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民國三十年一月(194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以閩浙贛邊區系新四軍總后方,密令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對這一地區的中共組織及其領導下武裝隊伍“進行全面清剿”,并限“短期內全面肅清”。在福建建陽設立了“閩浙贛三省邊區綏靖指揮部”,指派第三區(建陽)專員陳世鴻充任中將指揮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1年2月8日,陳世鴻、閩保七團團長闕淵指揮3個保安團向閩北基本地區正式發動了第一次對基本地區的軍事圍攻。中共福建省機關所在地崇安縣坑口嶺頭村遭到圍攻。修械所、醫院被燒毀,犧牲八名戰士,文件箱被挖走二件。嶺頭村即周邊村莊被燒毀,群眾被抓百余人。曾鏡冰率機關人員撤離嶺頭山,經溫林關、五府崗、坪溪仔遷移到上饒縣禹溪鄉金竹排村。不久返回崇安黃龍巖大山中隱蔽和繼續指揮斗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省委書記曾鏡冰準備將省委機關遷駐到邵武縣境內,在邵武開展隱蔽的城市地下斗爭。主要原因:選擇國民黨軍駐扎相對較少的地域。邵武縣城只有國民黨80師駐扎的一個團及地方保安中隊、軍事力量相對少。群眾基礎比較穩定,物產豐富。邵武縣城里有黨的秘密組織情報站,農村黨組織常年在秘密活動。省委書記曾鏡冰向中共邵武中心縣委青年部長程勝福提出:一、做好群眾工作,二、搞好供給,三、找一個離城近的地方,作為省委機關駐扎地。四、要建立幾個秘密交通站,以便開展城市工作。五、找一個可以買到報紙、收集到情報、又可以傳遞情報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程勝福來到邵武二都大山村藍禮貴家,在和藍禮貴、藍高樹秘密商議后;決定省委先在藍禮貴家后面山坡樹林間駐扎。并要求做好高嶺、二都橋、西坑、回龍橋、上南邊、下南邊、中南邊、下交坪、謝坑、下西坑群眾工作,迎接省委機關的到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藍禮貴,男,畬族,二都大山村人,中共黨員。1934年,藍禮貴在二都區蘇維埃政府里擔任採買員工作。1938年,王文波在二都活動時,由程勝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任命為大山區委書記,大山其實就只有藍禮貴和女兒藍七蓮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藍高樹,男,二都高嶺人,中共黨員。1932年底參加農會,邵武獨立營任連長。1936年因病重,被組織秘密安排回家養病。1938年,中共邵武中心縣委轉移到高嶺村。成立大山區委,程勝福找到藍高樹,建立高嶺支部,藍高樹擔任高嶺支部書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1年5月下旬,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大松源召開會議,總結半年斗爭經驗。省委分析了當前斗爭形勢,權衡利弊。因崇安仍然是國民黨保安團重點嚴控布防地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省委決定遷駐邵武原因是:一、選擇國民黨軍駐扎相對較少的地域,邵武縣城國民黨軍事力量相對薄弱,且地下黨與國民黨駐軍的一些官兵有結交朋友,情報來源快捷。二、是縣長袁國欽為安娜主義,無政府保守派,政治立場保持中立。三是當地物產豐富,糧食來源及供給方便;四是邵武縣群眾革命活動基礎比較厚實,城里有黨的秘密組織情報站,農村黨組織常年在秘密活動。因此,省委書記曾境冰向中共邵武中心縣委提出:一、做好群眾工作。二、搞好供給。三、找一個離城近的地方,作為省委機關駐扎地。四、要建立幾個秘密交通站,以便開展城市工作。