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與蓮花塘可謂老相識。青年時期曾就讀景德鎮師范,學校西門坡下一眼對照就是蓮花塘,抬抬腳三五分鐘路程。求學三年一千多個日夜,早起晨練、天熱納涼、飯后散步,抑或是閑下里漫無目的地逛蕩,蓮花塘總是最順腳的地方。只是畢業后,工作生活跟景德鎮市區皆無多大關聯,一年難得去到鎮上幾次,慢慢才與蓮花塘生分起來。
</p><p class="ql-block">近日,偶于網上閱得《浮梁新邑公園記》一文,方才曉得那個鎮上人掛在口邊的“蓮花塘”,還有另一個名號——浮梁新邑公園,于是就有了再去蓮花塘轉轉的念頭。
</p><p class="ql-block">蓮花塘在珠山區薛家塢,自人民廣場沿蓮社北路向北行數百米,等看到老市委門樓時,蓮花塘也就到了。
</p><p class="ql-block">于路邊高處往北看,蓮花塘分作內外兩塘,兩處水面串起不過三四百米進深,面寬亦不闊,曲曲彎彎最寬處也就百來米,滿打滿算五六十畝水域,的確沒能夠上“湖”的體量。
</p><p class="ql-block">從外塘西南角緣塘沿前行,水泥方磚路面、黑色鐵鏈護欄、混凝土洗砂望柱一如三十年前式樣,倒是塘邊幾株歪脖垂柳貌似粗壯了些、黑黢了點,微風輕拂,滿眼新綠婀娜。塘沿緊挨山林,那滿樹銀白亮黃處,是禿了整整一個冬天的玉蘭和檫樹,等不及枝芽透綠,先期怒放的鮮花早引來蜜蜂嗡嗡嚶嚶一片。是啊,時令到,薛家塢春正醒。
</p><p class="ql-block">外塘不大,緊走幾步已到內外塘接口,昔日那座仿古水榭依舊原有模樣。倒是邊側園林中兩座石碑甚合我意,湊近看時,一為“佛印湖”,碑文大意為宋代文豪蘇東坡與縣邑名僧佛印曾攜游于此,故以佛印命此名。另則“大觀茶園”,此中所刻卻是一段紅色印記,1938年2月,皖贛邊紅軍游擊隊在瑤里改編為新四軍,曾設第一支隊駐景德鎮辦事處于蓮花塘大觀茶園。時光荏苒,崢嶸不再,昔日茶園已成革命遺址。
</p><p class="ql-block">依我本意再尋,愈不見“浮梁新邑公園記”石碑,便愈是清晰碑刻文字。民國五年,浙人陳安遷浮梁縣治于景德鎮,力推新政之余,次年更仿都市新潮興建公園。于治所東南和尚塢內,疏渠浚塘、培堤栽柳、水植蓮荷、堤筑亭閣以供邑民賞游休憩。園成之日,為記治之新遷、政之新成,乃名新邑公園。
</p><p class="ql-block">文中另言云云,一派政通人和氣象,隱有歌功之辭。然公園建成,渠通塘清,水光山色間平添一處休閑娛樂之處,倒也可算瓷城民眾所得一樁實惠。
</p><p class="ql-block">遍尋碑刻不見,索性徑自前行。一架石橋分隔,相較橋南外塘,橋北水面則要開闊許多。春分時節,春水初生。遠處幾只水鴨該是最諳時令,深鳧淺游、忽西忽東、時近時遠,漣漪近處,數枝殘蓮枯莖孑立,水暖信息將至未至,終是新荷難覓。
</p><p class="ql-block">且看且行,不覺已至內塘北,又一水榭伸至塘中甚遠,
</p><p class="ql-block">相較前者四坡五脊,此處六角攢尖重檐式樣更顯靈動秀氣。沿曲折回廊入內,先倚美人靠,再繞親水臺,既臨水面,亦近東山。西南望,塘似湖,藍天、白云、山林皆入鏡面,水因春風而皺,景隨波皺而興,好不愜意。再回首,三面皆是蓊郁,且往高看,白鷺飛停處,簇簇嫩黃爭暖陽,不是繁花勝繁花,都說是,薛家塢里春林初盛。
</p><p class="ql-block">繞行一周,復至來時路上,回望又添念想,待到盛夏時節,定來看你蓮荷滿塘模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氏县|
桂阳县|
龙门县|
阿巴嘎旗|
论坛|
宾阳县|
开鲁县|
汕头市|
和林格尔县|
梅河口市|
固镇县|
沙田区|
油尖旺区|
太仆寺旗|
西丰县|
祁东县|
同仁县|
阜宁县|
大悟县|
陇川县|
秦皇岛市|
酉阳|
公主岭市|
福州市|
平果县|
黎平县|
长阳|
通化县|
临沭县|
揭阳市|
那曲县|
南郑县|
元阳县|
玛曲县|
黄山市|
冀州市|
营口市|
兴安盟|
富裕县|
会宁县|
乌鲁木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