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愛是理解包容體諒對方,沒有天生合適的兩個人, 只有不斷靠近的兩顆心。</b></p> <p class="ql-block">網(wǎng)上有句話讓人深思: </p><p class="ql-block">生活中總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一相處,就讓人感覺如沐春風(fēng);</p><p class="ql-block">而有的人一說話,就讓人覺得如芒在背。</p><p class="ql-block">作家蘇芩說:“到了這個年紀(jì),誰都不想再取悅了,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當(dāng)一個人經(jīng)歷越豐富,往往越會發(fā)現(xiàn),原來和舒服的人相處,就是最好的養(yǎng)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知乎有個提問:</b></p><p class="ql-block">“為什么年少時的好友,最終都漸行漸遠(yuǎn)?”評論區(qū)的高贊回答,引發(fā)了無數(shù)網(wǎng)友共鳴:“因為你們年少時趣味相投,而如今的步調(diào)和頻率,都早已不再同步。”細(xì)想之下,確實如此。</p><p class="ql-block">人與人最開始的互相吸引,通常在于興趣相似;</p><p class="ql-block">人與人最舒服的相處模式,往往源于頻率相同。</p><p class="ql-block">金庸和蔡瀾的友情,就是趣味相投的典范——他們經(jīng)常結(jié)伴旅游,一起體驗不同的風(fēng)土人情;</p><p class="ql-block">他們常常相邀同讀,相互交流各自的心得感悟。</p><p class="ql-block">在金庸身體健康時,兩人經(jīng)常把酒言歡;后來,金庸患上心臟病戒了酒,但每次赴宴,他還是最喜歡坐在蔡瀾旁邊。兩人只要在一起,就有說不完的話。生活中,我們其實也會情不自禁地被同頻共振的人所吸引。</p><p class="ql-block">我們會擁有怎樣的朋友,遇見怎樣的愛人,其實一開始就早已注定。就像楊絳和錢鐘書的婚姻,讓無數(shù)人羨慕不已。兩人一個出身書香名門,滿腹詩書;一個來自教育世家,才高八斗。一方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另一方都能夠心領(lǐng)神會。有一次,楊絳和錢鐘書鬧了點小別扭,隨后,她給錢鐘書寫了一封信。錢鐘書打開信一看,只見上面只寫了一個“慫”字。他先是一愣,隨即就寫下一個“您”字,回復(fù)給楊絳。楊絳看了信之后啞然失笑,兩人又恩愛如初。原來,楊絳寫的“慫”,是在問錢鐘書:“你的心上到底有幾人?”而錢鐘書回的“您”,是在告訴楊絳:“我的心上只有你一人。”有人說,真正長久的感情,從來不是乍見之歡的喜悅,而是久處不厭的舒適。同頻共振的朋友,無需過多解釋,就能明白你的喜怒哀樂;靈魂相似的伴侶,不必討好將就,就能看懂你的焦慮擔(dān)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人與人之間,有種神奇的磁場</b></p><p class="ql-block">有的人明明相識多年,卻依然形同陌路;有的人往往一經(jīng)相遇,就感覺一見如故。巴金和冰心70年的深厚友情,就是一段人間佳話。巴金任《文學(xué)季刊》主編時,急需一批優(yōu)質(zhì)稿件來提升雜志的知名度。他聽說冰心那段時間比較忙,所以向她約稿時內(nèi)心忐忑。沒想到冰心立刻答應(yīng)了邀約,這讓巴金特別感動。抗戰(zhàn)時期,冰心有段時間經(jīng)常生病,巴金知道后便隔三差五前去探望。當(dāng)?shù)弥臏?zhǔn)備年夜飯都沒錢,巴金當(dāng)即決定推動冰心書稿的出版,以緩解她的經(jīng)濟壓力。巴金在晚年患上帕金森癥,冰心及時給他送去放大鏡和書架,最大程度為他寫作提供方便。古人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縱觀那些能長長久久的友情,我們通常就會發(fā)現(xiàn)——能相守一生的知己,往往都懂得彼此滋養(yǎng)、互相托舉。三毛和林青霞是好閨蜜。三毛成名后,林青霞的劇組請她撰寫劇本《滾滾紅塵》。林青霞多次想找三毛討論劇本,但她得知三毛忙著演講,便沒去打擾。后來,三毛意外摔傷,林青霞很著急地想去探望。