五、找一個可以買到報紙、收集到情報、又可以傳遞情報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邵武中心縣委青年部長程勝福,來到邵武二都大山村藍禮貴家,在和藍禮貴、藍高樹秘密商議后,決定省委先在藍禮貴家后面山坡樹林間駐扎。并要求做好高嶺、二都橋、西坑、回龍橋、上南邊、下南邊、中南邊、下交坪、謝坑、下西坑群眾工作,迎接省委機關的到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藍禮貴,1934年在二都區蘇維埃政府里擔任採買員工作。1938年,王文波書記在二都活動時,由程勝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任命為大山區委書記。其實,大山村離二都村有五里路,在一座山的半山腰,當年只有藍禮貴和女兒藍七蓮居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藍高樹,二都高嶺人,中共黨員。1932年底參加農會,邵武獨立營任連長。1936年因病重,被組織秘密安排回家養病。1938年,中共邵武中心縣委轉移到高嶺村。成立大山區委,程勝福找到藍高樹,建立高嶺支部,藍高樹擔任高嶺支部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月下旬,福建省省委機關由崇安縣大松源途經長澗源、星村、火燒橋轉入建陽藍元村、竹雞垅村、再由五里考翻過筆架山,進入邵武縣四都陳皮村,于六月四(五)日、抵達二都大山村藍禮貴家。藍禮貴、藍高樹已提前在藍禮貴家屋后樹林山坡、搭蓋了幾間竹棚。省委電臺臺長高振洋將電臺設在離竹棚二里的山上。同期到此的有黃峰(王一平)、大老陳(王文波)、孫竹云(曾鏡冰妻子已懷孕)、程勝福、任國信、聶顯勝、高振洋、劉發海、陳順友、沈從文、夏德海。警衛員有:李考喜、陳邦興(小聾子)、劉豐梅、黃花保、董世珍、柳供林。邵武中心縣委提前動員大山村周邊各自然村,積極做好群眾工作。以分散形式為省委購買糧食、青菜、生活日用品。設立情報站、購買報紙、探聽邵武縣城動態、傳遞情報。程勝福在水北李家墩何榮貴家設立省委情報交通站,何榮貴妻子李秀秀是由邵武中心縣委婦女部長何玉蓮介紹入黨。以開小飯店為掩護。指派何榮貴打入邵武縣保安中隊任副小隊長兼龍斗鄉警衛班長。動員大漠橋下聯保主任袁相及兒子為省委買報字,不定期購買生活物資,為省委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月下旬,莊征和張樹雄(張宗顯)到故縣街兒童教養院,找到張新民,傳達曾鏡冰指示;在此設立省委交通站,由張新民負責。通過交通站往來人員有:莊征和他的愛人楊瑞玉,孟起和他的愛人張聰敏,張樹雄、張翼、黃扆禹,王一平等人。交通站延續到年底撤銷。省委特派員貢獻(高鵬)提前也進入邵武縣城,經潛伏在邵武縣公沽局任局長的中共地下黨員林立介紹,被安排在公沽局任職員。</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省委電臺設在離藍禮貴家二里路的山上。電臺臺長高振洋、劉發海(新四軍派來的干部)、陳順友(老紅軍、電臺班長);還有沈從文(原獨立師休械廠)、小張到電臺學習收發(新四軍上海暴動逃出來的)。此時福建省委員會與華中局電臺聯系中斷,只能收聽新華社的消息,借此分析形勢,指導對敵斗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月,汪林興、王忠華率陳維興、小蔡、老楊等人自建陽五里考來到二都大山村。擔任省委警衛安全。下旬,葉良運、陳維興等六十余人將省委機關電訊器材、油印機,紙張、文件、書刊、衣服物資從太陽山搬運到樟樹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省委書記曾鏡冰收到七月七日轉來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指示》電文,明確要求“要堅決執行中央歷次指示的精簡短小與積蓄力量”“應堅決而且迅速的撤退紅干部…到基本地區、新四軍活動區域”“基本地區頑固派的軍隊向我進攻危及我之生存條件,又無法勝利把握與之斗爭,且斗爭將使黨與群眾遭受極大損失時,則應主動有計劃有組織同群眾一起,以群眾面目出現,實行假自新,但決不能破壞黨的組織工作,否則即是叛徒”。