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平三中教育集團六中校區以“剪紙藝術育人”為切入點,推動學校特色發展之路。學期初,學校工會策劃了一次有趣的活動,即以科學家為主題的教師剪紙活動,短短兩天時間,共創作18幅作品,在學校走廊、樓梯兩側進行展示,積極營造充滿科學家精神的校園文化氛圍。</p><p class="ql-block"> 科學家忠誠堅定的愛國精神、求實創新的治學精神、團結無私的奉獻精神,跨越時間的河岸與師生相遇,以此滋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厚植愛國榮校情懷。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2009年當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作者 牛曉輝</p> <p class="ql-block">竺可楨(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畢業于哈佛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他是歷史氣候學的創建人,曾在中國建立了40多個氣象站和100多個雨量測量站的中國氣象觀測網。</p> <p class="ql-block">作者 王靜瑜</p> <p class="ql-block">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博士研究生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著名科學家,化工專家,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曾任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副主席,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p> <p class="ql-block">作者 劉曄</p> <p class="ql-block">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出生于江蘇宜興,畢業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學術成就主要為引力論和湍流理論的研究,曾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自然科學獎,被贊之為“杰出的民間外交家”,代表作品有《理論力學》等。</p> <p class="ql-block">作者 王春仁</p> <p class="ql-block">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東省榮成市滕家鎮人,中共黨員,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 王靜瑜</p> <p class="ql-block">錢學森 (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p> <p class="ql-block">作者 王春仁</p> <p class="ql-block">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江蘇常州金壇區,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解析數論創始人和開拓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國際上“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等數學科研成果均是以華氏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作者 王春仁</p> <p class="ql-block">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錢秉穹,原籍浙江湖州,出生于浙江紹興,畢業于清華大學,核物理學家,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作者 張傳勝</p> <p class="ql-block">楊振寧,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畢業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的華人諾獎得主之一。</p> <p class="ql-block">作者 魯健</p> <p class="ql-block">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寧河(今天津市寧河區),畢業于北京大學,著名核物理學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核物理學家,中國“氫彈之父”。</span>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長,“共和國勛章”獲得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 王靜瑜</p> <p class="ql-block">黃旭華(1926年3月-),漢族,出生于廣東省汕尾市,籍貫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學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核動力潛艇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9所名譽所長、原所長,是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p> <p class="ql-block">作者 魯健</p> <p class="ql-block">顧方舟(1926年6月16日-2019年1月2日),男,浙江寧波人,出生于上海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國脊髓灰質炎疫苗之父。</span>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內科學院(倫敦)院士,歐洲科學、藝術、文學學院院士,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原院長、一級教授。</p> <p class="ql-block">作者 王春仁</p> <p class="ql-block">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無黨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p> <p class="ql-block">作者 張傳勝</p> <p class="ql-block">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浙江寧波人,畢業于北京醫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首位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她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創制出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被認為是20世紀熱帶醫學的顯著突破。</p> <p class="ql-block">作者 牛曉輝</p> <p class="ql-block">張彌曼(1936年4月-),漢族,浙江嵊縣人,畢業于斯德哥爾摩大學,并獲得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p> <p class="ql-block">作者 牛曉輝</p> <p class="ql-block">南仁東(1945年2月-2017年9月15日),出生于吉林遼源,畢業于清華大學,中國天文學家,“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 張傳勝</p> <p class="ql-block">陳化蘭(1969年3月—),女,漢族,出生于甘肅省白銀市,畢業于中國農業科學院,九三學社社員,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動物傳染病及預防獸醫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作者 牛曉輝</p> <p class="ql-block">韓喜球(1969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大洋科考史首位女首席科學家,現任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她于1993年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由陸地地質領域轉向海洋地質領域,曾獲“巾幗建功活動標兵”、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等諸多榮譽。</p> <p class="ql-block">作者 魯健</p> <p class="ql-block"> 四平三中教育集團六中校區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引導師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器,讓科學家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市|
宁远县|
金坛市|
宁阳县|
建始县|
缙云县|
绍兴市|
西乌珠穆沁旗|
乐都县|
额敏县|
滕州市|
泾阳县|
益阳市|
喀喇|
西城区|
莱西市|
三亚市|
贺兰县|
台中县|
原平市|
珲春市|
惠来县|
营山县|
宜良县|
墨竹工卡县|
烟台市|
常山县|
虎林市|
文成县|
集安市|
泰州市|
太仓市|
历史|
图木舒克市|
怀宁县|
呼伦贝尔市|
五指山市|
香格里拉县|
长宁县|
余干县|
朝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