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ed2308">暢言暢語,百善孝為先,孝心、愛心、關心護身,實乃為人之本。</font></b><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 <b><font color="#ff8a00"> 父母存在的意義是什么?</font><font color="#167efb">一是庇佑,</font>少跟媽媽說一些困難的事兒,因為她幫不上忙,只會睡不著覺,如果能一命抵一命,那么醫院的天臺上,一定站滿了排隊的媽媽。<font color="#167efb">二是外推,</font>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愛是指向分離,你永遠不知道你不在家的時候,父母是什么樣子。<font color="#167efb">三是祈盼,</font>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font color="#167efb">四是目送,</font>愛就像一場輪回,你在父母曾經走過的路上拾級而上,最后才慢慢明白,所謂的長大成人,其實就是,你一天比一天更接近天空,而父母卻一寸又一寸的歸于塵土。<font color="#167efb">五是托舉,</font>長大后才知道,遮風擋雨的不只有房子,還有我們的父母。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父母是這個世界上你花心思花時間最少,但卻是最愛你的人。<font color="#167efb">六是無悔,</font>不要踩著父母的肩膀,看過世界繁華之后,又嫌棄父母沒有水平。你討厭父親的平庸,殊不知他也曾是懷揣夢想的少年,你討厭母親的斤斤計較,殊不知他也曾是和你一樣憧憬未來。<font color="#167efb">七是給予,</font>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你的父母時,你的內心就會充滿力量,會感到溫暖。<font color="#167efb">八是想頭,</font>父母健在,說明我們的福報很大。很多人不知道,表面上看,我們是在孝順父母,其實是父母在給我們機會,修養我們的德行,增長我們的福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font color="#167efb">九是化緣,</font>母親是你這一輩子的貴人,媽媽這兩個字任何時候喊出來,都會感到無比溫暖,因為她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b></h3></div><div><b><br></b></div><div> <b><font color="#ff8a00"> 挺透徹的九句話!</font></b></div> <b> 衛健委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占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b><br> 這種老人帶娃現象越來越普遍,年輕人的壓力正在慢慢轉移給老人。<br> <b><font color="#167efb">老人的壓力日益劇增,面臨著“責任重、風險高”的帶娃任務。</font></b><div><br> <b> 關于“老人應不應該幫忙帶娃”這個話題,有很多爭論。各種專家及星們給出的問題和答案也都五花八門自相矛盾,自媒體時代的當下,總是賦予人們迷茫的多些。把一個簡單帶娃的事情硬是鼓搗成玄學了,千年傳承下來的養育模式處處屬錯覺了。但不管怎么講,適合自家的方式永遠是上策。</b></div><div><br> <b><font color="#b06fbb">作為年輕父母,</font></b>要重新回到職場賺錢養家,迫切需要老人幫忙;<br> <b> <font color="#b06fbb">作為退休老人,</font></b>想安穩享受幾年退休生活,卻不得不選擇帶娃。<br> 老人會說“帶孩子不是我們的義務”,年輕人可能反將一軍“不幫忙帶孩子,是不是就意味著不用人養老”。<br> 老人精力有限,年輕人沒有時間,在這樣無休無止的爭論中,家庭關系會受到很大影響。<br> <b><font color="#39b54a">為避免家庭關系緊張,經濟條件較好的父母可能會選擇依賴保姆,但保姆這類職業人因多種因素的困擾不太好把控。離開家人視線的孩子,會因為保姆無意的疏忽及有意的言行,進而傷害到孩子,致使孩子終身痛苦,家人扎心活著!</font></b><br></div> <b>家庭育兒,既是人類繁衍的正道,也是家族興衰的標志,更是人們活著的盼頭。想多了都是煩,做多了盡是樂。</b><div><br> <b><font color="#ed2308">只要從以下3點做起,自然家庭和睦,安暖相伴!