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成都退休生活俱樂部管理團隊在劉建雄會長率領參加德陽老兵藝術團的演出活動,并在德陽市三國古戰(zhàn)場"白馬關"開展俱樂部團建活動。我們淋浴著和煦春風在盈盈的笑聲中,在春的旋律里踏著春風的節(jié)拍,鶯歌燕舞吸著春天的氣息,享受春天的晴朗又開始了我們的春天交響曲,以新的姿態(tài)迎接新的春天。我們走進白馬關景區(qū),金牛古道、倒灣古戰(zhàn)場、點將臺、龐統(tǒng)祠歷歷在目,人們仿佛看到了“三時將士們的英雄氣概,聽到“三國”時將士們的振臂吶喊……羅江三國文化的源頭一一鹿頭山,位于羅江縣白馬關鎮(zhèn)境內。劉備軍師龐統(tǒng)在攻打雒城(今四川省廣漢市)時,中流矢身亡,后歸葬于此。李調元有詩形容這里的地勢:“江鎖雙龍合,關雄五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鹿頭山因其獨特的區(qū)位成為東川、西川的分界線,蜀都北部的重要“門戶”、四川著名的古戰(zhàn)場。這里有帝王將相的足跡,有名流雅士的詠嘆,有商賈車駕的轍痕,有戰(zhàn)騎、馱馬的蹄印,更有叱咤風云的將帥、英雄豪杰在這里演繹出的許許多多悲壯雄烈的故事。如今,關上古柏森森,驛道轍痕依舊;龐統(tǒng)冢墓巍巍,祀祠莊嚴肅穆;凄涼蕭殺的落鳳坡,傳說中的古戰(zhàn)場倒灣、將臺,千百年來仍然默默地講述著三國鼎立時蜀漢“忠烈”的壯舉,講述著蜀漢風云開闔的五十年。可歌可泣的史實與保存完好的三國蜀漢遺跡。</p> <p class="ql-block">秦蜀金牛古道</p><p class="ql-block">公元前三世紀,古蜀國開明王朝,命五丁開山所筑,北至長安(今西安市)九百一十公里,南至益州(今成都市)九十公里。蜀道難至此始,亦此終。越秦嶺南下至此為坦途,自成都北上至此路途險巇。</p> <p class="ql-block">龐統(tǒng)祠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軍師龐統(tǒng)隨劉備兵分兩路攻取雒城(今廣漢市),龐統(tǒng)身先士卒,中流矢而亡,時年36歲。劉備倍感痛惜,將龐統(tǒng)厚葬在鹿頭山古驛道旁。劉備稱帝后,追封龐統(tǒng)為關內侯。后來劉禪溢龐統(tǒng)為靖侯,并在龐統(tǒng)墓前建祠祭祀。龐統(tǒng)祠建于東漢末年,幾經興廢,現存祠墓由四川巡撫能泰重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間屢次培修、重建,終成現有規(guī)模。祠墓座北朝南,三進四合布局,占地50000多平方米,其中古建筑面積1373.7平方米。依次為山門、二師殿、棲鳳殿和龐統(tǒng)墓園。全部建筑以石材為主,古樸典雅,莊重肅穆。另有張飛殿、浣甲池、南北關樓、詩碑長廊等,是研究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重要實物資料,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龐統(tǒng)祠墓是四川最早,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三國蜀漢遺址,它是紀念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龐統(tǒng)的專祠。轍痕深邃、傍祠而過的隴蜀驛道,驛道兩側屢經戰(zhàn)火遺留的斷壁殘垣和古柏透露出歷史的滄桑。白馬關龐統(tǒng)祠墓具有重要的歷史、軍事、交通、文化、藝術、科研價值,在全國三國遺跡中占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鳳雛碑廊 修建于1992年,碑廊內收集近現代文人墨客到此憑吊龐統(tǒng)后留下的110余副作品。</p> <p class="ql-block">蜀漢三國著名古戰(zhàn)場遺跡:白馬關景區(qū)?龐統(tǒng)戰(zhàn)死沙場遺跡?"落凰坡"(東漢末年公元214年)</p> <p class="ql-block">出川入蜀第一關·白馬關,是秦入蜀的最后一道關隘,是整個西川、成都平原的屏障有"南臨益州開千里沃野,北望秦嶺鎖八百連云,東觀潼川層巒起伏,西眺岷山銀甲皚皚”之勢。清代李調元曾以詩描述白馬關:“江鎖雙龍合,關雄五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現在的關樓為2002年重修,利用的材料包括清代乾隆時期(羅江舊城)留下的磚等,有些磚上還刻有“正堂楊制”,“正武宮”,“萬壽宮”、“安縣”等字樣,關耬上“白馬關”關名,是宋代蘇東坡的最寶。南關樓道睞后比明代的南關樓向南移了約1.1米。</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阳县|
建水县|
巴彦县|
新野县|
云南省|
龙游县|
陆良县|
泾阳县|
万源市|
谢通门县|
来凤县|
招远市|
乌鲁木齐县|
且末县|
嘉鱼县|
洮南市|
仪陇县|
张北县|
湘阴县|
格尔木市|
三门峡市|
西吉县|
高平市|
招远市|
铜陵市|
余姚市|
益阳市|
苍山县|
平舆县|
大连市|
绥中县|
新河县|
体育|
图片|
仙居县|
五寨县|
云阳县|
夏津县|
三门县|
高台县|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