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昭萍志略》載:“嚴壺嶺,在縣西唐昌里。距城九十里,綿延盤亙,徑數十里。”嚴壺嶺即今萍鄉湘東東橋鎮東面山嶺,山的西面腳下一路直通湖南攸縣。山深處古木摩云,清溪鳴澗,石拱橋跨水而設,濃蔭深處別有洞天。嚴壺山西面有翡翠谷風景點,一谷三瀑,各呈其妙。近年來春夏之季觀瀑游人如織。本人曾作《春游翡翠谷賦》。</p> <p class="ql-block"> 嚴壺嶺曾為東橋鄧氏祖業,參與編修康熙版《萍鄉縣志》的鄧嗣禹就號嚴壺。鄧嗣禹、鄧錫禮、鄧州等人都留下了吟詠嚴壺嶺的詩句。這些詩句中,我最喜歡鄧錫禮的“俯視人煙寒,秋色渺難辨。”以及鄧州的“煙凝秋在山,煙放秋在野。”</p><p class="ql-block"> 從古至今,嚴壺嶺下的草水河邊鄧氏是當地大族,出了不少頗有影響的文化名人,昔有鄧嗣禹、鄧錫禮、鄧觀灝、鄧州等,當代有鄧貞梅、鄧福全等等,可謂是人才濟濟,經久不衰。成就最大的應數鄧錫禮,他官至四品,詩書皆妙。</p> <p class="ql-block">△上二圖為鄧錫禮詩文冊頁第一、二頁(總十七頁)</p> <p class="ql-block"> 在鄧氏族譜與網絡介紹中,我們常能見到的,是鄧錫禮的詩詞成就和為官經歷。族人津津樂道的是江西大器劉鳳誥為鄧觀灝寫的《孝子傳》。鄧錫禮有遺著《周易傳義合纂》《悔庵文稿》《白賁堂詩集》。在易經研究和詩文寫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自不必說。他的“調高神自在,情至語多奇。”是對寫好詩的精煉概括。因為世人很少見到他的書作,故而對他的書法知之甚少。手書詩集未見梓行,原稿藏萍鄉市圖書館,詩作由著名詩人李汝啟先生錄入《萍鄉歷代詩匯(線裝書局出版)》一書。</p><p class="ql-block"> 我所了解到的,在萍鄉市博物館藏有鄧錫禮書法作品三件:一件中堂卷軸,詩云“碧酒雙玉瓶,獨酌峨眉亭。不見李太白,唯見三山青。”落款“悔庵禮”;一件自吟詩長卷,也是落款“悔庵禮”;一件冊頁,書自吟詩一組十七頁,主要是病中記事,無落款,后有“湖湘三公子”中的譚延闿和陳三立題跋五頁。這些書作,世人大多沒有聽說過,真可謂“養在深閨人不知”啊。</p> <p class="ql-block">△上四圖為譚延闿跋鄧錫禮詩文冊頁</p> <p class="ql-block"> 因為湘東政協要編輯一本介紹湘東文藝的書籍,我有幸成為編輯人員。在市博物館支持下,我下載到了鄧錫禮的書法高清圖片。為了弄清楚譚延闿的題跋,準確加逗,花了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里面涉及的一些人物,用的多是號或世人對其稱謂,檢索困難。下面我們先來看看譚延闿的題跋釋文:</p><p class="ql-block"> 右萍鄉鄧悔庵先生手寫詩卷,凡詩十一首。先生名錫禮,字禺(愚)若,由乾隆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下獄,子觀灝伏闕乞贖,得放歸。詩有罷官后主講河南書院時作,則此冊頁為晚年筆矣。</p><p class="ql-block"> 一時之文字書畫,皆有一時之風尚,豪杰之士,號能灑落,不為風氣所拘,然細尋按,皆莫能外。何以故?心所本有,不能使無也。有清一代學術藝事,最盛于乾嘉間,當時士大夫耳目濡染,爭自濯磨,以舂容大雅為娛。詩率香山、東坡,書則華亭,雖甚不知名者,其所題詠大都可觀,風會然也。道光、咸、同以后,士囿于帖,栝卷楷自數名人外,達官、老師弇陋庸下,幾不可近,比比然矣!</p><p class="ql-block"> 鄧先生此冊,詩真實和易,有初白風,書則汪文端之學天瓶,仍董法也。萍鄉大邑,近有達人,鄧先生仕宦有聲,當官施事,必有可傳述者,即以詩書論,亦足珍矣。武揚彭君寶此見示,因述所見,以為不徒先民手跡之足珍,亦可見一代風尚之變遷。雖文藝亦與次化為隆污也。</p><p class="ql-block"> 十八年一月 譚延闿題。</p> <p class="ql-block"> 里面提到的“詩率香山”,是指香山詩派,“書則華亭”,是提華亭書派。“有初白風”,初白指查慎行。