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一張圖片顯示,曲線圍成的地塊面積百畝有余,周長至少是1240公尺。現狀為高檔住宅小區—奕聰花園。它地處衛南洼,曾經長過蘆葦,種過稻谷和高粱,周邊曾一度被窯坑或魚塘包圍,儼然像一座“孤島”。在它上面開過工廠,辦過學校,時間都沒超過30年。</p> <p class="ql-block"> 這所學校就是天津建材工業學校。它始建于1964年,當時隸屬于天津市建筑材料工業局 ,最初辦學地點在南開二馬路,占地一畝多,是名副其實的“一畝三分地”。面向天津市招生,招生專業只有兩個,辦學規模不足200人。</p><p class="ql-block"> 1979年,天津建材工業學校劃歸國家建材總局管理,迎來了它的辦學春天。位于水上公園南側,占地120多畝的天津市碳素廠的舊址就成了這所學校新的辦學地點。規劃辦學規模為1280人。1980年開始面向全國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為四年,均為國家任務生。1993年開始招收委托任務生,從此,學校的招生計劃步入雙軌制。1999年,再由雙軌變單軌。學校最輝煌的時候,在校生規模曾經達到了2971名 ,比該校前30年的畢業生累計規模(國家任務)2769人還要多,其中,1995級一個年級的在校生人數就高達887名。由于該校辦學硬件設施滿足不了這樣大規模地發展,一度曾將校外班辦到茂名、湛江、陽春、任丘油田和建材職大等地。</p> <p class="ql-block"> 天津建材學校新校區剛投入使用時,主校區、實習工廠區以及后來的建材校宿舍區等三片區是連在一起的。1號學生宿舍樓東側的一條小路是校園通往市區的唯一道路。1982年,位于C樓南側并與C樓平行的紅旗南路穿過校園橫空出世,改變了校園空間布局,從此,校園被一分為三。市政將新食堂東側凌莊子屬地30多畝坑塘作為道路占地補償給了學校,成為了學校的體育場地。1983年,占地100余畝的主校區隨著紅旗南路的竣工也有了自己的門牌號碼:紅旗南路267號。主校區也隨之筑起了新的圍墻:南圍墻和東圍墻,其中,南圍墻正對C樓正門處是學校大門。學校大門門柱為非對稱設計,左側門柱上頂傳達室屋檐并與傳達室山墻構成人行偏門,右側的門柱高于傳達室屋頂,白底黑字的學校牌匾懸掛其上,顯得格外醒目。置于門柱之間的大門為雙開式鐵刪欄門,整個大門造價低,結構簡潔、大方,與鐵刪欄式圍墻渾然一體。后來,順應時代要求,雙開式鐵刪欄門被電動推拉門取代了。西圍墻和北圍墻為磚砌墻,是碳素廠的遺產,可見,當年校領導的決策處處彰顯了勤儉辦學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學校主校區的南圍墻和校門與紅旗南路有不解之緣,舊的誕生緣于紅旗南路的修建,舊的被拆除及新的筑造又與紅旗南路的升級改造有關。2004年,學校搬遷進入倒計時,紅旗南路升級為快速路,位于快速路規劃線以內的學校原南圍墻和校門一并被拆除了。在距原圍墻向北十幾米處修建了新圍墻,在校園南北主干道處筑造了新校門。新舊一對比,十分有意思。新圍墻是采用磚框、框內鑲嵌有鐵柵欄的窗式結構,每一單元結構上邊緣為等腰三角形且在三角形頂角處下沉一矩形凹槽。新校門比舊的“著墨”多了不少,不光立柱多,還加了橫梁和平頂檐,橫梁由四根短立柱支撐,平頂檐超過橫梁由兩根長立柱支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03年9月,天津建材學校并入天津城建學院,變為城建學院的高職學院,宣告具有39年辦學歷史的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天津建材學校走入了歷史。</p><p class="ql-block"> 2007年7月,天津城建學院高職學院被撤銷,教職工按照對口原則被分配到城建學院的相關部門,至此,存在僅僅4年的天津城建學院高職學院也走入了歷史。</p><p class="ql-block"> 2008年,天津建材學校校址土地上,除學校圍墻和大門以外的建筑物全部消失,土地使用權以2.4億的成交價被拍賣,成為住宅建筑用地。作為在這塊土地上建筑開發周期內一直使用的校園南圍墻和校門,在開發商手里的使用年限居然比在它的當初擁有者手里的使用年限都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城县|
鲁甸县|
云南省|
泰州市|
皋兰县|
慈溪市|
洞头县|
法库县|
和龙市|
扶绥县|
普定县|
西林县|
永州市|
德江县|
濮阳县|
海丰县|
离岛区|
金溪县|
含山县|
抚顺县|
夏河县|
虞城县|
庆云县|
襄樊市|
东兰县|
镇平县|
枣阳市|
云林县|
石首市|
太谷县|
新野县|
兴仁县|
阳原县|
广州市|
平果县|
静宁县|
乌海市|
湄潭县|
钟山县|
玉树县|
洪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