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檳城的姓氏橋,我以為是一座橋來著,實際上它是個有人居住的社區,也僅是統稱,由姓周橋、姓林橋、姓陳橋、姓李橋、姓楊橋及雜姓的平安橋組成的六個聚居地。</p> <p class="ql-block"> 姓周橋距檳城渡輪碼頭不遠。橋是從海邊由淺向深處延伸出去的,不寬,兩米多點,輔著木板,也許時間久了,走上去,足下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木板鋪接之間也不嚴實,可清楚地看到橋下層層細浪。姓周橋遙對著馬六甲海峽東海岸,仔細觀察姓周橋橋面,是用鋼筋水泥柱頂起來的,底部距離黑色的泥灘和綠瑩瑩的海水有兩米左右。橋兩邊各家各戶在劃定范圍建小木屋居住,下面也依橋之法安水泥柱承載,地方大小、屋子樣式按各人能力與愛好而定,千姿百態。屋子大多分里外兩間,約有三四十平方米,房子的建筑材料,有的是木板、有的是水泥、更多的是鍍鋅波紋鐵皮。屋子一棟挨著一棟,排成列,中間的木橋似通行的街巷,一端接著岸邊。</p><p class="ql-block"> 檳城旅游小冊子有介紹著姓氏橋的情況,姓氏橋建造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p> <p class="ql-block"> 一百多年前,中國南方沿海福建、廣東幾省的華人為謀生路,千里迢迢,跨洋蹈海,歷盡艱辛,幾經轉折到馬來亞檳城謀生,絕大部分人從苦力腳夫做起。檳城是一個海島城市,靠近馬六甲海峽東海岸,水陸交通兩便,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商埠,輪船??可下湄浄泵?,須用大量的勞力,這是下南洋討生活卻手無寸鐵的華人最好謀生機會。在那生產力落后時代,搭這些木棧橋具有非正式碼頭功能,是靠人力搬運貨物當時最佳的選擇,為方便工作、生活,那些華人就在棧橋兩邊海灘地各自搭起簡單的小木屋居住,世代相傳至今。由于人員來自五湖四海,魚龍混雜,良莠不分,為爭工時多賺工錢,苦力間惡性爭斗時有發生,嚴重時還發生流血致死人命事件,這時有人提出來,按各姓氏劃海灘而分別經營管理,互不侵犯,各姓氏內公推出有威望的人帶領,有組織地進行勞務經營,設立鄉規民約,皆大歡喜。每一條橋就如一個集體社會,日漸形成固定的居所,其中計有姓周、姓王、姓林、姓陳、姓李、姓楊、姓郭及雜姓的平安橋,以姓周橋規模最大。</p> <p class="ql-block">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姓氏橋方便貨運的歷史作用已經喪失了,有的被城市改造的洪流所淹沒,如姓郭橋及姓王橋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本來馬來西亞政府曾打算把這些落伍于時代的簡陋建筑物統統拆掉,將這里的居民全部移居到規劃的新城去住,但民眾不同意。有俊彥之士,把這姓氏橋的歷史及文化內涵書寫成材料,與馬六甲的炮臺和寶山亭幾個記載著600年歷史的古跡,一起呈報給馬來西亞政府,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嚴格審查,上述兩地合在一起被該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兩城市受到永久性保護,對檳城的旅游業起到極大地促進作用。</p> <p class="ql-block"> 木棧道聯接四方通往一座座木屋,戶戶不一樣,相同的是都收拾得很干凈。