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最后的紋面女

向霞

<p class="ql-block">她們是什么民族?她們住在哪?她們為什么要紋面?從各種媒體看到紋面女的照片,無數疑問涌上心頭,于是便踏上了探訪紋面女之路</p> <p class="ql-block">我國西南邊陲有兩座大山——高黎貢山和擔當力卡山</p> <p class="ql-block">這兩座大山之間奔流著一條翡翠般的河流——獨龍江,獨龍江兩岸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獨龍族,封面的紋面女就是獨龍族人</p> <p class="ql-block">兩座大山和一條大江養育了獨龍族人民,但也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天然障礙,把他們封閉在深山老林中與世隔絕</p> <p class="ql-block">獨龍江東側的高黎貢山隔斷了獨龍族與祖國其他民族的交往,西側的擔當力卡山阻擋了他們與緬甸人民的溝通,造成了李白稱之為“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蜀道難》)的狀況</p> <p class="ql-block">沒修路之前,除了攀巖高超的獵手,幾乎無人能走出大山。閉塞的地理環境,使這個古老民族成為血統最純正的華夏族人,同時也成為全國發展最慢、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新中國成立前,整個獨龍族只有1700多人,現在也不過8000來人</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來,獨龍族固守著人類社會的雛形和那時的生活方式。山外已經過幾種社會形態的更替,而獨龍族卻依然生活在原始社會狀態下,依然觀天記時、結繩記事、刀耕火種、狩獵采摘,依然男耕女織、平均分配、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由此,人們稱他們為“太古之民”</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解放軍來到這里,感覺仿佛穿越時空進入到原始社會。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對獨龍族的生存狀況非常重視。1952年,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他們為“獨龍族”。獨龍族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成為“一步越千年”的“直過民族”</p> <p class="ql-block">獨龍族人民雖然一步跨入社會主義,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仍然處于“隔岸談話聽得見,見面握手走三天”“出門靠溜索,種地靠攀巖”的生活狀態。召集鄉親們開會,只能放炮通知。解決這種落后狀態,唯有劈山修路(圖為溜索)</p> <p class="ql-block">在陡峭的高黎貢山修路談何容易!高黎貢山地質復雜,高山河流密布,氣候變化多端,自然災害頻發,筑路的機械設備運不進去,施工全靠人扛馬馱,最險要的地段還要冒著生命危險溜索運送</p> <p class="ql-block">為了讓獨龍族人民徹底從貧困中走出來,1956年--1964年,黨和政府帶領人民群眾用了8年的時間,修筑了一條人馬驛道</p> <p class="ql-block">人馬驛道雖然打通了獨龍族人民走出大山的通道,但是一切物資全靠人扛馬馱仍然不能解決溫飽問題。據說,在這條人馬驛道上累死的騾馬就有2000多匹。黨中央決定,必須修一條能通汽車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1995年7月1日,獨龍江公路開始修建,1999年9月9日,第一輛汽車披紅掛彩地開進獨龍江鄉,獨龍族人民從此可以坐上汽車在大山中進進出出</p> <p class="ql-block">盡管有了公路,但仍然解決不了半年大雪封山不能通行的頑癥。為此,中央決定,在高黎貢山的雪線下修筑一條長6680米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為了解決落石和水沖路段的問題,工程技術人員采用修棚洞的方法,確保了行車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棚洞把“瀑布洗車”的危險路段變成了“水簾穿洞”的安全路段,這樣的“水簾洞”也成為高黎貢山的奇特景觀。