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洛陽——是我永遠難忘的城市

tgf

<p class="ql-block"><b>洛陽――是我永遠難忘的城市</b></p><p class="ql-block"><b>目 錄</b></p><p class="ql-block">一、赴洛陽實習</p><p class="ql-block">二、畢業實習在洛陽</p><p class="ql-block">三、1966年3月在洛陽軸承廠實習期的點點滴滴</p><p class="ql-block">1. 洛陽龍門石窟</p><p class="ql-block">2. 游覽王城公園</p><p class="ql-block">3. 瞻仰洛陽關林廟</p><p class="ql-block">四、1988年3月――時隔32年我再次來到洛陽</p><p class="ql-block">1.白馬寺</p><p class="ql-block">2.第一次朝拜白馬寺</p><p class="ql-block">五、1999年6月我和三車間領導再次赴洛陽613所</p><p class="ql-block">1.游龍門石窟</p><p class="ql-block">2.朝拜白馬寺</p><p class="ql-block">3.游王城公園</p><p class="ql-block">六、2000年11月的洛陽之行</p><p class="ql-block">1.洛陽黃河小浪底</p><p class="ql-block">2.洛陽九龍柱</p><p class="ql-block">七、2002年6月我赴洛陽空空導彈研究院洽談某科題研制</p><p class="ql-block">八、西安、洛陽之行</p><p class="ql-block">1.我倆游龍門石窟</p><p class="ql-block">2.朝拜白馬寺</p><p class="ql-block">3.白馬寺內的千年古桑</p><p class="ql-block">4.洛陽齊云塔院</p><p class="ql-block">5.我們在王城公園賞牡丹</p><p class="ql-block">九、2007年6月赴洛陽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參加項目定型會</p><p class="ql-block">十、編后感言</p> <p class="ql-block"><b>洛陽——是我永遠難忘的城市</b></p> <p class="ql-block"><b>一、赴洛陽實習 </b></p><p class="ql-block">夜,細雨蒙蒙,它給我們帶來了旅途的麻煩,可我們還是被興奮的洛陽之行忘卻了一切。 </p><p class="ql-block"> 吃過晚飯,我和周元昌、王金棠、劉高才一行四人在崔慶華老師的安排下(老師一人乘電車到中山碼頭),顧了二部三輪車,裝上行李,驅車到中山碼頭,搭7點鐘一班的輪渡過江到浦口火車站。上了渡輪我放下行李后就靠在渡輪的欄桿上,看著渡輪慢慢離開碼頭,欣賞著夜霧迷漫的江景。江岸的燈光漸漸離我遠去,在霧漫中成了一個個小的火球,懸掛在空中,象繁星隱約的星星一樣忽明忽暗地閃爍著。江面上不斷傳來汽笛的鳴叫聲,這是行駛在江上的船舶發出的信號。我憑欄臆想:大江啊!多少年來您一直被人們當作天險,多少年來您一直被一些詩人描述、歌頌,多少年來您一直被船商當作他們的黃金水道;大江啊!我羨慕你奔騰萬里的雄偉氣魄,您生生不息,象征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大江?。∧痪镁蛯烟祀U變為通道,因為在這下游幾公里處正在建設中的南京長江大橋,那雄偉的姿態,已經初露端倪。 </p><p class="ql-block">渡輪劈開江上的大浪,繼續向浦口行駛,在船尾留下了滾滾巨浪。早春二月寒氣甚濃,江中的冷風陣陣襲來,人們都裹緊了身上的外衣,站到了擋風的帆布里面,只有我還懷著好奇的心情窺視著江面,隱隱約約的看到一艘艘行駛在江上的貨輪。不一會,漸漸看到了岸邊的星星燈光,渡輪慢慢地轉了個彎,浦口的碼頭已隱約可見。渡輪靠上了碼頭,船門打開,人們一擁而下,浦口的夜景雖然沒有南岸的中山碼頭那樣繁華喧鬧,可它有著特有的鄉鎮風情——一排排低矮的平房,暗淡的燈光,靜謐的街道。我想在城市生活的人們或許也應在這樣的環境中調節一下。 </p><p class="ql-block"> 離開碼頭我們扛著行李直奔火車站,大家把行李托運了,隨后在候車室等車,浦口車站沒有下關站那樣燈火輝煌,也沒有下關站那樣人聲沸騰。我坐在候車室的長櫈上,沉思良久,想到了我們即將要去洛陽的實習,想到了如何搞好畢業設計,想到了下半年我就要參加工作,覺得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多么想留在你身邊工作,因為我生活在南京已整整五個年頭,街道兩旁高大的梧桐,濃濃的民國的風情……,這一切讓我十分留戀。但我也願踏片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把她建設得和你一樣。突然一陣噪聲打斷了我的思緒,要排隊檢票了,人們拿著行李排起了長隊,我們順著隊伍走到檢票口,驗票后進站,登上了西去的列車?;疖囈宦曢L鳴,列車徐徐啟動,漸漸離開了站臺……。