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世紀50年代,由于世界局勢的變化,我國全面倒向前蘇聯。不論軍政體系,經濟結構,還是文化、教育、衛生體系完全復制其體系。在當時,我國遭受西方的全面封鎖的狀況下,對于一片空白的中國工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到了80代我國推行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同時文化、教育、醫療向西方學習,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p><p class="ql-block"> 蘇聯曾經是我國的樣板,它經過解體后的陣痛,國力大幅度下降。俄羅斯繼承前蘇聯的大部分遺產,它擁有豐富的能源和優良的耕地。</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中國和沙俄交往歷史: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1858年5月28日),在沙俄的武力脅迫下,奕山與穆拉維約夫在璦琿城簽訂了《璦琿條約》,共有滿、蒙、俄三種文本。條約內容雖然只有三條,但它卻給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造成了巨大損害。</p><p class="ql-block"> 現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兩個都是我國的友好國家,只能勸和,不過很難。一個盲目跟風西方,作死自己。另一個擴張野心勃勃,趁機謀求一國私利。不過,從法理來看,侵略別國就和強盜無異。</p><p class="ql-block"> 國際地緣政治博弈無處不在,要獨善其身,非常困難。中國老百姓就喜歡關心國家大事,因為,上世紀積貧積弱的中國老百姓受盡了苦難。</p><p class="ql-block"> 我們到俄羅斯主要是領略其美麗的風光和建筑,感受俄羅斯文化。重溫曾經給我們的父輩及自己影響一生的音樂、美術、芭蕾舞。也觀察一下它的社會和人文狀況。</p> <p class="ql-block">從廈門—北京—摩爾曼斯克,飛了一天的時間,和北京時差5小時。因為大鵝海關柜臺少,排了好久的隊。入境官審核非常久而且嚴格,每個人幾乎要5-6分鐘。入關后,因為國內許多銀行網點都沒有盧布可換,急匆匆到機場外匯兌換點換幣,1:7,我們認為官方可靠。登上旅游車,問導游匯率,沒有想到導游說可以1:13給我們。當頭一棒悶棍。后來查一下我們國家牌價1:12.8。</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抵達摩爾曼斯克,一位俄羅斯的導游兼司機,非常熱情。非常熱衷于介紹摩爾曼斯克是座英雄的城市,前蘇聯12坐英雄城市之一。把有意義的建筑物和紀念碑一一介紹,摩爾曼斯克有許多雕塑和紀念碑,二戰期間在抗擊納粹進攻中,堅持了40個月,最后取得勝利,這是他們的驕傲。</p><p class="ql-block"> 摩爾曼斯克港為北極地區唯一不凍的天然良港。它是俄羅斯最大的漁港和北方最大的商港,是北冰洋考察站的前進基地和北方諸島的后方基地。</p> <p class="ql-block">酒店早餐頗豐盛,三文魚赤身和鹽水牛舌任意加量。</p> <p class="ql-block"> 基諾夫的雕像。曾經是蘇共二號人物,1931年被刺殺身亡。而這位刺客在此前,已經2次暗殺未遂而未進行監控,最后刺殺成功,被關進“瘋人院”。雖然已經是歷史之謎。導游認為是斯大林干的,也是多數俄羅斯人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這位俄羅斯地導可是個熱心人,主動帶我們到許多地方走走看看。他會英語,一路上不停地講解。我問他一個比較“中國化”的問題:“怎樣看待戈爾巴喬夫?”。他停頓片刻,說:戈爾巴喬夫是位好人,但是,不是一位好的領袖。在發展的過程,沒有跟上時代,沒有做出應該做的事情。一路上指著各類房子,斯大林時期的、赫魯曉夫時期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到我們一路拍喜歡雪景,他說“我帶你們去過雪景好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從山頂往下望去,層層疊疊的雪景。