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碧色寨 這個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zhèn)的小村莊,原名“壁虱寨”。始建于1909年,屬獨特的法式建筑風格,宛如法國小鎮(zhèn),是滇越鐵路的核心樞紐,中國最古老的火車站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云南十八怪中的“火車沒有汽車快”,“鐵路不通國內(nèi)通國外”皆出于此。</p><p class="ql-block"> 滇越鐵路是云南境內(nèi)首條鐵路,中國西南地區(qū)第一條鐵路,中國最早修筑的鐵路之一。滇越鐵路是中國唯一一條窄軌鐵路、中國第一條國際鐵路,因軌距為一米,又被稱為“米軌鐵路”。北起云南昆明,經(jīng)呈貢、宜良、開遠、草壩,至中越邊境河口,跨過河口中越鐵路大橋,直達越南海防,全長854千米,軌距1000毫米(行業(yè)內(nèi)稱米軌)。全程分南北兩段,南段在越南境內(nèi),稱越段,自中越邊境的老街市經(jīng)首都河內(nèi)至海防市,全長394公里,于1901年動工,1903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1898 年法國通過強權外交搜取滇段鐵路修筑權,1903年10月29日,中法兩國簽訂《中法滇越鐵路章程》,明確法國從云南河口修筑鐵路至昆明,中國政府于80年期滿時,若收入能抵償鐵路投資、股本利息,方可收回路權。北段在中國境內(nèi),自老街市跨越紅河鐵路大橋進入云南省河口縣,經(jīng)碧色寨到昆明,稱滇段(又稱昆河鐵路)。滇段工程比越段艱巨,正線鋪軌464.567公里,設置車站34個。其中,河口至昆明直線距離不到300公里,而滇越鐵路全長465公里。這段鐵路從海拔76.4米的河口站出發(fā),到達海拔1900米的昆明北站,海拔高度差達1823.6米。共有橋梁425座、隧道155座,平均3公里1個隧道、1公里1座橋涵。一道道懸崖峭壁、深溝險壑處,開鑿出隧道、橋梁、路基等龐大的鐵路工程,這使得滇越鐵路成為了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鐵路之一。滇越鐵路中最艱巨的工程當屬屏邊縣五家寨人字橋。整個人字橋橋身沒有一根支撐的骨架,共由2萬余組的鋼板、槽、角鋼構件和鉚釘鉚制而成。人字橋橫跨巨崖深谷,長71.7米,寬4.2米,跨度67.15米,重1795噸,距谷底102米。</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滇越鐵路是指其滇段,不僅是中國鐵路史上的創(chuàng)舉,也是世界鐵路史上的奇跡。 </p><p class="ql-block"> 1903年10月,鐵路動工修建,由法國印度支那云南鐵路公司投資并負責運營管理,1910年3月31日全線通車運營,工程歷時7年,耗資1.6億法郎。而五家寨人字橋是中國載入《世界名橋史》的兩座橋之一。鐵路建成后,昆明至越南海防的旅客和貨物運輸隨即開通,成為云南乃至西南唯一的陸上出海通道。云南與中國沿海港口、香港間的往來貿(mào)易,均通過此路運輸,再由越南海防港中轉(zhuǎn)。便捷的交通運輸,改善了云南的交通狀況,促進了云南近代工業(yè)的興起。</p><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東南沿海口岸淪陷,滇越鐵路成為內(nèi)地與海外聯(lián)系的唯一交通運輸線。1940年8月,法國政府與日本締結條約,準許日軍在越南海防登陸并設立海陸軍根據(jù)地,日軍可以假道滇越鐵路進犯中國。同年9月,為阻止日本侵略軍沿著鐵路線向中國腹地進攻,國民政府對滇段鐵路實行軍事管制,并下令炸毀河口大橋,限期拆除河口至碧色寨177千米線路。</p><p class="ql-block"> 1943 年8 月,國民政府宣布與法國維希政府斷絕外交關系,并無條件接收滇越鐵路,法國經(jīng)營滇越鐵路長達33年的歷史隨之結束。1946年2月,中法兩國在重慶簽訂《關于法國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明確廢止1903簽訂的《中法滇越鐵路章程》,中國提前37年正式收回滇段鐵路主權。1956年8月,河口至碧色寨段線路修復工程開工,1957年12月,全線恢復通車,1958年2月,滇越鐵路滇段改稱昆河鐵路。