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清明以春暉踏青的悠揚,以思念感懷的委婉向我們走來,訴說著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淵源。清明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了讓孩子們了解清明節的由來、意義及風俗習慣,培養孩子們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的情感,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城東明德小學以節日為契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span></p> 探尋清明 ? ?吟唱傳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明節,又被稱為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它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周代的寒食節。據古籍《禮記·月令》記載,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忠誠的介子推。到了唐代,清明節與寒食節逐漸合并,形成了如今我們所熟知的清明節。清明節都有什么習俗和傳統呢?快來聽孩子們說一說吧!</span></p> 至味清香 ? 共賞寒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青團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也叫“艾團”“清明果”,青團的綠色來自艾草或漿麥草的汁液,這種顏色和青草的香味被視為象征著春天的生機和希望,青團的形狀圓潤,寓意著團圓和家庭和睦,吃青團也被認為是對先人的懷念以及對健康和好運的祈愿。青團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是情感的寄托和文化傳承的象征。白居易作詩“寒食青團店,春低楊柳枝。酒香留客在, 鶯語和人詩。”此外,還有一些描述青團的句子,如“青青盤中餐,紛紛為中梅瑤枝,祖輩姑早有青團”“圓腦青臉可口食,艾草幽香舌尖流”等。通過吃青團,讀詩句,孩子們感受清明習俗。</span></p> 花開清明 ? 踏青尋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清明節不僅是一個祭祖的日子,更是一個彰顯對生命尊重和對自然敬畏的節日。古人有言:“清明者,萬物潔齊而清明。”在這個時節,大地回春,萬物生機勃勃,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投身大自然的懷抱,感受生命的節奏與韻律。孩子們也追隨著春的腳步,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孩子們浸潤在繽紛的春景中,春雨更是給家鄉的景色罩上了一層迷蒙的詩意。</span></p> 追風拾野 ? 放飛紙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清明來到,萬物凋零的寒冬就過去了,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三月的春天,有絢麗的陽光;三月的春天,有稚嫩的笑臉;三月的春天,更有孩子們的活潑身影。風箏??又稱“紙鳶”,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孩子們趁著假期在綠色的大地上放飛風箏,尋自然春光,完成對春天生命成長的探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年一清明,一歲一追思。清明,教會我們不能忘本;清明,教會我們在愛中告別;清明,教會我們尊重生命……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對清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感受到傳統節日的精髓,同時也接受了一次紅色教育的精神洗禮。不負春光勤耕耘,只爭朝夕齊奮進。讓我們在這個春天,承英烈之志,行責任擔當,攜手共向未來出發。</span></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靖安县|
嘉禾县|
鄂伦春自治旗|
云浮市|
嫩江县|
江永县|
青川县|
青阳县|
梁平县|
合山市|
兴仁县|
美姑县|
固安县|
五莲县|
普定县|
钟山县|
财经|
大丰市|
西平县|
汝州市|
上思县|
鄄城县|
茂名市|
民丰县|
枣强县|
西乡县|
乐亭县|
航空|
汽车|
桂平市|
奉化市|
清水河县|
深州市|
亚东县|
西林县|
明光市|
洛隆县|
都江堰市|
上饶县|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