</p><p class="ql-block"> 1966.3.4晚10時扵浦西74次列車上</p><p class="ql-block"> (浦西74次列車指南京浦口至西安)</p> <p class="ql-block">南京中山碼頭(乘輪渡過江至浦口)(圖片)</p> <p class="ql-block"><b>二、畢業實習在洛陽</b></p><p class="ql-block">1965年底,我已完成了大學五年的學習,66年3月開始搞畢業設計,老師把我和周元昌、王金棠、劉高才(二班)四個人組成了一個課題小組,我們研究的課題是:軸承表面光潔度對軸承質量和壽命的影響。指導老師是何健康。3月5日我們一行五人在崔慶華老師的帶領下到洛陽軸承廠實習。</p><p class="ql-block">洛陽軸承廠簡稱洛軸,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之一,建筑風格與建筑布局均為蘇式,全廠職工萬人以上,也是當時國內最大的軸承廠。廠門口居中是一幢辦公大樓,左右又有二幢大樓,二幢大樓中間分別是二個大門。廠區前是一片綠化區,中間有一座塔,塔尖上有二個相互交叉的軸承,可能是個建廠紀念塔。進入廠區,看到一座座廠房排列整齊地分布在寬闊的大道兩側,這些廠房都由黃磚砌成,弓形屋頂均是由水泥澆注而成,廠房都很大,大約有50~60米見方,每座廠房分別有1~2個車間。</p><p class="ql-block">上午在洛軸招侍所住下后,下午我們就進廠,先到廠教育科,辦好一切進廠手續后,首先由教育科領導給我們介紹了工廠的情況,并進行了安全、保密教育;隨后教育科老師談了我們的實習按排:實習分二個階段:第一階段到技術科聽技術人員介紹軸承的生產過程、其中包括工藝制造過程和質量保障體系,然后安排我們到技術情報室閱讀國內外有關軸承表面質量的研究報告、論文;第二階段按排我們到車間實習,參與了解軸承的精密加工。</p><p class="ql-block">實習期間我們還參觀了洛陽拖拉機廠、礦山機械廠,遊覽了龍門石窟、關林廟,還在我們山西籍的帶頭老師鼓動下觀看了河南豫劇──焦裕錄。在洛陽拖拉機廠總裝車間參觀時,看著每隔五分鐘就有一臺履帶式的東方紅拖拉機下線,當時覺得難以想象,同時也為我們國家有這樣的工廠而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休息日,招待所食堂一天開二頓飯(上午九點、下午四點),吃完飯,我們在市內乘長途車前往龍門石窟。三月的春天,城郊田野,遠遠望去,灰茫茫的一片。一路上看到的農田很少,幾乎都是荒野,行人稀少,途經洛河時不遠處就能看到一座洛陽橋的遺址,中間孤零零的一個橋孔和橋面上的亭子矗立在河中。車到龍門,雖然那天天氣有點陰沉,但環顧四周,我們看到碧波蕩漾的河水穿越兩山之間,高高的龍門大橋跨越伊水,河對岸是一片茂密的山林,這邊光禿禿的山坡上是密密麻麻的石窟,心中甚為高興,這真不愧是一處難得的魏唐古跡。我們順著伊水岸旁的公路向前走去,看著寬闊的河道,碧波粼粼的河水,眼前就是伊水??!今天我們親臨其境,多好的風光!真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當我們漫步來到禹王池旁,看到清沏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流向池子,據說這泉水四季恒溫,常年都是攝氏20度。我們一行五人站在池子旁,請攝影社的同志為我們留下了永恆的紀念。離開禹王池,我們觀看了賓陽洞、萬佛洞、蓮花洞、古陽洞、藥方洞,隨后又步上臺階來到奉先寺。</p><p class="ql-block">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而得名。它始鑿于北魏晚期,經東魏、北齊,到唐初還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軀硬直少曲線,脖子短粗,身體碩壯,菩薩頭冠兩旁的帶子很長,下垂到胳膊上部,這都是北齊造像的特征。洞門兩側刻有藥方150多種,所用藥物都是植物、動物和礦物藥。藥方涉及內科、外科、小兒科、五官科等,這些藥材在民間均能找到。其中有95個藥方在公元十世紀被一位日本學者收錄在《醫心方》中,足見它的價值和影響。藥方洞的藥方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對研究中國醫藥學起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規模最大,雕刻最精美的石窟。中間的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盧舍那佛的寧靜莊嚴,弟子的虔誠持重,菩薩的端嚴持矝,這些高超的雕刻藝術,真令人驚嘆!佛像旁的天王力士,兩眼突出,大如銅鈴,那剛勁暴出的肌肉都刻畫得栩栩如生。他橢園形的大腿上有—段顯得烏黑發亮,據說這是被游人摸抱而成。傳說:游人若能合圍抱住佛像的大腿的人是個有福之人,能生兒子。于是除了老師之外,我們四人都輪著去抱佛像的大腿,可除我之外,其中三個人都沒有合圍(抱腿后二手要能碰到,我是兩手剛能碰到)。</p><p class="ql-block">看完東邊的石窟,我們行走在龍門大橋上,來到了密林深處拜謁了唐代詩人白居易墓。白居易墓園,位于龍門石窟景區的香山琵琶峰上。墓前型石鋪地,墓后草坪如毯,周圍翠柏環抱,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p><p class="ql-block"> 據介紹: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從58歲開始,定居洛陽。