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廣播員:六年級(9)班 蔡紫琳</p><p class="ql-block"> 就讀于荀子實(shí)驗(yàn)第四小學(xué)六年級(9)班,她尊敬師長,努力上進(jìn),喜歡并擅長繪畫,多次參加繪畫大賽取得榮譽(yù),是老師眼里的“小畫家”,同學(xué)們心目中的“繪畫達(dá)人”。</p> 讀 <p class="ql-block"> 《行書論書》卷,明,董其昌書,紙本,行書,縱28厘米,橫190厘米。</p><p class="ql-block"> 《行書論書》卷釋文。鈐“董其昌印”印。鑒藏印。</p> <p class="ql-block"> 卷后有董其昌跋:“辛卯余以道館師田公之喪請告還,時韓館師曾使朝鮮,有高麗黃箋一卷贈余行。壬辰春還朝,紙已裝潢。舟中多暇,隨意拈筆,大都論書畫法,委棄篋中不知。奴子輩何從復(fù)拆作橫卷,浮傳人間,且二十載矣。今日撿舊時書,忽友人吳太學(xué)士以相質(zhì),如見故吾爾。時雖率意點(diǎn)染,頗似蔡君謨書,余未嘗學(xué)蔡書,偶相合耳。此紙亦有畫,粉本惜亦散落。庚戌九月七日,新安江舟次書。董其昌。鈐“董其昌印”、“太史氏”、“董玄宰”印。鑒藏印鈐“荔江”、“程從龍印”“程茂莼江鑒賞”、“師言齋珍賞印”、“爽鄰”以及乾隆七璽、乾清宮殿座印等。</p><p class="ql-block"> 此卷內(nèi)容乃董其昌數(shù)段論書之語,均見于《畫禪室隨筆》。據(jù)董氏自己跋文所記,該卷書于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為其中年之作,用筆頗生拙古樸。因是隨意書寫,故字之大小、行距之疏密不甚講究,但同時又流露出自然淳樸、無拘無束的韻味。卷后有董其昌在20年之后,即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復(fù)見此卷所寫的跋,記其書寫此卷的前后經(jīng)過。跋中言其所書與蔡襄書風(fēng)頗為相似。與前面所寫論書的書法相比,董氏的自跋運(yùn)筆更加自然,個人風(fēng)格更加鮮明,反映了其時書法藝術(shù)已走向成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圖文:六年級(9)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編輯:侯瑞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審核:王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荀子實(shí)驗(yàn)第四小學(xué)外宣辦</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江县|
尼勒克县|
东乌珠穆沁旗|
绍兴市|
新邵县|
紫阳县|
扎鲁特旗|
瑞昌市|
南溪县|
托克逊县|
江门市|
安岳县|
伽师县|
扎囊县|
阿克苏市|
越西县|
宣恩县|
大荔县|
湘乡市|
洪洞县|
红桥区|
武隆县|
宁乡县|
酒泉市|
三门峡市|
鸡泽县|
汝南县|
革吉县|
建湖县|
九龙县|
灵石县|
宁明县|
浑源县|
临邑县|
应城市|
林甸县|
怀集县|
综艺|
日照市|
金川县|
响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