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從事幼教行業幾十年,班里孩子們的爭搶行為或者肢體沖突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當我讀了《兒童的情商課》這本書時,受益非淺,書中猶如“剝洋蔥皮”般地將兒童同伴沖突行為的表現、發生環境、顯性和隱性原因全方位呈現出來,有助于成人引導幼兒預防暴力和欺凌,深化幼兒的品格和道德教育。</p><p class="ql-block"> 那為什么孩子向教師發起的互動最多的是告狀。為什么告狀在幼兒園這么普遍?因為限于幼兒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幼兒間很容易發生沖突,也非常愿意以告狀的方式尋求教師的支持。可是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其注意力很容易發生轉換,很容易“忘記”彼此之間的沖突,可能他們上一分鐘還在激烈地爭吵,轉眼間就又玩在一起、笑作一團。這種情況在客觀上減弱了教師對幼兒同伴沖突行為的關注程度,認為“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是這樣,互相爭來爭去,打打鬧鬧,過后就好了,長大后自然也不會這樣”</p> <p class="ql-block"> 《兒童的情商課:教幼兒理解和解決同伴沖突》一書中也提到如何正確地與同伴交往,正確地理解和解決同伴沖突,是兒童情商培養中的重要一課。那么,成人應怎樣看待同伴沖突在兒童發展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觀察和傾聽?</p> <p class="ql-block"> 同伴沖突是兒童一日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不可避免的現象。幫助兒童減少同伴之間的沖突、引導兒童習得避免和解決沖突的行為策略,是教師極為關注的一項工作。然而,在日常教學情境中,有些教師對幼兒沖突過于淡化處理,甚至采取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的“隨它型”回應方式。殊不知,你來我往、頻繁發生的沖突行為不僅會對幼兒的身體、情感等造成傷害,還會因為沖突導致雙方陷入僵局。</p> <p class="ql-block"> 書中探討了2-8歲兒童同伴交往沖突的理解、管理和解決,建構了頗具特色的解決沖突的“三層蛋糕”模型。“三層蛋糕”模型是很巧妙的一個比喻,它著重從建立和諧的人際環境、人際氛圍入手,從消解個體之間行為沖突的“土壤層”動工,以促進成人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的社會性發展來描摹、穩固兒童同伴之間的和平行為,從根本上消解沖突行為。</p><p class="ql-block"> 它所依據的原理和操作部分,源于沖突本身是人的自然屬性的表達,教育者需要理解沖突、珍惜沖突、善待沖突,以此促進孩子的社會性發展,而不是把某一個部分“鎖”起來。通俗點說,“三層蛋糕”模型就像我們常說的“家和萬事興”,它的基座放在了孩子共同相處的一個群體。</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不應僅僅把幼兒教育理解成幼兒園教育,而應理解為對個體生命成長的獨有階段的教育,對幼兒的行為給予規范性引導,種下一顆“和平”“關愛”的種子。</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口县|
沁源县|
五大连池市|
额敏县|
富宁县|
保山市|
霸州市|
卓尼县|
九江市|
荔波县|
无极县|
田阳县|
句容市|
大埔县|
城固县|
鹤庆县|
汽车|
沾化县|
道孚县|
本溪市|
南阳市|
景洪市|
安康市|
鄂托克旗|
田林县|
鄄城县|
崇明县|
西充县|
萨嘎县|
辽阳市|
迭部县|
天峨县|
福州市|
临安市|
章丘市|
资溪县|
赣州市|
大厂|
祁东县|
信阳市|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