73歲時,還出資召集眾人鑿開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行船。兩年后病終,葬于龍門香山琵琶峰。</p><p class="ql-block">在返程的路上我們又參觀了關林廟。關林位于洛陽市老城南7公里的關林鎮,相傳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前為祠廟,后為墓冢。</p><p class="ql-block">關林廟內翠柏成蔭,莊嚴肅穆,一股浩然之氣,油然而生,令人肅然起敬!</p><p class="ql-block">游完關林廟,肚子餓得咕咕直叫,感覺有點累,我們只得在關林買了幾個烤紅薯來充饑,這里的紅薯又甜又糯,確實好吃,吃完紅薯渾身似乎又長了力氣,可口中甜膩,總覺得還有點不舒服,于是每人又要了一碗有點酸辣的蛋糊湯,這種湯店主往往煮了一大鍋,糊糊的,敞開著買,里邊放的什么也看不清,我總覺得不太衛生,但當你在很餓的時候,吃著還是感到很舒服。</p><p class="ql-block">一個月的畢業實習結束后,我們回到學校,開始整理實習筆記并著手寫論文,不幸的是:文革中斷了我們的學業。</p><p class="ql-block">1967年12月于南工文昌橋5舍230室</p> <p class="ql-block">洛陽天津橋舊址(圖片)</p><p class="ql-block">天津橋位于洛陽市南的洛河上,唐代改名洛陽橋</p> <p class="ql-block"><b>三、1966年3月在洛陽軸承廠實習期間的點點滴滴</b></p> <p class="ql-block">去洛陽軸承廠冶金科學習介紹信</p> <p class="ql-block">1966.3.5我們四位同學在崔慶華老師的帶領下,赴洛陽軸承廠畢業實習。</p><p class="ql-block">我們在休息日游覽了龍門石窟、關林廟、王城公園,并在崔慶華老師的提議下觀看了河南的豫劇——焦裕祿。</p> <p class="ql-block">1.洛陽龍門石窟</p><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十多公里的伊水之濱,位于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這里青山對峙,伊水北流,如天然門闕,故稱“伊闕”。</p><p class="ql-block">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登基稱帝,決定把國都建在洛陽。因皇宮大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龍門”, 故“龍門”之名即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據歷史記載: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東西兩山自北魏迄于唐宋,開鑿了大小窟龕2000多個,精雕細鑿的佛像有10萬多尊,鐫刻造像題記和碑銘有3600余幅,自古就是游覽勝地。</p><p class="ql-block">我們先看了賓陽洞,據傳賓陽洞是北魏遷都洛陽后,宣武帝元恪為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營造的早期洞窟之一,該雕像是釋迦牟尼,窟頂雕刻著華麗的蓮花寶蓋,壁上刻畫的伎樂飛天迎風翱翔,是北魏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接著又看了萬佛洞、蓮花洞、古陽洞等洞窟,記載很多,難以一一記住。</p><p class="ql-block">后觀看了藥方洞,藥方洞因窟門刻有諸多唐代藥方而得名。它始鑿于北魏晚期,經東魏、北齊,到唐初還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軀硬直少曲線,脖子短粗,身體碩壯,菩薩頭冠兩旁的帶子很長,下垂到胳膊上部,這都是北齊造像的特征。洞門兩側刻有藥方150多種,所用藥物都是植物、動物和礦物藥。藥方涉及內科、外科、小兒科、五官科等,這些藥材在民間都能找到。例如:療噎方可以治療食道癌。其中有95個方在公元十世紀被一位日本學者收錄在《醫心方》中,足見它的價值和影響。藥方洞的藥方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藥方,對研究中國醫藥學起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隨后又步上臺階來到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規模最大,雕刻最精美的石窟。中間的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盧舍那佛的寧靜莊嚴,弟子的虔誠持重,菩薩的端嚴持矝,這些高超的雕刻藝術,真令人驚嘆!佛像旁的天王力士,兩眼突出,大如銅鈴,那剛勁暴出的肌肉都刻畫得栩栩如生。他橢園形的大腿上有—段顯得烏黑發亮,據說這是被游人摸抱而成。傳說:游人若能合圍抱住佛像的大腿的人是個有福之人,能生兒子。