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這次徒步源于“紅佛寺”。</p><p class="ql-block">曾在幾年前,不知在哪位朋友的口中聽說“紅佛寺”,就想去一趟的,后來碰到疫情,有段時間沒外出,再一晃,這事就這么過去了。</p><p class="ql-block">今天,好友四人說起去嵊州徒步,正愁沒找到合適的線路,我提議是不是可以走紅佛寺環線,于是大家一拍即合。</p><p class="ql-block">此次,我們探訪紅佛寺。</p> <p class="ql-block">我們自駕來到起點嵊州華豐村,走四明山主峰金鐘山—撲船山—紅佛寺環線,全程10公里,耗時6.5小時,海拔累計上升950米,步數超2萬步,是一次市內徒步為數不多的難度巨大的經歷,隊友說可以堪比一天的“千八”穿越難度。</p> <p class="ql-block">資深驢友都知道,爬山看兩點:1.里程長短;2.海拔累計上升。因此,徒步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幾種情況:1.里程雖長,比如15公里左右,但是累計爬升只有600米左右,其實爬完并不怎么累。2.里程不長,比如10公里里面,但是累計爬升有近1000米,分攤到每一公里,相當于都處于爬升的趨勢,相比前面一種長距離徒步,這種難度反而大。3.一定強度的徒步,持續進行2-3天,加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強度,考驗體能和持續力更多些,比如“七尖”和“千八”的穿越。</p> <p class="ql-block">我們這次的徒步,屬于上文提到的第二種情況,雖然里程才10公里,但是累計上升有近1000米。前三公里,由嵊州華豐村直上金鐘山頂,可是這短短三公里海拔累計上升近600米,也就是說,每一步都在往上爬升,沒有平路可以緩沖,大汗淋漓,心率甚至到達160左右。中間平平緩緩一段后又繼續爬升,一個又一個坡,讓人懷疑這十公里竟可以達到這樣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這個環線,可正穿,可反穿。</p><p class="ql-block">正穿:往紅佛寺上,先到達撲船尖,再到達金鐘山;反穿:往華豐村上,先到達金鐘山,再上撲船山,最后往紅佛寺下。</p><p class="ql-block">就難度而言,反穿更大、更累,我們想著先在上午把難度大的解決了,下午就可以相對輕松點,所以選擇了反穿線路。</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山真的很美!</p><p class="ql-block">每一處都在向我們彰顯生命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檫樹東一棵,西一棵,在山谷,在山腰,骨感又美麗,黃黃的小花綴滿枝頭,慢下來看風景,原來花期美好如初。</p> <p class="ql-block">你可有感受過被花兒夾道歡迎過?</p><p class="ql-block">在春天里徒步,這是大山最熱忱的禮待。</p><p class="ql-block">黃色本就熱烈,此刻,走在其中,大山的熱情,春天的熱情,不言而喻。</p> <p class="ql-block">鏡頭下的故事仍在繼續。</p><p class="ql-block">山的舞者,必須有野櫻的參與。不同于整整齊齊種植在櫻花園里的櫻花樹,野櫻是懂得給人驚喜的,指不定在哪個拐彎處,指不定在哪個半山腰,其實我們來或不來,她都一樣盛開,如此美麗,連同自己體內釋放野性的快樂,這便是野櫻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杜鵑花隨處可見,這是春天的山中最平常的花了,只是紫色杜鵑相對少一些,紅色的為主。</p><p class="ql-block">但是一旦附近有一株紫色的,在它周圍,必定有多株紫色的,人以群居,植物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這張關于路途的圖片,我當時發在朋友圈里,有一老友點評,這路看著有點詭異。