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詩圣杜甫曾有詩曰:“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陽春三月,春光明媚,萬物為之喚醒。春天來了,各種樹樹草草爭相吐芽,為春天增添自己的一抹綠煙而努力著。各種花兒競相綻放吐艷,給美麗的春天扮演著自己應演的角色,也不肯落下步伐。樹影婆娑,鳥兒在枝頭唱歌;彩蝶飛舞于花叢之中,親吻著幽香的花朵;游人沐浴著暖暖的春風,微風和煦,談笑風生,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正如清·高鼎在《村居》詩中曰:“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俗話說: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說明杭州是一個美麗的城市。由于杭州的美麗,自古吸引眾多文人墨客、企業實干家等,來杭州深耕發展,引鳳筑巢。所以杭州城區的角角落落,布滿著許多名人故居。這些故居,猶如璀璨的明珠,閃爍著自身的光芒,彌足珍貴,如同城市的紋理,述說著屬于這個城市的故事。它們蘊藏著猶如一縷縷文明的碎片,并融入該城巿的演變、發展之中,成了該城市的足跡和記憶,文脈及靈魂,為這座城市增添厚重的文化底蘊。今天我要講的“高家花園”,就是這座城市眾多星辰中的其中一顆明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高家花園,座落在杭州巿拱墅區風景街8號,是晚清實業家高懿丞(又名高懿臣)的故居兼私家花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故居,又稱舊宅、老宅,是以前曾經居住過的住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居,每個故居,都有其自身的、說不完的故事,并有念念不忘的情愫所在。但對于名人故居而言,便更有故事可說了,意義非凡。杭州的高家花園,就屬于名人故居之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高家花園建于晚清時期,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百年私家花園,她保留了典型的江南庭院特色,是杭州傳統私家園林向近代、現代園林轉變的代表作之一。其造園藝術仿制蘇州園林的精巧別致,顯現了典型的江南園林的特色,玲瓏剔透,雅致清幽。2013年,高家花園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進園的大門上面,掛著棕色為底,藍色大字的“高家花園”匾額,落款是“西泠宋濤”,未記年,可見此匾額為西泠印社社員宋濤先生所書。宋先生的書法,是學書法大師沙孟海先生一路的,有沙體的脈絡在里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匾額的兩旁,掛著木刻對聯:“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黑底金字,楷書,但無落款和記年。書法寫得很好,不知書家是誰?看來該書法家不喜張揚,為人低調,點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此對聯,出自明·文徵明的《拙政園圖詠》詩。意思是說:只有我,在憐惜像這樣的人間仙境,竟然沒有車馬,但確實有山林,隱藏在該處城市之中。使人不得不愛上這樣沒有車馬喧囂的佳境,也不得不相信城市中,也有如此靜謐的山林可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門口一對石獅子立于大門的兩側,憨態可掬。門前的道地對面,是一個大型照壁,有“春色滿園”的磚雕一幅,鑲嵌在該照壁中。照壁前放著仿古石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進了大門,是一幅如畫小景,一瓶一幾,放在門楣正中,兩柱間鏤空門窗正好框入背后小山坡上的植皮綠景。大門的左右兩側均是長廊,也是進入高家花園的必由之路,內有水池、九曲橋、假山、太湖石、南華樓、愛日樓等組成。沿長廊而行觀看,墻上掛有原“通益公紗廠”和該廠逐漸演變成“杭州第一棉紡織廠”的歷史圖文。主人高懿丞的青銅像,立于該長廊圖文前的花園中。銅像表情嚴肅,目光堅毅,兩手握著“通益公紗??”字樣的厚厚賬冊,一看就是一位腳踏實地的實干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園子中間疊土為山,有石徑可上,曲徑通幽。山上假山、太湖石數座,花草茂盛,古木參天。園子正中的建筑物是南華樓,民國風格,青磚黛瓦,飛檐翹角,仿佛似民國時期氣質高雅的佳人;南華樓旁是愛日樓,四坡頂式的單層西洋建筑,與南華樓交相映襯;山坡下為一潭水池,曲橋石欄,頗有古意;池邊花草蓁蓁,一片新綠;兩棵楓樹嫰芽初現,一樹山茶盛放著碗大的紅色花朵,生機勃勃,似有萬綠叢中一點紅之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現南華樓已開辟為畫室和茶館,里面掛有高雅的書畫作品,藝術氛圍濃郁。畫室的女主人介紹說:“她們在這里舉行定期的書畫聯誼創作活動,如游客有興趣,可預約參加”。另外,茶館內可品茗小憩,觀景閑聊,讓人流連忘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游客參觀高家花園是免費的,可賞可游。如果參加書畫活動和在茶館內喝茶,那就要另行收費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高家花園主人高懿丞簡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高家花園主人高懿丞(1862–1946),又名高懿臣、高鳳德、高復生,系安徽合肥高姓后人。為李鴻章的遠房親戚,是上海機器織布局創建人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03年8月,高懿丞受李鴻章之子李經方之托,沿著京杭大運河的拱宸橋西面,接手南潯富商創建的“通益公紗廠”。因當時通益公紗廠瀕臨破產,李經方盤下該廠后,委托精通業務的高懿丞以參股的方式,當上了通益公紗廠的老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14年,經董事會同意,高懿丞募集資金組建“鼎新紡織股份公司”,并以租賃的方式使用通益公紗廠。同年七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西方列強都卷入到戰爭的漩渦之中,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侵略,從而給中國的民族工業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此時高懿丞抓住時機,大力發展生產,將新上馬的鼎新紗廠開足馬力,生產轟轟烈烈,此時的高懿丞在鼎新紗廠賺到了大錢。由于企業改制的大權掌握在高懿丞手中,在1917年,雄心勃勃的他從國外買進110臺電動布機,這樣他的鼎新紗廠就成了當時杭州最早使用電動布機的廠家,利潤也相當豐厚,賺得盆滿缽滿,高懿丞就成了杭州的巨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發跡后高懿丞老板在紗廠的北面買下20畝地,并營造高家花園。當時有10多幢樓房,中西合璧,畫梁雕棟,一派富麗堂皇之象,花園、假山、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等,蔚為壯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46年,高懿丞在上海逝死,走完了他85年的輝煌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歲月滄桑,歷史更迭。解放后,該廠公私合營,擴資增產,并幾易廠名。社會在發展,根據工業發展的需要,在1977年更名為“杭州第一棉紡織廠”。2000年后,杭州第一棉紡織廠遷址他處,有了新的發展,留下的老廠房作為工業歷史遺址,成為拱宸橋西面歷史街區的開放式博物館群落成員之一,供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參觀、欣賞、游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高懿丞雖然不是浙江人,但他是一位企業家、實干家,不遠萬里來到浙江創業,給浙江紡織事業的發展開創了先河,并作出了貢獻。雖然現在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但對于作出過貢獻的有功之臣,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永遠受人尊敬、傳頌,高山仰止,并在歷史上記上濃重的一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手機攝影、文字組織、編輯制作:壽楚。</i></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州市|
错那县|
淮安市|
城市|
靖西县|
宣城市|
闻喜县|
古交市|
通城县|
曲松县|
金门县|
休宁县|
湘乡市|
浦县|
康马县|
澄城县|
大同市|
固阳县|
东丰县|
讷河市|
榆树市|
彭水|
五莲县|
靖安县|
安图县|
奉贤区|
迁安市|
绥德县|
武鸣县|
平原县|
岳西县|
石景山区|
政和县|
武隆县|
浮山县|
新平|
班戈县|
蕲春县|
鸡西市|
道真|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