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國文化及中國建筑博大精深,內涵極其豐富。“亭”,就是中國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亭類建筑一般都有著遮擋與休憩、觀賞的作用,它不但是風景,更具實用價值,尤其是體現在有“文化”上。亭子的設計往往千奇百怪,且不說其造型風格迥異令人擊掌,就連亭中的各種詩畫碑聯,也富含歷史、典故、傳說以及各種故事。讓游人在這里休憩的同時,可以享受到美,也能夠學得一些知識。有人說,一座小亭子,就是一間小學堂。</p> <p class="ql-block"> “ 中國亭園”,位于哈爾濱市區內,占地面積72.9公頃,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以“亭”為主題的城市公園。亭園景區以中國八大名亭即“蘭亭、陶然亭、醉翁亭、愛晚亭、牡丹亭、滄浪亭、琵琶亭、子云亭”為主線,分為各具特色又相互呼應的8大景區。園內36座亭、廊、榭、閣,均按1:1原貌復建,輔以人工湖、小溪、假山、花廊、樹墻、廣場等景觀。中國亭園風光秀麗,名亭薈萃,游客云集,聲名鵲起。</p> <p class="ql-block"> 對于“中國亭園”,我仰慕已久,周日終于得償所愿。當我距亭園大門尚約500米時,路上的游客便已接踵摩肩,紛至沓來。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前行,這短短的距離竟花了20多分鐘。亭園的大門,很有氣魄,也很有特色。它本身就象一座偌大亭子的正立面,使我立即聯想到了“亭亭玉立”和“玉宇瓊樓”。</p> <p class="ql-block"> 入園后,右側有車票售票口,多種車型任你選擇。自行車、觀光車、雙人車、四人車等等,價格不同,心儀的地方可以隨時下車拍照游覽。雖然公園很大,需要走很多的路,上午近10點,烈日已當頭,但我還是選擇了徒步。這樣自主程度高,不受任何約束,而且還能健身。</p> <p class="ql-block"> 園內允許野餐,可以帶著帳篷在林間、草地、溪畔美食。因為沒有在園中吃午餐的計劃,所以我只隨身帶了一瓶礦泉水。看到周圍的游客,基本都是團團伙伙,說笑嬉鬧,有的一家老小,已在草地上開始聚餐。只有我孤身一人,有點形單影只。但我卻沒有一點顧影自憐之感,恰恰相反,我認為我今天可能是亭園中最瀟灑的旅游者了。</p> <p class="ql-block"> 游覽開始,我第一個看到的是“陶然亭”。陶然亭原亭位于北京陶然亭公園,是清代名亭。亭子取名自白居易的詩句"更待菊黃家釀熟,輿君一醉一陶然",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亭內有阮崇德楹聯一副,表達了對陶然亭的贊美和向往。在五四時期,許多革命活動家如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都曾在此從事革命活動。陶然亭公園后來辟為公園,增加了許多建筑,如水榭、亭臺、石等,景色宜人,令人心醉陶然。</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我發現了“五松亭”。五松亭,又名憇客亭。原亭位于山東泰山中天門北,因亭前有秦始皇冊封的“五大夫松”而得名。此亭南近云步橋,北鄰朝陽洞,何時始建不得而知,現亭乃明、清時代重建。</p> <p class="ql-block"> 勿庸諱言,此次游覽中國亭園,我重點還是奔“八大名亭”而來。根據公園導游圖,我很快就找到了“蘭亭”。蘭亭原亭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蘭渚山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寄居處。相傳春秋時,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東晉永和九年,大書法家王羲之邀請文人雅士,在蘭亭舉行了曲水流觴的盛會,并寫下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蘭亭也因此成為書法圣地。原亭建于清康熙年間,碑上的"蘭亭"兩字,為康熙皇帝御筆所書。 </p> <p class="ql-block"> 被譽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原亭位于安徽省滁州瑯琊山麓,始建于1047年,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命名,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亭園內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余臺,風格各異,互不雷同,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整個布局嚴謹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詩情畫意。亭中新塑歐陽修立像。他撰寫的“醉翁亭記”,已然成千古名篇。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便出于此文。</p> <p class="ql-block"> 滄浪亭,原亭位于蘇州市城南三元坊內,在蘇州現存園林中始建時間最早。