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酸甜苦辣都是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伍嘉冀歌曲集》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鮑元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隨改革開放崛起的中國第五代作曲家中,伍嘉冀是以歌曲創作見長的重要代表。在他踏上藝術創作之途四十周年之際,人民音樂出版社這一輯《伍嘉冀歌曲集》以充滿勃勃生機的140首歌曲作品全景式地展示了從飛雪迎春到山花爛漫,從冰雪消融到百花盛開的四十年欣欣向榮的中國社會進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伍嘉冀的作品從殿堂級的交響聲樂套曲到煙火氣的影視歌曲,以行云流水而又富于個性的旋律,描繪了四十年間東西南北、工農商學、男女老少的的多彩生活圖景。他或以“重整萬里河山,這是我中華的心愿”這洋洋灑灑穿越歷史的宏觀視角,展現波瀾壯闊的時代巨變,或以“身邊男孩對我眨眨眼,老師的提問全忘記”這幽徑探秘的懵懂生命細節,含蓄展示人的七情六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回望這些誕生在改革開放年代的心靈記錄,重溫這些題材涵蓋“無疆大愛”“鄉情鄉愁”“生活寫真“動感青春”并獲得持久傳唱的歌曲,我們依然會被“我們對著大地說,貧窮總會改變”那充滿自信的呼喊怦然心動,依然會對“你的胸懷在藍天,深情藏沃土”的高潔品格油然起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這些直抒胸臆或寓意深遠的作品,影響力已經超越了音樂領域,成為了社會文化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和伍嘉冀相識于天津。1979年,我從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錄取的新生里,收了兩位出自音樂世家的門徒,他們的父母都是與我同出于江定仙先生門下的學長、學姐。一位是早我二十年,上世紀四十年代在中央音樂學院前身——重慶國立音樂院時期入室的時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的伍雍誼老學長和華蔚芳老學姐的公子伍嘉冀。一位是早我十年,五十年代在中央音樂學院初建的天津時期入室的大師姐辛滬光的公子布日古德(大寶)。我是六十年代大學二年級時從蘇夏教授門下轉到江先生門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伍嘉冀在作曲入學考試的“標配”——以指定動機在三小時內完成完整鋼琴曲的筆試獲得連續幾屆考生最高分而順利踏上專業學習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這一年,恰是冰雪過后天地初晴春潮涌動的改革元年,預示著他一生藝術創作的大致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央視《鮑元愷的音樂人生》專題片里,伍嘉冀回顧了45年前第一節作曲課上我對他講的一番話:“作曲不是教出來的。你如果想寫,能寫,也許會成為作曲家。你要是寫不出來,我也教不會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學五年,伍嘉冀以“想寫”“能寫”的天賦,在完成作曲課繁瑣但必要的技術訓練外,源源不斷地拿出令人欣喜的歌曲作品:小合唱《當列車開動的時候》和男女聲二重唱《生活里少不了你和我》在1981、1982年天津市大學生匯演中連續獲得創作一等獎,流傳至今的女高音獨唱《木葉聲聲飄》發表在1982年第四期《音樂創作》,并在《海河之春》音樂節獲得廣泛好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到1984年畢業時,他的歌曲作品已經足夠一臺音樂會曲目了。于是,喜愛他作品的已經畢業的聲樂系同屆同學(作曲系比其他專業學制多一年)自發組織了一場《伍嘉冀聲樂作品演唱會》。近二十首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形式的歌曲,展示了他蓬勃的藝術激情和日臻成熟的旋律才能,為畢業后進一步的藝術探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伍嘉冀是幸運的——他誕生在音樂世家,六歲起學習鋼琴,七歲以獨唱重唱參加小學演出。伍嘉冀又是經歷過苦難歷練的——在小學三年級那一年,爆發了文革,他不得不中斷了音樂的學習。初中時代,爸爸媽媽被下放到“干校”,而后高中畢業后的他,又被命運安排到軋鋼廠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生活中不是僅有贊歌。伍嘉冀說:生活中人們大多數時候是在經歷生活的酸甜苦辣。只有了解他們,與他們共情,才有可能寫出讓他們認可、喜愛的歌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題圖說明:1982年,大學三年級的伍嘉冀在我家中上課</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襄城县|
黎川县|
清河县|
怀化市|
四平市|
兴国县|
襄城县|
济源市|
黄大仙区|
永泰县|
上犹县|
漳州市|
峡江县|
桑植县|
正阳县|
南靖县|
辽宁省|
大石桥市|
枣强县|
华阴市|
永年县|
阳高县|
华宁县|
黄石市|
土默特左旗|
临颍县|
兴和县|
行唐县|
县级市|
虞城县|
长治县|
盐边县|
沙洋县|
涿州市|
澄迈县|
多伦县|
文昌市|
密山市|
洪雅县|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