但導(dǎo)演卻告訴她,三毛肯定會趁著在家療養(yǎng)這段時間瘋狂寫劇本。林青霞知道三毛不喜歡在寫稿時受到任何干擾,所以她有幾次偷偷去探望,都沒上樓去和她寒暄。直到三毛完成了劇本,她才上樓看望,并和她深入探討劇本細(xì)節(jié)。最終,《滾滾紅塵》成為當(dāng)年的爆款。三毛的優(yōu)質(zhì)劇本給林青霞提供了巨大的發(fā)揮空間;林青霞精彩的演繹也讓三毛被更多的劇組所喜愛。《隋唐演義》中說:“鳥隨鸞鳳飛騰遠(yuǎn),人伴賢良品自高。”一個人能達(dá)到的高度,往往和身邊走得最近的好友息息相關(guān)。你急需過河時,我為你搭橋;我艱難跋涉時,你為我鋪路。最珍貴的友情,一定是相互扶持、相映成輝;最舒適的關(guān)系,一定是彼此滋養(yǎng)、互相托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賈平凹年輕時特別喜愛書法</b></p><p class="ql-block">他的一位朋友經(jīng)常上門求字,賈平凹每次都會贈字給他。沒想到時間一久,這個朋友說話開始變得沒輕沒重。有一次,他拿著賈平凹的贈字嬉笑著說:“以后你一定要成為大作家呀!”賈平凹淡淡地回復(fù):“我就是賣文換煙抽,說不定明天就擱筆了。”沒想到朋友立刻著急地說:“那可不行,那我收藏你這么多字不都毫無價值了嗎?”一句話就把賈平凹?xì)獾闷吒[生煙。賈平凹冷冷地說:“寫不寫是我的自由,你有啥理由干涉我的生活?”自此,賈平凹再也沒有和他來往。俄羅斯作家邦達(dá)列夫說:“人類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邊界感。”當(dāng)人與人失去了應(yīng)有的邊界,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引發(fā)很多社交災(zāi)難。而一段健康持久的人際關(guān)系,往往在于彼此都懂得“熟不逾矩、相交有度”。顏寧和李一諾是清華大學(xué)校友,她們一個是科學(xué)家,一個是女強人。兩人有幾十年的友情,被稱為“中國好閨蜜”。但熟悉她們的人都知道,兩人的愛好其實南轅北轍——顏寧喜歡武俠小說,李一諾卻對此不感興趣;李一諾從不去電影院,但顏寧卻愛看院線大片。盡管兩人品味不同、愛好各異,但她們一提起對方,全是滿滿的贊賞。顏寧去美國任教時,很多人都表示質(zhì)疑;面對眾人的惡意揣測,李一諾立刻站出來支持好姐妹:“她喜歡就好。”李一諾兒女雙全,但顏寧40多歲還未婚未育,有人不懷好意地問李一諾怎么看;她淡淡地反問:“那是她的生活,我們干嘛要瞎操心?”作家特德·姜說,成熟意味著看到差異,但又意識到差異并不重要。這世上永遠(yuǎn)沒有兩片相同的雪花,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與其要求別人和自己保持完全一致,不如學(xué)會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接納差異,才能守住人與人健康的精神邊界。相交有度,才是一段人際關(guān)系最舒服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4,亦舒說:“余生不長,一定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b></p><p class="ql-block">和不舒服的人相處,就像吃了自己最討厭的食物,哪怕一口吐了出去,那種厭惡感依然如鯁在喉。而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我們往往就能深刻體會——什么是同頻共振,什么是彼此滋養(yǎng),什么是親密有間。人與人相處的本質(zhì),說到底,不過是圖一個舒服。人生很長,只有遠(yuǎn)離那些讓你不舒服的人,才能遠(yuǎn)離傷害、情緒安寧;人生很短,只有擁抱那些彼此舒服的關(guān)系,才能身心康泰、輕裝前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阳县|
九龙县|
三明市|
星子县|
甘孜|
上高县|
武义县|
韩城市|
宁武县|
临泉县|
从江县|
瑞安市|
光山县|
武定县|
北安市|
泊头市|
北宁市|
荆州市|
堆龙德庆县|
津南区|
周口市|
镇宁|
平原县|
德庆县|
云浮市|
西华县|
三明市|
绿春县|
夏邑县|
九台市|
酉阳|
社旗县|
柯坪县|
彭山县|
东辽县|
青海省|
新巴尔虎左旗|
柞水县|
安庆市|
泰和县|
昌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