為了更好傳達貫徹《中共中央書記處指示》電文,為了總結第一次反清剿圍攻中的經驗教訓。曾鏡冰決定召開全省主要干部會議,統一大家對中央的指示理解和認識。會議定在十月,地點在建陽麻沙交溪村老鼠崗牛欄前。</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月,曾鏡冰妻子孫竹云在藍禮貴家產下女兒,只有17歲的藍禮貴女兒藍七蓮為她接生。因奶水不足,怕哭鬧引起注意,15天后,曾鏡冰、孫竹云托藍七蓮將女兒送到磔下黃木生家當童養媳養。由于孫竹云產后患婦科中毒癥,手腳不能動。王一平正好是做邵武縣城市工作,派人將孫竹云抬進城,找到林立,通過在邵武縣城建立的關系,秘密將孫竹云安排到東關城外,基督教會辦的圣教醫院,被馮玉珊治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鏡冰常到下交坪、下南邊村吳秀英家開會,因她家獨門獨戶,利于隱蔽。吳秀英為來參加開會人員提供吃住,派孩子在房門路口外放哨,被曾鏡冰稱為“這是我們的防空洞”。吳秀英實為藍禮貴二女兒,早年送到吳姓家人做童養媳,進門后改姓吳。由下南邊走山路,翻過山崗就到大山村藍禮貴家。省委以謝坑、下交坪、下南邊、上南邊建立活動區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九月,華中局派顧鳳同志攜帶密碼本離開上海,經杭州到上饒,徒步到石塘,避開城鎮,夜行曉宿,經過二個多月行走,終于在二都大山村找到省委,將密碼本交到曾鏡冰手中。不久“呼號、密碼”不通,聯系又中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月,劉建緒接替陳儀任福建省主席。任命第八十師師長李良榮為閩浙贛邊省“剿匪”總指揮,主要圍攻福建省委所在地邵武、光澤一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召開牛欄前會議時,曾鏡冰和警衛人員住宿在牛欄前山洞。</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月,曾鏡冰在程勝福率領的武委和警衛班掩護下,攜帶省委電臺(電臺臺長高振洋)離開二都大山村,經四都陳皮村,翻過筆架山到建陽的五里考村經巖下垅、凹頭洋來到在建陽縣麻沙鎮交溪村老鼠崗,開會在老鼠崗山頂的萬人坪,這里散落幾個小村子,早期也是閩北獨立師的住扎地和紅軍臨時醫院,曾鏡冰則和警衛員們住在牛欄前山中的一個山洞中。參加會議的有曾鏡冰、左豐美、王一平、陳貴芳、黃國璋、莊征、李鐵、夏任珍等。會議檢討了在敵人第一次反清剿圍攻斗爭中的教訓。曾鏡冰分析了斗爭形勢,批評了二月建松政特委曲解黨的隱蔽政策,造成特區委軍事干部“豆腐腦”(小名)、浦城縣委書記郭三妹、水吉特區委書記周策祥、婦女部長陳珠欽被捕犧牲。對莊征作出嚴肅批評,深刻教訓就是放棄武裝。曾鏡冰明確提出了:“武裝斗爭和合法斗爭相結合的方針,指出這種新的斗爭方式,是中國革命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福建黨組織為了生存,為了保持抗日陣地,需要堅持武裝斗爭,同時又由國民黨力量比我們強大,而且又處于國共合作時期,因而必須運用合法斗爭形勢來發動群眾,取得抗日反頑斗爭的勝利”。會議要求堅決執行中共中央書記處轉來的“短小精干”的隱蔽政策和實行特派員、聯絡員的組織形式的指示。開展武裝又易遭國民黨軍圍攻。決定采取“以隱蔽為主、以游擊為輔”的方式,堅決執行“短小精干”、“組織隱蔽、不做刺激國民黨的活動”、“將紅的干部撤退到主力,隨主力到基本地區以外去開展工作,或上山訓練”。有計劃、有把握進行統戰工作。隱蔽政策和游擊形式。注意策略,掌握分寸,做到有理、有利、有節。會議上聽取曾鏡冰解讀中央提出的“基本地區”新概念,會議根據中央關于實行特派員、聯絡員組織形式的指示,為了加強城市與沿海的抗日斗爭,按照中共中央書記處的指示,決定成立中共福建省委基本地區工作委員會,省委領導作了明確分工;省委書記曾鏡冰兼任:閩江地區特派員,著重抓城市和沿海工作,指導閩江、閩南地區的城市工作,求得武裝斗爭結合。