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2020年湘東南騎行回憶錄之五(休閑騎)

過客

2020年湘東南騎行回憶錄之五(休閑騎) 2020年9月14日,天氣晴朗,溫度適宜,微風,是騎行的好天氣。今天計劃:茶陵縣—炎陵縣,行程約60公里;實際完成:全程60公里。一天60公里是太少了點,但是,如果再往前走,炎陵到桂東有80多公里,并且要翻越大山,難以當天到達,就只能歇宿鄉鎮,途中鄉鎮住宿情況如何?無法預判,所以,今天權當休閑騎,到炎陵縣打住,為第二天翻越大山到桂東積蓄力量。 昨晚搞醉了,早晨起晏了,出發推遲了,磨磨蹭蹭到九點半才出發,心想,不就是60公里嗎,中午就能到。 沿云陽大道走不多遠,右拐上犀城大道,一路向南直接G106,離茶陵縣城約20公里左右,就到了月嶺村。一座渡槽從106國道上橫跨而過,渡槽上“月嶺下渡槽”“公元一九六二年修建”幾個大字清晰可見。渡槽墩子由紅磚砌成,寬約一米多,長約兩三米,有十幾米高,單跨跨度大約五六米的樣子,目之所及有二十多個墩子,估計渡槽長度在150米左右。渡槽過水的通道,是水泥修建的矩形水槽。雖然經過了近六十年的風雨,紅磚墩子表面有些斑駁,但沒有明顯損壞的地方,依舊棱角分明,剛強有力,依然屹立不倒,實在不易。看那情形,應該還在正常使用。 沿106國道繼續前行,離茶陵約30公里,距炎陵約30公里的地方,有個指路牌指示“毛澤東湖口挽瀾舊址7公里”。上網搜索了一下,舊址現在已是菜地,沒有什么看的,于是放棄前往。但是,歷史事件確實驚心動魄,值得講講。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9月19日從江西修水、銅鼓、安源出發的三路起義部隊在湖南瀏陽文家市會師,人員已由起義初期的5000人,銳減到1500人左右。9月23日起義總指揮盧德銘在江西蘆溪縣山口巖犧牲。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三灣改編”,改編后部隊不足800人,縮編為一個團,轄第一營、第三營(每營轄三個連,缺第二營)、以及特務連等四個連,特務連連長為曾士峨,黨代表羅榮桓。10月12日隊伍到達炎陵縣水口鎮,部隊在此休整一周,毛澤東開始了在連隊建立黨支部的工作。10月21日毛澤東指示工農革命軍攻打湖南茶陵縣城,攻克縣城后,立足未穩,被迫撤出,張子清營長帶領的第三營斷后,與大部隊失去聯系,偏離主力方向向桂東方向走散。10月27日毛澤東率領部隊抵達井岡山。十月間,部隊抵達井岡山之前,起義主要領導者余灑度、蘇先駿先后離開部隊(余灑度在“三灣改編”后,到上海匯報起義情況,后脫黨,1930參加中華革命黨,1931年8月被捕,1932年3月“自新”后加入國民黨,1934年因其妻參與走私嗎啡,余灑度被蔣介石借故下令槍斃;蘇先駿10月中旬在炎陵縣水口鎮從部隊脫逃,向湖南省委匯報工作,1928年1月在岳陽被捕叛變,出賣了湖南省委領導郭亮,1930年紅三軍團攻占長沙,被紅軍抓獲、審判、槍斃;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的成員有五人:毛澤東、盧德銘、余灑度、余賁民、蘇先駿。余賁民1933年負傷犧牲)。11月15日,得知茶陵縣城空虛,毛澤東派團長陳皓、政治部主任宛希先率第一營二打茶陵,11月18日,茶陵縣城再次被攻克,11月28日,茶陵縣工農兵政府正式成立。