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他的老婆名叫管道升,年輕貌美,才華橫溢,善畫竹子,她老婆畫了兩幅畫,一副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一副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p><p class="ql-block">有這樣的老婆應該知足了吧,不,等到他老婆歲數一大,他就動了歪心思,還想找個妾。</p> <p class="ql-block">他老婆一沒哭,二沒鬧,三沒上吊。直接寫了一首詩給他,他一看,感動了,老婆,今生我只愛你一個,永不納妾。詩如下:</p><p class="ql-block">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p> <p class="ql-block">他是宋朝開國皇帝張匡胤之子,八王趙德芳之后,可惜蒙古大軍打來,宋朝被滅,于是在他江南讀書,寫字,畫畫,就這樣過一輩子也逍遙自在。</p><p class="ql-block"> 忽必烈廣招賢才,他第一個被舉薦,頗受賞識,后面其他的皇帝也很器中他,于是官越做越大。</p><p class="ql-block"> 作為宋代皇室宗親,他在南宋滅亡后應召進入元廷,雖位列一品,但有職無權,始終未掌管核心事務。</p><p class="ql-block"> 后人因他背叛祖先,喪失節操而仕元,飽受爭議。他四度做官又四度回鄉,足見其內心的煎熬和糾結。他在詩中寫道:“齒豁頭童六十三,一生事事總堪慚。惟余筆硯情猶在,留與人間作笑談。”</p> <p class="ql-block">他就是元朝畫家,書法家趙孟頫。在一次辭官回鄉后,朋友周密很思念自己的故鄉山東。趙孟頫曾在濟南為官三年,對那里很熟悉,于是畫下了這副畫,鵲華秋色圖,送給朋友,以解朋友相思之情。</p> <p class="ql-block">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副畫。右邊尖尖的那個山峰是濟南的華不注山,左邊平緩的那個是鵲山。兩山之間河岸上有樹木,蘆葦,還有幾只黃色的小鹿。河里的人悠閑自在,有劃船的,有撒網捕魚的,人們的生活安詳而愜意,比當官輕松多了,哈哈??</p><p class="ql-block">中國畫講究留白,于是在畫面上方,趙孟頫什么也沒有畫,流出大面積的空白,那就是天空。</p> <p class="ql-block">他僅用擅長的小楷在畫面上方題了幾行小字,字很小,但是很精彩。落上款,他又拿出自己的銅印蓋了上去。記住,是銅刻的印章。只有王冕他才用石頭刻印,后人仿效王冕,用石頭刻印章的人才多了起來。有同學問,王冕是誰?就是那首小學課本上墨梅詩的作者,他也是個畫家。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p><p class="ql-block">這樣一幅畫就完成了。OK。</p> <p class="ql-block">同學們看的津津有味。當然,前面趙孟頫想找個小老婆的事,我是閉口不談的。哈哈。</p> <p class="ql-block">祁州書畫院老師作品</p><p class="ql-block">祁州書畫院書法班,美術班開始招生了。</p><p class="ql-block">地址:安國育新小學東邊路口處二樓。</p><p class="ql-block">13131247183</p> <p class="ql-block">有同學問了,既然趙孟頫只寫了一處字,蓋了一個章,為什么我看到上面有好多字,好多章?</p><p class="ql-block">這個問題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p><p class="ql-block">趙孟頫把畫送給他朋友以后,時光飛逝,轉眼到了明朝。明朝有個大收藏家,叫項元汴,字子京。他家富甲江南,有很多錢??,別人家有錢了買地,當地主。他不一樣,把錢都用來買古代的有名的書法和繪畫。他用550兩銀子買的蘭亭序神龍本,1000兩銀子買的唐朝懷素的自敘帖,都是國寶啊!</p><p class="ql-block"> 有人問了,那些銀子跟現在的人民幣怎么換算呢?老師告訴你,當時的2兩銀子買一畝地。明白了吧。</p><p class="ql-block">又有人問,老師你怎么知道的?錢數準確嗎?答:準確,因為這個項元汴有個習慣,他有時候多少錢買的,會把錢數寫到買的這個畫或字旁邊。后人笑他俗。</p> <p class="ql-block">老師你還是沒說清楚上面的那么多字和印章是怎么回事?