由左豐美擔任中共福建省委基本地區工作委員會書記,負責領導基本地區的工作和武裝力量。陳貴芳擔任機關部隊政委。王一平擔任宣傳部長,汪林興擔任民運部長。為了統一全省各地武裝,會議決定將閩北、建松政和閩東三支自衛武裝合并,成立“閩浙贛游擊縱隊”縱隊隊長葉良運。縱隊下設三個支隊,閩北游擊隊為第一支隊,隊長何天福。建松政為第二支隊,隊長葉風順。閩東游擊隊為第三支隊,隊長黃垂明。此次會議被黨史稱之為“牛欄前會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牛欄前會議,制定了基本地區工作委員會工作方針。提高福建省委員會對城市工作的認識,制定了對城市秘密開展工作的措施,為今后在邵武、建陽書坊、南古甌(南平、古田、建甌)、閩江下游、福州開展城市地下斗爭奠定了政治策略、組織架構、武裝斗爭基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鏡冰:</span><b style="font-size:22px;">“牛欄前會議的召開,無論在方針政策上,還是組織建設上,都為今后革命斗爭的勝利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會議期間,程勝福動員交溪群眾鐘宗耀、肖章生、傅七生、張九宗等為省委買菜、買米、買日用省活品,傳遞情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牛欄前會議后,省委轉移到二都大山村,暫停幾天后,由程勝福安排,轉移到樟樹源(白塔山)。警衛班人員李好奇、陳邦興、游洪林、王法寶、童細仔(后被捕叛變)。王一平隨省委機關到樟樹源,王文波也跟隨上山。來到樟樹源后,先在馬日泉家的后山搭個小棚。住一段時間,因人多,搬到馬日泉家對面山上香菇廠搭棚子住。在離馬日全家北面二公里的元峰崗山頂,有一座遺棄舊廟,省委電臺來到樟樹源時,就設立在山頂,隨后省委機關遷移駐扎。1942年1~2月,曾鏡冰作了《福建省委關于基本地區的工作指示》總結文件 。二月五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向中共中央轉報《閩委關于基本地區反頑進攻的總結》報告電文。二月六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再次向中共中央轉報《福建武裝工作報告》。以上文件都來自牛欄前會議后的總結,完成于省委機關駐扎在樟樹源元峰崗山頂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共福建省委在樟樹源領導開展邵武縣城市秘密地下斗爭,王一平秘密進入邵武縣城。暫住在北門汽車司機老郭、劉金妹夫妻家中。王一平在邵武縣城,他相繼同林立、高力夫、吳鈞沂、林辰、張新民接上聯系。時任邵武縣縣長的袁國欽,屬無政府派人物。通過公沽局長林立去做邵武縣長袁國欽工作,使他對抗日採取積極態度,多為抗戰出力。對王一平發放出入通行證,使王一平、孫竹云等可以公開自行進出。曾鏡冰多次以商人身份與袁國欽在邵武縣府會面,袁國欽都設宴款代,并為其出據邵武縣通行證和80師便衣通行證。</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2年初,曾境冰指派張翼到縣城東關城門外開設米店,建立情報交通站。并調撥五千大洋,張翼主要是拉關系、收集情報。調派地下黨員錢劍華到邵武縣政府教育科任督學。錢劍華利用和袁國欽師生關系,又以同學、同鄉去做縣政府教育科長、縣警察局局長和保安團團長的工作。林立,男,中共黨員,福州閩侯螺洲人。是潛伏在邵武縣政府科長級中共黨員。第二位科長級中共黨員是林振民。1942年初,又派三元省政干訓練團中共黨員葉獨青任民政科長。他在邵武任職期間,用自己的月薪,先買下一支左輪手槍和數十發子彈。后通過關系,買了一挺機關槍。因放在交貨地點,沒有及時取走。被發現后,袁國欽表面大張旗鼓游街,事后不安排追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0年初就秘密進入邵武縣城的省委交通員粘文華,住在縣城北門衙前街二十二號郭文泉家和北門二十一號李錦堂家,為省委傳遞情報。