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收拾金甌分田地 蔣桂軍閥幫大忙</p><p class="ql-block">————毛澤東詩詞《清平樂·蔣桂戰爭》賞析</p><p class="ql-block">作者:唐 斌</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九年五月,閩西革命根據地創建者之一的鄧子恢寫信報告時任紅四軍黨代表表毛澤東。蔣介石率國民黨中央軍從廣東方向對廣西桂系軍閥發動進攻,發動了蔣桂戰爭。閩西地區國民黨軍事力量空虛,建議紅軍在閩西、贛南開展軍事斗爭,創建紅色根據地。在這種形勢下,工農紅軍相繼攻取長汀、上杭、龍巖等地,開展了土地革命,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毛澤東欣然賦詞一首《清平樂·蔣桂戰爭》。我們讀《清平樂·蔣桂戰爭》這首詞,能夠感受到詩人毛澤東喜悅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清平樂·蔣桂戰爭》全詞如下:</p><p class="ql-block"> 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p><p class="ql-block">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p><p class="ql-block"> 《清平樂·蔣桂戰爭》上闕概略和定性描寫蔣桂戰爭,下闋則是具體的描寫工農紅軍的具體戰事和成果。其豪放的詞風,催人奮進。</p><p class="ql-block"> 《清平樂·蔣桂戰爭》的寫作背景:</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公開發表了三首《清平樂》,即:《清平樂·蔣桂戰爭》、《清平樂·會昌》、《清平樂·六盤山》。這三首詞,都是革命勝利的贊歌</p><p class="ql-block"> 1962年,毛澤東在《人民文學》5月號發表《詞六首》,即《清平樂·蔣桂戰爭》、《采桑子·重陽》、《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他在發表這六首詞時寫了一篇小序,其中說:“這六首詞,是一九二九—一九三一年在馬背上哼成的,通忘記了。”由于作戰和時間久遠的原因,毛澤東在這些詞的發表時做了潤筆和說明。</p><p class="ql-block"> 《人民文學》編輯在征集作品時,《清平樂·蔣桂戰爭》的初稿題目《清平樂·進軍福建》,最后是毛澤東定稿為《清平樂·蔣桂戰爭》,可見“蔣桂戰爭”在毛澤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七年四月,大革命失敗,毛澤東根據“八七會議決議”,舉行秋收起義,毛澤東與朱德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為總結“八七會議”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的成功、失敗的經驗教訓。一九二八年十月,毛澤東寫成《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文章初步回答了中國革命的具體道路問題。他在文中敏銳地指出:“國民黨新軍閥蔣桂馮閻四派,在北京天津沒有打下以前,有一個對張作霖的臨時的團結。北京天津打下以后,這個團結立即解散,變為四派內部激烈斗爭的局面,蔣桂兩派且在醞釀戰爭中”。果不其然,“蔣桂戰爭”在一九二九年初開戰,標志著新軍閥的混戰正式開始。這也是毛澤東把“蔣桂戰爭”做為這首《清平樂》詞的題目的原因。“蔣桂戰爭”回答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提出的問題,新軍閥的混戰為建立紅色政權,壯大工農武裝創作了極其有利的條件。</p> <p class="ql-block">詞意分析:</p><p class="ql-block"> “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的含義。</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是中國政治版圖發生巨大變化三年。突出表現為幾個重大事件的發生。</p><p class="ql-block"> “四一二事件”:四一二事件是蔣介石集團聯合桂系白崇禧在上海發動的鎮壓工人運動,殘酷屠殺共產黨人的反革命事件。“四一二事件”后,共產黨不得不開展武裝斗爭,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先后舉行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武裝斗爭,建立了工農武裝。這一時期,但由于受困于敵強我弱,共產黨武裝只能在農村偏遠地區存在,尋求機會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方針壯大革命武裝。這一時期,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在“蔣、桂、馮、閻、共”五大軍事集團中實力最弱,主要分別在全國的偏遠山區,但已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p><p class="ql-block"> 在“新桂系”的大力支持下,蔣介石在“北伐戰爭”和“四一二事件”后,取得了國民黨中央和軍事領導權。在南京建立以蔣介石為首政軍政權,但與此同時,因政見不合,國民黨內以汪精衛為代表的武漢政府政治勢力與蔣介石集團因國民黨的主導權問題發生分歧,國民黨發生分裂,這就是“寧漢分裂”。寧方主要軍事力量就是李宗仁的第七軍和何應欽的第一軍。他們均主張對漢緩和,實際上是逼蔣退讓。南京完全落入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等軍事將領的控制之中。在這種形勢下,南京完全落入李宗仁、白崇禧、何應欽等軍事將領的控制之中。李宗仁等立即致電武漢,請中央遷寧,并停止東征。蔣介石被迫“下野”,辭去了國民黨黨內職務。</p><p class="ql-block"> 新桂系在寧漢分裂期間,成功運用政治、軍事上的不利形勢迫使蔣介石下臺。進而通過政治手段組建了受新桂系控制的“中央特別委員會”,一并排斥了武漢方面的汪精衛。隨后又以中央名義,出兵擊敗了武漢方面的唐生智,并收編了唐生智在湖南、湖北的部隊。此后,湖北、湖南成為新桂系的勢力范圍。</p><p class="ql-block"> 面對“新桂系”異軍突起,蔣介石與唐生智,汪精衛等人迅速聯合起來,對抗勢力越來越大的新桂系。