查慎行初名嗣璉,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奄,所以又稱查初白。查慎行詩學東坡、放翁,嘗注蘇詩。自朱彝尊去世后,為東南詩壇領袖。“書則汪文端之學天瓶,仍董法也。”這里的“天瓶”指張照,號天瓶居士,華亭人。書初學董其昌,后學米芾。從整個跋語看,譚延闿對鄧錫禮的詩、書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即以詩書論,亦足珍矣。”</p> <p class="ql-block">△上圖為陳三立跋鄧錫禮冊頁</p> <p class="ql-block"> 相較而言,“同光體”詩派領袖陳三立的題跋就簡單得多。</p><p class="ql-block"> 詩既沖夷質澹,書勢亦相表里,老成典型猶可想見。流人披覽,亦不勝去國懷賢之感也。</p><p class="ql-block"> 己巳重九 陳三立</p><p class="ql-block"> 雖短短數語,然而陳三立對鄧錫禮詩書的肯定是明確的。</p> <p class="ql-block"> 譚跋中有“武揚彭君寶此見示,”可見,題跋是吾邑彭武揚先生獲得此冊頁后,拿給國學大師譚延闿作專業性的鑒定。彭武揚,萍鄉福田人,字公威,保定軍官學校畢業。1920年任滇軍總司令部中校參謀,1924年任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上校教官,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炮兵團長,1931年-1937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南京中央軍校教育處少將副處長,曾任國民革命軍第3軍第7師第21團團長,1935年授予陸軍少將軍銜。后任國民革命軍陸軍大學中將研究委員。1949年10月在家鄉逝世。</p><p class="ql-block"> 陳跋于己巳重九,即農歷一九二九年九月九日。譚的題跋是在民國十八年一月,即一九二九年一月。是在同一年,卻相差了八、九個月,陳跋會不會也是彭武揚請陳三立題的,嘗未考證。推測應該是吧。估計后來返鄉,將書作帶回家,遂入當地官方寶藏。附驥者其行亦遠,自當介紹其人,不可沒其功。</p> <p class="ql-block"> 詩文容易傳世,書畫傳世卻比較難。詩文可以刊印廣發,甚至口口相傳。而書畫卻多秘不示人,語難描繪,欲傳頗不易。時光荏苒,書畫絕于世者多矣。今既知之,能不作文以傳聞于世人乎?!</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16日 丁頂天 于仰云齋</p> <p class="ql-block">△丁頂天書自吟詩</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丁頂天,號一槑。1963年生,萍鄉東橋人,本科學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江西省詩詞學會辭賦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江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萍鄉市詩詞學會副會長兼辭賦專委會(鰲洲辭賦社)社長,湘東區書法協會主席。詩書、辭賦、論文作品多次獲獎或勒石或發表于《中華詩詞》《中華辭賦》《中國教師報》《書法導報》《書法報》《江西政協報》等報刊。著有《蒼苔集》,與人合著《萍鄉三友辭賦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垦利县|
旬邑县|
定西市|
六盘水市|
衡山县|
崇仁县|
新河县|
中牟县|
阳原县|
延安市|
铜鼓县|
策勒县|
长兴县|
资兴市|
镇康县|
河间市|
延津县|
巴塘县|
昭苏县|
西丰县|
佛山市|
沁阳市|
莆田市|
武宣县|
定日县|
林西县|
龙江县|
武宁县|
长沙县|
孝感市|
讷河市|
沙河市|
漠河县|
车险|
容城县|
大荔县|
收藏|
中超|
正宁县|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