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佛宮寺釋迦塔又稱應縣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縣佛宮寺內,始建于遼清寧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 </p><p class="ql-block">佛宮寺釋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徑30.27米,總重量為7400多噸,主體使用材料為華北落葉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達上萬立方米。整個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兩層,下層為正方形,上層為八角形。塔身呈現八角形,外觀五層六檐,實為明五暗四九層塔 </p><p class="ql-block">佛宮寺釋迦塔是現存世界木結構建設史上較典型的實例,中國建筑發展上較有價值的坐標,抗震避雷等科學領域研究的知識寶庫,考證一個時代經濟文化發展的一部“史典” </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佛宮寺釋迦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p> <p class="ql-block">佛宮寺釋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徑30.27米,總重量為7400多噸,主體使用材料為華北落葉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達上萬立方米。整個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兩層,下層為正方形,上層為八角形。塔身呈現八角形,外觀五層六檐,實為明五暗四九層塔 結構九層,其中有四個結構層為平坐層,也稱為“暗層”,夾在各明層之間,是一個中空的雙層環狀結構。在平坐層內柱子之間和內、外角柱之間架設不同方向的斜撐,形成桁架結構,有如一層剛性加強層,有效地增強了木塔整體結構的強度。中空的部分增加了明層的凈空高度,以便安置較高大佛像。其余五層為明層,每層都供奉佛像,除首層供奉的釋迦牟尼金身坐像高達11米外,其上四層佛像尺度相對較小。全塔共使用400余攢不同類型的斗拱,平面則采取內、外兩圈八邊形立柱,內圈主柱8根,外圈主柱24根,形成內外雙層套筒式的平面結構。內柱環繞的空間是佛堂,內外柱之間的空間稱為外槽,是供朝拜禮佛活動的通道,稱為外槽。外槽外面是各層出挑的平坐,外槽內由扶梯可供上下 </p> <p class="ql-block">佛宮寺釋迦塔建于遼代,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構塔式建筑。該塔整體架構所用全為木材,沒用一根鐵釘,全塔斗拱眾多,被稱為“中國古建筑斗拱博物館”,是中國古典高層木結構的典型實例。 </p><p class="ql-block">佛宮寺釋迦塔是由“重樓”發展而來,它不同于一般樓閣之處,僅只結頂一層屋面用攢尖頂,并于其上建塔剎。這種樓閣式,每一層均具有組成單層殿堂的三個部分,即階基(或平坐)、屋身和屋面。五層塔即將這三個部分重復五次。因此,這一形式的自身,就已確定了若干相似的節奏的一再顯現,構成了全部立面的和諧韻律。六層檐、四層平坐,由于適應每一層的不同高度、開間、進深和出檐等不同情況,使用了幾十種斗拱。充分顯示出斗拱在此種結構體系中的重要性,及共在應用上的靈活性 </p><p class="ql-block">該塔體積龐大,出檐及平座寬厚,造型頗顯雄偉華麗,出檐長度逐層減縮,華拱與下昂高度相應調整,與整體輪廓線的節奏相適合,亦使檐下構件避免了重復。斗拱樣式約有60余種,規格、手法變化多。特別是第一層柱高等于二、三、四層柱高與斗拱、平座高度的總和,而塔的總高度又等于第二層外圍柱內接圓的周長。這種設計安排的幾何對位,產生了有規律的立面分割,使結構與審美結合起來。 </p> <p class="ql-block">佛宮寺釋迦塔現存彩塑共計34尊。其中各層佛像12尊、菩薩12尊、力士8尊、菩薩奴2尊。另還有菩薩坐騎獅、象、馬、大鵬金翅鳥等各種神獸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宁县|
沧源|
竹山县|
华安县|
姚安县|
六安市|
山西省|
吴旗县|
壤塘县|
济源市|
阜宁县|
苍溪县|
曲阳县|
普宁市|
涞源县|
兴和县|
稻城县|
南和县|
鲁山县|
精河县|
扬州市|
石台县|
广南县|
阳高县|
土默特右旗|
靖远县|
定襄县|
双鸭山市|
郸城县|
贺州市|
蓝田县|
静海县|
睢宁县|
葫芦岛市|
衡山县|
大邑县|
南江县|
汉阴县|
内丘县|
伊吾县|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