2003年6月起因線路設備老化,沿線自然災害多發(fā)等因素,停止辦理部分旅客運輸業(yè)務,至2005年1月1日,昆河鐵路成為貨物運輸線。截至2023年,昆河鐵路運輸經(jīng)營113年。</p><p class="ql-block"> 當年滇越鐵路全線通車后, 很多國內(nèi)外商人來到碧色寨, 碧色寨也因當時的繁榮盛況有了“東方小巴黎”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的碧色寨火車站,占地約2平方千米,是滇越鐵路云南段的第一大站。這個站,讓碧色寨這個原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成了云南進出口貿(mào)易的中轉(zhuǎn)站、云南地區(qū)的國際商貿(mào)中心。碧色寨的碧山小學,曾是抗日革命的活動據(jù)點。</p> <p class="ql-block"> 1909年滇越鐵路通車到碧色寨,蒙自郵政總局也設立了碧色寨郵政分局,在辦理郵政業(yè)務的同時,還代收貨款、代售印花稅票、代付軍人撫恤金等業(yè)務。1910年,滇越鐵路全線通車,昆明郵政分局改為總局,蒙自總局改為分局。開通了昆明-宜良-開遠-蒙自-碧色寨-河口-越南老街-河內(nèi)-海防的國際火車郵路,蠻耗的水路郵件轉(zhuǎn)運處撤銷;1921年,個碧石鐵路分段通車,同時開設了郵運業(yè)務。在抗戰(zhàn)期間,碧河段火車郵路全線中斷,改為步班郵路。</p> <p class="ql-block"> 滇越鐵路天然與別的鐵路不同,它有一種超凡氣質(zhì)。別的鐵路,你永遠都是乘客,但滇越鐵路,卻有可能使你成為一位詩人。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p> <p class="ql-block"> 在滇越鐵路修筑期間,法國殖民者對中國筑路工人進行了極其野蠻的奴役、壓迫,除役使云南各族人民外,他們還從河北、山東、廣東、廣西、福建等省招募民工近30萬人,約有10萬名中國勞工因此喪命。滇越鐵路沿途的地形十分復雜,有懸崖峭壁,也有峽谷深淵和密林環(huán)繞,在險絕惡劣的條件下,工人們修筑了橋梁3422座,隧道172條;鐵路修筑跨越珠江、紅河兩大水系,7年間共完成路基土石方1660萬立方米。</p><p class="ql-block"> 滇越鐵路作為中國最早的國際鐵路之一,為近代中國與東南亞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提供了通道和保障。在抗戰(zhàn)前期,滇越鐵路也為中國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聯(lián)系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抗戰(zhàn)進程。……時至今日,滇越鐵路也仍在運營,承擔著溝通和聯(lián)結的重任。雖然滇越鐵路為云南的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其鐵軌上也鐫刻著中國民工和愛國先輩們的血淚。正是因為前任的犧牲和奉獻,才有我們今天的大好時光。</p> <p class="ql-block"> 1940年以前,滇越鐵路是中國唯一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相聯(lián)系的鐵路國際運輸線。1946年2月28日,中法兩國在重慶會談,簽訂《中法關于中越關系之協(xié)定》,明確指出滇越鐵路滇段路權正式收歸中國。1957年12月,中止17年的滇越鐵路恢復通車。</p> <p class="ql-block"> 1938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的師生內(nèi)遷,三分之二的師生經(jīng)滇越鐵路進入云南,匯合成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p> <p class="ql-block"> 二戰(zhàn)結束后,1946年2月28日,中國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廢止了《滇越鐵路章程》,由中國贖回滇段鐵路全部所有權。1957年至1958年,中國政府在經(jīng)濟基礎十分薄弱的困難時期,調(diào)動當時的中國鐵道兵南下恢復被戰(zhàn)爭破壞長達17年之久的117公里滇越鐵路南段線路,滇越鐵路迎來了新生。