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輩子艱苦樸素、助人為樂的許植基先生。</p> <p class="ql-block">許植基先生妙筆生花,筆耕不輟。退休后以閱讀和寫作作為惟一的愛好和樂趣。</p> <p class="ql-block">許植基先生熱愛生活,看淡人生,晚年樂觀豁達。“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p> <p class="ql-block">1979年7月,許植基和常州22中九屆3(1)班畢業生合影留念。第三排左一為許植基老師。當時他剛從南京調回常州,在22中任教。第一排左一帶紅領巾者為老許女兒許寧。</p> <p class="ql-block"> 諍友許植基</p><p class="ql-block"> 馮士彥</p><p class="ql-block">今年春節前夕,可兒夫婦開車來常州,接我和老伴去鎮江過節,抵鎮江時我渾身發癢,膝以下小腿痛,不可撫摸,左胸口呼吸亦疼痛。鎮江2院醫生判斷,是動脈硬化所致,配了一大包藥。</p><p class="ql-block">2月11日中午,微信告訴許植基,我在鎮江過年,“偶染小恙,已恢復正常”。老許即答:“馮君善自珍攝,勿以小恙而不在意。”</p><p class="ql-block">老許來帖,依然頻頻。3月5日發來10個帖,最后晚18點43分一個音頻。之后幾天不見有復,我亦未介意。直到3月13日上午,他女兒許寧告知:</p><p class="ql-block">“我爸爸去世了!3月5日晚6點,發給您最后一條消息,8點電話向我求救。心梗加心衰,在一院重癥監護搶救了2天,于3月7日17點32分去世。”</p><p class="ql-block">驟聞噩耗,痛失諍友,我熱淚長流。</p><p class="ql-block">回顧與許植基先生相識、相交的往事,大約與十多前參加常州日報社通訊員沙龍評報活動有關,與陳弼先生任會長的蘇研會活動有關。常州一些中、老年知識分子,被這些活動吸引、網羅、團聚在一起,綻放驕人的學術花卉和結出豐碩成果。</p><p class="ql-block">例如我與許植基先生,同時受黃州蘇東坡研究會邀請,參加了那里隆重、盛大的學術年會。暮色降臨時,我們與國內外蒞會佳賓,登臨高塔,遠眺目力有所不及的千年之前遙遠退去多少公里外的長江黃州赤壁,大發思古之幽情。</p><p class="ql-block">老許對我的自選集《甕齋之墟》、《一縷塵痕》等作品,都寫過中肯的書評,勉勵有加。我患結腸癌成功手術,他妙筆寫來,富有人性、人道、人情,真切感人。我倆資源共享,有求必應。</p><p class="ql-block">我以“諍友”稱許,何以也?聽我講。</p><p class="ql-block">他這樣對我說:“老馮,你愛憎分明,十分可貴。但最好別形于色。能夠嗎?”</p><p class="ql-block">我猝不及思。想了想,答:“修養不夠。我注意起來。”這是一次。</p><p class="ql-block">又一次,兩人閑聊。他忽然問我:“某先生,許多人都不愿與之交,與他不來往,而你卻同他多年交而不貳、不散。怎么做到的?”我無絲毫回答的備案。我支吾其辭,答曰:“未碰到尖銳矛盾么。”稍感尷尬,卻不狼狽。我繼續思考,并試作合理解釋:“可能我與他都謹慎,有心防范抵觸。或者臭味相投,互相容納。明顯的條件,是我喜歡他的小說,為他小說寫的評論,他亦滿意——相當滿意!一言以蔽之,我沒有發現他存在不可容忍的劣跡。”止于此,不再延伸。由此,我認為許植基是我的諍友。足夠了!</p><p class="ql-block">在我需要他支持時,他必全力助我。我訂閱了40年的上海報刊文摘,發生質量問題,我去信糾正,阻力極大。許老師得知,主動操筆,發函有關上級部門,直至報刊文摘糾正差錯,合格質量得以維護才罷休。難度可真的不是一點點啊!名副其實我的諍友啊!除他,無第二人做得到。</p><p class="ql-block">我們有說不完的話。有時見面,臨時選擇在歐尚、大潤發超市,作站點,國事、家事、天下事,東西南北中,無所不談,暢所欲言。有時順便選購便宜物品,帶回家,如轎車上的反光鏡,送孩子用,結果他們不需要,放在家已好幾年。我們甚至在鳴凰東方之星酒店,開過兩次鐘點房,泡上兩杯茶,作談天說地,念山海經、訴家國情、論文史哲的清靜勝境——請勿誤解,我們絕非同性戀。</p><p class="ql-block">春花秋月輪回,似夢如戲人生。</p><p class="ql-block">老許享年85歲,屬兔。</p><p class="ql-block">愿我諍友許植基先生安息!</p> <p class="ql-block"> 本文作者介紹</p><p class="ql-block">馮士彥,常州學者,武進教師進修學校高級講師,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p><p class="ql-block">著有雜文集《中國人的選擇》(與人合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邀約出版,臺北漢欣公司再版。為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孫覿研究文集》主要撰稿人。另外,編印自選集三本《甕齋筆記》《走出甕齋》《甕齋之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读书|
固阳县|
高邑县|
安康市|
博客|
宜君县|
志丹县|
绍兴县|
兴仁县|
洛南县|
龙胜|
南江县|
蓬安县|
佳木斯市|
长顺县|
法库县|
噶尔县|
特克斯县|
伽师县|
南城县|
曲阜市|
鄂州市|
五家渠市|
西乌珠穆沁旗|
长汀县|
远安县|
翁源县|
马龙县|
霸州市|
章丘市|
鸡西市|
柳林县|
志丹县|
文登市|
乐山市|
大竹县|
奉节县|
新密市|
陈巴尔虎旗|
肃北|
墨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