1927年12月下旬,國民黨第八軍和十三軍分別從攸縣和桂東方向撲向茶陵,張子清從報刊上得知茶陵有工農革命軍活動,率第三營趕來茶陵尋找大部隊,第一、三營經過一天鏖戰,終因敵強我弱,主動撤出茶陵,向井岡山轉移。團長陳皓在占據茶陵縣期間,貪圖享樂,被毛澤東嚴厲批評,此時,陳皓主動與國民黨軍隊聯系,意圖帶兵叛變投敵。12月25日,毛澤東得知團長陳皓意圖率部叛變投敵,他立即從江西寧岡出發追趕部隊。12月27日,陳皓率部到達湖口,在這里,往東即到井岡山寧岡,往南是湘南桂東方向。向東還是向南,宛希先、譚震林等與陳皓發生了激烈爭執,最后,陳皓強令部隊向南。12月27日晚,毛澤東趕到湖口時,部隊剛剛出發,毛澤東命人騎馬追趕部隊,命令陳皓將部隊帶回湖口,陳皓無奈,只好將部隊帶回。當晚,毛澤東連夜在湖口召開連以上干部緊急會議(具體地址是湖口鎮湖口村老園里大地主王其生的家,據傳,王其生非常開明,十分支持革命,毛澤東率部隊返回井岡山時,還贈送了一擔銀元),宛希先、張子清揭露了陳皓一伙企圖叛變投敵的陰謀,當即將團長陳皓、副團長徐庶、參謀長韓昌劍、第一營營長黃子吉看押了起來(12月29日在江西寧岡礱市處決),挽救了年幼的工農革命軍,這就是著名的“湖口挽瀾”事件。當時工農革命軍僅僅不足800人,如果真的被陳皓帶走,可以想見,后果是多么的嚴重。 有一個電視劇再現了這段歷史,記得有個場景是:陳皓想動手把毛澤東等人抓起了,正要下令,毛澤東厲聲喝到:團長要你們動手,你們怎么還不動手啊?!大個子特務連長曾士峨立刻動手,把陳皓抓了起來,特務連其他戰士也行動起來,控制了想投敵的幾個軍官。原以為是電視劇的藝術創作,現在看來,是真實的歷史事實啊。 離開往湖口鎮去的岔路口,前行三四分鐘,路邊有一灰色的建筑吸引了我,停車細看,是一座新建的祠堂。灰色墻磚,白灰勾縫,層高兩層,硬山墻,廡殿頂,黃色琉璃瓦。門口是兩根大紅柱子,兩條金色的龍盤旋而上,廡殿頂下是金色的“譚氏宗祠”的匾額,匾額上方雙鳳對鳴。門楣是“奉先思孝”黑底黃字的匾額,門的兩邊是紅底黃字的瓷磚對聯“源遠流長山環水抱科甲第,靈毓秀永族興丁旺禮義家”。走進大門,祠堂里面呈現三開間結構,進深四間,一層是一個寬大的長方形整體殿堂,中間有兩層樓高,左右兩邊有帶走廊的二樓,十根大紅圓柱呈四四二的格局分三排排開,撐起整個屋頂,屋頂正中間是一個長方形的采光大玻璃天窗。正面的墻上,兩根大紅柱子后面,“一本堂”的匾額高懸墻上,匾額下面是擺放是譚氏族人先輩牌位的祭壇,祭壇下面是供桌和香爐。整個殿堂空空蕩蕩,晾曬著稻谷。整個建筑占地呈長方形,估計占地面積有200多平方米。到各地旅游的時候,祠堂建筑見過很多,都是有歷史年代感的古建筑,像這樣全新的祠堂建筑,還是第一次見到。我一直有個疑惑,新建祠堂建筑,土地問題怎么解決的?建筑規劃怎么審批的?據一位潮汕朋友說,他們家族在當地新建的祠堂,據說花了一兩個億,看他拍的照片,那規模真的是不小。 繼續往前走,基本上是沿著洣水岸邊蜿蜒而行,道路起伏,隨山就勢,常常峰回路轉,山深谷翠,河水靜逸,田園風光,荒灘野崗,山翠林幽,小院人家隨時切換。 中午十二點半左右,離炎陵縣城約12公里的地方,右邊路牌指示:炎帝陵12公里。 十幾年前,我去過炎帝陵。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農耕文化的創始者,為中華民族的始興和繁衍作出了開創性的偉大貢獻。