微風輕許,沿著木道走向深處,隨性而至,腳下岔道婉婉述說著過去的故事,看得見遠處有條現代化的跨海大橋凌空飛架于浩瀚大海之上,繁忙行駛的車輛溝通了檳榔嶼小島與大陸的聯系,此處幽靜,彼處喧囂,似近又遠,很是奇妙。我們走到一些人家門口,抬頭一望,幾乎各家各戶門外上方,都掛著小銅香爐,燃香點點,祈求著神明保佑平安,還能看見許多人家里擺放著祖宗的牌位,門口貼著福字,紅燈籠高高掛起。橋頭有一座祈福平安的慈濟宮,幾個老人在里面虔誠地頂禮膜拜,這是他們祖先從中國大陸“唐山”帶到這里的風俗習慣,閩粵兩省的民間信仰在這里得到延續。</p><p class="ql-block"> 姓周橋的先人下南洋遷徙檳城,每天在舉目無親的異國他鄉超負荷勞動,對于感恩有著自己獨特的認識,在功成名就時,往往會將其歸因故土庇護、歸因祖先功德、歸因神佑顯靈。憑借自己對中國故鄉的建筑記憶打造出來祠堂、廟宇,不僅形式獨特,且其木雕、石雕、彩繪、灰塑和瓦作等均由清末閩南工匠創作,潮州的木雕加上廣府的泥塑,形態配置正是閩南風格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中式建筑都關于記憶,所有的鄉愁都讓人覺得柔軟,檳城姓氏橋的先民和后人早就把這里當成了“家”,是流動的故鄉,才得以慰藉生活之艱與思鄉之苦。</p> <p class="ql-block"> 透過開著的門窗,客廳里的彩電播放著節目,居民也用上冰箱、微波爐不少現代化家電,但總體上姓氏橋局隅海邊,居住環境不太好,落后于時代的了,檳城政府自然也投入了不少財力,輔設電網,自來水及排污管道,物質條件終究沒法跟陸地房舍相比。我發現堅持要生活在這個前人創業過地方的居民,是一些經濟貧困之人,或者老人。我不清楚他們的選擇對生活是否困擾,其實跟國內舊城改造一樣,有的人愿意移址拆遷、有人喜歡舊地安置,價值觀和理念不同,不能說是誰對是誰錯。不過細看姓周橋的居民,目神還挺優閑自在的,幾個老人坐門前閑話家常,畢竟這里是他們筑起的夢,生活在這碧波萬頃,空氣清新,陽光明媚的環境里,過著與鬧市迥然不同的小橋流水般人家的舒暢生活,民風民俗是淳樸的。</p> <p class="ql-block"> 姓周橋最遠端是條長長的棧橋,懸空伸入海的中央,是最早時上客落貨的碼頭式樣,不少游客在那以美麗的蔚藍海灣、櫛比的形色棚屋為背景拍照。游客多了,橋上居民與時俱進,來到了商業社會,門挨著門開出各種店鋪,吃喝玩樂應有盡有。看著腳下的細波微浪,我不禁疑惑,橋上的居民難道就不怕臺風來襲嗎?太平洋西邊的中國大陸是臺風高發地區,有很多慘痛的教訓,那可是橋塌、房毀、人亡之大事?;貒鴥群蟀俣龋胖獣詸壋沁@里的地理條件獨特,馬六甲海峽近在赤道邊,在北半球臺風季節,熱帶氣旋在這里生成后,向東北方向推移,跨越南中國海,到達菲律賓近海才逐步加大形成臺風,這時臺風已經離檳城很遠很遠了,所以雖是風之源但風不大,這里只有馬六甲海峽里潮水緩緩起、落,根本不會造成威脅,姓氏橋也就歷經一百多年毫發無損地矗立不跨,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到此游覽,形成了馬來西亞獨特的一個景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晋宁县|
玉龙|
英德市|
建阳市|
富裕县|
奉节县|
浮梁县|
中西区|
宣恩县|
河南省|
正定县|
五河县|
胶南市|
高雄县|
南宫市|
辽源市|
建德市|
崇阳县|
揭东县|
平原县|
新蔡县|
海南省|
阿克|
密山市|
天长市|
福鼎市|
宜丰县|
长丰县|
屏南县|
家居|
海原县|
东城区|
沐川县|
潞西市|
丹阳市|
乳山市|
如皋市|
永清县|
中卫市|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