與國民黨軍第80師官兵交朋友,通過原在新加坡相識的營長劉波、上士班長曾清和的介紹,以同鄉的關系結識營長許左毅、連長葉青,并通過送錢送物結交上士班長蔡尚文等人建立關系,購買子彈。80師要出動搜捕省委機關,都能事先得到情報,告知打入國民黨保安隊任副小隊長的何榮貴,由何榮貴干爹傳遞到李家墩何榮貴家省委交通站。及時通知省委,從而保證了省委機關提前安全轉移隱蔽。又派莊征、李鐵到協和大與隱蔽的地下黨員肖玉英取得聯系。隱蔽在協和大的地下黨員有:肖玉英、林辰、曾煥乾,他們互不來往。根據福建省委的指示,在學校中秘密開展工作 ,求抗日公開合法的斗爭。這一切都源于皖南事變后,黨中央關于在國統區應采取“掩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福建省委員會在邵武期間,主要是:一、開辟城市地下斗爭,目的是為了堅持基本地區的斗I爭。溝通省委與閩中、閩江等地區黨組織聯系以及閩浙贛特派員劉英與中央聯系。安置、接待和護送過往干部,搜集國民黨的軍事情報。通過邵武到建陽汽車運輸線,為省委機關及游擊隊購買電池、石英、藥品、生活物資,槍支、子彈。</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執行抗日民主統一戰線政策,爭取國民黨邵武縣縣長袁國欽,共產黨員張惠、繆珩、肖玉英等被抓捕,關了幾天,袁國欽以證據不足釋放。下鄉圍剿時,提前叫人亂開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利用國民黨內部矛盾,開展以“特”反特斗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盡可能利用合法身份,開展秘密城市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邵武城市地下斗爭是閩浙贛邊區黨組織所領導開展的整個革命斗爭的組成部分,是城市斗爭的起點。以合法的身份,采取合法的方式,進行公開的合法斗爭,達到自己的目的。邵武城市秘密地下斗爭的勝利實踐,正是福建省委貫徹中央指示所取得的積極成果有力證明。</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樟樹源遠離其它村莊。只有二戶人家,一戶馬日全、另一戶丁土生。馬日全,男,回族人。1940年由程勝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馬日全在自家屋后山坡上、搭蓋二間草寮,供省委居住。另在元峰崗山頂,搭蓋竹棚供電臺使用。又在隔壁山隴吳姓香菇場搭蓋竹棚,省委機關人員和警衛人員分開住宿。因人員多、 搬移到樟樹源對面的元峰崗山頂。</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根據邵武縣志記載:白塔元峰崗周廣十余里高障北山界扼建陽南為玉龍峰上有白石狀如龍首故名白塔庵原燬道光間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邵武市黨史記錄為“樟樹源”,當地村民稱之為“白塔”、“元峰崗”、“元峰庵”。1983年,王一平、程勝福、張翼等尋找到現二都採育場,未能找到“樟樹源”,將二都采育場稱之為“樟樹源源頭”,其實從二都採育場到“樟樹源”(白塔)只有一公里,可惜當年沒有找到“樟樹源”。根據資料分析,“樟樹源”是曾鏡冰為了省委的安全,所另起名稱。故黨史記錄是“樟樹源”,當地村民只知道是“白塔山、元峰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元峰崗成大錐形,山高坡陡,海拔在900多米。山頂有一座元峰庵,早年因火災,被燒毀。快到山頂,有幾處巨石形成的拱頂、石坑、天然石洞,山頂還有一塊較大平整的開闊地。站在山頂,山下一覽無余,盡收眼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后來到樟樹源的有:王一平、左豐美、蘇華、張翼、游洪裁、王洪寶、夏德海、省委特務隊長周覺華、汪林興、左豐美、程勝福、楊蘭珍、任國信、賴求興、葉良運、陳維興(陳小鬼)、小蔡、老楊、張新民,游擊隊員六十余人,高振洋率領的電臺班人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1年12月30日省委電臺終于可以和中共中央華中局聯通了,省委通過電臺匯報了目前省委具體情況、工作態勢。