進中央水池區,立刻場上形成串串水珠、朵朵水花、片片水霧,歡笑聲、尖叫聲、水聲響成一片,成個廣場沸騰了……</p> <p class="ql-block">據說在潑水節中誰被潑的水越多,象征著今年誰最幸福,也表達了傣族人民希望彼此平安幸福的寓意,令人懷念。我的心也不由得興奮起來。甚至懷疑我不參加是錯誤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一天下來該告別傣族園了,傣族園的漂亮和趣味,傣家的文化精髓,與其聽多種版本的說辭,真不如自己親身去體驗一次,那樣才能真正感受傣族園的不一樣。傣族園,一座活著的民族歷史博物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赣榆县|
彝良县|
大田县|
清河县|
青浦区|
福安市|
临沂市|
应城市|
宜城市|
叙永县|
来宾市|
曲松县|
巧家县|
商城县|
荥经县|
北流市|
玉林市|
泰顺县|
新建县|
望都县|
额济纳旗|
辽中县|
历史|
绥德县|
汕头市|
芜湖市|
长白|
澎湖县|
洛南县|
霍山县|
广平县|
昌宁县|
垦利县|
娱乐|
永胜县|
四子王旗|
甘孜|
合山市|
深水埗区|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