</p> <p class="ql-block">老師和同學一行五人在禹王池旁留影(背景龍門大橋)</p><p class="ql-block">后左起:劉高才 王金棠 崔慶華老師</p><p class="ql-block">前左起;周元昌 屠光峰</p> <p class="ql-block">洛陽龍門大橋(當年在龍門圖片社買圖片)</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的禹王瀑布(當年在龍門圖片社買圖片)</p> <p class="ql-block">洛陽龍門石窟天王力士象(當年在龍門圖片社買圖片)</p> <p class="ql-block">明代河南巡撫趙巖題“伊闕”(圖片)</p> <p class="ql-block">龍門伊水遠眺風光(圖片)</p> <p class="ql-block">龍門萬物洞中的本尊阿彌陀佛像(圖片)</p> <p class="ql-block">龍門賓陽中洞本尊釋迦牟尼像(圖片)</p> <p class="ql-block">龍門奉先寺盧舍那佛像及旁邊的力士像(圖片)</p> <p class="ql-block">2.游覽王城公園</p><p class="ql-block">王城公園,地處洛陽市西工區中州中路312號,占地面積37.5公頃,始建于1955年,這是我國第一座王城遺址公園,因坐落于東周王城遺址之上而得名,是遺址公園。</p> <p class="ql-block">洛陽王城公園澗河飛橋</p><p class="ql-block">右二何健康指導老師</p> <p class="ql-block">3.瞻仰洛陽關林廟</p> <p class="ql-block">關林廟來歷</p><p class="ql-block">公元219年冬,孫權偷襲荊州,導致關羽敗走麥城,后被孫權所殺,孫權擔心劉備(關羽的結義大哥)起兵報復,將關羽首級獻給了洛陽的曹操,曹操念及舊情以王侯之禮厚葬其現在的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并立廟祭祀。為關羽刻沉香木為軀,以諸侯之禮厚葬其首于洛陽城南(今關林鎮)。后孫權也以侯禮葬其身于湖北當陽,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自此民間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p> <p class="ql-block">關林廟簡介</p><p class="ql-block">洛陽關林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是埋葬關羽首級之地,前為祠廟,后為墓冢,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始建于漢代,明萬歷二十年擴建為關林廟,三十三年年敕封關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關圣帝君”,關羽始封“圣”。</p><p class="ql-block">洛陽關林廟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傍伊水清流。關林廟始建于漢代,歷經風雨滄桑,幾經修葺,至明萬歷二十年(1592 年),得以重修,并形成了今日所見之規模。占地 180 畝,現存明清殿宇廊廡 150 余間。整個建筑群布局嚴謹,氣勢磅礴,古柏森然,宛如一座莊嚴的宮殿,讓人肅然起敬。關林廟不僅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群,更是武圣關羽首級的安息之地。這里峻宇連甍,古柏森然,淄素入廟,視為嚴宮,形成了濃厚的關公文化氛圍。關林因厚葬關羽首級而名聞天下,1780 余年來,吸引了無數海內外游客前來朝拜。</p> <p class="ql-block">關林廟大門對面的舞樓</p><p class="ql-block">門對著的千秋鑒樓也稱戲樓(舞樓),和大門建于同一年,坐南朝北,是古時祭祀關羽時獻戲的舞臺。</p> <p class="ql-block">關林廟大門</p><p class="ql-block">關林廟大門為五開間三門道,朱漆大門鑲有 81 個金黃乳釘。廟的中軸線上的建筑有千秋鑒樓(舞樓)、儀門、關林大殿、二殿、三殿、牌樓等。此外,還有木牌樓、石牌樓、五間樓、官廳、春秋閣、觀武坊、景區碑林等建筑。整個關林廟氣勢雄偉,莊嚴肅穆,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珍貴遺走進關林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排古老的柏樹,這些樹齡超過千年的柏樹見證了關羽的傳奇一生。沿著石板路前行,可以看到廟宇的主體建筑——關羽的塑像。這座塑像高達三米,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神態莊重,氣勢非凡。