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嶺南傳統建筑文化源遠流長,它受自然環境以及生產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因地制宜,視角效果夸張明艷,富麗堂皇。裝飾在祠堂、廟宇及民居的各種建筑工藝,從木雕、石雕、磚雕到嵌瓷、灰塑、陶塑,從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吉祥如意圖案等傳統題材到嶺南風物、江海水族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紋飾,無不反映了嶺南地區的風俗民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今天,這些傳統建筑裝飾藝術已被列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它們不僅是精湛工藝的結晶,更是工藝傳承不絕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木星式山墻</p><p class="ql-block">在潮汕地區鄉土建筑當中,山墻的樣式和裝飾深受“五行”學說的影響,演變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種基本樣式,形成獨特的風格。其中,木星式山墻“頭圓而身直”,墻頭頂端為下凹弧線,弧線兩端形成上翹尖角,有的墻頭在尖角下方還有折角。右側木星式山墻外部采用嵌瓷裝飾,以蝙蝠、壽桃、松樹寓意福壽;以鸚鵡寓意和睦;以鷹寓意大展雄圖;正中“天官賜福”(俗稱加冠圖)寓意加官進爵、步步高升;均由大寮嵌瓷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許少雄制作。</p> <p class="ql-block">灰塑懸魚裝飾</p><p class="ql-block">懸魚原是“為官清廉”的象征,后逐漸成為傳統建筑山墻外部的裝飾,發展出“魚”以外的各式圖案。廣府地區傳統建筑的山墻上多用灰塑懸魚裝飾。左側展示的“蝠鼠吊花籃”正是經典的灰塑懸魚樣式之一,為取“福”的諧音寓意,以蝙蝠和花籃為主體形象,由廣州灰塑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邵成村制作。</p> <p class="ql-block">廣府地區的傳統建筑,特別是祠堂、神廟、大宅等,往往應用多種精湛工藝進行裝飾以反映傳統文化、民俗風情與審美情趣。其中又以“三雕兩塑”即石雕、木雕、磚雕,以及灰塑、陶塑最為出彩。同一座建筑當中,梁架、屋脊、墻體、臺基等構件以不同材質與工藝打造、雕琢,通過豐富而高度程式化的紋飾題材以及繁復富麗的視覺效果,寄托了創作者與使用者對信仰與生活的愿望與情感。</p> <p class="ql-block">貼金木雕梁</p><p class="ql-block">長375cm 高50cm</p> <p class="ql-block">貼金木雕彩門</p><p class="ql-block">彩門一般應用于廣府地區的傳統祠堂建筑,高高懸掛在大門前端,特別是在大門打開的時候,可作為擋隔與建筑正面的重要裝飾。正因是祠堂“門面”,所以往往精雕細琢、極盡奢華。</p> <p class="ql-block">戲劇人物陶塑瓦脊</p><p class="ql-block">陳家祠聚賢堂瓦脊,為清光緒十七年(1891)吳奇玉店所造。 這件陶塑是1975年臺風損毀的瓦脊中殘余下來較為完整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廣州木雕在明清時期繁榮發展,清光緒年間(1875-1908),廣州、佛山、三水三地木雕,因“三友堂”作坊而聲名遠播。廣州木雕在廣府地區傳統建筑的彩門、梁架、檐板、柁墩、雀替、花罩等構件上廣泛應用,多以體大質優木料打造;技法精細,以浮雕與鏤雕見長;構圖嚴謹,排布豐富密集的吉祥圖案。</p> <p class="ql-block">金漆木雕北海太子訪龍公圖檐板</p><p class="ql-block">長130cm 高31cm</p> <p class="ql-block">木雕“吹笛引鳳”柁墩</p><p class="ql-block">長60cm 寬28cm 高33cm</p> <p class="ql-block">廣州磚雕主要裝飾于廣府地區傳統建筑的檐墻、門帽、窗楣、神龕、山墻墀頭等位置,多選用沙灣、佛山、東莞等地生產的上等青磚,先在磚上勾畫,接著逐塊雕制,最后依次鑲砌,磚與磚之間縫著細絲、構成層次清晰而豐富的整體畫面。廣州磚雕的紋飾多是花草果品、鳥獸、人物故事與詩文題句等;技法上以刀工細膩的風格見長,常以淺浮雕刻畫主體,局部結合透雕、圓雕、鏤空雕等豐富手法,打造出遠觀時立體感強烈、近觀時細節纖毫畢現的視覺效果。</p> <p class="ql-block">人物磚雕</p><p class="ql-block">長29cm 寬18cm 高14.5cm</p> <p class="ql-block">1、磚雕圍邊 </p><p class="ql-block">2、磚雕側面人物</p><p class="ql-block">3、磚雕向日葵底座</p> <p class="ql-block">花崗石因防潮耐用,特別適宜南方日曬雨淋的濕熱天氣,所以常被用于打造臺基、墻裙、柱礎、桅柱、券門、垂帶、臺階、月梁、雀替等需抵御日照及風雨侵蝕的構件。