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說起意大利米蘭,很多人立刻會聯想到“時尚藝術中心”“世界設計之都”“歷史文化名城”“AC米蘭足球”等一連串標簽來。今年春節前我們去西西里島和馬耳他旅游需從米蘭轉機,于是特意留出了一天時間,走馬觀花看米蘭。</p> 米蘭城始建于2000年前,是意大利僅次于首都羅馬的第二大城市,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市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人口約235萬。 歷史上的米蘭,是西羅馬帝國的首府,經歷過神圣羅馬帝國、法國、西班牙、奧地利的統治,又是文藝復興的重鎮,多文化,多層次的政治統治,也造就了多元文化上的有機融合與多種建筑風格和諧并存的美麗景象。 米蘭現今的城市格局還是500~600年前打造的,雖然十九世紀以來興建了許多時尚前衛、獨立張揚的現代化建筑,但就我們一天時間主要在老城區轉悠來看,見到的更多是中世紀留存的歷史建筑。 主干道兩側多是造型古樸、帶有古典主義風格的高大樓房。 建筑墻體厚重敦實,具有皇家城堡的特征。 窗戶、門、拱廊多采取半圓形的拱券結構,有的還建有教堂似的鐘樓。 豪華的雕花立面,精巧的窗戶與門楣,體現了米蘭作為歷史文化藝術中心的深厚底蘊。 始于十八世紀的有軌電車如今仍是米蘭的公共交通工具。 <p class="ql-block">與歐洲許多大城市一樣,由于交通擁擠,市中心很多道路禁止大型車輛進入。</p> <p class="ql-block">好在我們參觀的景點相對集中,即便靠步行也順利完成了一天的打卡任務。</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米蘭大教堂】</b></h1> <p class="ql-block">米蘭大教堂是我們打卡的第一個景點。她始建于1386年,完成于1897年,歷時五個多世紀,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可同時容納3.5萬人舉行宗教活動,其規模僅次于梵蒂岡的圣彼得大教堂。</p> 教堂前是著名的大教堂廣場,建于1862年,是米蘭舉行政治、宗教等大型活動的主要場所。 廣場中央是意大利第一個國王維多利奧?埃曼努埃爾二世的騎馬銅像,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實現了意大利的統一。 騎馬銅像旁邊的米黃色建筑是1778年建成的國王王宮,如今已辟為當代藝術博物館。 米蘭大教堂完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富麗堂皇,精致高雅,被馬克?吐溫形容為“建筑師眼中的一團白色火焰”,“一首用大理石寫成的詩歌”。 雕刻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特點之一,米蘭大教堂可以說是把這個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教堂共有135座高高聳立的尖塔,最高的一座距地面108.5米,在每個塔尖頂端都塑有雕像。 這些大理石的圣人雕像多達6千多座,其中有2千多座位于教堂內部,雕像大都源自圣經里的故事,人物雕刻細膩,形象逼真,且無一重復,體現了非常高的藝術水準。 故而米蘭大教堂也是世界上擁有尖塔和雕像最多的建筑,被譽為哥特式建筑的典范。 <h3>走進教堂,我們不由得屛住了呼吸,大廳宏大開闊,氣勢莊嚴肅穆,4排巨大的石柱共同支撐著重達上萬噸的拱形屋頂,地面鑲嵌著各種圖案花紋。</h3> 教堂的大祭壇四周設有高欄,正中圣體龕外有8根鍍金銅柱,支撐著一個凱旋基督銅像的頂蓋,上方還有巨大的管風琴。 傳說在教堂的屋頂藏有一枚釘死耶穌的釘子,教徒們為紀念耶穌,每年要取下釘子朝拜三天。當時著名科學家和畫家達·芬奇為取送這枚釘子而發明了升降機,即現代電梯的前身。 兩側耳堂還設有多個分祭壇,布滿精美的神龕雕像。 其中有一尊令人毛骨悚然的圣巴塞洛繆的大理石雕塑,他是被活活剝皮而殉教的,該雕塑正是描繪了圣人手拿肩披自己人皮的情景。 1805年拿破侖把意大利共和國改為意大利王國時,自任國王的加冕儀式就在這里舉行的。 <h3>彩色的花窗欞是教堂又一個顯著的特色。</h3> 教堂共有24扇巨大的玻璃花窗,上面都畫著以耶穌為主題的故事。 歷經500多年了,當陽光透過這些玻璃照射進來,依舊是那么光彩奪目。 參觀米蘭大教堂最精彩的地方莫過于乘電梯登上屋頂,近距離欣賞那一座座精雕細刻的尖塔,遠眺米蘭的城市風光。 教堂頂上縱橫交錯有33座石橋,連接屋頂的各個部分。 曾有人形容教堂的這些尖塔細膩精致,秀美俊逸,宛若女性美麗裙裝的裙邊,真的很形象哎! 放眼望去,米蘭的城市容貌盡收眼底。 俯瞰腳下的大教堂廣場,宏大遼闊,行人如蟻。 沐浴在初升的陽光下,一座座尖塔獨立傲然于城市的上空,給人以飛騰升華、超脫塵世之感。 站在屋頂的中軸線上,置身于所有尖塔的包圍之中。 正中間的那座尖塔是教堂的最高點,下半部似乎正在維修被圍擋著,但塔尖上重達700公斤的鍍金圣母瑪利亞雕像仍清晰可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h3>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把米蘭大教堂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因為它不僅是世界建筑史和文明史上的奇跡,更是米蘭這座時尚城市歷史魅力的體現。</h3><div><br></div><h1><b><font color="#ed2308">【埃曼努埃爾</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二世長廊】</font></b></h1> 埃曼努埃爾二世長廊就在米蘭大教堂旁邊,因得名于意大利第一位國王埃曼努埃爾二世,故又被叫作國王長廊。 整座長廊是一個帶玻璃拱形屋頂的十字形街區,南北長198米,東西長105米,四個方向皆可進入,它朝向教堂廣場的這個大門有點像凱旋門哎。 這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豪華的購物中心之一,始建于1865年(與李鴻章在南京興辦金陵機器制造局是同一年哎),設計師仿照了巴黎古典商業拱廊模式,精心打造了一個集購物、觀賞、美食于一體的豪華商業街區。 整個街區由兩條呈十字型交叉的長廊,交匯于中央的大圓頂下。 長廊里分布著時裝店、咖啡館、餐館和各種奢侈品牌店,意大利高端品牌都在此設有門面,沿街櫥窗設計精美,布置獨特,更像是一幅幅藝術畫作,引人入勝。 巨大的玻璃圓頂是十字街的中心,非常炫目艷麗,陽光透過它照射在精致的浮雕和壁畫上,更顯奢華。 彩色馬賽克鋪設的地面,高大華麗的玻璃穹頂,金碧輝煌的建筑,再加上時尚的櫥窗門面,如今已成為米蘭最重要的購物圣地,是剁手族們的最愛,可惜我們時間有限,要不真的會在里面逛到忘記一切的。 大圓頂下八角形空間地面上有四個馬賽克的盾徽,分別代表著佛羅倫薩,米蘭,羅馬,都靈,我只來得及找到米蘭的盾徽哦。 這一側地面上有一個公牛圖案,可能代表的是都靈的盾徽,有十來人在旁邊排隊。 原來傳說這是條幸運金牛,只要把左腳踩在金牛的中心位置,接連旋轉三圈就能帶來好運,這對練舞蹈的我來說是小菜一碟啦,蹭蹭蹭三圈結束,估計那個小老外都沒來得及錄像呢。 <h3>但愿這個傳說真的能給本命年的我帶來好運哦!</h3><div><br></div><h1><font color="#ed2308"><b>【斯卡拉歌劇院】</b></font><b></b></h1> 從埃曼努埃爾二世長廊的北門出來,就是斯卡拉歌劇院廣場,廣場的中心矗立著達?芬奇的紀念碑,碑座上有他四位得意門生的立像。 從外表看,斯卡拉歌劇院極其普通平常,三層小樓的建筑,頂部的三角門楣上有浮雕,二樓中間陽臺上飄揚著意大利國旗,下方三個拱形門為入口,但它卻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 走進歌劇院門廳,其裝飾也非常簡樸,墻上是斯卡拉歌劇院的標牌,下面擺放著近期演出的海報。 當我們登上三樓的觀眾席,沒想到外表普通的歌劇院竟然有如此金碧輝煌的演出大廳!龐大的樂池和舞臺正在為晚上的演出做準備,除了底層布滿觀眾席外,馬蹄形的周邊還有6層樓座,1至4層為貴賓包廂,最上面2層為普通包廂,整個劇場可容納3600多名觀眾。 斯卡拉歌劇院建成于1778年,因建在原斯卡拉圣母堂的舊址上而得名。