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按照加州學校規定,小學四年級學生都要寫一篇關于加州天主教堂的作文,可在加州21個天主教堂中任選一個教堂。兩年前家里的哥哥讀四年級時寫的是“圣地亞哥阿爾卡拉天主教堂”(Mission San Diego de Alcala)。Mission一般譯作“傳教院”“傳教區”“傳教使團”或“傳教所”,指代同名教堂。下文中說的“傳教所”“傳教區”即包含同名教堂。</p><p class="ql-block">為了便于現在讀四年級的妹妹寫加州天主教堂,3月17號周日,女兒帶我們和妹妹到南加小城圣胡安參觀那里的一座相對古老的天主教堂。小城的中文譯名很長且有點拗口,叫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諾( San Juan Capistrano )。我為了行文方便,簡化為圣胡安。聽這個名字就能知道,這是典型的西班牙語系的地名,還有“弗朗西斯科”“卡洛斯”之類,經常出現在西班牙的地名人名中。華人習慣上說的“舊金山”英文地名是San Francisco (圣弗朗西斯科)。加州帶有“圣”(San)字的地名很多,如圣地亞哥、圣芭芭拉、圣何塞等等,都與西班牙和天主教有關。加州過去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隨后跟隨墨西哥從西班牙殖民中獨立出來,1850年并入美國。回顧歷史,西班牙真的有資格說“我們從前曾經豪橫過!”畢竟“無敵艦隊”的牛皮不是吹出來。大航海時代,兩“牙”(西班牙、葡萄牙)的豪橫橫掃中南美洲,英法只能占有北美東北一隅。風水輪流轉,隨后日不落帝國全面壓制兩“牙”,再后來美帝獨步天下。但歷史總歸會留下路過者的腳印。我曾以為佐羅的故事發生在墨西哥或加州地盤,后查了一下,應該是發生在南美哥倫比亞,即新阿拉貢地區。</p><p class="ql-block">當年西班牙來美洲殖民地的主要是兩類人,一類人是西班牙征服者(軍隊),他們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財富,所到之處先建要塞;而另一類人就是天主教的傳教士,傳教士到來是為了讓土著人皈依天主教,同時向他們傳播西班牙的文化,同化他們,讓殖民地可以自給自足,傳教就要建傳教所(或傳教區)。</p> <p class="ql-block">上圖為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諾傳教區俯視模型全圖。</p><p class="ql-block">圣胡安傳教所于1775年10月下旬開建,1776年11月1日建成,是西班牙在加利福尼亞建立的 21 個傳教所中的第7個。</p> <p class="ql-block">上圖左為教堂坍塌后的遺址;中為坍塌前的教堂模型;右為一位牧師的墓地,據說修建教堂的土著很多人因感染外來病毒后死亡,牧師遺言死后葬在這里陪伴他們。</p><p class="ql-block">傳教所后來成為殘垣斷壁是由于地震。據說發生地震時牧師正在講道,因而死傷慘重。在傳教所遺址后面,是新建的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諾傳教所教堂(Mission Basilica San Juan Capistrano)。我們坐在教堂里,見不時有信徒跪拜禱告,也有人出門時習慣性地用手在胸前畫“十”字。</p> <p class="ql-block">上圖左為教堂講道臺;中為側面小禮拜堂;右為教堂管風琴臺。</p><p class="ql-block">教堂后面的傳教區是四方形的,即四周建有房子,中間是大花園。整個傳教區現在成為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上圖左為傳教所博物館院子,右為博物館收藏的早年用于伴奏贊美詩的小提琴。</p><p class="ql-block">圣胡安傳教區自從1776年建成后,每年都會有大量的燕子飛來筑巢,場面蔚為壯觀,因而稱之為燕子教堂。</p><p class="ql-block">我們從教堂出來后吃了一頓意大利風味的午餐。飯后游覽小城圣胡安。