答非所問,我不服。</p><p class="ql-block"> 別急,我再告訴你,項元汴還有兩個毛病,就是他有許多印章,得到一件寶貝字畫,就到處蓋印,蓋許多。</p><p class="ql-block">這副鵲華秋色圖也蓋了不少。他還喜歡到處寫字,把畫上面都寫滿,許多人為了不讓他寫字,買畫的時候,要偷偷給他身邊的童子300錢??,讓他叮囑主人千萬不能寫字,這個叫免題錢。</p> <p class="ql-block">項元汴的愛題字,愛蓋印的兩大愛好若干年后,被一個人完美繼承了,這個人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這副畫本幅原紙上的都是乾隆題的。印章乾隆皇帝的最多,也有他兒子嘉慶皇帝的。</p> <p class="ql-block">有同學提問,這印章怎么有的蓋在兩張不同顏色的紙中間?</p><p class="ql-block">答這個叫騎縫章,也叫半印。有人得到這張畫以后,還想題字,但畫上面已經題滿了,沒地方寫了,于是就接上一張新紙,寫在新紙上。在兩張紙的接縫處蓋上一方印章,一張紙上一半,就表示他們是一體了。</p> <p class="ql-block">看到這方印沒有?天籟閣。他就是項元汴的收藏印。項元汴的藏書室就叫天籟閣。他有2000件藏品后來被清朝皇宮收藏,占清朝宮廷藏品的一半。收藏光有錢是不行的,還要有眼光。項元汴買許多保貝有時候花錢多了,他也很心疼。</p> <p class="ql-block">這張圖片,蘇逸陽同學發現右下角印章處,有個很小的“其”字,怎么回事?誰寫的?難道也有搗亂瞎寫的嗎?</p><p class="ql-block">答:這個字不是瞎寫的,書寫的人正是項元汴。他把藏品編號,不是用數字,而是用千字文。想不到吧!根據這個字,可以知道他是項元汴的編號的第703幅收藏品!</p> <p class="ql-block">嗯,明白點了</p> <p class="ql-block">劉漢霖問,前面紙上鵲華秋色大字旁邊那個印章,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不明白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人活七十古來稀,古稀就是七十多歲。中國古代人壽命短,比如他唐朝詩人柳宗元,四十多歲就沒牙了,四十六七歲就去世了。古代生活條件差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志學之年:男子15歲</p><p class="ql-block">弱冠之年:男子20歲</p><p class="ql-block">而立之年:男子30歲</p><p class="ql-block">不惑之年:男子40歲</p><p class="ql-block">知命之年:男子50歲</p><p class="ql-block">花甲之年:男子60歲</p><p class="ql-block">古稀之年:男子70歲</p><p class="ql-block">80歲耄</p><p class="ql-block">90耋:</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七十歲用的印。八十歲用的是八旬天恩。有的人一年刻一方新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項元汴的收藏印。項子京印。項子京死后,六子分家,此畫不知給了誰。</p> <p class="ql-block">右邊下方印,乾隆皇帝,“宜子孫”印。此畫里面還有一個印,宜子孫。是乾隆希望子孫家庭把這副畫傳下去,永遠保存下去。</p> <p class="ql-block">這副畫就從明朝的項元汴家直接給了乾隆皇帝了嗎?</p><p class="ql-block">沒有。收藏過這副畫的人有好幾個。到清朝的時候,河北石家莊這里出了個項元汴一樣的大收藏家,他叫梁清標,家是正定的,官至保和殿大學士,收藏古書與字畫,藏書十萬卷,有收藏甲天下之譽。在正定城里筑有“蕉林書屋”這副畫也被他收藏過。</p> <p class="ql-block">下邊最底下印章:蕉林秘玩。就是梁清標的。</p> <p class="ql-block">畫的后面還有很多題跋,都是誰寫的?</p><p class="ql-block">明朝董其昌寫的最多。董其昌是明朝戶部尚書,相當于部長。他官很大,書法很好,是明朝的書畫界泰斗。他是從小跟項元汴混的,得以見到很多古代書法家的真跡。這些題跋,有些是他主動寫的,也有后來有人要求他寫的。原因是他名氣很大,多寫這副畫更有價值。</p> <p class="ql-block">董其昌題跋。