1927年底,蔣介石、汪精衛策動張發奎,黃琪翔于廣州另立中央,企圖將新桂系的勢力驅逐出廣東。因當時新桂系正部署與唐生智的作戰,未與廣州方面爆發沖突。隨后雖然新桂系擊敗了唐生智,但蔣介石卻得以借“廣州張黃事變”,得以成功復出。</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八年,國民政府內部蔣介石、新桂系、馮玉祥、閻錫山四大派別聯合進行北伐,迅速擊敗奉系軍閥張作霖。使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了全中國。新桂系也二次北伐中,勢力迅速擴張至極盛。</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八年十月與宋美齡結婚,取得了美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東北軍閥張學良迫于形勢,宣布東北易旗,歸順中央政府,至此,蔣介石在形式上統一了中國,實現了他的人生之巔。</p><p class="ql-block"> 正如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存在》一文中分析的一樣,當時中國雖然在形式上實現了統一,但仍有五大軍事集團存在,分別是蔣介石為首,有“黃埔系”組成的所謂中央政府軍事集團與“新桂系”、馮玉祥、閻錫山的地方武裝集團和共產黨領導工農武裝集團。這些集團的存在,制約了蔣介石集團的勢力發展。</p><p class="ql-block"> 此時的蔣介石認為他已經具備強大的軍事實力,有帝國主義和江浙財團的支持,消滅或削弱這些軍事集團成為蔣介石的實現他一統天下的當務之急。</p><p class="ql-block"> 在五個軍事集團中,“新桂系”的實力是除蔣介石集團外最強的軍事集團。新桂系在“北伐戰爭”中得以壯大,其勢力在兩廣、兩湖和河南、河北部分地區,是蔣介石集團的不可小覷政治勢力。</p><p class="ql-block"> “灑下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p><p class="ql-block"> 蔣介石聯合湖南唐生智、廣東陳炯明軍閥勢力,在“兩廣”、“兩湖”地域開展對新桂系的討伐,新桂系敗北,李宗仁逃回廣西,白崇禧逃往國外,桂系勢力收到嚴重打擊。</p><p class="ql-block"> 軍閥之間的戰爭爭奪的是地盤、勢力,但造成的結果是民不聊生,哀怨遍野。勝者為王,敗者寇。蔣介石在國民黨內部的聲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處處以“校長”、“領袖”身份“呼風喚雨”。在詩人毛澤東眼里,蔣介石雖然取得了“蔣桂戰爭”的勝利,但由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武裝和不斷壯大的革命根據地一定會推翻國民黨反動勢力的統治,蔣介石所取得一切都將是“黃粱美夢”。</p><p class="ql-block">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p><p class="ql-block"> 蔣桂戰爭的結果是蔣介石軍事集團雖然獲得了勝利,但國民黨的整體勢力是減弱的,各軍閥派系內部對蔣介石集團的戒備心更強,難以形成凝聚力對付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武裝。這就給紅軍創造了機會。</p><p class="ql-block"> 紅一軍抓住蔣桂戰爭機會,攻汀江,戰龍巖,奪上杭,在閩西、贛南新建革命根據地,從而形成以瑞金為中心包括井岡山、贛南、閩西連城一片的紅色根據地,為建立中央蘇區根據地和中華蘇維埃政權創造了條件。</p><p class="ql-block"> “金甌”原意是金屬貴重的容器,后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國土。愛國英雄岳飛有一句豪邁的詩句,“待收拾舊山河”,而詩人毛澤東用“收拾金甌一片”就是指中華蘇維埃政權成立是異曲同工。</p><p class="ql-block"> 1929年7月,中共閩西地區第一次黨代會通過《土地問題決議》,閩西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分田分地真忙”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一個“忙”字把閩西群眾踴躍參加土地革命的熱情便躍然于紙上。農民得到賴以生存的土地,更堅定了跟著共產黨走的信心,在紅軍離開蘇區根據時,大批的閩西子弟跟隨紅軍長征,閩西紅軍也是作戰最勇敢、犧牲最多的紅軍隊伍。</p><p class="ql-block"> 《清平樂·蔣桂戰爭》從兩個方面描述了1929年前后國共兩黨的重要事件。即:蔣介石集團和新桂系的戰爭與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土地革命,這兩方面是有關聯關系的。</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做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創造人,他抓住了“蔣桂戰爭”的天賜良機,取得了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勝利,所以《清平樂·蔣桂戰爭》這首詞發表時,已經過了32年的時間,但他經過慎重考慮,精心選擇,還是決定詞名為《清平樂·蔣桂戰爭》。詩人一首46字的小令,簡明扼要把一個復雜的歷史事件做為引子,謳歌了“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相結合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兩個法寶結論的正確性,開創了“以詩敘史”的新高度,值得后入借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盖州市|
承德县|
玛曲县|
奉节县|
项城市|
华宁县|
巫山县|
南江县|
河西区|
宣化县|
靖江市|
奉节县|
和田县|
同仁县|
芦山县|
神农架林区|
类乌齐县|
舒城县|
翁源县|
内乡县|
嵊泗县|
印江|
泉州市|
仙桃市|
胶南市|
搜索|
旺苍县|
灌南县|
西安市|
繁峙县|
纳雍县|
韶山市|
尼玛县|
舞阳县|
辉县市|
天津市|
互助|
繁峙县|
宝山区|
藁城市|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