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在地方考察時首提“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同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明確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苯衲甑恼ぷ鲌蟾嫣岢?024年政府工作任務的第一項就是“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無疑事關我國能否順利推進與實現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意義十分重大,任務十分緊迫。</p><p class="ql-block">國際方面,從ChatGPT爆火,到OpenAI最新發布的Sora出圈,再到英偉達公司憑借GPU在市場上受到追捧,最近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與產業創新熱點不斷,背后的新質生產力發展規律值得我們研究借鑒。新質生產力究竟怎么“上新”?如何準確理解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進而有效發展新質生產力?國內外在新質生產力形成發展方面有哪些寶貴經驗和可遵循的規律?這既是理論命題,也是現實之問。</p><p class="ql-block"><b>科學準確理解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b></p><p class="ql-block">關于新質生產力的定義,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边@一重要論述,深刻指明了新質生產力的特征、基本內涵、核心標志、特點、關鍵、本質等基本理論問題,為我們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重要指導和根本遵循。</p><p class="ql-block">新質生產力之“新”,既不是新在特定技術,也不是新在特定產業,而是新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有機結合,重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需要注意的是,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主導,但并不簡單等同于科技創新,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也不完全等于抓科技創新。新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背景下,新質生產力在創新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新質生產力更強調技術的革命性、顛覆性突破,而不是一般的漸進性創新。因而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更注重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因此,注重實現技術革命性突破,不滿足這些條件就只是一般性創新,就不是新質生產力所強調的創新。新質生產力更強調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創新,而不是一般的技術創新?,F階段,新質生產力就是以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以“算力”為代表的新型生產力。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企業不一定是技術上最領先的企業,但一定是在新技術應用方面取得成功,并實現了產業化。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完全等同于抓科技創新。許多實際案例表明,某項或多項科技的一時領先,并不一定能夠給一些國家和地區帶來經濟的持續繁榮與領先。新質生產力更強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相結合。如20世紀80年代,美國中部傳統工業區的科技水平和東西海岸差距不大,但是僅一代人的時間,由于前者沒趕上IT產業和生物制藥產業的發展機會,今天已經完全落伍了。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及時將世界范圍內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本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數智化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要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抓手,以培育新產業為支撐。</p><p class="ql-block">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開辟新賽道、增強新動能、塑造新優勢。新質生產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載體,但并不等于某些產業本身。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簡單布局某些特定產業,而是不斷形成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進而不斷開辟新賽道、增強新動能、塑造新優勢,這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義。我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地區要想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就必須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通過把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使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相結合,不斷開辟新賽道、增強新動能、塑造新優勢,進而形成國家和區域發展的可持續競爭力。</p> <p class="ql-block">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要使人工智能等新的科技和各種產業加速融合,使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著力推動我國產業躍升。通過發展新產業新業態開辟新賽道,通過開辟新賽道增強新動能,通過增強新動能塑造新優勢。當前各地都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并取得良好成效。但需要注意的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避免一擁而上和同質化。各地各部門和各類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優勢來選擇發展哪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如果脫離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則,以各種行政手段強行推動某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可能會導致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產能過剩,進而迫使市場陷入內卷。這種情況下不僅不會發展新質生產力,反而可能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嚴重的消極作用。</p><p class="ql-block">此外,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簡單理解為淘汰傳統產業,相反發展新質生產力與發展傳統產業并不矛盾。一方面,傳統產業平穩發展在穩就業、穩增長乃至確保產業安全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傳統產業不僅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有基礎性的支撐作用,而且可以轉化為新興產業,通過科技賦能,成為新質生產力重要載體。抓新質生產力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抓傳統產業的升級和提質增效,使其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p><p class="ql-block"><b>加快形成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b></p><p class="ql-block">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于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構建新型生產關系。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強調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這就要求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包括新型分配關系、新型消費關系、新型流通與交換關系、新型所有制結構等。具體而言,就是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形成統一大市場,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基礎上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關系,加快現代流通體系和新型消費體系建設。總之,改革創新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當前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p><p class="ql-block">首先,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和評價體系,大力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調融合發展,實現“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協同育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關鍵是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為此,必須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通過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一批動手能力強、有好奇心、有使命感的拔尖創新人才。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弘揚企業家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因此要鼓勵創新創業和基于興趣的研究與探索,倡導首創精神和原創精神,激發科學家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與環境。為此,要打破目前高校和產業脫節的現象,促進產學研用合作,鼓勵專家學者和高校教師理論聯系實際,把更多優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人才評價方面要進一步破“五唯”。相關部門要通過更加科學合理的機制和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創業,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p> <p class="ql-block">其次,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特別是企業的活力,打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降低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和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發展新質生產力,主體是企業,特別是創新創業型企業,即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實踐表明,新質生產力發展成功的國家和地區必須是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同時發揮作用。一般而言,那些已經能夠盈利的,或者在短期內能夠盈利的科技研發,交給企業、交給市場為宜,而對于那些意義重大且很明確,但暫時看不到市場前景的科技研發項目,則需要政府適當予以扶持。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作為一種新興產業,起初政府支持和引導政策無疑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但后來主要是企業自主研發和參與市場競爭的結果。只有從政府讓做,到企業自己想做,新質生產力發展才能具有可持續性。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要求進一步落實下來,使其平等獲得要素和資源,在公平競爭中加強合作與協同創新。</p><p class="ql-block">此外,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企業家和科學家有國籍,科學和產業卻很難有國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等于封閉自守、閉門造車。恰恰相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只有建立在高水平對外交流合作和開闊的國際視野基礎上才能更好實現。當前一些國家在人工智能、5G、芯片等領域對我國部分企業和產業進行單邊制裁和打壓,試圖搞“小院高墻”“脫鉤斷鏈”,實踐證明這并不能阻擋像華為一樣的優秀企業前進的步伐,只會阻礙全球科技進步。越是這樣,我們越要以開放的姿態、開放的胸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共享資源、共享市場、共享技術創新成果,讓以綠色創新、數字創新、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造福全人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來源:湖南日報2024-03-08</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作者:李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責任編輯:梁瑞</b></p><p class="ql-block">(作者系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城县|
龙山县|
永登县|
泾川县|
鹤庆县|
久治县|
乐清市|
南溪县|
沙田区|
抚宁县|
新乡县|
巧家县|
沁水县|
鹤山市|
岚皋县|
旅游|
富锦市|
保康县|
思南县|
彰化市|
吕梁市|
望江县|
河南省|
阳江市|
武定县|
康乐县|
密云县|
左云县|
安平县|
稷山县|
拉萨市|
吉水县|
固镇县|
拜泉县|
牙克石市|
龙江县|
临洮县|
荥阳市|
兰坪|
博乐市|
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