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種;遍嘗百草,發明醫藥;織麻為布,制作衣裳;日中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始造明堂;削桐為琴,始作蠟祭;弦木為弧,剡木為矢,以威天下。被尊為“神農”、“田祖”、“先農”“茶祖”“藥祖”“商貿之祖”“音樂之祖”。炎帝晚年為民治病,采藥來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綴,最終因誤嘗“斷腸草”而崩葬“長沙茶鄉之尾”,即炎陵縣鹿原鎮鹿原陂。 炎帝陵位于鹿原陂南麓,西瀕斜瀨水(洣水上游的主要支流),炎帝陵自宋乾德五年(967年)建廟之后,已有千余年歷史,興衰更替,歷盡滄桑,屢毀屢建。1954年除夕之夜,因香客祭祀焚香燭,不慎引燃殿內彩旗,致使炎帝陵正殿和行禮亭被焚。“文化革命”期間,陵殿及其附屬建筑又重遭破壞,除陵墓外,全部夷為平地。1988年10月由酃縣人民政府主持的陵殿修復工程勝利竣工。重修后的炎帝陵殿,整個建筑占地面積3836平方米。炎帝陵景區總體規劃保護面積102.5平方千米,陵寢核心保護區面積5平方千米,分為祭祀區、拜謁區、緬懷區等三大功能區,由炎帝陵殿、神農大殿、神農園、闕門、華夏廣場、福林、圣德林、皇山碑林、炎帝陵牌坊等80多處自然和人文景觀組成。 炎帝陵殿建筑布局分為五進:第一進為午門,第二進為行禮亭,第三進為主殿,第四進為墓碑亭,第五進為墓冢。殿外修復了詠豐臺、天使館、鹿原亭等附屬建筑。整個建筑金碧輝煌,重檐翹角,氣勢恢宏,富有民族傳統風格。 沿著長長的步道,穿過闕門、鷹鹿廣場、永豐臺,從右邊拾階而上,就到達地勢較高的圣火臺。居高臨下,憑欄而望,但見麻石砌就的步道從闕門而來,筆直貫穿鷹鹿廣場、永豐臺、朝覲廣場,朝神龍大殿而去,步道兩邊蒼松翠柏如哨兵般整齊排列,芳草依依,鮮花盛開,一派莊嚴肅穆的樣子。黃色屋頂的神龍大殿在步道盡頭,在茂密的樹林里,在高高的臺階上,威嚴的佇立,裊裊香煙,飄散彌漫在蒼翠的山腳,悠悠鐘磬,傳播回蕩在古老的原野上。神龍大殿后面不遠的地方,承德門、午門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中,隱約露出身影。炎帝陵殿就在午門后茂林修竹的地方,古樹環繞的地方。 抬頭遠望,斜瀨水從遠處迤邐而來,繞過鹿原陂山腳,環繞炎帝陵殿,向北面緩緩而去,如一條玉帶環抱著炎帝陵。斜瀨水邊,草木繁茂的岸邊,龍腦石臨江聳立,如同高昂的龍頭,栩栩如生,龍爪石在水中隱隱約約,仿佛龍身浸在水中,宛如中華民族這東方的巨龍,在歷史的長河中遨游,翻起巨浪,穿越時空,震蕩千古,響徹宇宙。斜瀨水兩岸,是狹長的平原,良田萬頃,稻菽翻浪,阡陌交通,井然有序,村落街道,屋舍儼然,奔馳的汽車,徒步的行者,勞作的農人,悠閑的游客,好一幅安居樂業,興興向榮的景象。平原的兩邊是山嶺,目光盡處,蒼山含煙如黛,峰巒如潮如聚,如兩隊奔騰的駿馬,匯合天邊,似兩條翻飛的巨龍,相聚遠方,象征著炎黃子孫從遠古走來,跨越萬年,奔向無限的未來。炎帝有靈,佑我中華!人文始祖,庇護萬民! 繼續行進,不久就進入一段左靠山崖陡坎,右臨幽谷深溪的路段(此處為洣水上游另一支流—河漠水,斜瀨水出炎帝陵不遠,在三河鄉西臺村與河漠水會合后,稱洣水)。