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墻(永寧門)</p> <p class="ql-block"> 西安城墻是古都西安的標志性景觀,也是我國至今保存甚是完美的古城墻之一,全長13.7公里是在唐代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包括護城河、角樓等一系列設施。</p> <p class="ql-block">歷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西安城墻又稱西安明城墻,現(xiàn)存城墻為明代建筑,全長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政策的指導下,在隋唐城的基礎上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 之后,明太祖朱元璋將次子朱樉冊封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規(guī)模宏大堅固,再加上后來明清屢次修繕、增建、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城墻結構:</p><p class="ql-block"> 城墻上的建筑分為:敵臺、正樓、箭樓、閘樓和角樓。</p> <p class="ql-block">敵臺:</p><p class="ql-block"> 明代擴建后的西安城墻,每隔120米修敵臺一座,突出在城墻之外頂與城墻面平,是專門為射殺爬城的敵人設置的,敵臺之間距離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強的敵人,城墻上共有敵臺98座,上面都建有駐兵的敵樓。</p> <p class="ql-block">正樓(城樓)、箭樓、閘樓:</p><p class="ql-block"> 冷兵器時代武器落后,城門又是出入通道,因而這里守城者苦于經(jīng)營的防御重點。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樓,閘樓在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橋;箭樓在中,正面和兩側設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樓在里,是城的正門。</p> <p class="ql-block">角樓</p><p class="ql-block"> 西安城墻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臺,除西南角是圓形(可能是為了保持唐皇城轉角原狀)外,其他的角臺都是方形的,角臺上修有比敵臺更為高的“角樓”,表明了這里在戰(zhàn)爭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城門</p><p class="ql-block"> 西安城墻現(xiàn)有城門18座,從永寧門開始,順時針依次為永寧門,朱雀門,勿幕門,含光門,安定門,玉祥門,尚武門,安遠門,尚德門,解放門,尚儉門,尚勤門,朝陽門,中山門,長樂門,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其中只有有臨門完好的保存了三道城墻。</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時因為軍事防御的需要,安遠門,長樂門,安定門因時間久遠,只剩下兩道城墻。而城墻邊的門洞都是民國時期建造的,其余14座城門均為后期修建。</p> <p class="ql-block">穿著唐裝拍照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城墻上的龍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城县|
宁德市|
广水市|
阿克苏市|
广河县|
于都县|
柳州市|
桑日县|
明水县|
陵水|
西充县|
和顺县|
青铜峡市|
惠水县|
营口市|
龙州县|
焦作市|
边坝县|
临海市|
襄樊市|
会东县|
梅河口市|
宁远县|
遂宁市|
饶平县|
贺州市|
广安市|
莱州市|
铁岭市|
云和县|
泰安市|
石城县|
开鲁县|
华宁县|
邛崃市|
红安县|
盱眙县|
乐昌市|
梨树县|
鹤庆县|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