1958年2月,滇越鐵路的“滇段”改名為昆河鐵路(昆明—河口)。直至2003年,滇越鐵路滇段才正式停止客運。截至2017年,河口至昆明的客運早已停運,貨運線路依然發(fā)揮著余熱。</p> <p class="ql-block">碧色寨鐵路藝術雕塑</p><p class="ql-block"> 為了集中展示滇越鐵路和個碧石沿線的有關情況。2017年,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賴慶國先生帶領專業(yè)團隊,高起點設計高水平制作,用鋼軌、直徑大小不同的齒輪、鋼輪和鋼板有機組合起來,構成了滇越米軌鐵路和個碧石寸軌鐵路的標志性藝術雕塑。南北向是滇越米軌鐵路模型,“T”字形是個碧石寸軌鐵路模型,集中展示了兩條鐵路沿線的站點、站點所在區(qū)域的海拔、通車時間等相關信息。</p><p class="ql-block"> 為了增加游覽參觀項目,豐富文化內(nèi)涵,提高可游性和體驗性,還精心制作了“云南鐵路博物館”館藏文物雕塑。主要“經(jīng)緯儀”、“蒸汽泵”、“水平儀”“電話交換機”等;按照實物原形,加工制作了蒸汽機車、煤水車、客貨車廂、紫銅擺件和個碧石鐵路站牌雕塑等作品,再現(xiàn)了百年前的設施設備,營造了獨特文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 1958年2月,滇越鐵路的“滇段”改名為昆河鐵路(昆明—河口)。直至2003年,滇越鐵路滇段才正式停止客運。</p> <p class="ql-block"> 滇越鐵路的代表作、世界鐵路橋梁建筑的經(jīng)典工程——人字橋,與隋朝工匠李春設計的趙州橋一起被載入了《世界名橋史》。橋梁架設在相距67米的兩山峭壁之間,橋身距谷底約100米,修建耗時近兩年,橋身全用鋼板、槽、角鋼、鉚釘連接,整個橋身沒有一根支撐的骨架。工程所需的全部鋼鐵構件都在法國預制,在施工現(xiàn)場組拼鉚合而成,2根吊裝用的長355米、總重5000多千克的鐵鏈,由200名勞工歷時3天用肩扛到工地……其中的血淚與艱辛難以言喻,民間曾廣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血染南溪河,尸鋪滇越路。千山遍白骨,萬壑血淚流。”</p><p class="ql-block"> 2006年,人字橋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是滇越鐵路上唯一的特等站,是滇越鐵路與個碧石鐵路的換裝站,米軌和寸軌在這里交會換裝,而滇南進出口貨物在這里中轉(zhuǎn),繁榮一時,這里曾有過“小巴黎”的美譽,如今依然“芳華”不減。</p><p class="ql-block"> “老、中、青”三代鐵路:彌蒙高鐵、玉河鐵路和滇越鐵路在蒙自交會,折射出從米軌到高鐵的中國鐵路百年巨變。</p><p class="ql-block"> 滇越鐵路云南段終點站位于河口瑤族自治縣,這里如今已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地區(qū)最便捷的出海陸路通道之一。距河口火車站大約50米的中越大橋,過去是滇越鐵路國際聯(lián)運的唯一通道。</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滇越鐵路,依然靜默地橫臥在云嶺大地上,無聲地向人們講述著過去的烽火歲月。時間在它的身軀上留下斑斑銹跡,沉淀出了歷史的厚重,也翻開了云南歷史的下一個篇章。</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蒸汽機車調(diào)頭轉(zhuǎn)盤與年代感機車</p><p class="ql-block"> 1936年個碧石寸軌鐵路全線通車,與滇越鐵路在碧色寨交匯。但是,寸軌與米軌不能對接,必須經(jīng)過換裝,才能由滇越米軌鐵路上的火車轉(zhuǎn)運。而個碧石鐵路上的所有機車,必須調(diào)頭才能原路返回,這個轉(zhuǎn)盤就是蒸汽機車調(diào)頭用的。在碧色寨寸軌火車站內(nèi),利用軸承摩擦系數(shù)小、省力的原理,安裝了寸軌機車調(diào)頭轉(zhuǎn)盤,把蒸汽機車開到轉(zhuǎn)盤上,只用4個人推動轉(zhuǎn)盤,就能完成蒸汽機車原地調(diào)頭,返回到個碧石鐵路上。</p> <p class="ql-block">個碧石鐵路碧色寨車站</p><p class="ql-block"> 個碧石鐵路的碧色寨車站房,是由云南人自主修建的,在門窗上都有中國元素。