200多年來,它以美輪美奐的舞臺、豪華舒適的觀眾席、以及絕佳的視覺和音響效果,被西方音樂家和演員視為歌劇圣地,有400多部歌劇的首演都是在這里舉行的,所以享有"歌劇之麥加"的美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劇院遭到轟炸破壞,整個演出大廳片瓦無存。戰后,意大利政府撥出巨資,以當時最高的標準重建,才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劇院呈現在世人面前。 放眼望去,以紅、黃為主色調的大廳到處是雕梁畫棟,燈光下更顯富麗堂皇,二樓正中的皇家包廂,則是嵌金包銀,絲毯絨幔,仿佛一座帝王宮殿,時至今日,斯卡拉歌劇院仍屬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家豪華劇院之一。 <h3>如今這里每年除了8月外,每個月都要上演出一流的節目,包括歌劇、芭蕾舞、音樂會等,我們所熟悉的《圖蘭朵》《蝴蝶夫人》《阿依達》等世界著名歌劇都是從這里開始走向世界的。</h3> 斯卡拉不僅僅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同時也是一座小型博物館,展廳里有精心收藏的與歌劇有關的文物、手稿、戲服、畫作、雕像等等。 大廳里陳列著一系列著名歌劇的演出劇照。 <h3>墻上的這三張當年的演出海報可是有年代啦,從左至右分別為1925年、1833年、1929年,演出的有歌劇,有交響樂,彰顯歌劇院的輝煌歷史。</h3> 一架古老的三角鋼琴上方掛有著名女演員的油畫。 這里展出的是當年用過的古老樂器、演出服裝以及音樂界名人的雕塑。 <h3>錄像室里還有著名歌劇的珍貴史料供查閱,好幾位大學生模樣的意大利女孩正在認真翻錄學習呢。</h3> <h3><p>意大利真不愧是歌劇的鼻祖,可惜我們語言不通,要不就可以在這世界一流的殿堂里領略一下歌劇的魅力啦。</p><div><br></div><p><b><font color="#ed2308">【感恩圣母堂】</font></b></p></h3> <h3>感恩圣母堂是意大利的又一個世界文化遺產,褚紅色的建筑外觀兼有哥特式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特點,因其保存著達?芬奇創作的巨畫《最后的晚餐》而聲名遐邇。</h3> 圣母感恩堂又譯作圣瑪麗亞感恩教堂,和其所屬的多明戈修會修道院是一組完整的建筑群,始建于1460年,1492年擴建,時年僅28歲的畫家達?芬奇曾被邀請參與了擴建工程的設計。 <h3>圣母感恩堂的正面設計猶如一座大型神龕,正門兩側各有2座哥特式的窗戶,上方有一個精美的大花窗和5個小圓窗,拱形門楣內還繪有壁畫。因參觀《最后的晚餐》的人太多,必須提前兩個月預約,預約成功者也只有15分鐘的入內參觀時間。</h3> 我們按預約的時間從側門進入教堂,就見里面有一個漂亮的回廊庭院,整體空間呈正方型。 庭院的一角是高高在上的圓柱形圣壇,圣壇下有方形和半圓形的建筑環顧左右,紅黃色調相間,很有特點哎,但不給入內,只好隔著玻璃門拍個照吧。 進了展廳才知道,這里原本是修道院的餐廳,達?芬奇《最后的晚餐》就畫在餐廳的北墻上,由于這是一幅油畫而非傳統濕壁畫,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侵蝕,數百年來曾多次進行修復,但效果不佳。展廳內光線昏暗,控溫控濕,可以拍照,但不能使用閃光燈。 整幅畫高4.6米,寬8.8米,據說這幅畫達?芬奇從1496年開始動筆,1498年才完成,其畫作的高超技術被稱為“所有偉大畫卷中的最佳珍品”,“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至于為何畫在餐廳的墻上?我猜想應該是提醒就餐者這是“主的晚餐”吧。 我從網上下載了清晰版《最后的晚餐》,畫中描繪了耶穌在遭羅馬兵逮捕前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時預言“你們其中一人將出賣我”后,門徒們顯得困惑與騷動,唯有坐在耶穌右側(即畫面左起第四位)的叛徒猶大驚慌地將身體往后傾,右手抓著出賣耶穌酬勞的錢袋,臉部顯得陰暗。 