在塑像的背后,是一幅大型壁畫,描繪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傳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關林廟大門,兩邊有忠義、仁勇四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關林廟大殿</p> <p class="ql-block">二殿內關羽像</p><p class="ql-block">(左關平手捧印璽、右周倉持刀侍立)</p> <p class="ql-block">關羽墓前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b>四、1998年3月——時隔32年我再次來到洛陽</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工作后第一次來洛陽,離我在校來洛陽實習整整相隔32年(1966.3~1998.3)</p> <p class="ql-block">1998年3月,三車間接到613所一個光電機械項目,邀請我一起到洛陽去討論光學機械的制造工藝及費用問題,這是我工作后第一次來到洛陽,與在學校畢業實習來洛陽已時隔三十二年。</p><p class="ql-block">這次來洛陽,我還有一個心願是去朝拜白馬寺。一是要實現三十二年前想朝拜白馬寺的宿愿,二是因為它是中國的第一座寺廟;三是據說白馬寺在文革中毀了,覺得很惋惜,一定要看看現在修復得怎么樣。</p><p class="ql-block">第一個休息日,我對同事說:我想到我學生時代實習的洛陽軸承廠看看,他們都很支持我,一起陪我來到洛陽軸承廠。</p><p class="ql-block">后來我們又一起去朝拜了白馬寺。</p> <p class="ql-block">1.白馬寺</p><p class="ql-block">白馬寺位于河南洛陽城東12公里處,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第一所官辦寺院。它建于東漢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被中外佛教界譽為“釋源”、“祖庭”,與少林寺、相國寺、風穴寺一道,被稱為“中原四大名寺”。其主體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五層殿堂及中國第一釋迦舍利塔。今天的白馬寺已建成一處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寢南宮,夢金神頭放白光,飛繞殿庭。次日得知夢為佛,遂遣使臣蔡愔、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上了在該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蔡、秦等于是邀請佛僧到中國宣講佛法,并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來到京城洛陽。漢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遂將寺院取名“白馬寺”。從白馬寺始,我國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我國佛教的發源地。</p> <p class="ql-block">2.第一次朝拜白馬寺</p><p class="ql-block">我們一行人來到白馬寺,廟宇看上去均象新建的一樣,這可能是文革中毀了后重建的。來到大雄寶殿前,大家都虔誠地燒了香,許下了各自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洛陽白馬寺(攝于1998.3.10)</p><p class="ql-block">左起:屠光峰 邵小根 李保信</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藏經樓旁的白馬(攝于1998.3.10)</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內接待外賓室門口有一副對聯</p><p class="ql-block"><b>寺也好,景也好、進門一笑無煩惱,</b></p><p class="ql-block"><b>來也匆,去也匆,相聚片刻各西東。</b></p><p class="ql-block">(攝于1998.3.10)</p> <p class="ql-block"><b>五、1999年6月我和三車間領導再次赴洛陽613所</b></p> <p class="ql-block">1.游龍門石窟</p> <p class="ql-block">龍門大橋(攝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龍門大橋下的橋洞(攝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攝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這是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左側的天王大力士(攝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攝于1999.6.25)</p><p class="ql-block">左起:李保信 夏茂根 屠光峰 邵小根</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據傳是按武則天的形象開鑿而成(攝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攝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2.