近處一片樹林,遠處是工廠企業,更遠處是海洋和港口。不論地面還是樹枝都堆滿厚厚的積雪。陣風掠過枝干,積雪時而成片從枝干跌落,時而化成粉末輕舞飛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天,晴朗的天空,使得太陽格外刺眼,暖暖的陽光,照射在身體上,稍微緩解一些寒冷。樹上的冰凌,因為光折射,一閃一亮,恰如萬花筒的變化。隨著時間推移,太陽光亮漸弱 ,像個蛋黃,最后變紅,徐徐落下,余暉灑滿大地,把冰雪染得金燦燦。</p> <p class="ql-block">俄羅斯餐里,這種算是好吃的。</p><p class="ql-block">問過導游,俄羅斯的物價在戰爭后上漲一倍。我們到各超市看價格或買東西,都比國內貴。而他們普通員工的平均收入是我們的2/3左右。</p> <p class="ql-block"> 據報當天晚上有極光,導游開車把我們拉到觀察點附近一飯店,吃完飯坐等佳音。可能是一路趕路,沒有好好休息,到了晚上9點,大家都疲乏不堪。可是,回想起在芬蘭、冰島多處都沒有看到,還是硬挺著。熬到晚上11點多,實在是人困馬乏了。極光獵手和導游都認為極光爆發機會不大了。鎩羽而歸,開車回酒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然而,第二天早上起床,其他旅游團通報,在凌晨一點左右,見到極光爆發。啊!差點捶胸頓足。</p> <p class="ql-block">在行駛往極光小鎮捷里別爾卡的途中,見到一處非常美的雪地。</p><p class="ql-block">俄羅斯的路上,從來沒有見到汽車加塞或插隊。對于行人充分的禮讓。在路上,盡管相互不認識,遇到車故障,都會主動停車幫忙。富有同情心和愛心。</p> <p class="ql-block">忽然,從灌木叢里跑出一只紅狐貍,引起大家的圍觀。很快地,它消失得無影無蹤。</p> <p class="ql-block">途中,還意外看到日暈的景象,很難得。</p> <p class="ql-block">人生沒有終點,只有不斷地掙扎。</p> <p class="ql-block"> 到了捷里別爾卡小鎮,海風夾雜著冰雪,一陣陣刮過來,臉夾皮膚格外刺痛。望遠看過去,白雪皚皚,霧氣朦朧。對岸的房屋時隱時現,忽明忽暗。海面在日照下不斷冒出水蒸氣,不斷地升騰起伏、搖擺飄蕩,好似蘆葦的花絮,隨風而逝。這也是一種美,一種蕭瑟的美。</p> <p class="ql-block">引用網上的一段介紹:這里是已深入北極圈?圈?內三百多公里的俄羅斯????的捷里別爾卡小鎮,這里曾經生活過很多的漁民而且經營得非常興旺,但是到了1960年年代,隨著捷里別爾卡的漁業的逐漸遷移,這里就被停放了許多在北冰洋失事的船舶,它顯得非常獨特和孤寂,被世人稱為“船舶的墓地。這里也是奧斯卡提名外語影片《利維坦》的取景地,隨著電影的宣傳,寧靜的小鎮成了各地游客從事冰雪運動和觀賞北極光的新去處。</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中午,第一次吃俄羅斯漢堡,還不錯。昨天晚上沒有看到極光,“化悲痛為食欲”。也為晚上做點能量儲備。</p> <p class="ql-block">晚上六時許,正準備用晚餐,有人喊極光出現了,不顧一切,連忙跑出門口,肉眼可見極光就出現在上空,用手機都可以拍到。</p> <p class="ql-block"> 不吃晚飯了,立刻集合,開車駛向空曠、寬闊的荒地。地導駕輕就熟,不一會兒就到達。已經來了不少看客。由于沒有光污染,特別適合拍攝。剛落地不久,極光大爆發,手忙腳亂地架設三角架和相機。戴手套在一些環節是無法操作的。在接近零下30°的晚上,沒有一會兒,手都凍僵。</p><p class="ql-block"> 太震撼了,在漆黑一片的天際,漸漸地閃耀出碧綠的光芒,橫跨整個天宇。像絲綢,順滑綿密,柔媚無比;像霓虹,變幻莫測,稍縱即逝。</p><p class="ql-block"> 平生第一次看到,心滿意足了,也圓了多年追光之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原來計劃4天放在極光小鎮恭迎極光,目標提前實現了。想修改計劃,把一些時間挪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但是,困難重重,要改簽機票、火車票和酒店。聯系多時,最后根據可以訂到的酒店決定在捷里別爾卡多住一天,再回摩爾曼斯克。