</font></b><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 <b>一、 “假帶娃”存在大風險:</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偷懶式騙娃、沉默式帶娃、溺愛式哄娃</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調查顯示,大部分老人帶娃的家庭,往往會有累壞老人身體的情況。<br> <b><font color="#ff8a00">教育是一場漫長的修行,不僅要有愛,更要有智慧。</font></b><br> 年輕人要肩負起身上的責任,不要隨便把孩子丟給老人。<br> 帶娃,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會造成傷害。<br></div> 有記者在一個老年活動中心隨機采訪了一部分55歲以上的長者,不少老人都表示帶娃“憂心忡忡”。<br> <b>排在首位是怕照顧不好,小孩難免磕磕碰碰;<br> 其次是教育方式不同,容易發生矛盾;<br> 第三是孩子太淘氣,耗費體力。<br> 還有“孩子免疫力低,容易感冒”,“兒女借口太忙,完全撒手不管”等。</b><br> <b><font color="#ff8a00"> 對于這份“甜蜜的負擔”,感覺身體完全吃不消。<br> 要知道孩子的能量是向上的,而老人的能量是向下的。<br></font></b><br><br> <b>帶孩子本身就是一件體力活,老人帶孩子很容易造成體力不支、情緒崩潰。<br> 進而產生體力下降帶不動的偷懶式騙娃、沉默式帶娃,或過度縱容的溺愛式哄娃的現象。<br> 老人一會不盯著,孩子就把家里搞的雞飛狗跳,只要保證孩子不哭就好,要啥給啥,不受傷就行。<br> <font color="#167efb">這些無關責任心,也無關寵溺,更多的是一種無奈。<br></font></b><br><br><b>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關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對孩子多用點心。<br> 不要當甩手掌柜,更不能將“該不該”這樣主觀的想法強加在老人身上,要尊重老人的選擇。<br> 帶孩子是一場漫長的自愈之路,考驗著一個家庭擁有的凝聚力。<br> <font color="#ff8a00">父母要重視帶娃問題,不要讓錯誤的帶娃方式影響孩子一生,也不要讓無奈的選擇拖垮老人身心。</font></b><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隔代親”需要分寸感:</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負責不主責、喜愛不溺愛、溝通不爭吵</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b> <font color="#ff8a00">一個慢慢老去,一個慢慢成長,相差一場輪回的相遇。</font><br> 祖孫之間的愛,不需要過多的言語。<br> 老人把對兒女的愛又傳遞給了下一代,這種愛就像一場生命的交接儀式,不加粉飾,毫無保留。<br> 所以“隔代親”是理所當然的,愛孩子沒有錯,但這種愛一定要有分寸感。<br> <font color="#ff8a00"> 沒有原則、沒有限制的愛會毀掉孩子的一生,讓孩子變成一個“巨嬰”。</font></b><br></div> <b> <font color="#ff8a00">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font><br> “用溺愛態度培養出來的人,是自私自利透頂了的人。”</b><div><b><br></b><div><b> <font color="#ff8a00">大格局的老人應該明白:凡事不能過度。</font><br> 要知道小孩子的世界是一張白紙,不要把它填充的混亂不堪。<br> 真愛的本質是給孩子選擇、寬容、欣賞;溺愛的本質則是縱容、包辦、控制。<br> 過度寵溺培養大的孩子,自私任性又無能,最后會反噬整個家庭。<br> 養育孩子要慢慢去教導和感受,不能用力過猛。<br> 在與后輩相處的過程中要牢記,<font color="#ff8a00">負責不主責、喜愛不溺愛、溝通不爭吵。</font><br> 無節制的縱容孩子,不是成全,而是傷害。</b><br></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合作育兒”悄然流行:</font></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人常陪伴、父母懂教育、孩子要自主</b></div></b><div><b><br></b></div><div><b> 傍晚隨意走進小區,總能看見老人帶著小孩在小區轉悠的場景。<br> 或是陪著孩子玩耍,或是與其他老人閑聊:“我孫子昨晚高燒不退,送去醫院了。”、“我家孩子學會寫字了。”<br> 而此時此刻,通常很難看到孩子父母的身影,因為他們可能還在單位加班,可能被堵在晚高峰的路上......