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靈魂!</p><p class="ql-block">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薄_M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發揮博物館的青少年教育功能,中小學生在博物館研學教育中有了豐富實踐和長足發展,從而培育和提升廣大青少年的歷史思維、精神素養、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作為中華燦爛文明的縮影和承載,是充滿思想、知識和歷史經驗的圣殿。鹿鳴“文明溯源——歷史文化博覽之旅”研學路線中,學生們可以在參觀研學濮陽市博物館時聆聽中華文化的歷史回響……</p> <p class="ql-block">濮陽因濮水而得名,濮水的旖旎與浪漫,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濮上文化?!邦呿溸z都”“澶淵舊郡”“北門鎖鑰”“河朔保障”,彰顯了濮陽歷史的悠久與輝煌。作為中華上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我市地下文物豐富,也出土了不少有極大價值的文物。</p> 國? ? ? ? ? ? 寶 <p class="ql-block">中華第一龍</p><p class="ql-block">與同時期大量普通遺址相比,西水坡三組蚌圖及相關遺存反映出仰韶文化早期中原地區的一些區域聚落間率先出現分化,聚落成員開始分層,開啟了社會復雜化和文明化進程,是文明濫觴階段難得的一處典型實例,是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和優秀基因的重要實證。</p> <p class="ql-block">華夏兒女以龍的傳人而自豪,因都繼嗣著龍的血脈而緊密團結在一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東方巨龍騰飛,成為每個中國人由衷的心聲。</p> <p class="ql-block">穿越古今,我們與幾千年前的文物對視,才得以窺視這顆被正史遺落的明珠。穿透玻璃、躍出屏幕,那是能夠撼動心臟的古文明力量:我站在這里,也站在地球上,我是一個人類,人類真的實實在在存有了好多年……”</p> 鎮館之寶NO1 <p class="ql-block">綠釉庖廚陶男俑(2件)</p><p class="ql-block">東漢(公元25—220年)</p><p class="ql-block">左高25厘米,右高26.2厘米</p><p class="ql-block">1999年11月濮陽市南樂縣宋耿洛漢墓出土</p><p class="ql-block">泥質紅陶胎,模制成型。二男俑為跽坐狀。頭戴軟帽,面露微笑,身穿立領斜襟右袵衫,挽袖至上臂。膝前置小案,左手扶案,右手執刀。通身施綠色釉。</p> 鎮館之寶NO2 <p class="ql-block">綠釉高足杯</p><p class="ql-block">北齊武平七年(公元576年)</p><p class="ql-block">高7.8厘米,口徑7.4厘米,底徑5厘米</p><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濮陽縣柳屯鎮這河寨李亨墓出土</p><p class="ql-block">灰白胎,輪制成型。敞口,深弧腹,高足,底面外翻,足心內凹。外腹上下分別飾以兩組弦紋,腹中部貼塑五組,圓形或橢圓形,模印立人正背面和騎馬紋飾。器內外施滿釉,釉色不同,器內青黃,器外青綠。內底留有三個支釘痕。</p> 鎮館之寶NO3 <p class="ql-block">北齊武平七年(公元576年)</p><p class="ql-block">高24.3厘米,口徑11.9厘米,底徑11.5厘米</p><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濮陽縣柳屯鎮這河寨李亨墓出土</p><p class="ql-block">白胎,堅硬致密,手、輪制成型。直口,短頸,弧腹,圈足。肩附四系并飾以兩組弦紋。上腹飾覆蓮紋一周,蓮瓣尖外凸。器表施青釉至腹中部,有積釉和流釉現象。</p> 鎮館之寶N04 <p class="ql-block">“大泉五十”銅錢</p><p class="ql-block">王莽新朝(公元9—23年)</p><p class="ql-block">通長40.5厘米,寬17.3厘米</p><p class="ql-block">該器物系青銅鍛造,整體呈鏟形,范內面居中有一道縱向澆鑄槽,澆鑄口開在頂端。澆鑄槽兩側各有九個支槽,每一支槽上有兩枚錢范,共三十六枚,大小形制相同。錢范為圓形方孔,錢文為篆書“大泉五十”四字。錢范下端中部有一海棠形豁口,背面正中有兩個橋形把手。</p><p class="ql-block">新莽時期是秦漢鑄幣工藝的集大成時期,“大泉五十”鑄行時間雖然僅有13年,但它卻是王莽新朝通行貨幣中流通時間最長、鑄量最大的貨幣。這件錢范實物的發現,為我們研究新莽錢幣的版式、鑒別“大泉五十”的真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貴樣模,也是研究新莽錢幣鑄造工藝的重要資料。</p> <p class="ql-block">西漢星云紋銅鏡</p><p class="ql-block">1983年濮陽市馬莊遺址出土,直徑為17.6厘米,厚0.6厘米。青銅質,整體呈圓形,鏡背面中央為連峰山式紐,紐座外為內向十六連弧紋,主題紋飾為數目不等的小乳釘,用曲線相連,其形狀很像天文星象圖。外圍亦作內向十六連弧紋,與中心紐座外的連弧紋相對應。</p><p class="ql-block">這些星云紋反映了古人對星象的認識,漢代天文學已經非常發達,關于天象的記錄也很豐富。譬如最早的有關太陽黑子的記錄,就是西漢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載于《漢書·五行志》的記載:“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毙窃萍y鏡的出現代表了漢代先民對自然的崇拜和對吉祥生活的心馳神往。</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承載,是文化傳承的橋梁,是人們享受歷史滋潤的“泉眼”。此次活動,讓同學們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了解濮陽的悠久歷史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培養了同學們的愛國意識,增強了文化自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南县|
加查县|
莫力|
宁都县|
沙洋县|
阜宁县|
临桂县|
共和县|
休宁县|
潞西市|
镶黄旗|
云阳县|
榆社县|
商城县|
保山市|
孝义市|
巩义市|
禄丰县|
涞水县|
焦作市|
壤塘县|
宜兰市|
外汇|
双城市|
罗山县|
金乡县|
和田市|
松原市|
高青县|
菏泽市|
若尔盖县|
青神县|
乐至县|
龙川县|
郁南县|
漳浦县|
怀宁县|
苍南县|
嫩江县|
长治市|
丰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