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7日下午13:05時,從家出發(fā),準備騎行我參加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地~石炭井礦區(qū)。</p><p class="ql-block"> 1968年11月下旬,我大學畢業(yè)被分配到了“石炭井礦務局”。我還記得,當年畢業(yè)分配來的大中專畢業(yè)生有二十來人,都住在礦務局的窯洞招待所。一直等到元旦過后,礦務局才陸續(xù)把大家分配到礦務局下屬廠礦,我被分配到了三礦。三礦后勤部門,派人趕了一輛毛驢車,專門裝我們5個同學的行李,我們跟在毛驢車后面走了十幾公里,有時上坡毛驢拉不動,我們還得幫著推車子前行。就這樣我就在三礦呆了五年,后來又被調(diào)礦務局設計(室)院。1986年隨石炭井礦務局遷到大武口,而離開了石炭井礦區(qū)。</p><p class="ql-block"> 如今一晃就幾十年過去了,石炭井礦區(qū)已經(jīng)完成了歷史使命,成了一個當?shù)刂摹笆烤I(yè)文旅小鎮(zhèn)”。今天下午天氣晴朗,就一個人騎車前往石炭井,看看現(xiàn)在的石炭井變成了什么樣子。</p><p class="ql-block"> 這是我騎行石炭井溝口時的拍照,看到好多這樣的大掛車行駛在這條路上,不知道這些大掛車還是去石炭井運煤嗎?</p> <p class="ql-block">14:06分到了石炭井溝口,要開始進賀蘭山了,回頭看看溝口拍了一張照片,算是今天進山的紀念。</p> <p class="ql-block">進山的道路,蜿蜒曲折,大部分路段都是上坡,新修建的瀝青混泥土路面,讓我們今天的騎行輕松了許多。這條路原來可不是這樣的,大部分道路都是依著山根,沿著自然河道簡陋的修建,礦區(qū)自己修建已經(jīng)很不容易,根本沒有更多資金和能力,去正規(guī)的建橋修路,能保證車輛通行就不錯了。如果是騎車通行,那可危險和困難多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上坡后,回頭拍的照片。因為上坡時,坡度太大,若停車拍照,再起步爬坡就難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提前看到了前面的上坡路段,在坡底停車拍照,再調(diào)整好合適的車檔,開始爬大坡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新舊道路的一個分界點,新路建橋取直了道路,原來的道路還保留著沿山根修建的痕跡。原來的道路下雨天通行很危險,有時會有山石滾落和雨水下泄阻斷通行。因此,這段道路大雨過后,都要進行維護處理。</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放大后的拍照。原來的舊路看的比較清楚,道路完全是沿著陡峭的山根修建,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原來每次通過時,眼睛都要看著陡峭的山崖,心里不免提心吊膽的盯著上面,生怕有山石滾落。每次只有安全通過了,提著的心才能放下來。</p> <p class="ql-block">這個大下坡也是上坡后停車,回頭拍照的,坡度太大太長,騎車爬這個坡有點大喘氣,能騎上來就是勝利。</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原來的馬蓮灘道班,主要是擔負原來道路的正常維護和保養(yǎng)。保證原來道路的暢通,當年在這里工作過的護路工人,立下了汗馬功勞。當年這個“馬蓮灘”道班很有名,在石炭井住過的人,沒有不知道的,這個道班也成當年的一個知名地名。</p><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是返回時補拍的,上山時沒反應過來漏掉了,途中想起來應該拍個照片。所以在返回時,特意停車拍照留個紀念。</p> <p class="ql-block">這個照片又是爬坡后回頭拍照的,這段坡度太大太長,路過旁邊的土堆小山?jīng)]有停車拍照。回頭看看道路盡頭的小山,它是當年露天采煤的大量棄土堆積而成,我還記得它應該是一個生產(chǎn)褐煤的露天小礦。</p> <p class="ql-block">這是道路旁邊的一個露天廢棄礦坑,廢棄后坑底已有積水。</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現(xiàn)在通往石炭井的文化旅游標識牌,因為是沒有做逆光拍攝處理(急著趕路),看不清楚,特意做了文字標注。</p> <p class="ql-block">已經(jīng)到了石炭井的地界了,前面不遠就是石炭井了。