朝拜白馬寺</p> <p class="ql-block">洛陽白馬寺(攝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洛陽白馬寺(攝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3.游王城公園</p><p class="ql-block">王城公園,地處洛陽市西工區中州中路312號,占地面積37.5公頃,始建于1955年,這是我國第一座王城遺址公園,因坐落于東周王城遺址之上而得名,是遺址公園、洛陽牡丹花會發源地、歷屆洛陽牡丹花會主會場。</p><p class="ql-block">1987年,園內牡丹品種237個,11000余株,繁殖牡丹2500株,種植竹子13652株。王城公園集牡丹觀賞與歷史文化、人文園林與自然園林為一體,是一座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現代綜合性公園。公園整體可分為牡丹觀賞區、歷史文化區、大型游樂區和動物園四大景區,并形成了“牡丹爭艷、周鼎雄踞、丹香迎賓、靚思飛瀑、河圖洛書、鳳闕映轂、樂臺鐘聲、甘棠洲”等特色鮮明的王城景觀。</p><p class="ql-block">今和同事重游王城公園,想當年老師帶我們到洛陽軸承廠實習的時候,我們也來王城公園游覽,并在公園的“澗河飛橋”(鐵索橋)上留下了師生一行五人的身影。時過境遷,如今“澗河飛橋”早已被新橋替代。以后,我也只能在照片上看“澗河飛橋”了。</p> <p class="ql-block">洛陽王城公園(攝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王城公園內的紀念建筑</p> <p class="ql-block"><b>六、2000年11月的洛陽之行</b></p> <p class="ql-block">2000年11月我們一行六人與613所討論科題研制工作,工作之余所里開車送我們去小浪底游覽,這里有他們的療養所,療養所坐落在水庫旁,遠山近水,這里環境十分清幽,風景優美。</p> <p class="ql-block">1.洛陽黃河小浪底</p><p class="ql-block">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于黃河中游最后一段峽谷的出口處,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與濟源市之間,三門峽水利樞紐下游130公里、南距河南省洛陽市40公里(小浪底大壩位于洛陽市孟津縣小浪底村,距離洛陽市孟津縣縣城7公里),北距河南省濟源市30公里。南岸黃鹿山為該景區最高點,從那里可俯視大壩全景,又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景色。</p><p class="ql-block">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干流上的一座集減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發電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河南省十大旅游熱點景區,更被譽為“小千島湖”。</p> <p class="ql-block">洛陽黃河小浪底水利工程(攝于2000.11.25)</p> <p class="ql-block">洛陽黃河小浪底水庫(攝于2000.11.25)</p><p class="ql-block">左起:顧維新 柯 音 邵小根 朱修穩 xxx (名字忘了)屠光峰</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內的白馬(攝于2000.11.25)</p> <p class="ql-block">2.洛陽九龍柱</p> <p class="ql-block">洛陽九龍鼎的來歷涵蓋了豐富的歷史和神話元素:</p><p class="ql-block">九龍鼎的原型可追溯到夏禹時期。據傳說,大禹鑄就了“九龍神鼎”,象征著國家的權力和穩定。在商朝時期,九龍鼎成為了鎮國之寶。周武王滅商后,嘗試將九龍鼎運往鎬京,但在途經洛陽時,鼎因無法移動而留在洛陽,被視為天意指引周武王在洛陽定都。</p><p class="ql-block">九龍鼎與古代帝王堯、舜、禹有關。傳說中,堯帝鑄造了九個刻有龍紋的鼎,這些鼎不僅具有靈性,還能幫助治理國家。禹繼位后,同樣利用九龍鼎治理國家,并成功治理了水患。這些故事將九龍鼎視為華夏民族的偉大象征和傳承至寶。</p><p class="ql-block">九龍鼎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在1992年修建九龍鼎時,據當時考證洛陽還只被認為是九朝古都,九龍鼎的修建正是為了紀念曾經都洛的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九個王朝。