<span style="font-size:18px;">房子兩邊的山墻上用了圓形窗子,明顯區(qū)別于法式百葉窗;站臺遮陽棚的支撐鋼架,外形是三角架,內(nèi)部卻用了大小不一的圓形作為加強筋,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除了有站長室、候車室、三面鐘、水鶴等設施外,還增加了機車調(diào)頭轉(zhuǎn)盤、機車維修款庫、材料廠等配套設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個碧石鐵路是云南人自主修建的民營鐵路,采取邊籌款、分段修建、分段運營。碧色寨至個舊段全長73千米,建筑費444萬元;雞街至建水段全長63千米,建筑費566萬元;建水至石屏段41千米建筑費1070萬元(都是舊滇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個碧石鐵路的碧色寨車站,寸軌與米軌奇妙地交匯、換裝,在世界鐵路歷史上是一大奇觀,凝聚著中國民族復興的夢想,充滿著民族責任感和建設家鄉(xiāng)的深厚情結。2013年11月,個碧石鐵路碧色寨車站站房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個碧石鐵路通車慶典:1936年10月10日,火車第一次開進石屏站,在石屏舉行個碧臨屏鐵路通車慶典。</p> <p class="ql-block">另擔房:建于1915年,主要用于堆放貨物、物資郵件和轉(zhuǎn)運。使用了五十多年后,在文革時期受到破壞。站在另擔房前面,你會發(fā)現(xiàn)房子的石階高約80公分,主要是便于工人裝貨、卸貨、也是工人休息的一個臺階。</p> <p class="ql-block">百年“水鶴”:</p><p class="ql-block"> 在個碧石鐵路沿線有16座水塔和加水用的17個“水鶴”。是一根呈“R”形的水管,高4.5~5米,直徑30厘米左右。頂部有一根管子伸出來,如手臂平伸,更象“鶴嘴”高揚,可以360度旋轉(zhuǎn)給機車加水。使用轉(zhuǎn)盤式閘閥,擰開閘閥,水流便從“鶴嘴”注入蓄水箱。這些加上裝置結構簡單,容易操作,外形美觀,形似鶴嘴,人們形象地稱為“水鶴”,也成了鐵路沿線車站上的一道風景。</p> <p class="ql-block"> 百年前的鐵路養(yǎng)路工使用的搖臂式巡道車。</p> <p class="ql-block">大通公司舊址</p> <p class="ql-block">百年水塔</p><p class="ql-block"> 110多年前,滇越鐵路或個碧石鐵路上的火車都是蒸汽機車,每輛都是蒸汽機車,每輛都有一節(jié)煤水車廂,到站后,加水添煤是常態(tài)化的工作,是機車的動力來源。蒸汽機降溫,火車減速都要用水,甚至助然也要用水。把適量的水灑煤上,水分解產(chǎn)生的氧氣可以讓爐火燒得更旺。</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車站最繁忙的時候,每天有80多對列火車經(jīng)過,水不夠用,只能增加水塔數(shù)量。在這里看到的水塔有三座,旁邊還有刻著法文標記的百年消防栓。另外一座水塔,是法國人用鐵板鉚接而成的,還利用壓強原理,在水塔的外面安裝了水位表,只要看浮標的位置,就知道水塔里面還有多少水了。</p> <p class="ql-block">滇越鐵路碧色寨車站</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地處滇越鐵路的中心地段,這幢由法國人設計的紅瓦黃墻、木質(zhì)百葉窗的法式建筑,是碧色寨火車站站房。有二層,由旋轉(zhuǎn)式木質(zhì)樓梯連接,有站長室、候車室、三面鐘、水塔、廁所等設施。房檐是用鋼架支撐,這些銹跡斑斑鋼材,與法國埃菲爾鐵塔所用的鋼材一樣,由同一家鋼鐵廠生產(chǎn)的。當時沒有焊接技術,全部都用鉚釘鉚接起來。建筑物之間四通八達,用石材包門、窗套和墻邊,在北面的黃色墻上面鑲嵌著“碧色寨”三個大字,格外醒目,彰顯出雅典的法式風格。</p> <p class="ql-block"> 斑駁的黃墻紅瓦、 靜止的法式掛鐘、 綿延天際的鐵路軌道 …… 蒙自碧色寨, 是無數(shù)游人眼中獨特的風景線。這里以“百年滇越鐵路”為媒,描繪出一幅浪漫的美麗畫卷,塑造出屬于紅河的浪漫之美。</p><p class="ql-block"> 碧色寨鐵路站和個碧石鐵路站房正面墻上,都安裝了“三面鐘”,又稱“子母鐘鐘”。