路幅不寬,路面比較平坦,起伏不大,基本上是隨山勢,七彎八拐,行進在峽谷中的感覺。這段路我以前坐車走過,印象頗深,尤其是臨河的路邊,古樹繁盛,藤蔓搖曳,樹干上苔蘚、蕨草密密重重。道路邊、河灘上茅草深深,野花叢叢,潺潺水流如琴,啾啾鳥鳴如磬。即使炎熱的夏天,行走在這里,也無懼烈日暴曬,涼爽怡人。 走過幾公里這樣的路段,就到了炎陵縣城。靠近縣城,有一條小溪從左邊注入河漠水。溪上有一座公路橋,直行過橋,大路寬敞,是進入新城區的神龍大道;不過橋,左轉,沿小溪有路可行,是進入老城區的井岡路。我左轉而行,行約百米,發現小溪上有一座石拱橋,感覺是一座有故事的橋,于是停車考證。 橋曰“接龍橋”,果然是一座有故事的橋。接龍橋位于炎陵縣城的西邊,橫跨坂溪水,南北走向,南連湘山,北接106國道。該橋建于1851年,橋的正中陰刻楷書“接龍橋”三個大字,上款書“咸豐元年冬月吉日”,下款書“羅紹顏、羅廷明仝建”。橋為三孔石拱橋,用麻石砌成,歷經160多年風霜雨雪,堅固依舊。有趣的是,三個橋拱,大小不一,中間最大,左右兩邊小了一半,右邊橋拱只露出一些痕跡,還被藤蔓荒草遮住,不細看,還以為是兩拱橋。橋長約三十余米,寬約四五米,高約六七米。一端與路面齊平,一端踏步而下,走向河灘。我觀察,以前,橋兩端應該有對稱的踏步,只是修路的這端,路面提高了,甚至填掉了一個橋拱,這樣路面就與橋面齊平了,三拱橋也成了兩拱橋。這座橋現在已經毫不顯眼,在幾十年前,可是進出炎陵縣城連接南北東西的交通要道啊。 這里是“接龍橋戰斗舊址”。1928年4月27日,湘敵張敬兮團和羅定清鄉團、羅紹志挨戶團尾追朱德南昌起義余部和湘南農軍,逼近炎陵縣城。為掩護朱德部隊向井岡山安全轉移,毛澤東、張子清在接龍橋部署指揮了阻擊戰。我軍事先搶占了接龍橋附近的天河仙、湘山兩座小山峰及八角亭等制高點,利用有利地形伏擊敵人。戰斗從中午持續到下午五點鐘,擊退敵人十多次進攻,進入僵持階段。張子清命九連連長王良、黨代表羅榮桓率部從天河仙迂回插入敵后,敵人措手不及,倉惶往茶陵方向逃竄,我軍乘勝追擊。在追擊中團長張子清腿部和腳踝兩處負傷。1928年4月28日在江西寧岡礱市的龍江書院,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和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湘南農軍勝利會師,張子清被任命為第十師師長兼三十一團團長。因腳踝處子彈卡在骨頭中,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經過幾次手術仍無法取出,張子清因傷口感染,于1929年5月在井岡山犧牲。現在,井岡山雕塑園中,有毛澤東、朱德等20人的雕塑,其中就有張子清的雕塑,可見張子清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的重要地位。 沿井岡路走上去,余約五百米,到達目的地打卡,時間已是一點多了,朋友安排吃飯、在和一麗呈酒店住下。晚上設宴給我接風,我說明昨天喝多了,今天少喝點,然后,又喝了四五兩。 離打卡地約四五百米,就是洣泉書院。 洣泉書院始建于宋代,原名烈山書院,清嘉慶2年(公元1797年)增修齋舍,因縣境內有耕熟嶺,山下出泉,清純不染,涓涓不息,是為洣水之源,學者誠如泉水,則百川歸海,無所不包,故改名為洣泉書院。