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臺山風景區地處中國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位于中國河南省修武縣和山西省陵川縣交界,距省會鄭州約70千米。云臺山,古名團倉巖,景名云結層臺,俗稱雞罩山,屬于太行山系。其山頂平坦,面積近9000平方米,海拔高度為964米,垂直落差達311米。</p> <p class="ql-block"> 云臺山風景區總面積為280平方千米,包含潭瀑峽、泉瀑峽、疊彩洞、獼猴谷、子房湖、萬善寺等景點,是一處以裂谷構造、地質地貌景觀和水動力作用為主、以自然生態和人文景觀為輔,集美學價值與科學價值于一身的綜合型地質公園。</p> <p class="ql-block"> 云臺山經歷了30億年,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層,地質遺跡豐富。期間的多次構造運動,特別是在最近的2300萬年中,新的構造運動帶來了強烈的抬升和水蝕作用,這些力量共同造就了如今云臺山風景區的“云臺地貌”景觀。</p> <p class="ql-block"> 云臺山風景區于1984年開始經營開發并對外接待游客,于1994年1月10日被中國國務院正式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于2004年2月1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于2006年1月12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并于2007年5月8日被正式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 云臺山風景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的東北部,東與河南省輝縣市交界,北與山西省陵川縣毗鄰[7],距省會鄭州約70千米,地處太行山脈南麓,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13°11′—113°23′,北緯35°25′—35°28′,景區總面積為280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 云臺山風景區位于太行山南麓,依據該地區的地貌形態、巖石性質、形成機制和環境條件等,可知云臺山是太行山地區碳酸巖地貌的獨特典型代表,其又與中國其他地區的碳酸巖地貌有著明顯的區別,因此被單獨命名為“云臺地貌。</p> <p class="ql-block"> 云臺山的地帶性植被類型為落葉闊葉林,但經過歷史上諸多自然及人為的嚴重干擾和破壞,其中的絕大部分已經被赤松林所代替。如今,在云臺山風景區范圍內保存著成片或零星分布的次生落葉闊葉林和竹林。景區的基本建群種包括禾本科的金鑲玉竹、金縷梅科的楓香、豆科的黃檀,以及漆樹科的鹽膚木、黃連木和殼斗科的栓皮櫟、麻櫟、短柄袍樹、白櫟等。此外,景區內還有人工栽培的經濟林,包括濕地松林、毛竹林、火炬松、油茶和板栗等。</p> <p class="ql-block"> 云臺山風景區內現有動物400余種,其中包括哺乳動物、鳥類、昆蟲類、爬行類、魚類、兩棲類和水生動物等,單是梅花鹿、金錢豹等國家三級以上保護動物就有10余種。景區內常見的動物有狐貍、黃鹿、豬獾以及獼猴等,云臺山風景區也是中國緯度最高的野生獼猴保護區。2002年,在云臺山風景區的子房湖內還發現了國家級瀕危野生動物、5.5億年前最原始的動物之一、被譽為“水中熊貓”的桃花水母,云臺山風景區也成為了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桃花水母緯度最高的地方,也是黃河以北地區唯一發現桃花水母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云臺山與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有著悠久且深厚的歷史淵源。佛教在云臺山的活動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并在南北朝、唐朝和宋朝得到了長足發展;而道教則于漢末形成,形成后將云臺山列為七十二福地之一。在南北朝時期,儒教、佛教和道教三教合流于云臺山,許多宗教文化景觀也在云臺山內形成,例如位于茱萸峰腳下的萬善寺和位于茱萸峰峰頂的玄帝宮等。</p> <p class="ql-block"> 潭瀑峽,又稱小寨溝,地處云臺山風景區的西北區域,位于云臺山北部略偏西,全長2000米,被譽為“潭瀑川”。潭瀑峽是云臺山主要河流的發源地,該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豐富,同時配合灰巖和白云巖的節理裂隙,使得整個峽谷地形高差明顯。沿峽谷逆水而上,有金龍臥波、銀龍瀑、丫字瀑、情人瀑、水簾瀑等多處自然瀑布和渡仙潭、翡翠潭、金龍潭、丫瀑潭、碧玉潭、龍鳳潭、清漪池等潭池,同時,峽谷的盡頭處還形成了獨特的“U”形甕谷景觀。此外,還有各種奇石遍布峽谷,如瘦身石、壽桃石、試劍石、蝴蝶石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苍梧县|
宁蒗|
新密市|
安顺市|
克什克腾旗|
神木县|
莲花县|
老河口市|
隆子县|
阿克苏市|
阳谷县|
唐河县|
光山县|
嘉善县|
漳州市|
达州市|
大邑县|
大新县|
永州市|
东莞市|
沁阳市|
蒙阴县|
崇明县|
鄂伦春自治旗|
惠安县|
土默特左旗|
江都市|
岢岚县|
河北区|
麻栗坡县|
渭南市|
衡阳县|
赣州市|
黎城县|
博乐市|
贵定县|
兰考县|
阿合奇县|
远安县|
万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