1910年制造,是法國鐘表工人的杰作。鐘體高2.43米,寬40厘米,厚21厘米;鐘座高75厘米,寬40厘米,由木材、玻璃及金屬等制成。鐘盤上用羅馬數(shù)字、阿拉伯數(shù)字標識時間,…三面鐘是傳統(tǒng)的重鉈式機械鐘,…每15天需要手動上一次發(fā)條,三面鐘用一組機芯帶動,同時運轉(zhuǎn),確保旅客和車站工作人員看到的時間是一致的,不會有誤差。…“三面鐘”也象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見證了兩條鐵路的興盛、繁榮、與蕭條。2004年,經(jīng)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二級文物。</p> <p class="ql-block">北回歸線標志點</p><p class="ql-block"> 在碧色寨車站主樓門檻下,有一塊刻著BM149標記的石臺階,后面還有法國工程師尼弗禮士刻的一個圖案。據(jù)中國和法國天文臺專家考證得出:這是地球上最早的北回歸線測量標記點。從這里開始,北回歸線穿過了15個國家和地區(qū),在云南省內(nèi)有雙江、墨江、個舊、蒙自、西疇縣(市)。北回歸線是太陽光線能夠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限,每年“夏至”當天的正午時分,站在太陽光下面會看不到自己的影子,產(chǎn)生“立桿無影”天文現(xiàn)象。2018年6月21日,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把碧色寨命名為“北回歸線坐標點,東經(jīng)E:103度2分38秒;北緯N:23度27分5秒。</p><p class="ql-block"> 據(jù)民間傳說:年輕的夫妻倆在太陽轉(zhuǎn)身的北回歸線上吸收陰、陽之氣,就會生雙胞胎。許多新婚夫妻站在這個北回歸線標志上,面向?qū)Ψ剑p手十指緊扣,持續(xù)99秒,就能一生一世相愛永遠。還有生龍鳳胎或雙胞胎的機緣。而且百年滇越鐵路也寓意百年好合,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嗚,嗚”,一列火車駛來,吱吱呀呀,哐里哐當響聲間,似裹挾百年前的塵沙撲面,讓人不難聯(lián)想曾有旅客候車、檢票、蹬車、擁吻、告別的一個個熱鬧而獨有的畫面……。</p><p class="ql-block"> 火車通過后,除了一些穿著民國服裝和六五式軍服的人們在尋找百年前的情懷外,碧色寨車站還是一副滄桑、寂寞和繁華殆盡的模樣,一分遺世獨立的清高和幾分歷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百年紅土網(wǎng)球場</p><p class="ql-block"> 滇越鐵路開通后,伴隨著法式建筑,西方文化的到來,當代盛行于全世界的第二大球類運動——法國網(wǎng)球??,也隨之而來到了碧色寨。法國人在這里建成長29.3米,寬16米的網(wǎng)球場。當年在建網(wǎng)球場時,當?shù)丶t土的吸水性和滲水性達不到要求。為此法國人從意大利運來紅土鋪在球場上。做成接近標準要求的紅土網(wǎng)球場。當時周邊很多有錢人,還專門坐著火車來看外國人打網(wǎng)球。據(jù)說當時用的網(wǎng)球也是就地取材,用自制的滕球。</p><p class="ql-block"> 經(jīng)文物專家考證,當年是云南省乃至中國的第一塊百年紅土網(wǎng)球場。</p> <p class="ql-block"> 碧色寨是一個車站,還是一個小村莊,更是一本滄桑與輝煌同在的史書,她記載著中國革命和民族崛起的歷史,承載著中國工業(yè)文明的發(fā)端史及中外鐵路文化、馬幫文化、商賈文化、護國運動和西南聯(lián)大的光輝歷史在這里碰撞、見證、交融。</p> <p class="ql-block"> 1950年1月16日蒙自解放,逐步恢復了火車郵局。1951年,碧色寨郵局拆銷,改為郵電營業(yè)處。1959年改為郵電服務點,歸草壩郵電支局管轄,到 1986年撤銷。在77年間,經(jīng)歷清末、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當年的“限滇省貼用”、“法國客郵”、清朝郵票、民國郵票,蓋有“滇越”、“個—碧”、“蒙自火車”的郵戳和郵品,也成為見證碧色寨郵政局輝煌歲月的翔實史料。</p> <p class="ql-block">雞蛋花樹</p><p class="ql-block"> 在出口乘車處有一棵雞蛋花樹老態(tài)龍鐘,粗壯結實,別名緬梔子,夾竹桃科。