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陰歷二月二,春寒料峭。今年六十九歲的我,自駕車曉行夜宿一路風塵,跌跌撞撞又闖入故鄉的懷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二月二,是我家鄉——河南嵩縣舊縣上墳的日子。老家與全國大多地區清明節祭祖時間不一樣,至于為何定在二月二這天? 我也說不清楚,大概因為這天是“龍抬頭”納祥祈新轉運的日子吧 ! 成百上千年約定的鄉風民俗,代代相傳,就必須去遵守。但對于我們這些在外行路難回故鄉的人,卻是件尷尬事情。主要是這個季節氣侯不宜。故鄉處在黃河以南的秦嶺腹地,屬于北方。這時候的大地還在睡夢的五更,伏牛山區廣袤莽蒼的森林,仍昂首天空排列著冷瑟而光禿的枝丫,干枯的荒草依舊覆蓋著河岸與路坎,人們還裹著厚厚的冬裝。打罷春已有些時兒了,可春天的顏色,還不知道在哪里?</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差不多每隔兩到三年總要回一次故鄉。今年回家鄉,依然遵循慣例,去走必須走的地方,去看必看的親戚朋友,去祭奠必去的墳塋!</p><p class="ql-block"> 過罷元宵節,開始動身,一路向北。出長沙過武漢,踏入河南信陽地界時,國道還有厚厚的積雪??邕M家鄉門檻,已是正月二十三,天寒地冷。年齡走向老邁,回到故里,哪怕是一次次重復,心情依然會像過往地激動。首先要探訪舊時的遺址舊痕。第二天,便沿著舊縣老街,自西向東溜達??唇值纼膳缘脑郝渫呱崤c橫平豎直的大小胡同。地面建筑物早已舊貌換新顏,原始的土墻黛瓦,完全被一棟棟鋼筋水泥結構的兩層三層的小樓房所替代,有些舊胡同因無序擴建被積壓的更加窄小。我走到早已不屬于我的舊居地前,曾經霸氣的鄉鎮計劃生育大院,又回歸變成了私產。透過大鐵門的小縫望進去,院內水泥墻水泥地,空空如也。我俯身仔細端詳,并極力想象復原五十多年前大院歡聲笑語的情景,多么希望看到親愛的外爺外婆這時還能從屋里蹣跚出來……看得眼睛有些濕潤了,趕快匆匆離去。</p><p class="ql-block"> 按傳統舊制,舊縣老街的中心,一定是古戲樓的地方,這里是古鎮歷史文化人脈的匯聚地。八角古戲樓,斑駁陸離,垂垂老矣,仍在昂首挺立。城隍廟前兩尊青石獅子還蹲坐在那里,威風凜凜。城隍廟似有香火,但去的人不多。城隍廟旁邊所謂的古縣衙,房屋極小卻標志著歷史厚重。據歷史記載,該地,北魏置東亭縣,唐朝設伊陽縣,故稱舊縣。沿舊縣外圍的老寨墻遺址走一圈,已看不到丁點印痕,地面全被擁擠密麻的建筑物覆蓋,城南舊事只能在記憶里尋找。舊縣鎮中學前,當年大片翠綠的麥田消失的無影無蹤,只有幾小塊曲曲繞繞的小菜地。原來青磚紅瓦的校舍早換裝成高層教學樓。從學校走出的一群群學生,哪里還有當年農家子弟穿粗布衣的影子,個個揚眉吐氣,也像城里學生一樣,身著學校統一發放的新艷的藍色校服。</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鄉,我喜愛將愛車開到亞虎崖下的伊河灘洗車,看與山脈對接的蔚藍天空,呼吸從河道上勁吹過來的清新空氣,一桶桶掏取清澈的流水,小哼著家鄉戲的曲調,自在地輕輕地潑灑擦洗車輛,洗去車的塵污,也洗去心的疲憊。有一天,我還看到在伊河邊森溝高山之巔走下的百余只潔白的羊群,后邊是篤篤篤揮鞭的羊倌。隱匿深山的野趣博覽,盡收眼底!遠離塵囂的靈魂安撫,盡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 第二個重要排序,要去走親訪友。這既是開心之事,也是有幾份傷感的事?;嘏f縣,我沒有家,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孤身一人,舉目無親,惟有外爺外婆的一丘孤墳是我牽掛。