</p><p class="ql-block">對于大山,我從不害怕,一直是帶著敬畏之心在徒步、爬山,且每次出行基本上是四人及以上進行團隊互助式地爬山,以確保安全。</p> <p class="ql-block">碎石堆是最難走的。</p><p class="ql-block">在去撲船山頂的路上,我們一度遇到了這樣的碎石堆,單單看照片是看不出斜度和難度的,事實上,既陡峭,又凹凸不平,爬著真的很吃力。</p> <p class="ql-block">無盡的上坡讓人感到疲憊不堪,不知道停歇了多少回,才算是把這段斜坡給攻克掉。</p><p class="ql-block">身上帶的水差不多喝完了,但是破還在繼續,不知道停了多少回,終于來到了四明山主峰——撲船山,頂部海拔1020米。</p> <p class="ql-block">走在最前面的隊友,在高處給我拍下了這一幕,仿佛偌大的山里只剩我一個人了,孤獨又堅強。</p><p class="ql-block">埋頭走路的我,根本未發覺被抓拍,只聽得心臟跳動的聲響,只聽得厚重的喘息聲。</p> <p class="ql-block">“累得夠嗆啊,今天的徒步”一旁隊友說道,說罷,直接在右側的樹底下躺倒了,說哪怕五分鐘也好的;我看到有塊石頭在正中,也趕緊坐了下來,爬山就是又虐又愛的,不是嗎?</p> <p class="ql-block">就是旗幟升起的這個地方——撲船山尖。</p><p class="ql-block">可以望見嵊州、奉化一帶的景,無遮無攔,特別壯觀。前年冬天,我曾來此處賞雪,那個時候我們將車子停在寧波林場附近,然后爬了一個北面的斜坡就上來了。這回上這個山頂,我們從西面一路爬升,幾乎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隊友開玩笑說:早知道還可以將車子開到林場附近,爬個小坡就可以上這個山頂,我便不走剛剛那幾個小時如此艱難的路了。領隊的老友說:那我們爬山意義何在?受虐的過程也是享受的過程,胸腔全部打開了,肺進行了深呼吸,眼睛飽覽到了一路的美景,難道還不夠嗎?哈哈,說得極是。</p> <p class="ql-block">但是靠譜的領隊也有“不靠譜”的時候,比如,他說我們可以改走這條線路,這樣可以少走1-2公里,因為連續幾小時的爬坡,我們都有點累了,想著這樣“切過去”可以將行程縮短一些,便欣然接受。結果,這段路真的很難走,雜草叢生,荊棘密布,高低不平,而且無路可走,全靠開辟。于是,少走的這段路,變成了驚險萬分的原始叢林冒險穿越,我們甚至懷疑,能不能走出去?</p> <p class="ql-block">大約迷失了近一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看到前方的光亮,應該是一條大馬路,至少是一個山頭,啊,有希望了。果然,興沖沖小跑幾步上來,見“紅佛寺”路牌豎立在路中間,往左便可路過紅佛寺,也是我們今日徒步路過的最后一個地點。</p> <p class="ql-block">隨后就是爬上多少海拔,便下撤多少海拔。</p><p class="ql-block">下撤時會路過紅佛寺,到達寺前的半小時,天氣由晴轉小雨,大約持續了15分鐘又立刻轉陰了,帶著的雨衣也終于派上了用場。</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小山岙中,四明山腹地,兩山夾擊的地方,早櫻簇擁的地方,遠遠望去,山色翠綠,水清一碧,此刻,我看到了紅佛寺的屋頂。</p><p class="ql-block">這是我對紅佛寺的第一印象:灰瓦、紅墻,復古又宮廷風的屋檐沿邊設計,很美。</p><p class="ql-block">趕緊走近了看看去!</p> <p class="ql-block">這些年爬山,因經常去深山老林,也遇到過很多很多寺廟,多建于村舍邊、山腰處,甚至一些比較幽深的山頭,老百姓建立這些寺廟,想借著神佛福澤天下,祈求保佑之意。我是很喜歡看寺廟,走進寺廟,也因此,我在今年正月去了福建泉州,參觀了泉州很多寺廟,收獲頗豐。</p> <p class="ql-block">“蒼巖倚天立,覆不如覆屋;玲瓏開窗牖,落落明四月?!?唐代詩人劉長卿的游剡詩,道出了四明山區有石屋之名而彰顯者,莫過于石屋禪院,即今之紅佛寺。