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渭河,古稱渭水,禹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于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主要流經今甘肅天水、陜西省關中平原的寶雞、咸<span style="color: inherit;">陽、 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關縣匯入黃河。</span></b></h5> <h5><b> 渭河干流,橫跨甘肅東部和陜西中部。渭河流域818公里,總面積134766平方公里,它不僅滋養著沿岸千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及生靈,積淀著悠久的燦爛文化,而且蘊藏著豐富的奇石資源。</b></h5> <h5><b> 宋代奇石鑒賞家杜綰編著《云林石譜》對渭河奇石早有記述,說在古渭州水中有一種青黑色,石質溫潤的石頭,常年被流水沖擊,并發出似鳴叫的聲音,兵工石匠們發現后,就采用此石做磨刀石。</b><br></h5> <h5><b> 寶雞,古名陳倉,自古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寶雞賞石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神韻奇特、影響深遠,在中國賞石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span style="color: inherit;">,堪稱石文化之故鄉。古有釣魚臺“璜石”,春秋時“石鼓”,古陳倉“若石”,道教之“功石”,秦公大墓“磬石”,周公廟“佛石”等,早已名揚天下。</span></b></h5> <h5><p><b> 陳寶祠,因秦文公得“陳寶”而建,位于寶雞市區戴家灣村。內有祀雞臺、陳寶祠、陳寶夫人(陳寶演化之身)祠,另有碑文銘記“陳寶”神話傳說。民眾年年祭祀膜拜,祈求五谷豐登、吉祥安康。<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p><p><b> 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著的《史記·秦本紀》載:秦文公“十九年,得陳寶”。說得通俗一些,即秦文公在位十九年時,得到了陳倉之寶石(古稱奇石)。這段記述文字,準確無誤地告訴人們,秦文公得“陳寶”的時間是公元前747年,地點就在古陳倉今寶雞。秦文公得“陳寶”之事,在其他文獻中多有記載。《史記·封神書》云: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北阪,名曰陳寶。《漢書·郊祀志》云:文公獲若石云,于陳倉北阪城祠之,其神采,若雄雉,其聲殷殷云,野雞夜鳴,以一牢祠之,號曰陳寶。《東周列國志》、《陜西地方志》云:陳寶者,文公獲得的“豬肝色石”,“玉光無瑕,光彩照人”。這幾段文字記載的大意是:秦文公在陳倉狩獵時,得到了一枚奇石,此乃神靈之物,故云若石(有神韻)。因其形狀似雄雞,色如豬肝,神采奕奕,夜晚鳴啼,聲音動聽,故曰陳寶。陳倉人因其神異,便在北阪城(今寶雞市區戴家灣村)建祠祭祀,當作雞鳴神供奉。</b></p></h5> <h5><b> 秦文公得陳寶,是真實的歷史故事,之后演繹成神話傳說,正義《括地志》中對此事有詳細精彩的記述。原文(這里省略)大意是:陳倉人獵一豕狀異獸,欲獻秦文公,卻不知其名。途遇二童子指點,方知其名媦,是只食人惡獸。秦文公等人便想殺之,不停拍打其頭部。忽聞媦言說,二童子是陳寶,得雄者可成王,得雌者可為霸。秦文公等人急忙追逐二童子,二童子即刻化為雉雞,雌的飛到北阪化為石雞,被秦文公所獲并建祠祭祀,那雄的卻飛往南陽去了。</b><br></h5> <h5><b> 秦文公二十一年,命人采千河卵石刻字記事,“中華第一古物”石鼓由此制成。其10面人工鼓形石,形制相近、大小不等、石體圓渾、質地堅硬、色彩純樸。鼓腰中部,各契詩一首,敘述秦君蒐獵情狀。