</p><p class="ql-block">美國關于城、鎮、市的英文名稱沒有嚴格意義上區別,大到紐約、洛杉磯,小到三五萬人口的小城(鎮)都叫City。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諾全市只有3萬多人,還沒有國內一座“大學城”人口多。但圣胡安在加州算是很古老的小城。整個小城建筑風格具有拉丁風味,跟英國殖民地加拿大及美國東北部完全不一樣。</p> <p class="ql-block">下面這棵老樹的樹齡已經有200多年了。樹身上有標牌顯示年份“1800”和一個三葉草的圖標。</p> <p class="ql-block">3月17號是愛爾蘭的圣帕特里克節。公元5世紀帕特里克把天主教傳到愛爾蘭,并用三葉草形象地闡明了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的教義。從此天主教進入愛爾蘭。3月17號是帕特里克去世的日子,他死后“封圣”,故稱“圣帕特里克”。紐約第五大道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便是用他的名字命名。十幾年前的一個圣餐日我曾進入這座教堂領受分享過圣餐餅。</p> <p class="ql-block">上圖左為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外觀,中為教堂內景,右為紐約第五大道圣帕特里克節游行隊伍。</p><p class="ql-block">圣帕特里克節是愛爾蘭的傳統節日,以三葉草為標志,又稱為“綠節”。籃球迷熟悉的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綠色即源于此。適逢節日,漫步圣胡安小城,不時有穿綠衣服的人從身邊走過。他們未必都是愛爾蘭人。綠色象征春天和生機,圣帕特里克節正逢其時。美國文化的多元,此為又一例證。</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洛斯里奧斯小街(los rios st.),漫步在小城的歷史區。除了那棵220多年樹齡的古樹,在這里還可以看到很多有歷史感的房屋。許多房屋及小院被改造成家庭小店,出售各種精巧別致的飾物、繪畫和紀念品。其中一家小店門前還擺放著一桶紅茶水,供游人免費飲用。</p> <p class="ql-block">有一個較大的院落,很多女士盛裝進入,我原以為是舉行婚禮,細看才知是集體飲茶,據說在舉辦活動(下圖左)。還有一些小院帳篷下三五人喝茶聚談(下圖右),悠閑溫馨,有點成都人喝茶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稍前還看到許多穿綠衣服的人排隊進入一家大型茶館,是該叫茶樓還是茶座?不知怎么稱呼。想不到在老美的地盤上還有如此癡迷于飲茶的習俗。我們在一家門前盛開鮮花的小院里坐下小憩,悠閑地品茶,賞花,一時忘乎所以,覺得這才是真正接地氣的生活。遂口占四句:手邊一盞茶,滿眼皆繁花。俗事且拋卻,棲身暫為家。</p> <p class="ql-block">與洛斯里奧斯街道平行的是美國國家鐵路客運公司在南加州運營的一條線路,應該是從圣地亞哥到洛杉磯。小城設有小站,卻只有一條正線鐵軌,并無“站區側線”一說。偶有雙層客運列車停站,更多的是快速通過。說快速其實并不快,似乎與小城慢節奏的生活相匹配。讓我這個幾十年前的老鐵路看著感覺新鮮。</p> <p class="ql-block">上圖左為“一股道小站”,右為客車停站。</p><p class="ql-block">下面是有關圣胡安小城的短視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州县|
辛集市|
新余市|
内乡县|
神木县|
长治市|
泗水县|
长岛县|
长岭县|
景德镇市|
常德市|
射洪县|
开江县|
揭阳市|
临安市|
内乡县|
英吉沙县|
宣汉县|
建宁县|
平和县|
鹿邑县|
江北区|
潜山县|
罗山县|
兴义市|
馆陶县|
武川县|
丰宁|
清涧县|
赤城县|
贵州省|
郸城县|
黑龙江省|
大同县|
天柱县|
龙南县|
芮城县|
东源县|
孝义市|
永川市|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