<br> 種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很多家庭急需催生一種新的育兒方式——<font color="#ff8a00">“合作育兒”</font>。<br><font color="#b06fbb"> 父母作為第一監護人,耐心教育;<br> 老人作為第二監護人,悉心陪伴;<br> 自己作為第三監護人,獨立自主。</font></b><br></div> <b> <font color="#ff8a00">電視臺記者曾經做過一期關于“怎么看老人應不應該幫忙帶孩子?”的街頭采訪。<br> 一位蘇州老人的回答,讓人眼前一亮。</font></b><div><b><br> 她在接受街坊的時候說,年輕人選擇拼事業,是為了全家人更好的生活,這時候我應該幫孩子解決后顧之憂。<br> 平時我也喜歡跳舞、打麻將,但周一到周五不去,這個時間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b></div><div><b><br> 記者又問“怎么看待孩子跟老人親,不跟父母親的現象?”<br> <font color="#b06fbb">老人也很淡定地說,孩子父母下班回家了,只要孩子沒睡,就讓他們輔導管教,我只管帶小孩,教育的事情,盡可能讓父母來,這是他們的責任。</font><br> 一席話堪稱“人間清醒”,老人幫忙帶娃,責任劃分好了,其實也不難。</b><br></div> <b> <font color="#ff8a00"> 父母承擔起教育的責任,老人負責孩子吃穿,家庭壓力也會減少很多。<br> 如果全部交給老人,遇到問題互相推諉,老人吃力,孩子也受罪。</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 《心理營養:林文采博士的親子教育課》中寫道:兩代人因為價值觀、生活習慣的不同,養育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b></div><div><b><br> 孩子一定要父母親自教,三代人共同生活,很可能產生沖突,家長和老人要給彼此空間,互相尊重:<br> <font color="#167efb"> ——父母管教孩子時,不論對錯,不要插嘴。<br> ——孩子可以自己探索世界,不要過分包辦,代辦。<br> ——不要為了讓孩子聽話就給他看手機看電視。<br> ——出現沖突時及時調整心態、不要一味地責怪。</font></b></div><div><b><br> <font color="#b06fbb"> 合作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孩子、老人都有付出也有收獲,如果處理得當,家庭關系也會得到升華。</font></b><br></div> <b> <font color="#ff8a00">工作和孩子兩座大山同時出現時,有長輩的幫襯是何其幸運。</font></b><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 生活本不容易,育兒總會有分歧。<br>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贊美,少一些指責。<br> 老人幫忙帶娃,是一種無私的付出與犧牲,兒女一定要心懷感恩。<br> 好好珍惜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出現問題多溝通多包容,才是該有的態度。<br> <font color="#ff8a00">要知道正是有了老人的負重前行,才有了年輕人前行的勇氣。</font></b><br></div> <b> <font color="#ff8a00">培養一個孩子需要三代人共同努力,選擇正確的育兒方式,做高層次的父母,大格局的老人,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br></font><br> 三代人,是一代一代的托舉,而不是一代一代的擺爛。<br> 帶娃雖難,積極合作,總會好的;生活雖苦,及時加糖,總會甜的。<br><br> 就像書中所寫:<br> <font color="#ff8a00">“最愛這人間煙火,家人閑坐,孩子嬉笑,燈火可親,三代同堂,留下每一代人的身影。”<br> 希望每一盞燈下面都是子孫承歡膝下,全家其樂融融。</font></b><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保县|
巧家县|
长寿区|
上饶县|
南陵县|
昭通市|
财经|
陆丰市|
永宁县|
新泰市|
礼泉县|
海门市|
福鼎市|
永州市|
呼图壁县|
四川省|
辛集市|
建始县|
泗洪县|
大埔县|
哈尔滨市|
嵊泗县|
犍为县|
通道|
阿克|
萨迦县|
彭州市|
林甸县|
明星|
北川|
昌图县|
无极县|
融水|
罗平县|
蒙山县|
钟山县|
凯里市|
浮山县|
固原市|
合江县|
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