</p> <p class="ql-block">在積雪的加持下,平常不起眼的小屋,都顯得別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 我們要乘坐當地的捕魚船出海了,沒有寫錯,是正宗的捕魚船。出海前,邊防部隊要驗證護照和臨時居住證。</p><p class="ql-block"> 下午4點是最后一批出海,潮水處于低汐狀態,漁船和碼頭落差3-4米,要攀爬鐵扶梯上下,沒有任何防護。況且,那么寒冷,金屬面上結冰。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設想。一些女生極為害怕。待別人操作順當后,在他人的鼓勵下,才完成上下船。說實在的,極其不規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幾個人坐在船艙里頭,空氣很悶,帶有點汽油味,非常不舒服。大家紛紛爬到甲板上。盡管海風刺骨,總比空氣污濁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漁民非常有經驗,開船1小時左右,就到鯨的聚集區域。什么類型的鯨我不懂。資料顯示,北極圈的鯨有3類:白鯨、弓頭鯨、獨角鯨。看形態,我們遇到的應該是弓頭鯨。弓頭鯨非常調皮,會在漁船旁邊嬉戲,而不會撞擊漁船。</p><p class="ql-block"> 圓滿完成北極圈的初心,滿意而歸。</p> <p class="ql-block"> 次日,雖然摩爾曼斯克城市酒店無法安排,聯系上一家私人山莊后,我們還是決定立刻回城,極光小鎮實在太冷了。一路上陽光明媚,風光綺麗。</p><p class="ql-block"> 后來的情況也說明我們的決定是無比的正確。在離開小鎮后第二,天氣變化,大雪封路,無法通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路途用了5個小時,到達山莊,住宿條件比極光小鎮好不少。</p><p class="ql-block"> 美美睡一覺。一早,霞光萬道,同伴們都去飛無人機了。我端著相機漫步山莊,尋找中意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就在我東瞧瞧、西逛逛時,遇到一位中年男人。以為他是工作人員,沒有當回事,繼續探尋新景點。在另一處,又遇見他。可能他認為我十分欣賞莊園,便向我招手示意,讓我跟他走。到了一座大房子,打開厚重的大門,讓我進入。心想“不會是壞人吧?殺人越貨”,觀察他那個頭,我還是能應付的。進到里面,眼前一亮,全是限量版的老爺車,價格不菲。</p> <p class="ql-block">這位老兄用俄語解釋,我聽不懂。從每車的都有證書看,都是名車。</p> <p class="ql-block">接著,他帶著我去看他的寵物,有八哥、黑山羊等等。最后來到另外一個大房子,里面養著高大的駿馬,是汗血馬。見他后,專職飼養員把飼養記錄遞給他看。我明白他就是莊園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看得出他非常喜歡這兩頭汗血馬。每頭汗血馬都在千萬美元以上。</p><p class="ql-block"> 最后,到了他辦公室,結束參訪,只能用手勢和簡單英語向他表示欣賞和感謝。</p> <p class="ql-block">返回摩爾曼斯克的中午,我們來到一家私人會所用餐。據說,普京總統曾經在這里過生日。</p> <p class="ql-block"> 會所建筑是俄羅斯傳統的木屋,結合優美的外景,打造出奢華而不艷俗,經典和簡約相融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除了這標本之外,屋頂全是熊皮裝飾。</p> <p class="ql-block"> 北極圈的帝王蟹就是大,帝王蟹腿像前臂一樣長。</p><p class="ql-block"> 只可惜,大毛師傅不行,直接放水煮,津汁流失,而且水滲入部分蟹肉,煮得也有點過了,肉質有點材。可能我是南方海邊長大的,習慣中國人用水蒸氣的煮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俄羅斯,點餐可要注意,他們的餐量大,而且偏咸。</p> <p class="ql-block">不管習慣與否,俄羅斯的紅菜湯水平也有高低之分。</p> <p class="ql-block"> 最后,還來蛋糕甜點。