其樹形優(yōu)美,枝干彎曲自然景盛,全株含有乳汁,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雞蛋花樹每年5月開花,花期很長。這棵雞蛋花樹是碧色寨的百年古樹,“上可遮天蔽日,下可百人納涼”芳香四溢。花色黃白相間非常美艷。</p><p class="ql-block"> 傳說:法國人之所以把車站建在這里,是在勘探路線時,正是夕陽西下,金黃的陽光撒在山坡上,盛開的雞蛋花在一片碧綠中格外醒目,分外妖嬈,景色秀美。法國工程師為了留下這棵雞蛋花樹,修改了設計圖,改變了鐵路的走向。</p> <p class="ql-block">南湖公園 ?</p><p class="ql-block"> 南湖公園景區(qū)位于蒙自縣城南,故稱南湖,亦名“學海”“泮池”,是國家AA級旅游景區(qū),總面積約41萬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積32萬平方米,蓄水量45萬立方米;南湖早期為一片沼澤地,明代始將其修浚成湖,經(jīng)歷劈山引水,浚湖造林,悉心開發(fā),遂成為滇東南有名風景名勝區(qū),享有“小西湖”的美譽,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中國旅游大全》和《今日中國旅游世界》叢書;東部以瀛洲亭、席草塘廣場、硯田景點為主要景區(qū),有名的蒙自“過橋米線”典故就源于此地;西部為南湖主景區(qū),有菘島、聞一多紀念碑亭、攬勝樓、臥波橋、七彩橋、軍山、“橋之情”雕塑等景點。</p><p class="ql-block"> 西南聯(lián)大師生在蒙自圍繞著南湖而居,日常生活軌跡也離不開南湖。曾有學生問過聞一多先生,昆明的翠湖和蒙自的南湖相比,更喜歡哪個?先生略微沉思,說,蒙自的南湖更像一個純樸的農(nóng)家少女,我更喜歡南湖。朱自清先生在散文《南湖雜記》中,也曾懷念起南湖、湖里的崧島、軍山及三山公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和西南聯(lián)大一墻之隔的蒙自一中,坐落于蒙自城素有"小西湖"之稱的南湖畔。校外“天光水色映丹霞”,校內(nèi)“花開不斷四時春”,明清風格的建筑群古色古香,錯落有致的園林布局,環(huán)境優(yōu)美。</p><p class="ql-block"> 蒙自一中 創(chuàng)辦于1911年,是云南最早的三所省立中學之一。蔡鍔將軍的秘書、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的父親、被章太炎先生譽為“南天一支筆”的李曰垓先生擔任首任校長。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治學嚴謹,名師云集,秉承百年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精神。</p><p class="ql-block"> 校訓</p><p class="ql-block">博篤尚治 學行志趣</p><p class="ql-block">校風</p><p class="ql-block">團結、務實、科學、民主</p><p class="ql-block">教風</p><p class="ql-block">嚴謹、創(chuàng)新、善導、敬業(yè)</p><p class="ql-block">學風</p><p class="ql-block">尊師、守紀、博學、自強</p> <p class="ql-block">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蒙自分校舊址:</p><p class="ql-block"> 位于蒙自市中心南湖邊,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屬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原為哥臚士洋行,1938年西南聯(lián)大的文學院和法商學院遷至蒙自,這里用做老師和學生的宿舍。在此期間,陳寅恪、朱自清、聞一多、羅庸等多位國學大師在此匯聚,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主自由思想。