籀字奇崛,古樸質拙,金石玩家趨之若鶩,文人墨客珍之為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寶雞“石鼓閣”現藏10面石鼓復制品,游人就近可觀其形、領略其味。</b></h5> <h5><b> 釣璜靈磯,為陳倉區磻溪釣魚臺一處著名景觀,是姜太公釣魚得璜之處。此石俗稱“丟石”,花崗巖石質,長約三丈,寬二丈五尺,高三丈有余,重約四百噸,呈覆斗之狀,獨立于地面。清代寶雞知縣徐文博據《尚書》記載,題名“孕璜遺璞”,借石喻人,賢人在野,猶璜璞在石。文人墨客常來詠詩抒懷,黎民百姓則投小石求子祈福。</b></h5> <h5><b> 磨性石,位于陳倉區北原坡地磨性山,邱祖洞前有黑麻石二塊,大如斗,極光圓,《縣志》謂之磨性石。傳說邱處機在此修煉,每日攜石到山上,晚間自動滾下山坡,像是紅火球滾動,頗有靈氣。每逢廟會,善男信女蜂擁而至,競相用手觸摸,以沾仙氣、健身祛疾。</b></h5> <h5><b> 函隕石,位于鳳翔縣東湖內,西岸邊置有一隕石,一人多高,二人能抱。據《資治通鑒》記載,公元前89年,有隕石墜落鳳翔城內,狀如鳳凰翹首,人們將其移至湖邊,取“鳳凰照影”之意。游人至此眼觀其形、手摸其質,以為幸事。</b></h5> <h5><b> 渭河橫貫寶雞市境內206千米,渭河寶雞段蘊藏著大量的觀賞石,品種特色與涇河石、黑河石等截然不同。“渭河石”的一大產地是渭河寶雞段,這里出產的觀賞石最能體現“渭河石”的本色。 </b></h5> <h5><b> 廣義的“渭河石”,是指渭河全流域的觀賞石,包括甘肅部分地段觀賞石和陜西各地段的觀賞石。</b><br></h5> <h5><b> 狹義的渭河石,主要是指渭河寶雞段的觀賞石。參照“蘭州黃河石”之稱謂,渭河寶雞段的觀賞石可以稱為“寶雞渭河石”,或稱為“寶雞觀賞石”(有類似先例)。</b></h5> <h5><b> 而通義的“渭河石”,應是涇渭交匯處至渭河寶雞段的觀賞石。這樣的劃分和稱謂,可以使寶雞渭河石與“涇河石”、“黑河石”等石種明顯區分開來,更何況這些石種早有自已獨立的名稱。</b></h5> <h5><b> 以觀賞因素劃分,渭河石有造型逼真的畫面石,有千奇百怪的象形石,有體魄雄渾的景觀石,有變化多端的紋理石,有清晰端莊的文字石等。</b></h5> <h5><b> 有評價渭河石色彩曰:“白若羊脂、紅若玫瑰、藍若蒼天、黑若墨晶、黃若大地、綠若湖水”,這是對渭河石色彩的真實反映。</b></h5> <h5><b> 寶雞渭河石被發現的時間相對較晚,約在1990年前后,象形石、畫面石居多,質地優良,形象生動,特別是流域內所產的紅碧玉,顏色鮮艷,石質細膩,還有黑烏金,漆黑發亮,并形成各種象形石,其資源較為豐富。</b></h5> <h5><b> 寶雞渭河石質地都比較堅硬,大多數在摩氏6度以上,品種多樣、種類齊全、各有特點。若以產地名稱劃分,有渭河石、千河石、金河石、秦嶺石等;若以地方特色劃分,有華貴的黃玉、純潔的白玉、烏黑的墨玉、鮮活的雞血玉、沉凈的紅碧玉、絢麗的五彩玉、圓潤的蠟石等;若以觀賞因素劃分,有造型逼真的畫面石、千奇百怪的象形石、變化多端的紋理石、清晰端莊的文字石、體魄雄渾的景觀石等;若以地質成因劃分,有石英巖、硅質巖、石灰巖、花崗巖、大理巖、火山巖、沉積巖、硅化木、生物化石、隕石等。</b><br></h5> <h5><b> 寶雞渭河石具有品種多樣、題材廣泛、形象奇妙、色彩典雅、紋理別致、文字真切、質地獨特、意境優美的審美特色,整體上給人以純真自然、蒼勁豪邁、古樸厚重、博大雄奇、神采飛揚、意韻悠長的審美感受。</b></h5> <h5><b> 美倫美奐的寶雞<span style="color: inherit;">渭河石采天地之靈氣、孕日月之精華、生千般之意象、存萬古之神韻,美在天然、“天人合一”,</span>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科研價值和經濟價值。</b></h5> <h5><b> 寶雞渭河石,可謂一石一畫面、一石一故事、一石一首詩、一石一情思,其文化內涵涉及天文、地理、歷史、政治、宗教、人文、藝術、哲學、科學多方面,從中可以讀出歷史傳說、圣賢典故、偉人風采、文人軼事、民俗鄉規、風土人情等涵意,對陶治性情、凈化心靈、提高素質、升華境界,有潛移默化的作用。