</p><p class="ql-block">總的來說,這家菜品確實高大上。</p> <p class="ql-block">下午,來到摩爾曼斯克海港,參觀《列寧號》破冰船,這是第一代核動力破冰船,現在成為展覽館。</p> <p class="ql-block">左側是參與設計的前蘇聯科學院院士,獲列寧勛章。右側是總工程師,獲五星勛章。</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敘說今世前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摩爾曼斯克是俄羅斯北極圈最大的不凍港,也是最大的出海口。曾經在這里丟棄大量的核動力船只,核裝置的處置成為一個麻煩的問題。由于財力有限,有些沒有拆卸的核裝置成為隱患。</p><p class="ql-block">現在,由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芬蘭、瑞典相繼加入北約,黑海成為內海。大鵝的出海口被堵得嚴嚴實實的,朝北只剩下這個通往北極的摩爾曼斯克。</p> <p class="ql-block"> 乘俄羅斯的航班到圣彼得堡,2個多小時。</p><p class="ql-block">他們的客機都是空客。如果歐盟繼續進行制裁,大鵝的客機還夠用嗎?</p> <p class="ql-block">從飛機上往下看。</p> <p class="ql-block">因為頭等艙多加500RMB,領略一下俄羅斯的頭等艙。和國內不一樣,上下飛機沒有專車送,空中服務還是相當不錯,俄羅斯美女(不是最漂亮那類)殷勤照顧。</p> <p class="ql-block">下飛機后,直接到圣彼得堡市區,參觀滴血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公元1883年,亞歷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了紀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點修建這座教堂。</p><p class="ql-block">公元1907年,教堂主體建造完成,以莫斯科紅場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為藍本,外觀嬌艷秀麗。</p><p class="ql-block">公元1917年,俄國革命以后,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奪,其內部破壞嚴重。</p><p class="ql-block">20世紀30年代,蘇聯政府關閉此教堂。</p><p class="ql-block">公元1939年9月1日,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列寧格勒被德國軍隊圍困期間,引發嚴重的饑荒,基督復活教堂被用作蔬菜倉庫,因此得到了綽號“馬鈴薯上的救主”。</p> <p class="ql-block">接著,來到圣以撒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圣以撒大教堂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教堂之一,坐落在同名的廣場上,耗時40年才建成。整座教堂建筑造型雄渾壯觀,精美奢華,僅裝飾用的黃金就有410公斤,成為世界四大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座世界上最大圓頂建筑之一的規模令人驚嘆,它高101.5米,長111.3米,寬97.6米,圓頂外直徑25.8米,內直徑21.8米;外部共有112根整塊深玫瑰色和斑環花崗巖圓柱,其中四面48根廊柱每個高17米,直徑2米,重達114噸,僅次于冬宮廣場的亞歷山大柱(也是蒙費蘭的作品)、羅馬的圣彼得方尖碑和龐培柱,但作為教堂的廊柱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四角豎有不大的鐘樓,各帶一個相對較小的圓頂,它們與中央圓頂共同組成東正教教堂傳統的五圓頂。</p> <p class="ql-block"> 教堂在總體結構和裝飾細節上反映了19世紀俄國建筑晚期古典主義的特征,同時兼具文藝復興和巴羅克藝術的印記,這一點特別表現在建筑外部采用了大量雕塑裝飾。