北宋蘇舜卿改建原本廢園,在水邊筑亭,取《楚辭·漁夫》“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意,題名滄浪亭,寄托忠直被貶的不平之意。滄浪亭是現存蘇州古典園林中歷史最悠久的。大假山山頂的滄浪亭,為方形,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鳥獸及花樹圖案,建筑古樸,亭的結構形式與整個園林氣氛非常協調。</p> <p class="ql-block"> 愛晚亭,既是中國八大名亭”之一,又名列“中國四大名亭”,原亭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該亭始建于1792年,亭形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飛翹,自遠處觀之似凌空欲飛狀。內為丹漆園柱,外檐四石柱為花崗巖,亭中彩繪藻井,東西兩面亭欞懸以紅底鎏金“愛晚亭”,是據毛澤東所書手跡而制成之亭額。愛晚亭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后根據杜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更名為愛晚亭。1969年,岳麓山公園重修,刻毛主席草書手跡《沁園春·長沙》于藻井內,更為古亭增添了光彩。</p> <p class="ql-block"> 在尋找杭州“湖心亭”的路旁,我發現了“開網亭”。開網亭原亭在西湖小瀛洲,始建于1727年。它造型奇特,與一般亭子大多呈四邊形相比,它缺少一根立柱、一邊亭墻,是一座攢尖頂三柱三角亭,兩邊臨水有靠欄,一面向橋面敞開。另外,它的寓意奇特。亭名“開網”,取“網開一面”之意,與放生池的寓意相合。亭上懸掛了一副楹聯:“一檐虛待山光補;片席平分潭影清”。</p> <p class="ql-block"> 中國旅游與園林界還有“四大名亭”之說,它們分別是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長沙的愛晚亭。湖心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湖中央,面積比三潭印月小,但又大于阮公墩,合稱為“蓬萊三島”。湖心亭為“蓬萊”,三潭印月是“瀛洲”,而阮公墩是“方丈”。湖心亭四面環水,西面是南高峰、北高峰,景觀壯麗。現在保留的湖心亭,是1953年重建的,建筑精美,雕梁畫棟,古樸精致,盡顯江南水鄉建筑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作為“中國八大名亭”之一的“牡丹亭”,原亭始建于1954年冬,位于西湖勝景“花港觀魚”中心,曾是西湖乃至杭州的名片,常見于城市宣傳冊、海報、票據等載體之上。牡丹亭是牡丹園中的最高點,是觀賞牡丹的最佳處。每年到了牡丹花盛開的季節,各色各樣的牡丹花競相開放,前來觀賞的游客便被淹沒在牡丹花海中。</p> <p class="ql-block"> 被列為“中國八大名亭“的毛澤東詞亭”,原亭位于湖北武漢黃鶴樓東南側,詞亭長寬各6.6米,高9.5米,為四角攢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塊大型青石碑,南北兩面分別鐫有毛澤東1927年春登蛇山時填寫的《菩薩蠻·黃鶴樓》和1956年6月暢游長江后填寫的《水調歌頭·游泳》。</p> <p class="ql-block"> 琵琶亭,原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長江大橋東側,面臨長江,背倚琵琶湖。建于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歷史,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點。唐代元和十年,詩入白居易由長安貶任江州司馬。翌年秋天送客于潯陽江頭,有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訴說身世,觸景生情因作《琵琶行》贈之,亭名由此而來。原在九江城西長江之濱,即白居易送客之處。但歷代屢經興廢,多次移址。</p> <p class="ql-block"> 知春亭,原亭建于北京頤和園內昆明湖東岸邊,為重檐四角攢尖頂,憑欄可縱眺全園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來景色殊勝,因此為名。據傳“知春”二字源于宋詩名“春江水暖鴨先知”。每年春天昆明湖解凍總由此處開始,故取名知春亭。知春亭的建筑風格獨特,寓意深遠,是北京頤和園中的一處重要景點。</p> <p class="ql-block"> 問月亭,原亭位于湖北恩施清江河畔的掛榜巖上,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亭子。據傳,李白、蘇軾等文人墨客曾來此游覽,亭名源于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詩意。歷代文人墨客題寫的詩文不計其數,使得問月亭成為一處積淀沉厚的人文景觀。目前,問月亭僅存臺基及王庭楨《重修問月亭記》殘碑。通過問月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蘊,也能欣賞到壯麗的大自然美景。