我瞪大雙眼,滿大街地尋找熟悉的面孔,行人匆匆,難以遇到一兩個還能呼喚出名字的故交鄉鄰。我在大街最繁華的商業區段,遇到幾個熟知,真是歲月催人老。我們父輩那一代老年人大部分已經作古,同輩的同學朋友而且有特別要好的老友,也有多人不在人世。有的朋友隨兒孫創業定居在外地。如今偶遇的少許故知,有身體康健的,也多老態龍鐘且體質欠佳的。大家見面,彼此親切,相互問候。我向同學朋友贈送我新出版的長篇小說《三棵樹》。大家也會拉到各自的家境上,喜怒哀樂,各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在感嘆歲月的苦短,黃昏的來臨。也多有“老夫喜吟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笑對人生的開朗人士。街上所見的年輕人小頑童,一個都不認識,大路朝天,各走一邊。能夠搭腔陪同說話的人,越來越少了!</p><p class="ql-block"> 每次回家,總寄宿在好朋友加兄弟蘆其峰家里。他如今是體瘦力弱,看了讓人心酸。我住在他家第二層閣樓上,夜晚,能夠看到兩百米外映射到天際的一片銀光,聽到鑼鼓板胡交響的戲曲高腔,那是一個家庭大戲班正在自娛自樂唱大戲。清晨起,推開軒窗,一棵在冷風中搖曳的歪脖棗樹映進眼簾,窗下小街的對面是密集的一戶挨著一戶的住宅區,新崛起的建筑物,普遍修的高大寬敞,家家門樓的大鐵門緊閉著,難見人影。也難以聽到過去的雞犬相聞。這里不足一百步,有我中小學時期的三個同學,已有兩個同學離世。另一個女同學工作在縣里,記得小時候上下學,經常路過她的家門口,還能依稀回憶起她家舊房走向與廚房前梨花雪白的摸樣。一輪紅日依舊從東方緩緩升起,朝霞漫天,韶光炫亮,充盈著勃勃生機。當年鄉鄰街坊許多熟悉的面孔,如今不知道去了何方!</p><p class="ql-block"> 即便歲月無情,人卻有情。我不僅在舊縣家鄉中心,從洛陽嵩縣就開始一路走來,走到哪里,就與當地的親戚同學朋友歡聚在哪里。洛陽與嵩縣的親友,對我也是高接遠送,極盡地主之誼,熱情款待我與家人。還有在外縣的同學,趕回舊縣與我見面,令人感動。無論在何時何地與親友與兒時伙伴相聚,都是最快樂的時光,大家一起談人生說家庭,撫今追昔,回憶少青時期下地春種秋收在校追逐玩耍或上山打柴的故事,很開心好珍惜。我還抽空去了舊縣的鄰村——謝莊,見了張海旦同學,他過了七十歲,還在躬耕于田野,與日月風雨作伴,待人熱情厚道,說話溫文儒雅,身體很硬朗。從醫的張學立同學還到舊縣專程看望我,贈送土特產。</p> <p class="ql-block"> 轉眼到了二月二日上墳這一天。每次回家鄉,祭奠多家老人的香火祭品,我是一定要買的。于是提前好幾天,就在街上買了充足也很高檔的祭品。</p><p class="ql-block"> 二月二這天,格外晴朗。帶著剛從遠程而來的夫人與兒子,聯合蘆家大大小小組成一小隊人馬,沿著陡峭彎曲的兩三里小山坡,走到外爺外婆的墓地上墳。外爺外婆深躺在后坡那個小山洼的亂墳崗里,墳塋被雜亂的小樹枝及荒草遮蓋著。大家焚上香火,跪在墳前磕頭祈禱,燃燒金色紙制作的金元寶、金條,還有面額巨大的冥幣,自然也有小額零花錢。燃放鞭炮,將白色紙條懸掛在墳頭樹梢上,任其隨風飄蕩。我還拿著镢頭鐵锨繞著外爺外婆的墳頭走了一圈,查看有沒有破損地方,予以修整。背著外爺外婆的墳頭,向前方向左右兩邊遠望,山梁溝壑白紙呼嘯,煙火繚繞,炮仗震天。遠處各條山路上,涌動著上上下下川流不息的掃墓人群。</p><p class="ql-block"> 完成祭事,沿山道往回走,能夠看到路旁各個等級的墓冢與祭拜??v觀全國諸多地區的殯葬祭掃習俗,普通人家的墳地,多是土丘一座,燃燒的是普通的紙錢,掛普通的白紙而已。而富庶人家的先人墓地,則用堅硬的磚石水泥砌成。