東西南北四個門廊上方的三角楣飾、建筑頂端的圣徒和天使雕像,以及巨大門扇上的浮雕,表現的是福音全書故事情節。整個教堂共飾有350個(組)雕像和浮雕,均為雕塑家伊萬·維塔利等人的作品,它們和諧地融入整體建筑結構之中。</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部使用有色大理石、孔雀石、青金石等進行裝飾。使用鑲嵌畫手法繪成的圣像中,大部分都是珍品,在中央圓頂下的卡爾·布留洛夫的作品《玉座上的圣母瑪利亞》是最值得一觀的,而裝飾教堂的300多幅浮雕和雕像個個精致無比。</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圣彼得堡冬宮博物館是昔日沙皇皇宮,也曾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它與倫敦大英博物館、巴黎盧浮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起,并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藏品最為珍貴的博物館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中的古希臘瓶繪、古羅馬雕刻和西歐繪畫三部分藝術藏品,在全球收藏界享有盛名。留傳至今的達·芬奇的油畫總計不過十幅,《柏諾瓦的圣母》和《哺乳圣母》就陳列在這里;此外,拉斐爾的油畫《康那斯圣母》、米開朗琪羅的雕塑《蹲著的男孩》等,也都是該館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冬宮(埃爾米塔日)博物館的前身為彼得大帝的冬季官邸,先后經過了三次擴建,如今的冬宮是1754年-1762年伊麗莎白·佩特羅夫娜女皇改建的第四代冬宮。之后葉卡捷琳娜二世、尼古拉一世又在冬宮周圍修建了小埃爾米塔日宮等多座宮殿,整個建筑群于1851年完工,被統稱為埃爾米塔日博物館。</p><p class="ql-block">截至2023年5月,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占地面積233345平方米,保存有3178263件藏品[2],其中包括12814件雕塑、17165件繪畫、808695件考古文物等,主要常設展廳包括孔雀石廳、達·芬奇廳、倫勃朗廳等展品包括孔雀時鐘,達·芬奇《柏諾瓦的圣母》,米開朗基羅《蹲著的男孩》,倫勃朗《浪子回頭》、畢加索《吉他和小提琴》等珍品。</p><p class="ql-block">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展出面積為10萬平方米,展線長達20公里,被譽為世界最長的畫廊,與法國的盧浮宮美術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并稱世界四大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冬宮是18世紀中期俄羅斯藝術中巴洛克風格,所有立面都由雙層白色柱廊裝飾,柱子向上高聳,屋頂上屹立著176尊諸神與花瓶造型的雕塑,飛檐總長2000米,外墻面由馬斯卡隆、浮雕、羅凱萊、山墻、金灰色的雕花窗戶組成。南立面朝向廣場,有三個大拱門;北立面朝向涅瓦河;西立面由一座宮殿和一個小庭院的構成;東立面為巨大的榮譽廣場,朝向Millionnaya街。冬宮占地9公頃,建筑面積4.6萬平方米,共有1050個房間、117個樓梯、1786扇門和1945個窗戶,設有歐亞大陸和東方的文物收藏室、歐洲和東方的繪畫室、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收藏室等。</p> <p class="ql-block">帕諾瓦的圣母</p><p class="ql-block">相傳在1920年前后,一群意大利的流浪音樂家在俄羅斯阿斯特拉罕附近偶遇一位商人,并購下了這幅《持花圣母》,后來畫作又輾轉來到柏諾瓦家族藏室,并因此得名《柏諾瓦的圣母》。1908年,畫作首次以達·芬奇的名義在圣彼得堡展出,轟動一時,1914年,經過與一位英國古董商的激烈角逐后,艾米塔吉博物館最終抱得佳作歸。雖然如今大家已經普遍認可這幅畫乃是達·芬奇的真跡,但在過去其實一直存在不少爭議(甚至有人直接詆毀說畫作中的圣母似乎有些禿頂,而且連牙齒都沒有)。