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啄木鳥是森林的精靈,他們舞動的身姿、輕盈的步伐和精準的捕捉能力,都使我們對自然界的神奇深感敬畏。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冬天,啄木鳥始終堅守在崗位上,為樹木的健康保駕護航。我喜歡啄木鳥,拍攝的灰頭綠啄木鳥,分享給朋友們,希望大家也喜歡!</p> <p class="ql-block">灰頭綠啄木鳥(英文名:Grey-headed Woodpecker,學名:Picus canus),是?形目一啄木鳥科綠啄木鳥屬的鳥類。又名山啄木、火老鴉、綠奔得兒木、香奔得兒木、黃啄木、綠啄木、黑枕綠啄木鳥。全長27cm。雄鳥上體背部綠色,額部和頂部紅色,枕部灰色并有黑紋,下體灰綠色。雌雄相似,但雌鳥頭頂和額部非紅色。棲息于山林間,性膽怯。夏季取食昆蟲,冬季兼食一些植物種子。在中國為東部各地區及西南、華中等地的留鳥。數量較少。</p> <p class="ql-block">雄性幼鳥:嘴基灰褐色,額紅色,呈近圓形斑并具橙黃色羽緣。頭頂暗灰綠色具淡黑色羽軸點斑,頭側至后頸暗灰色,兩脅、下腹至尾下覆羽灰白色并雜以淡黑色斑點和橫斑。其余同成鳥。</p><p class="ql-block">虹膜-紅褐;嘴-近灰;腳-藍灰。</p><p class="ql-block">叫聲:似綠啄木鳥的朗聲大叫但聲較輕細,尾音稍緩。告警叫聲為焦慮不安的重復kya聲。常有響亮快速、,持續至少1秒的鏨木聲。</p> <p class="ql-block">中等體型(27厘米)的綠色啄木鳥。識別特征為下體全灰,頰及喉亦灰。腳具4趾,外前趾較外后趾長。</p><p class="ql-block">雄鳥:前頂冠猩紅,眼先及狹窄頰紋黑色。枕及尾黑色。</p><p class="ql-block">雌鳥:頂冠灰色而無紅斑。嘴相對短而鈍。諸多亞種大小及色彩各異。雌性sobrinus頭頂及枕黑色。雌性tancolo及kogo頂后及枕部具黑色條紋。</p> <p class="ql-block">主要以螞蟻、小蠹蟲、天牛幼蟲、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蟲為食。覓食時常由樹干基部螺旋上攀,當到達樹權時又飛到另一棵樹的基部再往上搜尋,能把樹皮下或蛀食到樹干木質部里的害蟲用長舌粘鉤出來。偶爾也吃植物果實和種子,如山葡萄、紅松子、黃波蘿球果和草子。</p> <p class="ql-block">啄木鳥每天敲擊樹木約為500-600次,啄木的速度極快,幾乎是音速的兩倍,這樣它的頭部則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常劇烈的震動,但它既不會得腦震蕩,也不會頭痛。原來在啄木鳥的頭上至少有三層防震裝置,它的頭骨結構疏松而充滿空氣,頭骨的內部還有一層堅韌的外腦膜,在外腦膜和腦髓之間有一條狹窄的空隙,里面含有液體,減低了震波的流體傳動,起到了消震的作用。由于突然旋轉的運動比直線的水平運動更容易造成腦損傷,所以在它頭的兩側都生有發達而強有力的肌肉,可以起到防震、消震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灰頭綠啄木鳥,棲息環境主要棲息于低山闊葉林和混交林,也出現于次生林和林緣地帶,很少到原始針葉林中。秋冬季常出現于路旁、農田地邊疏林,也常到村莊附近小林內活動。</p> <p class="ql-block">保護級別</p><p class="ql-block">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招远市|
三台县|
手游|
贵德县|
吴旗县|
黄龙县|
宜兰市|
通辽市|
乳山市|
永德县|
白河县|
吴堡县|
石家庄市|
调兵山市|
大安市|
南汇区|
时尚|
玉溪市|
马关县|
江口县|
通海县|
株洲县|
洛宁县|
武夷山市|
乐平市|
廊坊市|
大兴区|
沙湾县|
安宁市|
宁明县|
桃源县|
大余县|
秦安县|
潮安县|
泗水县|
台南市|
唐河县|
丹东市|
新绛县|
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