</p> <p class="ql-block"> 翠微亭,原亭位于北京香山瓔珞巖東南不遠處,建于清代乾隆年間。亭子在靜翠湖南側,古樹、綠蔭、溝壑、山巖之間,景色優美。翠微亭是休閑涼爽的絕佳場所,夏季更是綠蔭蔽日。1991年重建,杏樹再現明代春天杏花的景色。1957年后,翠微亭被摧毀,但乾隆皇家題詞被懸掛在亭內。現在的翠微亭面積達到47平方米,柱高39米。</p> <p class="ql-block"> 東坡亭,原亭位于杭州“花家山莊”,乾隆皇帝南巡時賦"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喂花"的詩句,稱贊此地為賞景戲魚逍遙自在的佳處。山莊擁有多處景點,綠蔭密布處坐落著"東坡亭",是全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的蘇東坡古代石雕像,亭歇山頂,高6.3米,造型古樸而雅致,亭內安放著高2.3米的蘇東坡石像。</p> <p class="ql-block"> 道山亭,原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烏山之上。烏山°又稱烏石山,唐天寶八年,敕名為閩山。當初郡守程師孟登山攬勝,認為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其東麓在天皇嶺處稱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稱豹頭山,亦作豹屏山。烏石山怪石嶙峋,林壑幽勝,天然形肖。景分山東、山西、山陰、山陽、山脊5路,36景最為奇,素有"蓬萊仙境"的美稱。道山亭在烏山山麓,為程師孟所建,并約請他的前任、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作《道山亭記》,記述了烏山風景和福州面貌、風土民俗。道山亭旁有篆刻"天章臺"。</p> <p class="ql-block"> 燕喜亭,原亭位于廣東連州市區的燕喜山風景名勝區,劉禹錫紀念館就坐落于此。唐廣德年間,道州刺史、文學家元結游覽連州,開創了連州亭臺建造的先河。唐貞元年間,吏部員外郎謫連州司戶參軍王仲舒,在燕喜山一帶修建了幾處亭臺,就是現在的燕喜山部分建筑。公元804,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中唐文學家韓愈,謫任陽山令時,訪游連州,應邀寫下了傳世名作《燕喜亭記》。隨后,燕喜山的建筑物不斷增加。唐元和十年,中唐杰出的政治家、詩人劉禹錫,任職連州四年半期間,在燕喜山修筑了吏隱亭、切云亭、玄覽亭等,并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吏隱亭述》、《海陽十味》等詩文名篇,形成了連州燕喜文化。</p> <p class="ql-block"> 鴛鴦亭是一種亭子形式,其特點是“鴛鴦”作為代名詞。這種亭子相連或是一亭兩頂的形式,使得亭子更加美觀和獨特。鴛鴦亭的出現,不僅增加了亭子的觀賞性,也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獨特魅力。在現代,鴛鴦亭也被廣泛應用于公園、庭院等場所,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 亭園內還有一處“月老廣場”,亦稱“月老亭”,也深得游客喜愛。人們紛紛以月老為背景,尤其是夫妻或情侶,雙雙對對在此拍攝紀念照,收獲月老的吉祥祝福。</p> <p class="ql-block"> 游園中得知,中國亭園的原址,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哈爾濱市原香坊、動力兩區垃圾傾卸場。當時已堆積生活、工業和建筑垃圾460多萬立方米。2010年底,哈爾濱市經科學論證,以生態修復為主,景觀建設為輔的原則,嘗試對垃圾填埋場進行改造。通過改良土壤重塑地形、植被覆蓋、增設歷代名亭等手段,注入文化元素、增加人文景觀,建成“中國亭園”。中國亭園經過四年建設,克服了諸多困難后,于 2015年建成并對公眾開放。</p> <p class="ql-block"> 近4個小時的游覽,我一直在走,在看,在拍。雖然很累,幾番汗流浹背,但卻酣暢淋漓。僅半天時間的暢游,令我滿足了欣賞散落在全國各地名亭的心愿,這是我難得的一次確幸。感謝亭園設計人員的獨具匠心變廢為寶,也感謝建設與管理者們的辛勤勞作。走了近2萬步之后,我在距大門最近的“綠飲廳”小憩。因為人多,這里顯得有些嘈雜。早已口干舌噪的我,在這處規模較大的冷食部里,吃了一支冰激凌,頓覺清爽痛快。坐在休閑長椅上,回翻手機畫面,覚得雖然園中的名亭今天沒能看全,但主要的景點均走到了。除照片外,還拍攝了累計近20分鐘的小視頻,我已大有斬獲,心滿意足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脱县|
沙洋县|
夏邑县|
齐河县|
景泰县|
神池县|
福海县|
科尔|
呼玛县|
商洛市|
建瓯市|
宣汉县|
哈密市|
卓尼县|
晋州市|
武强县|
丰县|
萍乡市|
桃江县|
日土县|
华阴市|
航空|
芜湖市|
临海市|
永修县|
卢湾区|
洮南市|
杭锦后旗|
乌兰浩特市|
互助|
海原县|
永城市|
荥经县|
常山县|
称多县|
两当县|
九龙坡区|
岳阳市|
桐乡市|
承德县|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