紅佛寺后有石洞曰“大石屋”,周圍有將軍石、白龍潭、龍鳳潭、天然石塔等,風景奇絕?!按笫荨笨芍^巍巍四明山之靈秀神奇處。相傳,中秋月夜,從山下仰望紅佛寺,清亮的月光猶如藏在山坳之中,照的佛寺一片明亮,所以在古時候,這塊山坳也被稱作“月窩”。通過字資料的學習,發現不少文人墨客寫下了關于紅佛寺的贊頌詩篇。</p> <p class="ql-block">紅佛寺是一座深山古剎,最初的名字是“大石屋寺”,始建于明末清初,位于浙江省嵊州市黃澤鎮北,四明山主峰下(海拔800多米),是前往四明山的一條主要通脈。四明山眾多深山勝景,使得許多熱愛家鄉山山水水的人們捐資出力,修復了大石屋——紅佛寺。</p> <p class="ql-block">據資料顯示:明間供奉釋迦牟尼,為金剛像,高約三米;左右立迦葉、阿難像;次間分別列文殊和普賢菩薩像;釋迦牟尼像背后塑海島觀音像;兩側塑十八羅漢。大雄寶殿左側為迦藍殿,供奉迦藍菩薩;右側為石屋,寬4.2米,深6.2米,外高內低,平均高度2米左右,內供開山始祖恒傳法師座像。</p> <p class="ql-block">據資料顯示:大石屋左側近百米高的崖壁上有一個隱隱約約的朱紅色“佛”字題刻,據民國《嵊縣志》載“此字刻靈筮金區大石屋庵東崖,徑六尺,無題名?!辫b于其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文物部門已將這一摩崖題刻列為文物保護點。早年建禪院時,緣由這一“佛”字,遂定名為紅佛寺。1997年民間集資在原址上重建,碑刻殷紅“紅佛寺”三字。</p> <p class="ql-block">紅佛寺的前身——大石屋禪寺建于明朝。因風景獨好,山高氣涼,是避暑的好地方,吸引了奉化、新昌、余姚、紹興等地燒香游客,使寺院逐年擴大。到了乾隆年間,規模擴大到大小殿堂九十九間半,各種佛像一應俱全,僧人一百余人,常年香火不絕。到民國初期因戰亂,僧人無法安居寺院而逐漸冷落,到后來一場大火燒毀了整個寺院,至今保留只有完整的一間石屋,原有院基、石腳、石柱、石墻等仍依稀可見。因此,至今被稱作大石屋紅佛寺。</p> <p class="ql-block">距今已有260多年歷史的紅佛寺,傳頌著許多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彰顯四明山地域文化的厚重,有興趣的驢友可以對此細細了解,必有收獲。</p><p class="ql-block">在紅佛寺停留了短暫的片刻,又避了一陣小雨,然后慢慢下山,偶然發現一路溪水潺潺,而寺廟就建立在這溪水的源頭處,山林的靜寂處,可謂天時地利,難怪有那么多人慕名前來。</p> <p class="ql-block">值得記錄的是:從紅佛寺到山腳下,有1000多米的山徑,長達2500米的石階路,因剛剛下過雨,長距離下坡的導致臺階非常濕滑,我一不小心從臺階上滑下來,約是三個階梯的距離,下意識靠左手支撐,摔得左側手肘處、屁股的位置摔傷,滿是烏青,兩個星期過去了,還未痊愈。算是一個小插曲,也把它記錄下來吧。</p> <p class="ql-block">看山,聽水,禮佛,祈愿。</p><p class="ql-block">去到山間把過往清理,置身佛音將心愿許下。</p><p class="ql-block">佛曰:世間萬物皆在變化中,執著于一念,痛苦便無窮。放下執念,隨遇而安,心自在,則人生無憂。徒步,是通往無憂的其中一條途徑。</p> <p class="ql-block">偶爾這樣的外出徒步,讓我懂得這才是生活需要的方式和態度。閉嘴、微笑,去聽山間狂野里的風,春風若不語,即從本心。</p><p class="ql-block">牛牛 2024.4.7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浠水县|
河津市|
巫山县|
横峰县|
桂平市|
客服|
泰宁县|
罗平县|
高阳县|
灵宝市|
尼玛县|
南投市|
太康县|
潞西市|
鄂温|
长子县|
灌南县|
太湖县|
永城市|
孝感市|
昭平县|
都匀市|
龙里县|
梅州市|
马山县|
福安市|
固镇县|
潜山县|
南皮县|
新疆|
广安市|
永定县|
张北县|
盐源县|
巴中市|
祁门县|
收藏|
平利县|
西乌珠穆沁旗|
崇礼县|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