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就聽說北京城有段明城墻遺址,一直未得機緣,今逢周日(3月17日),隨家人前往參觀。</p><p class="ql-block"> 北京明城墻遺址位于市中心地域,東起城東南角樓,西至崇文門,全長約1.5公里,占地面積約3.3公頃。歷史上明城墻全長約40公里,始建于明永樂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現存城墻遺址是原北京內城城垣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標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城墻高約11米,頂寬約15米,墻基寬約18米,城墻面上有顯著的收分。據介紹城墻</span>原為夯土墻,正統元年(1436)修建京師九門城樓時,墻體加固包砌以磚石,形成現在城墻的式樣、格局。</p> <p class="ql-block"> 西北遺存城墻盡頭,應是連接崇文門處。</p> <p class="ql-block">北京城東南角樓</p> <p class="ql-block">北京城東南角樓石碑</p> <p class="ql-block">北京城東南角樓記</p> <p class="ql-block">城磚制造商標志</p> <p class="ql-block"> 綿延古樸的明城墻及深沉凝重的角樓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仍巍然屹立,記錄著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滄桑。</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城門</p> <p class="ql-block"> 城墻內僅開放了一截,有兩條馬道通往城墻頂部。</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石虎</p> <p class="ql-block">馬道</p><p class="ql-block"> 即供登城用的斜坡道,構筑在城垣內側并與城垣平行連接,呈“八”字或倒“八”字型,馬道斜面以大城磚垂直立砌成為“礓蹉”式路面。現馬道于1988年修復,為便于游人登城,改為石條臺階。</p> <p class="ql-block"> 墻頂鋪設城磚,建有角樓和三座鋪房</p> <p class="ql-block"> 城東南角樓是全國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始建于明代正統元年(1436年)。</p> <p class="ql-block">角樓內為三層木結構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一層正在舉辦“明城墻梅花文化節梅花臘梅科普展”。</p> <p class="ql-block">臘梅</p> <p class="ql-block"> 各種不知名的小花,五顏六色甚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二層樓梯</p> <p class="ql-block"> 二層展出北京城內城九座城門、外城七座城門的圖片資料</p> <p class="ql-block">內九外七北京城</p> <p class="ql-block">外城七門:</p><p class="ql-block"> 東便門、西便門、左安門、右安門、永定門、廣渠門、廣安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內城九座城門:</p><p class="ql-block"> 正陽門、崇文門、朝陽門、東直門、西直門、玄武門、阜成門、德勝門、安定門。</p> <p class="ql-block">明代北京城圖</p> <p class="ql-block">角樓窗口看城墻</p> <p class="ql-block">外國侵略者刻字處</p><p class="ql-block"> 位于角樓西側,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東南角樓一帶的清軍及義和團將士與侵略者進行了殊死的戰斗,8月14日角樓終被攻陷,這是當年沙俄、美國侵略者登城后刻下的罪證。</p> <p class="ql-block">城墻斷面</p><p class="ql-block"> 此處為北京內城東城墻南端,由此向北延伸與古觀象臺、朝陽門、東直門連接。1958年修建北京火車站時,城墻在這兒被截斷,形成斷面。</p> <p class="ql-block">鋪 舍</p><p class="ql-block"> 為明、清兩代城墻上守軍的值勤用房。舊時,城墻墩臺(馬面)上常建有鋪舍和儲火藥房,建筑形式為硬山頂,面闊三間,一明兩暗,兩側設土炕可供休息。現在的兩棟鋪舍,是1988年參照史料復建的。</p> <p class="ql-block">?旗桿石</p><p class="ql-block"> 清朝時北京城駐防由八旗分管,崇文門迤東直至東便門由正藍旗駐守。這是清朝守城軍隊用于固定正藍旗旗桿的石板。</p> <p class="ql-block">鐵炮</p><p class="ql-block"> 制造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炮身長225厘米,炮口直徑10厘米,重約1.5噸,1963年發現于廣安門火車站。</p> <p class="ql-block">城墻頂上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 未開放的城墻,一直通往崇文門,猶如一條巨龍靜靜地橫臥在這繁華喧鬧的市區中心。</p> <p class="ql-block"> 下了城墻出城門,城墻下便是公園綠化帶。</p> <p class="ql-block">北京明城墻遺址公園導覽圖</p><p class="ql-block"> 公園總面積約15.5公頃,其中城墻遺址及城東南角樓占地面積約3.3公頃,綠化面積12.2公頃。</p> <p class="ql-block"> 漫步公園內,古樹掩映,綠草茵茵,山桃花、迎春花已然盛開,玉蘭花、梅花含苞待放,昭示著春天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一樹山桃花盛開,</p><p class="ql-block">游客爭相拍照來。</p> <p class="ql-block">玉蘭花含苞待放</p> <p class="ql-block">紅梅花零星綻放,</p><p class="ql-block">點綴著春天的美麗。,</p> <p class="ql-block">勞模廣場</p><p class="ql-block"> 位于公園西北盡頭,幾塊大石頭上鐫刻著1980年以來北京市涌現出的全國勞動模范和全國先進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石刻~古城新春</p> <p class="ql-block">漕運碼頭</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運河始建于隋煬帝時期,南起余杭,北至通惠河。內城東南角樓城墻腳下東北側河道,是為通惠河北終端漕運碼頭。昔日之碼頭帆影幢幢,商賈云集。歷史上,大運河曾為南北經濟貿易的發展發揮過巨大作用。時過境遷,過去的漕運碼頭早已被現代的路橋替代。</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明北京城城墻遺存~東便門段文保石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高大雄偉,氣勢磅礴</span>的城墻是世界建筑藝術的杰作,也是北京古都的重要標志,訪古懷舊,感知中華民族高超的建筑藝術,感恩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了這一舉世無雙的瑰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山市|
阳原县|
济阳县|
庄浪县|
武安市|
马边|
元朗区|
永福县|
广宗县|
定安县|
德昌县|
鸡泽县|
久治县|
西乌珠穆沁旗|
绍兴市|
玉林市|
普兰店市|
开封市|
德令哈市|
博客|
泰兴市|
安龙县|
托里县|
高平市|
铁力市|
偃师市|
德兴市|
公安县|
茂名市|
铜梁县|
白朗县|
乌鲁木齐县|
道真|
泽普县|
陵川县|
芷江|
孟村|
富川|
九龙坡区|
长寿区|
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