后代上供的祭品昂貴且別出心裁,除了燒大把大把象征金銀珠寶的冥幣冥器外,還為先輩燒紙模的手機、電視機、汽車、樓房。更有孝敬的兒女,怕地下的老爹老爺寂寞,另外加燒紙做的美女。同是地下鬼魂,卻伴隨著地上后代的貧富享受著不同的生活待遇。改革開放,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暴富或者有權勢的人群,也讓另一個世界曾經窮苦過的祖先長輩過起了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p><p class="ql-block"> 按情理,上墳這天應該是個悲傷的日子,而實際上卻是個親戚聚會熱鬧的日子。祭掃的人群,去時平平淡淡,回程說說笑笑。人們悲感時段,就凝聚在跪拜墳前那么幾分鐘里,情緒渲染,抹上一把傷心淚?;乩霞覓吣?,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認知。往消極想,千里迢迢攜妻帶子花錢受累回到故鄉,為了這半個小時的墳前祭拜。你即便燒一座金山祈禱,地下的外爺外婆一概不知,意義又在哪里呢?如換個境界思考,回來上墳,要的就是這半小時刻心銘骨、無比莊重敬仰的信念堅守與家國情懷!記得,小時候在外爺外婆家,房屋的正堂前,供奉著外爺的祖先。在側門內室里,擺放的是外婆父母的牌位。逢年過節,總要按外爺外婆的祭拜慣例,隨他們身后依次下跪。耳聞目染,一代還一代往下傳。人死埋在地下,無非兩類情況,一種是無知,一種是有知。按唯物論,肯定是無知的。但人們的心目中,大多希望自己的先人是有知的。人不能忘本不能忘了來源,不忘本就要追思就要紀念。一面要給先人贈予更多的錢物,希望改善他們在另一個世界的環境,也過好日子。此外,祭拜中后代往往夾帶些私心,復制前輩相傳的明言暗語,祈禱先人保佑自己事業順風順水,家庭富貴發達,子孫滿堂等等。但無論怎么說,習俗傳統就是這樣一代代賡續下來,你不能去違背,只能去順應。而且要在內心深處感德報效先輩的養育之恩,虔誠地捍衛家教祖訓的精神風尚與尊嚴。另外,我又在想,晚輩對待生育養育過的長者尊輩,不僅僅要踐行祭奠紀念之事,更重要是在他們生前行孝盡道。外爺外婆把我至小拉扯大,從參加工作那一天開始,我就省吃儉用,為老人寄生活費,一共持續了十六年,直到他們去世。外爺外婆對我情深似海,我應該報恩,履行責任。人要活的坦蕩無愧,活得明德曉理,活的高情遠志,其意義大抵就在這里。老人家地下有知,我樂此不憊地選了外爺外婆生前死后雙盡孝,幾十年堅持不懈這樣做,從不后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為外爺外婆上完墳后,還去另一個村莊祭奠爺爺奶奶,才算完成這一次故鄉祭祖任務。回望一眼故鄉的牧歌田園,帶著依依不舍又有幾分沉郁心情,緩緩踏上返湘的歸程。舉舉手,說一聲再見,我的故鄉——舊縣,只要能夠走的動,遲暮歲月擋不住豪邁心神的腳步,我還會再回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雷隆隆2024年3月21日寫于長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油尖旺区|
日土县|
晋州市|
襄城县|
长兴县|
永新县|
边坝县|
长海县|
翁源县|
通辽市|
瑞金市|
合江县|
乌鲁木齐市|
博白县|
施甸县|
道孚县|
昆明市|
曲靖市|
马山县|
五常市|
杭锦后旗|
河南省|
枝江市|
山西省|
奈曼旗|
霍城县|
安远县|
晋中市|
永仁县|
大港区|
临汾市|
宣恩县|
开原市|
滦平县|
榆中县|
会宁县|
清苑县|
山阴县|
万源市|
上饶市|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