</p><p class="ql-block">達·芬奇為這幅畫作耗費了大量心血,他在前期繪制了許多素描圖,其中幾幅現藏于大英博物館和盧浮宮。畫作可能是達·芬奇1478年開始繪制的兩幅以圣母瑪麗為主題的作品之一(烏菲齊美術館中藏有的一份達·芬奇手稿中有隱約提到這一點)。也有人認為畫作與16世紀末流入佛羅倫薩馬特奧和喬瓦尼·波蒂府中的一幅小型木版畫有所聯系,這幅木版畫中的耶穌帶著探究的神情露出腦袋,“耶穌調皮可愛的面部表情被刻畫地活靈活現,趣味盎然”,與本作十分相似。</p><p class="ql-block">本作原是木版畫,1824年,有人將其轉移至畫布上,因此直接導致了畫作某些部分的殘缺,例如圣母藍色披風的顏色變淺,陰影處出現了小而均勻的龜裂縫。畫作中,耶穌頭部的半圓形光暈與窗戶的底部距離很近,這在達·芬奇的作品中可能是絕無僅有的,人們利用現代的反射復制技術對畫作進行分析后發現,圣子的頭部大小經過了后期調整,圣母的左手中握著的也并不是普通的小草,而是屬于十字花科的一束小花(隱喻耶穌最終在十字架上的死亡),畫中的圣子以孩童的目光好奇而又驚訝地打量著花朵,圣母則充滿戲謔地看著孩子(圣母的年輕也是前所未有的)。</p> <p class="ql-block">拉斐爾,意大利藝術史上的“和諧大師”。 文藝復興的理想在大師的早期作品《圣母與圣嬰》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p><p class="ql-block">盡管此時藝術家的風格還沒有形成,但這幅畫面完美的構圖、安寧的線條、和諧的色彩,以及恬靜的秩序都在這幅畫作中體現出來了。</p><p class="ql-block">遠處近乎透明的春天景觀與圣母的形象協調一致,年輕而美麗,就像她周圍的世界一樣。</p><p class="ql-block">怪誕的裝飾畫框是專門為這幅畫量身訂制的。</p><p class="ql-block">187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從Conestabile伯爵手上夠得,并送給了妻子瑪麗亞·亞歷山德羅夫娜皇后。</p> <p class="ql-block">《圣母麗達》,又稱《哺乳圣母》》,是達·芬奇1490年前后創作的一幅油畫。畫中的圣母正在為耶穌哺乳。端莊秀美的圣母懷抱圣嬰,圣嬰專注地在吸奶,而圣母則安詳地凝視著正在吸吮乳汁的圣嬰,臉上的微笑溫馨、寧靜,不失端莊。有人說,這個微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母親的笑顏。也有人解讀說,圣母的微笑掩飾著圣母內心情感:溫柔悲傷,專心注視,似乎已然感受到了嬰孩耶穌未來坎坷不平的命運;圣母衣著的紅藍組合、圣嬰手中的小鳥,象征耶穌為人類犧牲所流出的鮮血。</p> <p class="ql-block">冬宮里最知名的雕塑是米開朗琪羅創作于1530年大理石名作《縮著身子的男孩》。米開朗基羅是繪畫家、雕塑家、建筑師和詩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是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雕刻家。</p> <p class="ql-block">孔雀鐘,這是冬宮鼎鼎大名的一個藏品。是已經保存了200多年,至今還正常運行的18世界大型鐘表。每15分鐘響一次鈴鐺,整點會報時,孔雀開屏、公雞啼叫、松鼠跳躍、貓頭鷹晃頭。鐘的表盤是蘑菇,上面有一個開口,開口上顯示著小時和分鐘。蘑菇上的蜻蜓作為秒針不停地轉動。鐘上的貓頭鷹象征著夜晚、寧靜與智慧。孔雀的開屏和閉屏象征著事物的誕生和消亡。公雞的啼叫象征著光明,生命的開始,以及復活。巨大的橡樹象征著動物棲身的自然界。整座孔雀鐘蘊含了宇宙、太陽和月亮。</p> <p class="ql-block">在冬宮一項收獲是看到許多精美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在俄羅斯看了不少的博物館,最大的感受就是經常見到大量的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并且是老師親自講解,而不是博物館員講解。學生們非常有秩序,而且非常投入地認真聽講。由衷感嘆,人家的歷史教育、美學教育、文化傳承做得多么好。</p> <p class="ql-block">看到近代俄羅斯的歷史,隱隱感覺是一部擴張侵略史。