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歌川廣重(Utagawa Hiroshige ,1797-1858)日本浮世繪畫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世紀初,江戶人口約150萬,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這座城市圍繞著幕府的宮殿呈同心圓排列,宮殿籠罩著一切。它被兩條護城河包圍,護城河由隅田河和神田河供水,兩條護城河之間是那些靠近幕府的大名住宅,而更多的大名住宅則延伸到護城河之外的城市住宅區。人們居住在日本橋周圍和隅田河對岸的所謂下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江戶百景</p><p class="ql-block">江戶是日本首都東京的舊稱,這是一座以江戶城(今為天皇居住的宮殿)為中心所建造的城。是從“江之入口”簡化而來。“江”在日語中是對海、湖等水進入陸地的稱呼,類似港灣。“戶”是入口之意。</p><p class="ql-block">《江戶百景》分為春夏秋冬四部,春之部四十二幅,夏之部三十一幅,秋之部二十六幅,冬之部十九幅。這套風景作品雖然描繪四季變化,但<span style="font-size: 18px;">為求藝術效果,</span>季節細節并不準確,</p><p class="ql-block">春之部,最富生機,配色清新甜美。夏之部,顏色豐富。秋之部,成熟穩健,以市民游覽風景和豐收節日為主。冬部,體現留白畫法,沒有畫雪卻使得江戶處處是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本橋雪睛》</p><p class="ql-block">是系列的第一幅作品,崇高與世俗并列呈現。富士山雄偉地聳立在地平線之上,<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底部被一層薄霧覆蓋</span>。右邊,單色是江戶城堡,下部,北岸魚市的熙熙攘攘。中央擁擠的橋,是著名的“日本橋”,是官方測量全國所有距離的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霞關薄霧繚繞》</p><p class="ql-block">西中兩個大名住宅放置在左右兩邊。中間一條寬闊的街道向下延伸到了江戶灣。左邊領主淺野住家的警衛室,右邊是三村的灰色兵營。各式的人走在街道上,一個居民和女兒在看鹿島舞者,飄浮在天空中的風箏和頂部的風箏則帶有“魚”的字符,是浮世繪出版商的標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下町日比谷外櫻田》</p><p class="ql-block">畫中主題是新的一年,中間是一片藍色的水域,右邊的江戶城堡外護城河上矗立著一堵高高的石墻,上面種滿了松樹。很多風箏升到空中,但看不到放風箏的人。一扇紅色大門里,是九州島佐賀封地的大名菅島富麗堂皇的住宅,這個位置現在芝帝國飯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永代橋佃島》</p><p class="ql-block">“永恒之橋”在它即將流人江戶灣之前橫亙在合田河上,這是江戶時代最長的橋。第一個德川幕府將軍來到江戶的時候,還帶來了大阪府的漁民,并將他們安置在江戶灣的一個小島上。從那時起,漁民們需要每天為幕府將軍提供新鮮的魚,當時幕府將軍特別喜愛的白魚,這些小魚被燈籠的光引誘進網。</p><p class="ql-block">在滿天星斗及明亮月光下,一個巨大的柱子上暗藍色的色調暗示著那里生長有大量的藻類;船桅上微妙的閃光的痕跡則是月光的反射造成的,而下方普魯士藍色的深潭則暗示了橋的陰影,一段色彩的漸變后月光海洋的淡藍色讓畫面看起來更加生動迷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向院元柳橋》</p><p class="ql-block">畫下邊,是本莊附近的屋頂,坐落在河岸上,對岸是封建領主松田的住所,右邊的延木橋與隅田川相遇,遠處是白雪覆蓋的富士山山峰。前景中懸掛在塔上的兩塊白布表明春日天氣適合舉行相撲比賽。</p><p class="ql-block">1768年,這里舉辦了首屆相撲比賽,并很快將其發展成為雙年度固定活動,直到1909年國家相撲館建成后,這里失去了作主要場地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馬食町初音馬場》</p><p class="ql-block">畫中描繪了位于距離淺草門不遠的江戶市中心的春日景象,這里最初是騎馬場,將軍的家臣們在這里對馬匹進行訓練。