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品貴賢明 徳高望重</b></p><p class="ql-block"> 一一追憶楊貴明先生</p><p class="ql-block"> 貴明大哥不幸離去,思念之情難以言表,相處往事歷歷在目,樁樁件件浮想聯翩:</p><p class="ql-block"> <b>曾記否</b>:攜手組建秧歌團,搭建平臺把夢圓。貴明大哥退休后,有一個夢想,在太原組建一個文藝團隊,把沁源秧歌唱響省城。為此,我們一起尋找場地,邀請演員,打鬧經費;一起制定規章,組織排練,組臺演出。省城沁源秧歌藝術團組建后,得到了省城鄉親們的大力支持。建團六年來,每周活動風雨無阻,團員數量不斷增加。多次進社區、入企業、為鄉親喜事助興,向鄉親企業道喜,把歡樂送給父老鄉親!貴明大哥曾兩度帶團回沁源,與家鄉歌手同臺獻演,沁源秧歌傳統唱段《雙滿意》、《望延安》,久久回蕩太岳山谷,網絡傳播不絕于耳。省城沁源秧歌團的創建使沁源秧歌這一國家級非遺劇種在省城有了一席之地。貴明大哥經常自豪地說,全省108個縣,在省城建團的沁源家獨一份。為此貴明大哥十分珍惜這份榮譽,不惜東奔西跑,嘔心瀝血。貴明大哥患病期間仍然堅持指導秧歌團的排練演出,為沁源秧歌傳承發展竭盡了最后一份力量!</p><p class="ql-block"> <b>難忘記:</b>楊家兄弟情專注,傳承非遺出專著。栓明、慶明、貴明三兄弟對沁源秧歌的熱愛和研究情有獨鐘,孜孜以求。他們不僅唱的好,而且深入研究,著書立說,先后編撰了</p><p class="ql-block">《王璧村與沁源秧歌》、《沁源鄉俗文化》、《草根文化》、《傘頭秧歌三百首》等6本專著,共60萬字。這些書籍的編撰出版費用全是自籌,發行方式主要是免費贈送。這些書都被縣檔案館、圖書館收藏。為沁源秧歌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貴明大哥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p><p class="ql-block"> <b>不相忘</b>:鐵嗓金喉譽滿城,借力歌王促傳承。貴明大哥唱歌嗓音純正,高亢宏亮,聲情并茂,有著原生態的天籟之音。在省城太原但凡鄉親聚會,朋友小聚,只要貴明大哥在座,酒過三巡,情緒正濃,必定有他的精彩表演。不僅如此,他所參加的各種宴席上都有他唱沁源秧歌的安排,因此沁源秧歌在省城有著廣泛的影響。值的稱道的是貴明大哥和民歌王石占明有著密切的朋友關系,石占明經常尊稱貴明大哥為老師。多次邀請石占明去沁源演唱,并通過沁源縣宣傳部、秧歌協會等部門,請石占明專門改編演唱沁源秧歌《望延安》、《沁源是個好地方》和《送哥哥》,獲得了圓滿成功。一時間,這幾首沁源秧歌通過各種網絡平臺傳遍全國各地。</p><p class="ql-block"> 貴兄噩耗霹靂來,</p><p class="ql-block"> 蒼天垂淚動地哀。</p><p class="ql-block"> 團失棟梁吾失友,</p><p class="ql-block"> 承愿接力獻大愛。</p><p class="ql-block"> 省城沁源秧歌藝術團 郭建文</p><p class="ql-block"> 2024.3.23于太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迁西县|
西安市|
睢宁县|
含山县|
连州市|
扎鲁特旗|
格尔木市|
瑞金市|
重庆市|
门头沟区|
江津市|
托里县|
新民市|
炎陵县|
四会市|
宁南县|
马龙县|
区。|
水富县|
蕉岭县|
伊川县|
枝江市|
纳雍县|
清水县|
富蕴县|
渝北区|
铅山县|
德州市|
龙岩市|
溧水县|
方正县|
衡水市|
嘉峪关市|
陇南市|
思南县|
邹城市|
绥棱县|
阜宁县|
宕昌县|
龙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