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照片說明為我父親鮑景惠手書小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翟母賈大人六旬晉一華誕紀念合影——庚寅年正月十七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鮑元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0年2月,北京西安門內惜薪司(現在稱惜薪胡同)27號院內(東北角)。前排中是我的外婆——這一天是為祝賀她六十一歲生日的晚輩聚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前排右三是七歲的我,左三兒童是我四歲的弟弟鮑元悌。后排右三是三十一歲的爸爸,二排左四是二十八歲的媽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照片右方身后是外婆家的大廚房。隔墻是西安門大街22號當時的“北京香山慈幼院”——幾個月后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約半年后的一天晚上,臨近的西安門忽然失火。住在外婆家的我和大人們一道,通宵達旦地站在路邊的“模范牛奶場”——非牛場,而是奶品店,我經常去喝“酪”(類似現在的酸奶,據說用的是滿人的發酵方式,現在北京通稱“奶皮子”)——門口,一直看到這建于1417年的城樓成為一堆灰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那時我在北京師大二附小(即現在的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當時不在新文化街,是在西單手帕胡同)幼稚園上學,每天外婆安排一輛固定的“洋車”(即《駱駝祥子》里那種人力車)接送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的外公已于1949年病逝,這個有七間寬大正房的大院戶主是后排正中抱小孩的舅舅,北京茂豐商行的業主翟曾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這年夏天,爸爸媽媽到天津工作,把我繼續留在了外婆家。轉年一月,在天津工作的姨翟秀璉托到北京出差的同事李學勤把我帶到天津。我從北京師大二附小五年制一年級第一學期轉到了天津一區二小(后改名西藏路小學)六年制二年級第二學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1年,舅舅翟曾柏到天津與我父母告辭,他從天津乘船到香港辦理茂豐商行的業務。不料不久后內地與香港關閉人員往來,他再沒有回到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舅舅晚年移居加拿大多倫多。上世紀末死于肺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56年,可能是國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政策需要,在業主不在北京的情況下,惜薪司的這個大院被充公,并由政府轉賣給馬連良的琴師李慕良先生。</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北县|
喀喇沁旗|
石林|
乃东县|
抚顺县|
松滋市|
乌鲁木齐县|
天镇县|
滨海县|
乐安县|
呼玛县|
泽州县|
新闻|
三穗县|
昌宁县|
潜江市|
瑞昌市|
广灵县|
绵阳市|
瑞金市|
陕西省|
谷城县|
额济纳旗|
南皮县|
富源县|
万载县|
昌黎县|
海口市|
弥渡县|
华安县|
崇义县|
乐安县|
盘锦市|
德格县|
武平县|
罗定市|
牙克石市|
大新县|
九龙坡区|
湟中县|
开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