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漢禮學家戴圣編著的《禮記》中的一篇散文。此文是為闡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為公”的理想社會模式而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大道之行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北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趙彥輝書法</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譯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所以人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反對把財物棄置于地的浪費行為,但并非據為己有;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span></p> <p class="ql-block">此文的層次結構清晰明了,共可分為三層。</p><p class="ql-block">從開頭到“<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講信修睦”</span>為第一層,它是對“大同社會進行綱領性說明。</p><p class="ql-block">從<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故人不獨親其親”</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到</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必為己”</span><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句,為第二層,此處為闡述“大</span>同”社會的基本特征。</p><p class="ql-block">最后為第三層,總括并定名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同”</span>,全面具體地展現了古人關于人類社會的構想。</p><p class="ql-block">兩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賢留給全人類的思想財富。讀來啟人深思,鼓舞人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品鑒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大道之行也》通過對理想中的社會特征的描述,闡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理想社會的向往,同時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汪清县|
乳山市|
侯马市|
北碚区|
武清区|
安庆市|
雅江县|
台北县|
常宁市|
衡阳市|
淮滨县|
南宁市|
黑水县|
安宁市|
柯坪县|
汽车|
逊克县|
嘉鱼县|
资阳市|
合山市|
新闻|
沙雅县|
思茅市|
彭州市|
德江县|
雅江县|
昌邑市|
淅川县|
台州市|
鄱阳县|
海门市|
清徐县|
房产|
南澳县|
临邑县|
子长县|
南漳县|
杭锦后旗|
迁安市|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