1942年1月 至2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曾鏡冰作了《中共福建省關于基本地區的工作指示》的文件,并將省委工作匯報了中共中央華中局。這份文件,是中共福建省委基本地區的第一份工作總結和制定今后組織、武裝斗爭文件。2月5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向中共中央轉報中共福建省委基本地區委員會《閩委關于基本地區反頑進攻的總結報告》電文。同日中共中央華中局發《關于最近國際形勢與閩浙黨在國民黨武裝進攻中的任務的指示》的電文。2月6日中共中央華中局向中共中央轉報《福建武裝工作報告》和《關于閩委組織工作報告》電文。</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年三十晚上(1942年2月14.日) ,曾鏡冰邀請馬日泉、丁土生、香菇廠老吳和同志們在元峰崗山頂一起過年吃年夜飯。在香菇廠買了香菇做主食,最好的就是辣椒炒老鼠干肉。這對大家來說可是少有的豐盛晚宴。幾天后,曾鏡冰接到邵武縣城傳遞消息,第八十師要對白塔進行搜山行動。曾鏡冰、孫竹云、楊蘭珍等在程勝福帶領警衛人員離開。轉移到大池、擎上住了一天一夜。翌日轉移到大漠老聯保家里,又住了一天一夜。再轉到石窟。遇到甲長林伢子,程勝福告知林伢子,要住一段時間,林伢子不同意,程勝福給了五十塊大洋,林伢子答應可以住七天。第六天,遇見林伢子不同意再住 ,要明天過后必須走。只好轉移到小際住上二十多天。不想又遇林伢子打獵,他不讓住,在程勝福警告后 ,林伢子隨后進城報告。次日省委機關被圍攻。左豐美、王文波、陳貴芳率特務隊多次突圍未成,左豐美下令將電臺掩埋,輕裝突圍,最后朝建陽方向突圍成功。事后取出電臺,已不能使用。王一平指示程勝福抓捕林伢子,第二年后,林伢子被程勝福抓捕鎮壓。</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鏡冰在程勝福掩護下,離開邵武境界。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在邵武期間,共有水北揚梅嶺李家墩何榮貴家情報交通站,故縣兒童教養院交通站,縣城東關城外張翼米店交通站,林立交通站,西門粘文華、李錦堂家交通站,水北西門頭劉彩珠交通站、汽車師傅老郭家交通站。他們為省委提供許多重要情報來源。曾境冰多次手持80師便衣特務隊通行證、邵武縣長簽發的通行證,自由進成邵武縣城。邵武縣長袁國欽時有設宴款待。莊征、揚瑞玉夫妻二人(烈士)、孟起、張聰敏夫妻二人(烈士)、李鐵(烈士)、王文波等人多次進出邵武縣城活動,都是得到林立同志提前直接安排。林立同志是打入國民黨邵武縣政府部門的最高中共地下情報人員,為省委在邵武縣駐扎時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省委駐扎在大山村期間,省委特務隊長周覺華,違反紀律,自帶游擊隊員攻打拿口鎮未果,省委做出決定,后在建陽境內被按違反紀律處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省委離開樟樹源元峰崗后,馬日全在樟樹源被國民黨軍第80師蹲守抓捕,押往建陽黃坑監獄被殘酷拷打,死不吐露省委離開去向,最后被活埋在建陽黃坑鎮外的荒野中。(解放后任國信多次到黃坑了解情況,查尋馬日全下落、無果)。1942年4月,國民黨軍第80師在二都圍攻時抓捕到游擊隊員陳貴生,拷打叛變供出藍禮貴,藍禮貴和女兒藍七蓮在回家路上被抓捕。押到建陽黃坑拷打,藍禮貴死不承認,重刑吊打,坐雷公凳,被活活打到只有出氣,在抬回家路上犧牲,后被家人安葬在二都橋橋頭山坡上。女兒藍七蓮被上電刑,打的瘋瘋癲癲才被釋放。同期被抓捕的有鄒振仂,1943年在建陽黃坑監獄被殺害。縣委秘書鄒禮福,在邵武監獄被殺害。交通站劉彩珠被捕,手指被夾斷,棍打胸部、肚子,口吐鮮血。