</p> <p class="ql-block">當要離館時,一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有個中國館。當然要去看看。看完后,心情和在歐洲其他國家看的都一樣沉重。許多從洞穴扒下來的唐代壁畫,那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就這樣離開自己的祖國上百年。</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還有一個必須看的地方—葉卡捷琳娜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葉卡捷琳娜宮號稱歐洲最豪華的皇宮,沒有之一。是葉卡捷琳二世女皇修建的。1717年在彼得堡以南約30公里的“薩麗”莊園,為彼得一世的妻子、皇后葉卡捷林娜·阿列克謝耶夫娜而建的消夏別墅破土動工。七年后,共有16間正房的兩層豪宅及周圍花園竣工啟用。</p><p class="ql-block">?葉卡捷琳娜宮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巴洛克風格追求視覺沖擊力和復雜性,通常有多個層次和曲線形狀。巴洛克建筑的典型特點是“凸起與凹陷”的交替,建筑物外表充滿了圓弧、弧形、曲線、螺旋等造型元素。</p><p class="ql-block">巴洛克建筑以其華麗的裝飾著稱。建筑物的外立面上通常有各種雕刻、浮雕和雕塑,用以表現神話、宗教和歷史故事等。巴洛克建筑的裝飾元素還包括壁畫、彩色玻璃、鑲嵌石材等。</p><p class="ql-block">建筑的結構非常復雜,充滿了曲線和弧形。建筑師在設計時通常會使用弧形拱門、拱頂、柱子等,以及錐形屋頂、凸出部分等建筑元素,用以表現建筑物的尺度和層次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會議廳是女皇接見朝覲的官員,整個跨度非常大,沒有立柱和橫梁,堪稱一流建筑。</p> <p class="ql-block">琥珀和黃金裝飾墻面,雍容華貴。</p> <p class="ql-block"> 結束圣彼得堡的游覽,匆匆坐火車趕往莫斯科。</p><p class="ql-block">在俄羅斯,不論是酒店還是車站、飛機場,衛生間都比較干凈,這反應出人的素養。</p> <p class="ql-block"> 在火車上渡過一個晚上,到了莫斯科,已經是早上五點。大家覺得可以利用時間,把著名的莫斯科地鐵站觀賞一下。</p> <p class="ql-block"> 就這樣,一天當成兩天用。在莫斯科地鐵,來回坐地鐵,到了最著名的三個站點。觀看上世紀50年代的精美建筑。</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地鐵站的壁畫全部是馬賽克組成,難怪顏色保持那樣鮮艷。由于篇幅的關系,只能展現一幅。時間已經久遠了,依舊是美輪美奐。</p> <p class="ql-block">早上,來到克里姆林宮。</p> <p class="ql-block">只能用影像稍微展現一些興趣點。</p> <p class="ql-block"> 在莫斯科的晚上,剛好在國會劇院有芭蕾舞劇《天鵝湖》表演(出國前就訂票),和伙伴們一起去觀看。盡管不是最著名的芭蕾舞團演出,已經是非常精彩。6000人的劇場坐得滿滿的,一點雜音都沒有,非常享受地看完表演。</p><p class="ql-block"> 剛從劇院出來,就遇到兩個俄羅斯年輕人來聊天,問我會不會英語,回答不會,他們還是硬聊,可能看到我們手頭有長焦鏡頭的相機。問對普京印象如何,最后表示要用汽車送我回去,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看到我們團體集合在一起,才走開。接著另一個年輕人又來聊天,感覺不出用意。</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是貝加爾湖。</p> <p class="ql-block">俄羅斯旅游的青年人。</p> <p class="ql-block">冰凌千姿百態。</p> <p class="ql-block">當落日余暉映射到洞穴,冰柱像奶油融化而成,淺黃且油潤,密實又通透。盡管大小不一,粗細各異,都是那樣婷婷玉立。小面積洞外的天藍色冰塊有著對比色的反差,引導我們的視線向外延伸,讓人不由地想起“詩和遠方”的詮釋。