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韓城市南,俯視黃河的梁山北端有一座祭祀司馬遷的建筑。建于此處的司馬遷祠始于西晉永嘉四年(310),郡太守建石室、立碑、植柏樹。西晉懷帝司馬熾祭祀過同姓的司馬遷。北宋宣和七年( 1125)曾修繕墓垣,建寢宮、獻殿、山門。其后,元明清時期又不斷修繕改筑,成為今天的祠堂。此司馬遷祠的寢宮背后,有司馬遷的墓。現存圓形墳丘,高2.15米, 周邊13.19米,墻面鋪裝以八卦、花紋磚飾。墳丘之上是一株五叉分枝的大古柏。</p><p class="ql-block">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長,生于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陜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曾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p><p class="ql-block"> 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p><p class="ql-block">公元前91年,《史記》全書完成,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稱為“實錄、信史”,列為前“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雙璧”。</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文中說:“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毛澤東認為“司馬遷覽瀟湘,泛西湖,歷昆侖,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乃益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区|
高邮市|
怀集县|
阿克|
雷波县|
乌兰察布市|
临海市|
大同市|
德保县|
垦利县|
兴业县|
葫芦岛市|
类乌齐县|
荣成市|
德兴市|
张家界市|
林周县|
石柱|
五台县|
澎湖县|
新乐市|
怀仁县|
西丰县|
西吉县|
五指山市|
托里县|
连山|
蓝山县|
长宁县|
安仁县|
隆德县|
莒南县|
绥芬河市|
瑞丽市|
沈丘县|
苏尼特右旗|
华坪县|
林西县|
阿城市|
福安市|
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