2014年4月,獨龍江隧道成功穿越高黎貢山,創造了高海拔穿雪山的奇跡,也結束了獨龍江公路每年只能半年通車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從1956年開始修建人馬驛道到2014年獨龍江公路升級工程結束,60多年的開拓,60多年的奮斗,60多年的堅持,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完成了“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承諾(圖中紅旗上的文字是習近平的賀信)</p> <p class="ql-block">獨龍江公路雖然全年能通車,但是5128米的海拔和4368米的垂直落差,仍讓這條公路險象環生。僅長79.9公里的道路,大大小小的轉彎就有794個,創下了全國公路“轉彎”之最。“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p> <p class="ql-block">險峻的道路總是與無限風光相伴。隨著汽車在高黎貢山上盤旋,路邊的植被也在不斷地變化。海拔2000米時,是郁郁蔥蔥的闊葉林帶;海拔3000米時,是高大、挺拔、粗壯的冷杉林帶,海拔3800米以上,便是惟余莽莽的冰川雪峰</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的美景目不暇接,有奇峰怪石,有峽谷絕壁</p> <p class="ql-block">有淙淙溪水,有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可謂步步驚心,步步驚艷</p> <p class="ql-block">在諸多美景中,最令我著迷的是處于闊葉林帶的“大樹杜鵑”。它是一切杜鵑花的老祖宗,也是杜鵑花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平日我們看見的杜鵑花大多屬于灌木,養在花圃、花盆里。高黎貢山的杜鵑花長在大樹上,屬于喬木</p> <p class="ql-block">大樹杜鵑盛開時就像櫻花、梨花、桃花、玉蘭花那樣一樹一樹的,千簇萬簇開滿了整個樹冠</p> <p class="ql-block">3月的高黎貢山杜鵑花盛開,白色的、粉色的、胭脂紅色的,星星點點地開在萬綠叢中。雖無人喝彩,卻依然我行我素地爭奇斗艷</p> <p class="ql-block">見過人工栽培的杜鵑花圃,也見過漫山遍野盛開的野生杜鵑花,唯獨高黎貢山的杜鵑花讓我感到雍容華貴、凄美冷艷,仿若天仙、燦若云霞</p> <p class="ql-block">汽車向上盤旋到千秋洛神樹樁觀景臺時,已到達海拔4200米的高度。原以為海拔這么高的地方,應該只有類似苔蘚一樣的植物,沒想到這里依然郁郁蔥蔥,生氣勃勃。盡管沒有了大樹杜鵑的蹤影,但鐵衫、云杉、青岡、箭竹,以及各種雜草仍能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地茂密生長</p> <p class="ql-block">環顧觀景臺四周,幾株高大的云南鐵杉閃電般地闖入了我的眼球。只見它們沖天而立,傲視群樹,雖已褪去綠色,枯萎凋零,但烏黑的樹干卻更顯其剛正不<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鐵</span>骨錚錚的品格。當地人視鐵衫為神樹,視死而不倒的樹干為神樹樁</p> <p class="ql-block">翻過千秋洛,穿過獨龍江隧道就到了獨龍江鄉。獨龍江鄉有96個自然村,我們走訪了兩個——龍元村和普卡旺村</p> <p class="ql-block">龍元村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一般被稱為“世外桃源”的地方,只是因為人少靜謐,有“桃”沒“桃”無所謂。元龍村則不然,不僅人少靜謐,而且桃花滿園。</p> <p class="ql-block">春天的龍元村桃花綻放得熱烈又奔放,整個村寨仿佛浸泡在粉紅色的海洋中。兩千多年前,《詩經》就用“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詩句,展現出一幅華夏先民的生活場景,唐詩宋詞中描寫山野村落桃花掩映的名句更是數不勝數。也許,用桃花裝點家鄉才是我國古村寨應有的風貌</p> <p class="ql-block">龍元村住著一名紋面女,她的名字叫江貴清。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獨龍族就有了給女孩紋面的陋習。女孩大約在12歲至16歲時,父母會找人在她們的臉上紋出蝴蝶或樹葉的圖案</p> <p class="ql-block">江貴清告訴我,她今年85歲,16歲時被紋面,臉上紋的是楓葉圖案。紋面時很疼,之后眼睛、嘴巴都會腫好幾天。