因是單線聯系,劉彩珠死不認賬,后在家人交保250大洋后被釋放。二年后,藍七蓮因孫竹云送出女兒被壞人告發,藍七蓮再度被抓捕到建陽黃坑監獄,被拷打,藍七蓮死不承認,國民黨軍又將只有二歲多的小女孩和黃木生母親抓捕入獄對質,藍七蓮、黃媽媽一同關在獄中,曾鏡冰、孫竹云女兒在獄中被活活餓死,后藍七蓮被家人交保200元大洋出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白塔山元峰崗,是福建省委機關秘密隱蔽在邵武境內的駐扎地,七十年代有二都林場職工在山頂石縫中找到生銹手槍二把,上交給有關部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樟樹源(白塔、元峰崗)是中共福建省委駐扎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月中,曾鏡冰又轉建陽交溪茶窠牛欄前村。經建陽麻沙太白街、井窠、馮墩、茶播橋、壩頭、嶺根墻,行走于偏僻村落,抵達建陽的南門丁厝,與汪林興、葉良運匯合,在此建立新的省委駐扎地。五月因貢獻叛變,曾鏡冰在程勝福和警衛人員護送下,再次進入邵武縣城,通知張翼、宋梅英馬上轉移。宋梅英通過粘文華的安排,乘汽車先到建陽后轉到南平。曾境冰下旬在省委政治交通員蘇華護送下,由故縣街乘汽車經建陽、建甌到南平,再由閩江航線到福州。張翼在六月初將店內大米裝船,由富屯溪離開邵武到福州,在林立家見到曾境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41年6月至1942年5月。曾鏡冰率福建省委員會由崇安轉入邵武二都大山村、十月建陽牛欄前村召開全省干部會議,十一月后轉移到二都樟樹源村。翌年二月離開樟樹源村,轉移到邵武水北高陽一帶,三月進入建陽書坊南門丁厝,五月中旬,再次進入邵武縣城,后由蘇華護送,通過閩北交通線乘汽車經建陽、建甌到南平。中共福建省委在邵武二都、建陽牛欄前村、邵武樟樹源(白塔山元峰崗)前后時間長達十一個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元峰崗山頂,原福建省委駐扎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廟上用過的小油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元峰崗山頂原小廟使用的石香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元峰崗小廟舊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文資料來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邵武市檔案館部分資料、《中共福建省委關于我們四年的斗爭》、《閩浙贛黨史文件資料選編》、《中共中央關于南方游擊區工作方針的指示》、《中共中央關于南方各游擊區域工作的指示》、《福建黨九年斗爭總結(草案)》、《中共福建省委關于基本地區的工作指示》、《中共中央華中局轉報閩委關于基本地區的工作指示》、《中共中央華中局轉報閩委關于基本地區反頑進攻的總結報告》、《閩北黨史研究文論選》、1986年《福建黨史通訊》第11期《中共閩浙贛北區史》、《邵武黨史座談會專輯》原程勝福、任國信、蘇華、劉靜貞等人座談會記錄、《中共邵武黨史資料匯編》,實地考察白塔山(樟樹源)、元峰崗山頂。</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吉市|
叙永县|
公主岭市|
惠安县|
德清县|
寻甸|
康定县|
客服|
福清市|
嘉禾县|
湖口县|
伊川县|
惠来县|
达孜县|
哈巴河县|
惠安县|
磴口县|
如皋市|
六安市|
庐江县|
漠河县|
视频|
宣武区|
南木林县|
祁连县|
开江县|
青龙|
靖远县|
贵州省|
蒲江县|
宜阳县|
海兴县|
长宁区|
元江|
牟定县|
龙川县|
长葛市|
柳河县|
白沙|
新化县|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