</p> <p class="ql-block">藍黑色和奶白色的對比。</p> <p class="ql-block">無人機航拍我在冰面上攝影。</p> <p class="ql-block">俯視貝加爾湖畔</p> <p class="ql-block">老夫聊發少年狂。和年輕我許多歲的人在冰面上構圖。</p> <p class="ql-block">伊爾庫茨克主顯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壁畫精美</p> <p class="ql-block">修女在認真工作,光線從窗戶射入,油畫般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伊爾庫茨克藝術博物館非常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這是著名俄羅斯畫家代表性人物列賓作品。</p><p class="ql-block">列賓?代表作品有《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宣傳者被捕》《意外歸來》《查波羅什人復信土耳其蘇丹》及《托爾斯泰》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凡·伊凡諾維奇·希施金(Ivan I. Shishkin)(1832—1898)是19世紀俄國巡回展覽畫派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畫家,也是19世紀后期現實主義風景畫的奠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希施金的風景畫多以巨大的、充滿生命力的樹林為描繪對象,那些搖曳多姿的林木昂然挺立,充滿生機。繁木菁林,疏密有致,大森林的美與神秘,被渲染得淋漓盡致,可謂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克拉姆斯柯依作品</p><p class="ql-block">克拉姆斯柯依(Ив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мской)是“巡回展覽畫派”(簡稱“巡回畫派”)的組織者和領袖人物,其藝術見解在當時俄羅斯畫家中有頗大影響。著名作品《無名女郎》,據說,那幅畫的主人翁是12月黨人的妻子。</p> <p class="ql-block">伊爾庫茨克的喀山圣母教堂</p><p class="ql-block">神圣的喀山大教堂坐落在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市區,外形精美,是一座典型的東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每當下午,非常著名的耶穌光照入教堂。</p> <p class="ql-block">早晨,要去教堂途中,意外地發現伊爾庫斯克的安加拉河畔晨霧繚繞,河邊樹枝掛滿霧凇,時隱時現,猶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伊爾庫茨克路邊抓拍—許久站在拐角處,看著手機,非常甜蜜的微笑,動人的場面,用手機留影。</p> <p class="ql-block">草草寫篇俄羅斯游記,對于廣袤無垠的俄羅斯優美風光,以及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國家,我們能到的地方只是一些著名景點,了解也不夠深入,只能展現冰山一角的內容。總體感覺俄羅斯民眾素質高,人種漂亮。許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卫辉市|
亚东县|
监利县|
曲阳县|
太白县|
萍乡市|
临颍县|
咸阳市|
临潭县|
大城县|
太仆寺旗|
屏山县|
罗平县|
青海省|
昌吉市|
永登县|
萨嘎县|
桂阳县|
新泰市|
安庆市|
安吉县|
吕梁市|
乌鲁木齐县|
儋州市|
青田县|
兴和县|
和硕县|
茌平县|
洪洞县|
汽车|
晋宁县|
宁德市|
时尚|
涪陵区|
五大连池市|
湄潭县|
龙岩市|
陇川县|
黑河市|
防城港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