與畫作相對的南墻上也有一副精美的壁畫,但是大部分人只是匆匆瞄一眼而已,我回來網上查到,這是倫巴第畫家喬萬尼?多納托?蒙托爾法諾1495年所作的《耶穌受難圖》,成畫時間雖然在達?芬奇之前,內容應該算是《最后的晚餐》的續篇哦。 <h3><font color="#333333">對我們這些只在米蘭逗留一天的游客來說,能如愿看到達</font>?芬奇留下的名畫真跡,應該是很幸運的啦。</h3><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h1><b><font color="#ed2308">【斯福爾扎城堡】</font></b></h1> 斯福爾扎城堡是米蘭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原本行程中并無這個景點,卻因大巴車不能進入老城的緣故,我們不得不一天中四次從旁邊步行經過,最后一次經過時導游帶我們從城堡中穿行,在夕陽下也算領略了一下這個中世紀古堡的風貌。 <p class="ql-block">斯福爾扎城堡始建于1360年,當時是由米蘭的統治者維斯孔蒂家族建造的一座大型防御工事,周邊是很難逾越的高墻,四角建有圓柱形的瞭望塔,城堡外圍還有很寬的護城河。</p> <h3>1450年斯福爾扎伯爵接手后把它作為家族居住的城堡而重建,專門聘請了許多優秀的建筑師、雕刻家和畫家,達芬奇也被聘請參與了城堡內部裝飾的設計。</h3> 當時的斯福爾扎家族是米蘭公國的統治者,先后統治米蘭近百年,城堡重建后便以家族名字命名。在后來的戰亂中曾被法國軍隊改作武器倉庫,被西班牙占領者當作城寨,二戰中又遭轟炸嚴重損壞,直至19世紀意大利統一后,城堡才被收歸國有。 如今我們看到噴泉后面的這座城堡及漂亮的中央塔樓,是意大利政府在1900至1905年重新修復的,現在已成為米蘭重要的地標性建筑。 <p class="ql-block">高墻邊特意保留了一段600多年前防御工事的遺跡。</p> <p class="ql-block">高大粗壯的瞭望塔宛如哨兵靜靜地聳立在歷史的長河中。</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護城河已變身為公園綠地。</p> <p class="ql-block">穿過中央塔樓下的大門進入城堡,里面是一片開闊的四方形廣場,邊長約200米。</p> <p class="ql-block">廣場四周的樓房曾經是斯福爾扎家族的居所,現在已辟為國家博物館,目前共開設有藝術畫廊、埃及考古博物館、古代藝術博物館等18個場館,導游說藏品體量很大,花半天時間也只能蜻蜓點水式地看個皮毛。</p> <p class="ql-block">其中最重要的藏品有達·芬奇在城堡內繪制的天頂壁畫,和米開朗基羅最后的雕塑《哀悼基督》,可惜我們時間有限無緣觀看了。</p> 城堡的一角保留著當年曾使用過的廊柱、墻基石塊、和殘存的建筑構件。 古老森嚴的大門上還保留著抵御外敵入侵的裝置。 厚重古樸的城墻上刻滿了歷史的印記與風霜。 <p class="ql-block">夕陽下的城堡、高墻、鐘樓均被鍍上了一層金暉,呈現出難以形容的滄桑之美。</p> 古老的斯福爾扎城堡,記載了米蘭的歷史與文化,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興衰演變,非常值得一看哦。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們就要乘飛機離開米蘭了,就用這幾張與機場工作人員如“滾雪球”般不斷“壯大”的合影照片作為本篇的結束吧!</p> 米蘭,我愛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鄄城县|
阳朔县|
呈贡县|
都昌县|
吴忠市|
柏乡县|
五河县|
平邑县|
小金县|
宁夏|
孝感市|
丹东市|
大方县|
盐源县|
福安市|
通榆县|
天柱县|
蓝田县|
正定县|
祁东县|
永宁县|
澜沧|
昌邑市|
开江县|
泾阳县|
通江县|
永德县|
小金县|
客服|
淳安县|
二连浩特市|
宿迁市|
从江县|
京山县|
阿尔山市|
洪江市|
肇庆市|
光山县|
嘉祥县|
乾安县|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