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為宋代書壇“四大家”之一,黃庭堅的書風及書法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他認為“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也”,又言“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圣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黃庭堅書法的“尚意不尚法”在其作品中多有表現。黃庭堅的書法,大字行書長槍大戟,氣勢十足,獨樹一幟。而他的小行楷,溫文爾雅,收放自如,并不因字小而損氣度。簡札一路小行書是黃庭堅成熟最早、書風變化也相對較小的一種書法形式,這一類書法留傳作品最多。黃庭堅《藏鏹帖》,又名《致明叔同年尺牘》,紙本,行書,28.5×20.5cm,凡6行,55字。書于紹圣二年(1095年)左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釋文: 藏鏹見貸,已領,甚愧。瑣屑奉煩,許同東玉見過,甚惠。《寶藏論》一冊送去,試讀一遍如何?因為黏綴一鴉青紙莊嚴之,幸甚。庭堅頓首。明叔同年家。</p> <p class="ql-block">黃庭堅對自己的書法藝術卻十分嚴格謙謹,曾自諷其“元佑間草書筆意遲鈍、用筆多不到。”他定居戎州時,“見舊書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差可耳。”這種自省自律精神,在準書家們普遍自視極高的當代,尤覺難能可貴。他自述其書如“饑鷹渴驥”,仿佛在進行生存權的奮爭,畫龍點睛地道出了他書法藝術的個性特征,也可以說是他生平境遇和人品的寫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讷河市|
永吉县|
安泽县|
天柱县|
昌图县|
孝感市|
文水县|
马鞍山市|
潞西市|
垦利县|
申扎县|
循化|
阿勒泰市|
阿尔山市|
南陵县|
夏津县|
郴州市|
安化县|
兖州市|
宣汉县|
临夏县|
隆德县|
迭部县|
盐边县|
古丈县|
澳门|
缙云县|
栖霞市|
乾安县|
木兰县|
巴林左旗|
新绛县|
宜川县|
宾川县|
莱州市|
长海县|
乌鲁木齐市|
广平县|
榆中县|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