應用于這些建筑構件裝飾的廣州石雕技法主要有高浮雕、鏤空雕、圓雕等。題材上除了常見的花草瑞獸、人物故事,還常見富有嶺南特色的各種佳果。</p> <p class="ql-block">石雕人物雀替</p><p class="ql-block">每件長65cm 寬17cm 高47cm</p> <p class="ql-block">石雕柁墩</p><p class="ql-block">長100cm 寬15cm 高50cm</p> <p class="ql-block">灰塑與陶塑</p><p class="ql-block">廣府地區的傳統建筑當中,屋脊等位置多以灰塑裝飾,少數采用灰塑與陶塑結合的方式裝飾。灰塑是嶺南地區特有的建筑裝飾藝術,民間稱之為“灰批”,不僅立體感強,而且色彩豐富,表現出灰塑藝人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巧。灰塑以石灰為主要原料,混合發酵后的稻草、紙筋等纖維質,逐層堆塑晾干,成型后上色;這種材質固色鮮艷,具有耐熱防潮、不易變形等優點,適合方濕熱氣候。制作時直接在建筑上完成構圖、固位、做坯、塑型、定型、塑色、上彩等一系列工序。2008年,灰塑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陶塑脊飾,是裝飾于廟宇、祠堂、會館等大型建筑屋脊上的特殊工藝,產自石灣,俗稱“石灣瓦脊”。其用陶泥雕塑,施以明亮釉色,再經高溫煅燒而成,極具裝飾效果,且固色耐久,適用于南方多雨天氣。2006年,石灣陶塑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嵌瓷厝頂</p><p class="ql-block">嵌瓷,俗稱“扣饒”或“貼饒”,是利用各色碎瓷片拼貼、鑲嵌成各種圖案、形象,裝飾于屋脊、墻壁等處的一種建筑裝飾。 瓷工藝多用于潮汕地區傳統建筑,成為當地“爭夸壯麗”的裝飾潮流,更隨潮汕移民而風行東南亞各地。嵌瓷能久經風雨、受烈日曝哂而鮮亮依舊,在雨 量大、氣溫高且常有臺風影響的亞熱帶沿海地區有著卓越 的材質優勢。2008年,大寮嵌瓷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建祠堂起大厝”的風俗孕育了潮汕地區獨具一格的建筑裝飾工藝,其裝飾遍及門窗戶扇、墻頭屋脊、外墻檐下、梁架載下,無一構件不是精雕細琢。其工藝百花齊放,雕刻有石雕、木雕等;雕塑有嵌瓷、貝灰塑等;彩繪有平面彩繪、描金漆畫等,絢爛多彩飾既有人物故事、花草瑞獸等常見的吉祥題材,也有眾多江海水族等沿海地域特色的圖案。為表達敬神敬祖之意,這些建筑裝飾都追求 膩繁復、金碧輝煌的效果。潮汕地區的民間信仰、神誕活動至今仍興旺發達,與之緊密相連的各類裝飾工藝亦傳承不絕,不斷發展。</p> <p class="ql-block">“趙云救阿斗”圖木雕構件</p><p class="ql-block">這是一件潮汕地區祠堂拜亭的械下木雕裝飾構件。月亭又稱抱印亭,是祠堂或民宅正中大廳之前的建筑,通常與大廳、走廊連接,因位于整座建筑的核心,是進入大門后最顯眼之處,故往往成為投入最多、雕琢最精的地方;其極下更是裝飾最為集中與精彩的部位。“械”為梁架的俗稱,械下時常采用戲曲傳奇、民間故事題材的木雕構件作為裝飾。這件構件雕刻了“趙云救阿斗”的故事,人物眾多、情節豐富、場面生動。</p> <p class="ql-block">潮州木雕描金彩繪獅子花果梁托</p><p class="ql-block">潮汕地區的梁托多采用獅子造型,因此當地借稱“梁上獅子”。潮州木展獅子特色鮮明,往往頭型巨大、雙目圓睜,鬣毛豐厚卷曲、張牙舞爪,氣勢威嚴,具有鎮宅與護佑子孫之意;除了獅子外,還有沿海常見的蝦蟹以及嶺南瓜果的造型,結合當地民風民俗,喻意四時豐收。</p> <p class="ql-block">木雕彩繪鰲魚雀替</p><p class="ql-block">鰲魚是潮州木雕中常見的吉祥紋飾,又稱魚龍,源于鯉魚跳龍門的神話傳說。</p> <p class="ql-block">魚龍的形象多為龍首魚身,作翻卷騰躍之狀,象征著由魚向龍的轉化,寓意時來運轉。裝飾于建筑高處的構件上,更有獨占鰲頭、騰達高升之意。</p> <p class="ql-block">潮州木雕描金彩繪金漆獅獸圖花板</p><p class="ql-block">1918年</p><p class="ql-block">長148.5cm寬22cm高6.5cm</p> <p class="ql-block">潮州金漆木雕鳳梅雀圖花板</p><p class="ql-block">長79cm 寬15cm高9cm -79cm</p> <p class="ql-block">潮州木雕獬豸梁托</p><p class="ql-block">這件梁托運用圓雕技法,雕造了獬豸形象。獬豸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傳說獬豸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是勇猛、公正的象征,因此成為建筑裝飾中常見的題材。