</p><p class="ql-block">在洛陽市建立了一座高達40米的九龍鼎廣場,廣場中央有一根巨大的石柱,柱頂放置了一座按1:1比例仿制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之一),柱身上有九條雕刻精美的龍。這座廣場是為了紀念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悠久歷史而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洛陽九龍柱地處洛陽老城西關廣場中央,頂上矗立著銅鼎,氣勢非凡,十分雄偉。?。▓D片)</p> <p class="ql-block">九龍柱頂端的銅鼎(圖片)</p> <p class="ql-block"><b>七、2002年6月我赴洛陽空空導彈研究院洽談某科題研制</b></p> <p class="ql-block">朝拜白馬寺</p> <p class="ql-block">在龍門石窟大佛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洛陽黃河小浪底留影</p> <p class="ql-block"><b>八、西安、洛陽之行</b></p> <p class="ql-block">2003年4月我承接西安長安大學的橋梁風洞測試項目,夫人六十年代在西工大求學,離校整整35個年頭了,她想回母校看看,故與我同行,返滬時,我陪她游覽了洛陽。</p> <p class="ql-block">2003年4月我倆從西安返滬時,我倆游覽了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王城公園,觀賞了聞名天下的洛陽牡丹。</p> <p class="ql-block">1.我倆游龍門石窟</p> <p class="ql-block">我倆游覽了洛陽龍門石窟,這是進入龍門石窟時途徑龍門大橋的橋洞(攝于2003.4.21)</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大門</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伊水兩岸風光(攝于2002.4.21)</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p><p class="ql-block">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大佛</p> <p class="ql-block">龍門伊水風光(圖片)</p> <p class="ql-block">龍門伊水風光(圖片)</p> <p class="ql-block">2.朝拜白馬寺</p> <p class="ql-block">洛陽白馬寺大門</p> <p class="ql-block">在寺的白馬旁留影</p> <p class="ql-block">3.白馬寺內千年古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馬寺吉祥古桑樹位于大雄殿東側的牡丹園中,據</span>寺內師父講,這棵古桑樹始植年代不詳,有人稱它為千年古桑,也有人說這棵古桑至少有400年歷史,是老桑樹根部發芽長出的第四代桑樹。樹圍5米,樹高13米,枝繁葉茂,樹蔭達400平方米這棵樹不僅增加了白馬寺的清涼,還象征著佛祖慈悲為懷。</p> <p class="ql-block">枝繁葉茂的千年古桑全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枝繁葉茂的古桑</p> <p class="ql-block">用多根鐵棍支撐著的千年古桑</p> <p class="ql-block">古桑粗大的樹干</p> <p class="ql-block">古桑繁茂的支桿</p> <p class="ql-block">4.洛陽齊云塔院</p><p class="ql-block">  洛陽白馬寺齊云塔院位于白馬寺山門外東南200米處,有洛陽東白馬寺之稱,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場。院內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齊云塔和新建的齋堂、客堂、禪房等。其中,齊云塔始建于東漢明帝時,本稱“釋迦舍利塔”,后屢毀于戰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金修釋迦舍利塔為四方形、疊澀密檐式磚塔,共13層,高約25米,是洛陽一帶現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清代,洛陽白馬寺住持如琇依據東漢明帝創建齊云塔的記載改稱“齊云塔”。</p><p class="ql-block">洛陽市政府對齊云塔實施保護措施,于1990年建成齊云塔院。占地15畝的齊云塔院坐北朝南,平面為長方形,由南到北的中軸線上分布著山門、放生池、假山、石拱橋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齊云塔</p> <p class="ql-block">5.我們在王城公園賞牡丹</p> <p class="ql-block">王城公園里的牡丹不僅種植面積大、而且品種多,典型的有紅、綠、黑、白四大品種,牡丹花色澤鮮艷,花瓣又大,真不愧為國色天香,花中之冠,觀后令人流連忘返。