書院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三進兩廂式建筑,以南北為中軸線,東西兩廂房對稱,建筑面積1942㎡。建筑中軸設有大門、講堂、大成殿三進,依次增高寓意步步高升。書院院門高懸“洣泉書院”的匾額,大門兩側鐫刻著對聯:“莫嘆山城書院小,緣儀楚地圣賢多”。書院一進為天井式室內庭院,院內兩株古桂花樹,蘊含蟾宮折桂之意。入大門,進天井,周邊有回廊,可到講堂,可進入大成殿和東西廂房的齋舍。二進中廳為講堂,為老師授課的場所,門楣上高懸“魁星點斗”的木匾,為道光年間大清翰林孔繼勛所題,兩旁一副長聯,左為“宋黃龍明烈山清洣泉芳名雅頌乾轉坤旋萬代宗師繩祖武”,右為“圣科第賢政要仁勛業俊彩星馳龍飛鳳舞千秋懿士裕后昆”。書院的第三進為大成殿,門邊對聯:“苦讀詩有責,豪飲酒無榷”,是清代酃縣知縣府沈道寬所題。大成殿中間內有擺放孔子牌位的祭臺,兩側為先生寢房。書院的東西兩側為齋舍,各有房間20間,每間不足5平方米,是名符其實的斗室。自宋至清,炎陵考取進士11人,舉人43人,貢生374人,大部分人都在洣泉書院就讀過,可以說洣泉書院是歷史上炎陵人才的搖籃。 洣泉書院也是井岡山革命斗爭的歷史見證。1928年3月,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第二團攻克炎陵縣城,第一團團部設在洣泉書院。4月中旬,毛澤東率部隊從井岡山來到炎陵,迎接朱德南昌起義部隊和湘南起義部隊,毛澤東就在洣泉書院住宿、辦公,親自部署、指揮了接龍橋阻擊戰。現在洣泉書院中,還按當時毛澤東住宿、辦公的場景布置了擺放陳設。 接龍橋、洣泉書院都是炎陵縣紅軍標語博物館的范圍。炎陵縣紅軍標語博物館是2011年4月12日設立的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是全國首家集中保護和展示紅軍標語的專題博物館,景區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包括文化廣場、紅軍標語博物館、洣泉書院、江家試館、接龍橋戰斗舊址等景點。館內陳列的紅軍標語是從1927年10月(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至1938年2月(湘贛游擊隊)期間的標語。 紅軍標語是井岡山根據地和湘贛根據地革命斗爭歷史的縮影,炎陵縣是全國目前遺存紅軍標語最多的縣。遺存標語具有署名單位多、時間跨度長、書寫形式多、宣傳對象廣等特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仁县| 荔波县| 平原县| 寿光市| 新平| 牙克石市| 扶沟县| 阳江市| 沙雅县| 新营市| 麻阳| 浑源县| 海林市| 新昌县| 满洲里市| 页游| 库尔勒市| 镶黄旗| 高阳县| 左云县| 山东| 平罗县| 思南县| 柳江县| 武城县| 东至县| 抚宁县| 澄城县| 阳江市| 林口县| 泸定县| 济源市| 凌海市| 富锦市| 旺苍县| 无棣县| 高尔夫| 子长县| 平远县| 阿克苏市| 盘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