</b></h5> <h5><b> 寶雞渭河石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瑰寶,它有堅硬的石質,神秘的韻味,生動的形象,奇特的色彩,通真的圖文。</b><br></h5> <h5><b> 寶雞渭河石歷經千萬年、上億年的河水清泡,互相撞擊,河石磨礪,風霜雨雪的洗煉,在大自然的作用下變得千姿百態,十分令人喜愛。</b></h5> <h5><b> 寶雞渭河石品種多樣,各有特點。既有一般性石種,又有玉質性品種;既有地方特色品種,也有類同各地石種。</b><br></h5> <h5><b> 寶雞渭河石題材廣泛,包羅萬象。有連綿起伏的山川河流,有拙中見巧的花鳥蟲魚,也有形態各異的飛禽走獸,這些圖案變化萬千,巧奇無二,令人嘆為觀止。</b></h5> <h5><b> 寶雞渭河石色彩典雅,豐富多樣。有赤、橙、黃、綠、青、藍、紫、黑、白、灰等顏色,或紅黃相配,或黃紫相配,或黑白相搭,或紅白相搭,或黃綠相間,或紅紫相間;<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或一石一色,或一石多色,對比鮮明、搭配和諧,既能襯托主體,又能渲染氣氛</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每一種色彩都顯示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span></b></h5> <h5><b> 寶雞渭河石形象奇妙,十分誘人。奇就奇在造型逼真,看似人工,實則天成;妙就妙在形態迥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b><br></h5> <h5><b> 寶雞渭河石紋理別致,耐人尋味。有些紋理呈現具象,有些則含有意象,有些則比較抽象。</b></h5> <h5><b> 寶雞渭河石質地獨特,利于玩賞。畫面石、象形石和文字石等,大多屬于石英巖、石灰巖、花崗石、大理巖之類,質地堅硬、牢固耐磨、宜于收藏。還有一些類玉石,系硅質巖,質地細膩、硬度較高、光滑溫潤、玉化透明,適合加工各種藝術品。</b></h5> <h5><b> 寶雞渭河石意境優美,韻味悠長。以形狀物、以形傳神、以形寫意、以形抒情,其意境之美,令人觀之神往、賞之神思、品之神怡、藏之神清,真正達到“天人合一”、“物我相化”的最高境界。</b></h5> <h5><b> 寶雞渭河石,在秦石中也自成體系、獨領風騷,具有許多優勢。其固有的天然美、圖紋美、質地美、色彩美、意境美令人折腰,令人陶醉。</b></h5> <h5><b> 寶雞渭河石吸收天地之精華,經過若干年的孕育,浩然屹立于渭河之中,每一塊石頭都有它的獨特之處。</b></h5> <h5><b>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寶雞渭河石,其畫面美可與“黃河石、長江石”相媲美,造型美可與“太湖石、靈壁石”相論奇,色彩美可與“大化石”相爭艷,紋理美可與“雨花石”相和韻,質地美可與“和田玉”相映輝。</b></h5> <h5><b> 寶雞處在秦域渭河流域上游地區,這里地勢平坦、河床寬闊、水流緩慢,因而沉淀、積累了大量的觀賞石。</b></h5> <h5><b> 較之渭河其他各地段,寶雞段的觀賞石,其形、色、質、紋、韻等,尤能體現渭河石的主要風貌,其品種類型、文化內涵、審美特色、經濟價值等,也有明顯的優勢。</b></h5> <h5><b> 渭河天水寶雞段,出產一種其他地方鮮見的奇石,它由表及里通體墨黑,質地細密又堅硬如鋼,敲擊有金屬之聲。</b><br></h5> <h5><b> 有傳聞說,古時人們鑒別黃金成色,就是用這種有極細紋理的黑石在金子上劃過,通過分析劃痕來鑒別是否真金,有人以此尊其為“試金石”。</b></h5> <h5><b> 由于此石色澤均勻油潤、表皮細膩光滑,雖不透光或只是極微透光,但撫之卻有玉一般溫潤柔和的手感,所以被權威機構正式命名為“烏金墨玉”,俗稱“黑烏金”,深受玩家的青睞。</b></h5> <h5><b> 渭河黑烏金里含有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如石英、堇青石、紅柱石、云母、斜長石、鉀長石等,于人體有百利而無一害,宜體保健,觀賞佩戴均可。