</p> <p class="ql-block">潮州石雕</p><p class="ql-block">潮汕地區依山近海,建筑易受海風侵襲,出于防潮考慮,此地傳統建筑在臺基、柱礎、柱、梁架以及門廳構架等部位多用石構,并以豐富多彩的雕刻進行裝飾。潮州石雕以鏤通雕技藝見長,常以彩金穿插,色彩鮮艷,具有精細華麗的藝術風格。</p> <p class="ql-block">潮州石雕鰲魚雀替</p><p class="ql-block">長53cm寬31cm高32cm</p> <p class="ql-block">廣州舊家居展</p><p class="ql-block">舊廣州家居是一幅引人入勝的風情畫,處處印記著老廣州人家的生活痕跡:虛掩的腳門和橫格趙櫳大門,精美的雕花屏風,秀麗的蝕花玻璃窗飾,以及雅致的家居擺設,都保留著昔日華貴典雅的風采。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它們都顯得有些陳舊甚至殘破。每一塊布滿青苔的磚瓦,每一塊斑駁的木板,每一塊殘存的飾件,似乎都在向人們訴說著歷史,訴說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 。</p> <p class="ql-block">廣州西關大屋(模型)</p> <p class="ql-block">偏廳款客</p><p class="ql-block">偏廳是款待日常賓客或密友的地方。偏廳內擺放著長橋臺,上有座屏、工藝品、油燈等飾品,與一側的坳欄椅和公座椅對稱放置,令人感受到隨意和舒適。</p> <p class="ql-block">套色玻璃刻畫</p><p class="ql-block">廣州套色玻璃刻畫是中西文化結合、獨具地方特色的實用工藝品,它始于清末,采用國外進口材料和加工方法制成,以中國傳統題材為內容再現于平板套色玻璃上,主要用于建筑裝飾,常設于兩個明暗不同的空間,多作屏門、窗扇的門格、窗心之用。</p><p class="ql-block">套色玻璃的顏色包括紅、黃、藍、綠等。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在玻璃上進行蝕刻、磨刻或噴砂脫色技術處理,工藝復雜精細,作品典雅秀麗。二十世紀初,套色玻璃刻畫盛行于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流行一時的居室裝飾品。四十年代后期因戰亂而銷聲匿跡,六十年代,廣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曾一度對此工藝進行發掘,并恢復生產,終因材料缺乏而式微。</p> <p class="ql-block">百福龍鳳獅七頭大圓臺</p><p class="ql-block">尺寸:直徑130cm高82cm</p><p class="ql-block">作者:楊蝦、招贊惠、連六、胡枝等</p><p class="ql-block">時間:1985年</p><p class="ql-block">圓臺由黃檀木料全手工制成,全部采用榫卯結構,運用多層透雕、立體雕、平雕相結合的技法。圓臺四周側面共雕刻一百只蝙蝠,六只獅子口含活動吊環;圓臺共有六條腿支撐,每只腿腳下雕刻一只虎爪撐地。臺面配天然大理石。圓臺配有六張四條腿圓凳,材料、造型與圓臺相一致。這套圓臺是當代廣式家具代表性作品</p> <p class="ql-block">寢室閑居</p><p class="ql-block">寢室是夫婦休息之所。按照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風俗,媳婦從娘家帶來的陪嫁品,一般都放在寢室中,陪嫁品的多少,決定了媳婦在家庭中地位的高低。陪嫁品包括首飾箱、衣柜、洗面柜、梳妝臺、樟木櫳等必需品一應俱全。按照風俗習慣,房中所有鏡子都不面對大床。</p> <p class="ql-block">姑婆房</p><p class="ql-block">清代珠江三角洲地區有些婦女反對家庭包辦婚姻,往往通過“梳起”儀式(把頭發綰成髻),立志獨身,終身不嫁民間稱這些婦女為自梳女,又稱為“姑婆”。姑婆獨自生活,其居室中的臺椅、茶柜等家具均形制獨特、小巧精致。小茶柜上雕刻的“仙巖生玉女,佛井吐甘泉”,反映了姑婆的心境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羅漢床</p><p class="ql-block">羅漢床出現于明代,是一種三面設圍子的床,最初因為是僧人常用而得名,故又稱彌勒榻。清代中后期以后,羅漢床成為南方較流行的家具,舊廣州的不少富有人家都置有羅漢床,或設于廳堂,或安于密室,作為主人休憩,與密友傾談、抽煙、品茶之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姚市|
玉林市|
志丹县|
洛浦县|
抚顺县|
金湖县|
南安市|
霍林郭勒市|
乌鲁木齐县|
花莲县|
榕江县|
澎湖县|
麟游县|
浦东新区|
巴青县|
蓬安县|
临沂市|
甘德县|
青田县|
三亚市|
商南县|
读书|
房产|
咸阳市|
博罗县|
云阳县|
木兰县|
新绛县|
疏勒县|
波密县|
潼南县|
莒南县|
阳泉市|
托里县|
二连浩特市|
昌邑市|
穆棱市|
渭南市|
宁城县|
陆丰市|
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