</p> <p class="ql-block">錢溥題跋</p> <p class="ql-block">楊載題跋</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題跋</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題跋九處之多。</p><p class="ql-block">這副畫編入內府書中要題跋。他下江南路過山東,把這副畫和真山比較也要題跋。</p><p class="ql-block">有一次,上山東游大明湖,有想起這副畫,派人從北京取來,看著這副畫不知道怎么想起了牛郎和織女分開不能團聚的日子,很傷感,寫了首長詩,后來過了五天,他的皇后就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姓范的書家題跋</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個題跋的人叫曹溶。開始我知道他是誰,有人跟我說是曹雪芹的祖先。后來我查到,這個曹溶,也是浙江嘉興人,明朝崇禎年間的進士,官御史。后來歸順清朝,當過戶部右侍郎,廣東布政史。是浙江詩派的先驅。后來,清朝派他去修明朝史書,他不去。死于康熙24年。</p> <p class="ql-block">回到最初,問題的原點。附上趙孟頫好友周密的詩,沒有這首詩,趙孟頫也不會畫這副畫。周密是南宋遺臣,當過義烏令。宋亡后,居家逃難到湖州,再也沒回過家鄉山東。</p><p class="ql-block">回首天涯歸夢,</p><p class="ql-block">幾魂歸西浦,淚灑東洲。</p><p class="ql-block">一樣歸心,又換起,故國愁眼。</p><p class="ql-block">歸鴻自趁潮回去,</p><p class="ql-block">笑倦游,猶是天涯。</p> <p class="ql-block">云霧潤蒸華不注,</p><p class="ql-block">波濤聲震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當講到此畫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時候,郭思琪同學問:故宮博物院不是在北京嗎?怎么跑臺灣去了?</p><p class="ql-block">答:清朝滅亡,日本侵華,北京被占領之前,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為了保住國寶,不被日本搶去,把故宮文物挑最珍貴的,裝了5500箱,汽車運往重慶。日本投降后,國共內戰,1949年初,蔣介石用輪船把這些國寶運到了臺灣,妥善保管,修建了臺北故宮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畫外面的這個小紙片叫題簽。是為了方便找到畫的。上面寫的是,趙孟頫鵲華秋色圖,上上神品,內府珍秘。然后蓋了兩方印章。</p><p class="ql-block">古人把字畫按好的程度分為,能品,妙品!和神品。后來又加上了一個逸品。</p><p class="ql-block">清朝宮廷的書法,繪畫,裝裱的材料軸頭都是很珍貴的木頭,有的一克木頭的價格比一克金子的價格還要貴。書畫裱畫的紙,絹都是特制的,有固定的圖式。七八十年代,故宮想仿造一批,沒有成功,并不理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故宮版權印。</p><p class="ql-block">后來,臺北故宮博物院在日本二玄社利用高科技仿制了一批,價格很貴。</p> <p class="ql-block">一件古代作品的流傳,是有脈絡的,有順序的,這叫流傳有序。如果你拿著一張畫,上面就吳道子一個人名,一個印章,說是吳道子的真跡,可能有人信,但是我肯定不信。</p><p class="ql-block">當個基礎知識普及一下,有不對,不妥之處,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州市|
海南省|
门头沟区|
巩义市|
淳化县|
苍梧县|
宜章县|
久治县|
横峰县|
剑阁县|
广灵县|
伊金霍洛旗|
营山县|
苏尼特左旗|
安岳县|
满城县|
蕉岭县|
台北市|
古田县|
噶尔县|
西盟|
禄丰县|
茶陵县|
贵德县|
扬中市|
合山市|
永胜县|
萨嘎县|
富蕴县|
太原市|
漠河县|
亳州市|
沂水县|
平江县|
龙里县|
砚山县|
南川市|
江津市|
襄樊市|
东宁县|
青铜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