</b></h5> <h5><b> 天然原石大多呈塊狀或片狀,體量大都在5厘米至40厘米之間,若成某種具象之型就是上品,比如禪佛、人物、山水、動物、器具等。這些不加雕琢的原石造型或惟妙惟肖、令人稱奇,拙樸可愛、引人遐想。</b></h5> <h5><b>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里,黑色代表著莊重、正直、沉穩與安寧,給人以威嚴而高雅的感覺。</b></h5> <h5><b> 黑色的石頭能吸收七彩陽光、集聚天地正氣,故又有辟邪鎮宅的靈性,所以其中佛形、足形、元寶形等寓意美好的渭河黑烏金最為人們喜愛。</b></h5> <h5><b> 渭河黑烏金算不得名貴的寶石,但在愛石賞石人的心里,它卻是渭河千古奔流的見證、是天地精華沉積的結晶。</b></h5> <h5><b> 黑烏金以極為質樸的模樣記錄著大自然滄海桑田的變化,以獨特的形式和無窮的魅力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把玩之間、人石相通,思接千古、神游八極,頤養性情、引發哲思,實為無上雅趣。</b></h5> <h5><b> 近年來,奇石愛好者們又嘗試用渭河黑烏金制作各類工藝品,如手把件、擺件、飾品等,高超的匠師能夠利用石頭的天然紋理、色彩及形狀,運用恰當的雕刻技術,把自然的造化和別致的匠心結合起來,制作出工藝精湛又渾然天成的作品,令人嘆為觀止。</b></h5> <h5><b> 石上色如墨, 八荒同一云!</b></h5> <h5><b> 黑金剛通體黝黑,毫無雜念,令人想起心靜如水,守拙守靜。拙雅圓潤的黑金剛,如禪風拂面,窟穴雜嵌的黑金剛,勾人體味任何人的經歷都藏著不平凡,就是一方圓潤如丘的黑金剛,也會讓人聯想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澄靜與悠然。</b></h5> <h5><b> 黑金剛一石一色,色色如墨,穩穩一立,深沉靜默中泛著錚錚鐵骨,神秘親近中含著不亢不卑,有寬厚博遠,有釋然超然。</b></h5> <h5><b> 賞讀黑金剛,像是與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對話,石頭單一玄黑的色韻與沉靜默然的氣場,啟迪賞者透過石頭產生對大千世相的更多思索。</b><br></h5> <h5><b> 石頭身上所氤氳出來的潛寂、幽沉、穩重、樸拙、兼容、神秘、玄妙、孤高、決絕、恬淡、凝練、靜謐、低調、爽朗、泠然等等一一因石而生的意境之美,無不令人神往。</b></h5> <h5><b> 相傳在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某晚一塊隕石從東南方向墜落在陳倉北阪,巨大聲響驚起了一山的野雞亂叫,人們因“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也對此予以肯定。</b></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i><u><font color="#9b9b9b">---聲明: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致以誠摯敬意!如涉侵權,有告即刪!</font></u></i></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闵行区|
长治县|
万源市|
武川县|
濉溪县|
邵东县|
康乐县|
沁水县|
巍山|
昌宁县|
绵竹市|
铜梁县|
湖口县|
新竹市|
石河子市|
楚雄市|
吉首市|
桦川县|
松潘县|
鄄城县|
尚志市|
红原县|
堆龙德庆县|
黔江区|
阿图什市|
灯塔市|
翁源县|
芒康县|
青海省|
乌拉特后旗|
北川|
兴城市|
北宁市|
晋江市|
含山县|
丽水市|
安义县|
兴化市|
庆安县|
彰武县|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