說時,滿臉都是痛苦的表情。如果沒有紋面,她應該是“人面桃花相映紅”般的美</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60年代,獨龍族終止了婦女紋面的陋習,現在活著的紋面女不足30人,而且她們之中最年輕的也70多歲了。隨著歲月的流逝,紋面女終將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p> <p class="ql-block">離開龍元村,我們又走訪了普卡旺村</p> <p class="ql-block">獨龍族人歷來是依山結寨,住木楞房或竹篾房。在脫貧攻堅戰中,國家出資在宜居的地方修建了安置房,讓原來住在高山上的村民搬遷居住</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普卡旺村,房屋成行成列,各項設施比較健全。衛生間、停車場、步道、吊橋一應俱全</p> <p class="ql-block">在普卡旺村,我們走訪了一戶村民。男主人叫普清華,女主人叫臘秀玢。臘秀玢是村里的“優秀婦女”。他倆養育了一兒一女,兒子已工作,女兒還在讀書。是幸福指數很高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普清華家的房屋面積不大,兩室一廳一廚一衛,非常標準化的設計。電視、冰箱、沙發等電器家具的擺設與現代家庭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唯獨廚房與我們不同,多了一個“火塘”。廚房里已有電磁爐,為什么還要架個火塘?看到我一臉的不解,普清華很認真地說:“有火塘才有家。”火塘的火好像從未熄滅,上面吊的水壺一直吱吱地吐著白氣</p> <p class="ql-block">燃燒的火塘一下讓我穿越千年,回到了獨龍族的從前。原以為,經過幾十年的緊追慢趕,獨龍族人的生活方式已與其他民族相差無幾,其實不然,短短的幾十年根本不足以改變他們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識,雖然一步越千年,但融化在血液里的民族習慣并沒改變</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來,獨龍族一直以火塘為家庭單位 。一個火塘就是一個家庭,火塘在家庭在,火塘沒了家庭也就沒了。獨龍族人視火塘為命根,生活條件再怎么變,火塘也不能變。安置房的設計人員什么都考慮到了,偏偏忽略了獨龍族人這個最基本的需求,搞得廚房不倫不類,很不適用</p> <p class="ql-block">問及普清華家庭情況,他頓時喜笑顏開地告訴我們,國家按人頭給獨龍族人每年補助2800元,除此之外,還給留在家鄉的成年人安排工作(圖為普清華父子)</p> <p class="ql-block">普清華本人是護林員,兒子是水質監測員,妻子是村里的保潔員,一個未成年的女兒還在讀書</p> <p class="ql-block">工作之余,他們會上山種草果(男孩子籃子中的小果,是一種香料),每年收獲的草果能賣幾萬元。從食不果腹到豐衣足食,從攀巖溜索到乘車出行,獨龍族人民的生活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獨龍族人民的安居樂業,客觀上為全國人民的安居樂業奠定了基礎。獨龍鄉與緬甸交界,國境線長達97.3公里,獨龍族人的居住實際就是守邊保國</p> <p class="ql-block">從守邊的效果看,一個獨龍族人就是一個士兵,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哨所,一個村寨就是一座堡壘</p> <p class="ql-block">基于上述認識,回頭再看黨和各級政府幫助獨龍族人民脫貧致富所做的工作,倍感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非常值得的。獨龍族的幸福安康,就是全國人民的幸福安康,看似為了“山那邊”,實則也是為了“山這邊”</p> <p class="ql-block">謝謝觀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汕尾市| 雅江县| 南平市| 贵港市| 宿松县| 浪卡子县| 建宁县| 贞丰县| 新河县| 江都市| 保靖县| 望谟县| 郁南县| 遂宁市| 苍溪县| 阳东县| 垦利县| 德州市| 胶南市| 高安市| 玉山县| 乌兰浩特市| 安乡县| 洞口县| 宁德市| 肇州县| 洮南市| 扎赉特旗| 乌兰浩特市| 新河县| 万源市| 兴业县| 句容市| 同仁县| 三江| 丁青县| 雅安市| 长春市| 澎湖县| 潮安县| 勃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