</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石炭井的最早的一條街道,如今還完整的保存下來了,依然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這是原石炭井二礦的選煤樓,如今還在,彰顯了該礦的當年的輝煌業(yè)績。</p> <p class="ql-block">冷清的街道,終于看到了有人從遠處走來。</p> <p class="ql-block">看到二礦的臨街二樓住宅有人走出來,我趕忙上前詢問,這些樓里都有人居住嗎?答案是,都有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原石炭井“紅光市場”前的中心廣場,我用手機向一礦方向拍的石炭井街道。</p> <p class="ql-block">這是“萬里歸途”的現(xiàn)場拍攝場景,如今留了下來供游人欣賞打卡。</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寧夏石嘴山石炭井、中國現(xiàn)實主義題材影視拍攝基地”。</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原來石炭井礦務局設計(室)院的舊樓址,原來設計(室)院的舊樓已經(jīng)拆了,就連舊樓址的土臺也被鏟除不見了,這個變化確實有點大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石炭井工業(yè)文旅小鎮(zhèn)的又一個正在新建拍攝景點,也是未來的一個打卡點。</p> <p class="ql-block">原來的老“紅光市場”沒有變,還是原來的老樣子。</p> <p class="ql-block">這是原來“中南海住宅”區(qū)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這個貼著對聯(lián)的住戶就是我原來的家,現(xiàn)在居然還有人住著(大門鎖了,門上過年的對聯(lián)還貼著)。我在周圍轉(zhuǎn)了轉(zhuǎn),所有的住房都是人走屋空,不知為什么還有人住在我家的老房子里?</p> <p class="ql-block">這是從門縫拍照的我家的原來的儲藏小房,雖然破舊,可還是被用著。</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從門縫拍攝墻角,有兩根細細的樹枝,我已經(jīng)認出來了,這是我原來種的一束枸杞樹。這棵枸杞樹原來長的非常旺盛,枸杞成熟時,紅紅果實掛滿枝頭。枸杞果實招來小鳥,專門吃最大最熟的枸杞吃,而且只吃一半就不吃了。我四歲的女兒,還因為偷吃枸杞果實而流鼻血,問她是不是吃了那個紅果,她只是點頭說“甜”,這棵枸杞樹給我的記憶太深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原來最早出入中南海住宅的唯一通道,后來在旁邊又修了條能走汽車瀝青混凝土道路。</p> <p class="ql-block">這是原來石炭井礦區(qū)建的最早的“長征橋”,如今還能通車過人。</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的今天的騎行軌跡,上坡爬升了882米,全天騎行113.45公里。</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今天早上騎行韭菜溝沖坡,途中發(fā)現(xiàn)山洞口有兩只野山羊??。</p> <p class="ql-block">野山羊??的皮毛染色和周圍山體顏色一致,不仔細觀察,根本發(fā)笑不了這兩只野山羊??。</p> <p class="ql-block">這是每天早上,大武口的好多騎友,都騎車鍛煉沖坡約5公里的山路,最后到達賀蘭山腹地~這個“俱樂部”舊址。休息一下后,騎車或徒步推車下山,然后再騎車返回大武口。我今天上山?jīng)_坡后,又騎車繞星海湖半圈才返回家中。</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凯里市|
抚松县|
五原县|
嘉祥县|
南澳县|
丹凤县|
黎城县|
塔河县|
岑巩县|
稷山县|
谷城县|
罗田县|
师宗县|
道孚县|
若尔盖县|
嘉义市|
柏乡县|
耿马|
朔州市|
奇台县|
巴楚县|
织金县|
大足县|
沾化县|
平遥县|
玛曲县|
安岳县|
红河县|
龙南县|
唐山市|
四会市|
资溪县|
玉田县|
惠州市|
璧山县|
辽宁省|
黑龙江省|
泽库县|
丰顺县|
武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