</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舊址</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華北廣大地區(qū)相繼淪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由于局勢持續(xù)惡化,1938年4月,“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由于昆明市區(qū)校舍緊張,在新校舍尚未完工前,西南聯(lián)大文學院和法商學院前往蒙自開課,歷時一個學期,這就是常被人說起的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p> <p class="ql-block">西南聯(lián)合大學校訓:剛毅堅卓</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的許多精英志士,不甘淪為亡國奴,為保存中國的文化和教育力量,北大、清華、南開聯(lián)合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隨后京滬失守,戰(zhàn)火危及長沙,僅維持了4個多月的長沙臨大被迫遷往昆明,改名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9年時間,西南聯(lián)大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中國乃至世界知名的名師巨匠,創(chuàng)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p> <p class="ql-block"> 西南聯(lián)合大學蒙自分校紀念館于2011年在原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舊址哥臚士洋行建成,紀念館展示內(nèi)容分為聯(lián)大歷史記、蒙自分校記、聯(lián)大人才記、聯(lián)大精神記4個部分共8個展廳,較為全面詳細地介紹了西南聯(lián)大蒙自分校的辦學歷程。</p> <p class="ql-block"> 間隔一條街,在蒙自南湖南岸,靜靜佇立著一棟法式風情黃色的兩層小樓,不同于周遭建筑的風格,法式風格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又顯出一種來自異域的浪漫,這就是“法國花園”。也是云南最早開通的鐵路——滇越鐵路、個碧石鐵路公司駐地。</p><p class="ql-block"> 同蒙自其他與法國有關的建筑景點一樣,法國花園同樣與滇越鐵路的修建密不可分。這個地方準確的稱呼應該是法國滇越鐵路總局,更早是意大利的駐蒙自領事館,意大利領事館遷走后,由法國委派的鐵路監(jiān)督衙署入駐。</p> <p class="ql-block"> 南湖東南角有一座紅墻圍著的中國古典城垣廡殿式的建筑,是云南省最早開埠之地,蒙自海關的舊址。海關舊址,是中法戰(zhàn)爭后云南開設的第一個海關所在地,號稱“云南第一關”。室內(nèi)陳列著關于云南海關、蒙自歷史等方面的資料。這里同時還是中國第一個郵局所在地——蒙自大清郵政總局舊址。</p> <p class="ql-block">云南近代第一關</p><p class="ql-block"> 據(jù)清光緒年間的《蒙自縣志》記載,清末民初,蒙自作為云南最大的對外通商口岸,全省80%以上的進出口物資都由此轉(zhuǎn)運。</p><p class="ql-block"> 然而,看似繁榮的背后,卻隱藏著一段中華民族蒙受外國入侵與壓迫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光緒九年(1883年),法軍挑起中法戰(zhàn)爭,意圖以武力解決問題。戰(zhàn)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在清軍陸戰(zhàn)取勝的態(tài)勢下,《中法停戰(zhàn)條款》、《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相繼簽訂。</p><p class="ql-block"> 光緒十三年(1887年),《中法續(xù)議商務專條》在北京簽訂,規(guī)定中國允許開放廣西龍州、云南蒙自和蠻耗為通商口岸,并規(guī)定法國商品經(jīng)這些口岸運入中國的,享有減稅特權。