江戶中心的染色工們利用古老騎馬場寬闊的空地來晾干他們印染的布料,三種顏色的織物在微風中輕輕飄動,赭色、白色和黃色與背景協調一致。背景中的火災監視塔屋頂下,掛著一個警鈴,這個警鈴用來在意外發生時警告公眾,不同的聲音代表著不同的情況。下面的建筑物則主要用于游客到江戶時居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傳馬町木綿店》</p><p class="ql-block">夜晚的大傳馬町,商鋪已經打烊,門虛掩著,店鋪老板坐在一家商店里,打開旁邊的包布,正計算當天的收入。旁邊經過的兩個藝伎身著飾有蜻蜓圖案的和服,看起來昂貴而內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越后屋》</p><p class="ql-block">1856—1859年</p><p class="ql-block">畫中一條熙熙摸攘的長街,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宏偉地飄浮在云層之上的富士山。</p><p class="ql-block">右邊商店越后屋,是現在的三越百貨商店,靛藍色鑲板上有一個圓圈,在江戶形成“三井”一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斜內八小路》</p><p class="ql-block">江戶時期不多的幾個大廣場用作防火屏障。矢光寺與大名住宅,被神田河分隔開來,神田河成為畫面中的對角線。紅色的霧氣盤踞在神田河的上空,畫底部一頂有著紅色頂蓋的轎子,暗示高貴的女士正在被人護送回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神田明神曙之景》</p><p class="ql-block">畫中一棵高大的雪松樹干從青翠的地面中拔地而起,將畫面一分為二,成為畫面的中軸線。左邊站著的是祭司,右邊則是殿役和她的助手,他們身上的服裝色彩鮮艷,聚合在一起,讓畫面瞬間引人注目。神龕始建于730年,是江戶極為古老、重要的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野清水堂不忍之池》</p><p class="ql-block">清水觀音堂初建于1631年,是江戶佛教寺廟建筑群的一部分,仿照京都的清水寺建造而成,采用長桂和橫木支撐舞臺,這也是這個建筑最有特色的地方。畫面中一個巨大的紅色陽臺像船頭一樣伸出,掩映在盛開的櫻花樹叢中,櫻花綻放,與池畔的高而細的松樹相映生輝,而陽臺的紅、櫻花的粉則與旁邊池水的藍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廣重的這幅畫作采用了俯瞰的視角,櫻花環抱的清水堂、月之松和不忍池,在這種視角下,呈現出了極強的縱深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野山下》</p><p class="ql-block">畫中描繪了上野公園內被稱為“山下”的地區,燕子在上野寺上方灰蒙蒙的高空中盤旋,紅色和黃色的云飄浮在寺廟與其他建筑之間,那些建筑物隱藏在濃密的綠葉中,寧靜優雅,與前面擁擠的街道和商店形成了鮮明對比。底部,穿著優雅、打著大陽傘的女士們從一家飯館附近走過,衣著樸素的市民們則紛紛地投去好奇的目光。</p><p class="ql-block">飯館則占據了畫面的主要位置,紫蘇米飯是飯館的招牌菜,它被寫在了飯館的迎客布簾上。各色的顧客來來往往,或酒足飯飽離開飯館或饑腸轆轆走進飯館,雖未畫出他們的表情,但寥寥數筆的形態描繪卻非常生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谷廣小路》</p><p class="ql-block">1855年江戶地震后,正值著名商店松坂屋重新開張之時。在繁忙的街道上,右側是長長的一排商店,而近景中松坂屋商店的標志則異常醒目,凸顯了商店的重要性,商店旁邊還有兩個送貨人,暗示商店貨品流動性大,生意興隆。是東京的主要百貨商場之一,商店前方是日本傳統的開放式廣場,幾名武士正在看著一長列婦女們從這里經過,她們都撐著同樣的紅白雙色的日式紙傘,看起來閃閃發光,美妙異常。這通向上野館寺樹木繁茂,寺廟區的長街上的商店,大都有著灰色的屋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暮里寺院林泉》</p><p class="ql-block">日暮里寺院寺廟中綺麗的花園景象,人工堆積起來的各種奇怪形狀的巖石、盛開的櫻花和杜鵑花等美好的景觀吸引了眾多的游客,他們散步其中,享受這些美景帶給他們的歡愉。櫻花和杜鵑花本不應該在同一時節開花,但廣重卻將它們置放在同一時空下,讓兩者不同的紅色營造出夢幻的美好。