今生有機會我倆還想一起去洛陽觀賞牡丹。</p> <p class="ql-block">我倆在洛陽王城公園大門前的留影</p><p class="ql-block">(暨21屆洛陽牡丹展)</p> <p class="ql-block">王城公園看牡丹(我倆都是第一次看到洛陽牡丹)</p><p class="ql-block">(為防雨水淋打花朵,故搭棚保護)</p> <p class="ql-block">在盛開的牡丹花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白牡丹很鮮艷(搭棚防雨打落牡丹)</p> <p class="ql-block">鮮艷的牡丹花(圖片)</p> <p class="ql-block"><b>九、2007年6月赴洛陽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參加項目的定型會</b></p> <p class="ql-block">2007年6月3日我又一次出差洛陽,這是退休前最后一次來空空導彈研究院,我很珍惜這次機會,晚飯后,散步到離我居住的航空城大酒店僅一站之遠的“周王城廣場”,這里原是洛陽市政府所在地,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蘇式(原蘇聯)建筑,隨著城市的發展,市府遷到了洛河南面的新區,該建筑被拆除,規劃建造一個地下商場和地下停車場。在拆建過程中,發現地下埋藏有珍貴文物——天子駕六車馬坑遺址。它是遠在二千多年前東周王朝天子駕著六匹馬埋葬的一個車馬坑遺址,于是市府就把這個遺址改建成地下博物館加以保護。</p><p class="ql-block">博物館建成后,國內外的一些領導人都來參觀過,其文物價值不亞于西安的秦俑館,只是規模較小而已。市政府規劃在市府原址的地面上,設計建造了“周王城廣場”,讓市民休閑。廣場上矗立著周文王的一座巨大石象,上書“周公營造洛邑”五個大字。據史記載:在周朝就建立了洛陽城池,可見其悠久的歷史還早于秦朝。</p><p class="ql-block">在南京讀書時代去洛陽實習,退休前整整八個年頭又因工作需要每年都要去洛陽,這輩子我也算和洛陽結下了不解之緣。</p> <p class="ql-block">洛陽火車站(圖片)</p> <p class="ql-block">洛陽周王城廣場上的周文王石像(圖片)</p> <p class="ql-block">洛陽周文王廣場上的地下博物館(天子駕六車馬坑遺址博物館)(圖片)</p> <p class="ql-block">周文王廣場地下博物館內的東馬坑遺址(圖片)</p> <p class="ql-block"><b>十、編后感言</b></p><p class="ql-block"><b>?</b>我熱愛洛陽不僅僅她是九朝之都,不僅僅她有中國第一座寺廟——白馬寺,不僅僅她有中國最大的石窟——龍門石窟,不僅僅她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名,因為它是我在讀書時代畢業實習的地方,因為它是我工作中去過次數最多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洛陽火車站把洛陽分城了老城和新城兩個區域,東面的老城歷經世代戰亂并不很大,西面的新城都是大型工廠區,有洛陽軸承廠,洛陽玻璃廠,黃河冶煉廠,洛陽礦山機械廠,河南柴油機廠,洛陽拖拉機廠………,一條寬闊的中洲大道把它們串聯在一起,幾乎都是萬人大廠,當年為國家經濟建沒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些工廠區的對面有兩個大型的生活居住區,一個在洛陽軸承廠對面的上海市場,據說:這里的商店、居民(工人及家屬)幾乎都是五十年代從上海遷去的。另一個在洛陽拖拉機廠對面的叫廣州市場,這里居住著從廣州(又說東北)遷去支援內地建設的工人及商店。</p><p class="ql-block">一幢幢五層樓的房舍,連片矗立在新城大地上,人字型的屋頂,奶黃色的墻面,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籃天白云,顯得妢外美麗,難怪我無意中發出了贊嘆聲,結果被帶頭的老師聽到了,他說:好!畢業分配時把你分到這里來。如果真的把我分到這里來了,那我一生的命運將從此改寫。造化是真會捉弄人的!</p><p class="ql-block">我每次來洛陽都會去朝拜白馬寺,并虔誠地燒上一股香。這也說不上是信仰,只是對祖國千年文化的敬佩!</p><p class="ql-block">寫到這里,我想你們都會理解我為什么忘不了這座古老而歷史悠久的城市——洛陽。</p><p class="ql-block"> 屠光峰2024.4.12于田林愚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附县| 师宗县| 荥经县| 自治县| 云林县| 乡城县| 木兰县| 东海县| 固阳县| 日喀则市| 余干县| 称多县| 垣曲县| 汉寿县| 罗平县| 青海省| 石台县| 绵阳市| 广西| 登封市| 九寨沟县| 勃利县| 无棣县| 渑池县| 新邵县| 崇州市| 梁河县| 平凉市| 克什克腾旗| 雅江县| 台东县| 阳朔县| 保山市| 新蔡县| 富阳市| 六安市| 抚州市| 徐汇区| 南投县| 泸西县| 台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