</p><p class="ql-block"> 兩年后,1889年8月24日蒙自海關稅務司署建成,近代云南的第一個海關正式開關。</p> <p class="ql-block"> 蒙自開關后,縣城市場空前繁榮,人口也由4千余人驟增至1.2萬人,據(jù)1906年蒙自海關報告:“本地(縣城)人口已由3萬余人增至4萬余人,每日進出蒙自馱馬達6千余匹”。</p><p class="ql-block"> 遠在叢山中的蒙自成了云南的經(jīng)貿(mào)中心,頓時熱鬧起來。縣城東門外劃為通商租界,法國領事署隨即建立,英、意、日、德、美、希臘設領事,洋行、銀行、教堂、監(jiān)獄相繼建起,蒙自海關在美麗的南湖東南岸,與法國領事署、哥臚士洋行等比鄰而居,儼然一個“國中之國”。</p> <p class="ql-block"> 到1954年,蒙自海關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如今,它當年的盛景雖已不復存在,卻也留下了一段不凡的興衰往事。</p><p class="ql-block"> 在南湖一側(cè)有一座被紅墻圍起來的中式建筑,這里曾是蒙自海關稅務司署。據(jù)傳,鼎盛時期有房屋五十余間,而如今只剩下這一間了。</p><p class="ql-block"> 1938年西南聯(lián)大在蒙自成立分校,空下來的海關稅務司署便成為了聯(lián)大師生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蒙自縣海關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這里已被改造成為海關舊址歷史陳列館,通過圖文、實物、動畫演示等方式,真實再現(xiàn)當時海關通商的歷史情景,把蒙自海關舊址承載的歷史故事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法國領事府舊址</p><p class="ql-block"> 在這片紅墻之內(nèi),還有一個鼎鼎有名的地方,就是法國領事府舊址,僅與海關陳列館一墻之隔。法國領事府舊址被借用做西南聯(lián)大的教室及辦公室。現(xiàn)為蒙自市文化館辦公處。</p> <p class="ql-block">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法國駐蒙領事府的設立,卻成了當時貧弱中國的一塊刺眼的瘡疤,與當時中國大地上隨處可見的軟弱、恥辱以及西方列強的蠻橫、無恥一起融入到了中近代史的傷痛之中。</p><p class="ql-block"> 法國駐蒙領事府于1889年正式開館,1932年,駐蒙領事府移往昆明,離開了蒙自。</p> <p class="ql-block"> 蒙自是獨特的,也是唯一的。千百年以來,蒙自始終屹立于滇南邊陲,被譽為“滇南明珠”。蒙自歷史悠久、文化厚重、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云南建縣最早的24個千年古縣之一。并且歷經(jīng)百年孕育了聞名全國的“蒙自過橋米線”,米線雖非蒙自獨有,“過橋米線”卻是獨一無二的。</p><p class="ql-block"> 了解一個城市,就要先了解它的歷史。蒙自在云南近現(xiàn)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曾是云南省對外貿(mào)易的最大口岸,當時云南80%以上的進出口物資通過蒙自轉(zhuǎn)運。云南第一個海關、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郵政局、第一個外國銀行、第一條民營鐵路、第一個外資企業(yè)、第一個駐滇領事館、第一個火電站等諸多“第一”先后在這里產(chǎn)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榆中县|
林周县|
阳原县|
津南区|
仙居县|
新邵县|
庐江县|
子长县|
乌苏市|
广德县|
平原县|
新邵县|
瑞金市|
禹州市|
聊城市|
依安县|
东宁县|
齐齐哈尔市|
禄丰县|
城固县|
都江堰市|
康乐县|
西宁市|
敦煌市|
勐海县|
南木林县|
贡嘎县|
泸西县|
公主岭市|
长白|
呈贡县|
正阳县|
池州市|
丹棱县|
惠水县|
沁水县|
华阴市|
武城县|
大洼县|
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