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杜牧的詩作,千百年來,是描寫清明的最佳之作。</p><p class="ql-block"> 那么,杜牧是在什么背景下寫的這首詩呢?</p><p class="ql-block"> 1.個人情感。杜牧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正處于人生的低谷,他的事業不如意,生活也落落寡歡。他在清明時節出游各地,遍訪民情,孤身趕路的凄涼讓他倍感無窮的離情別緒。這種心情反映在他這首詩中,使得詩篇充滿了深深的憂郁和孤獨感。</p><p class="ql-block"> 2.社會背景。唐代安史之亂,使北方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出現了“荒草千里”、“萬室空虛”的蕭條荒涼景象。直到晚唐,長期得不到恢復。杜牧《清明》詩中的“路上行人欲斷魂”,正是反映了北方農村這種耕稼缺人的荒蕪現象。</p><p class="ql-block"> 3.自然環境。清明時節,春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種景象既反映了當時的自然環境,也反映了杜牧當時的心情。他在細雨蒙蒙的清明節,想買一杯酒吃,卻不見一個人影可以問路,幸遇牧童向他指出賣酒的村落,這不僅寫出了當時詩人的情懷,也寫出了晚唐北方農村苦難遭遇的生活縮影。</p><p class="ql-block"> 4.人生經歷。杜牧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經歷了人生的許多挫折。他的曾祖父杜希望在唐開元年間任汾州刺史,天寶五年死于任上,有王維詩歌《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為證。杜牧年輕時候酷愛軍事,十分崇拜敬仰其曾祖父。而杜希望長期與突厥人和吐蕃人的中戰功赫赫,直接影響了曾孫杜牧的人生志向。因此,他在寫《清明》那一年,他踏上了北游并州、汾州之路,除了游歷李唐王朝的留都之外,更希望到曾祖父任刺史的汾州和汾陽王郭子儀封地實地憑吊。</p><p class="ql-block"> 總之,杜牧的《清明》是在個人情感、社會背景、自然環境和人生經歷的多重影響下所寫的,它既反映了杜牧當時的心情,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和個人經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武城县|
滦平县|
阜新|
雷州市|
和田县|
方城县|
天等县|
吉隆县|
宁武县|
克东县|
洪湖市|
湟源县|
金湖县|
横峰县|
尉氏县|
胶州市|
孟津县|
逊克县|
东宁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丽江市|
定日县|
汉中市|
师宗县|
江安县|
新安县|
霍林郭勒市|
嘉峪关市|
高陵县|
梧州市|
张家口市|
黔西|
台北市|
双桥区|
东平县|
凉城县|
永寿县|
嵊泗县|
保亭|
云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