</p><p class="ql-block">畫中人物的衣物等也附著上各式的紅、黃、藍、綠色,與景物色彩相互輝映,絢麗奪目又不紛雜繁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暮里諏訪臺》</p><p class="ql-block">兩根細長的雪松樹干和濃密樹冠,仿佛要插入云端,從樹冠底部到樹梢,各種綠色的細微過渡差別與樹下草坪的綠色相呼應,生動有趣,非常細致。右邊,是筑波山雙峰的輪廓,是日本著名的山。前景,成群結隊的江戶居民聚集在那里,他們在盛開的櫻花樹下或散步或野餐喝茶。這是德川家族進人江戶后,變成人們出游的熱門景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千馱木團子坂花屋》</p><p class="ql-block">人們在仙臺市的當國坂坡欣賞盛開的櫻花,前景是一個鳶尾花池。該建筑是以賞花和觀賞上野和新奧巴祖池塘而聞名的十森臺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飛鳥山北眺望》</p><p class="ql-block">吉川幕府八世于1737年將這片土地捐贈給金陵寺,條件是希望公園建成后可以對公眾開放。1873年,一心推行西方化改革的明治政府,在這里建立了日本第一個現代公園。</p><p class="ql-block">此地曼妙的櫻花而聞名,畫中許多游客在櫻花樹下野餐或者散步。公園之外是一片遼闊的淺綠色稻田,平緩而寧靜,畫家利用灰色的模糊的細線來劃分稻田的領域。遠處筑波山的雙峰清晰可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子稻荷神社》</p><p class="ql-block">王子稻荷神社建于8世紀初,是關東地區最古老的神社。神社坐落在大寺村附近一座樹木繁茂的山上,供奉的是稻神伊納里,希望稻神可以庇佑占據了江戶北部大部分土地的肥沃平原。這座神社參拜者甚眾,其中不但有農民、市民等,還有幕府將軍,將軍每年秋天都會來到神社,感謝豐收,并祈求來年的健康和繁榮。</p><p class="ql-block">左側,神社紅色鳥居一半的特寫,神社中的神主看著朝圣者,他們背負參拜貢品,在陡峭的臺階上爬行。透過雪松,看到筑波山的馬鞍形輪廓,山腳下街道上,萌芽的梅樹預示著將春暖花開。</p> <p class="ql-block">《王子音無川堰壩》</p><p class="ql-block">大壩建于1657年,旨在管控被稱為音無的石神井河段,將部分水流轉移到灌溉渠中,以此來澆灌附近肥沃的稻田。畫中樹林里掩映著金陵寺阿彌陀佛殿的屋頂,不遠處水壩上的河水形成一條瀑布重新涌進了音無河,河的兩岸有雪松和盛開著花朵的櫻花樹,看起來生機勃勃。河岸邊的人們,有的試探性的踏入河水中,有的干脆跳進河水中接受瀑布的沖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川口小善光寺》</p><p class="ql-block">江戶最北端的河口風景。畫面被斜向穿過的深藍色河流分為了三部分,上部分是掩映在樹叢中的善光寺和附近的村舍,代表閑暇時光的生活。中部,利用河面上的木筏與木筏上賣力搖槳的工人,表達了生活中需要努力和奮斗。下部,河岸邊的日常生活,垂柳與松樹讓畫面更顯得美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芝愛宕山》</p><p class="ql-block">日本習俗,在新年的第三天,芝愛宕山會舉行一個新年祈福儀式,祈求新年的好運、健康和成功。畫中一位身著傳統神職人員服飾的老人,頭戴祈福用的發飾,手持象征富足的木槳。爬過許多臺階,即將踏入愛宕山神社,神社的屋頂上,掛著一幅黑框的畫,看到一行字:“安世四世1857年,一個吉日”。遠處的海面上,白色的帆船點綴其上,海平線上的紅色光芒預示了太陽即將升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背景日本歌曲《不能在剪影中起舞》</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丹县|
德化县|
治县。|
铅山县|
精河县|
莒南县|
青海省|
兴隆县|
呼和浩特市|
琼中|
古蔺县|
乳源|
台北市|
资阳市|
南安市|
江孜县|
白银市|
常山县|
介休市|
龙门县|
老河口市|
丽水市|
社会|
金堂县|
招远市|
额济纳旗|
剑阁县|
永靖县|
通化县|
上蔡县|
合水县|
柏乡县|
永福县|
舟山市|
弋阳县|
武汉市|
八宿县|
肃南|
宜兴市|
张家界市|
万山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