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年的第一次出省游,也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旅游。游覽時間:2022年7月6日至7月22日,共17天。<br><br><div> 自駕路線:中山—郴州—岳陽—鶴峰—恩施—宣恩—濯水—龔灘—矮寨—芙蓉鎮(zhèn)—乾州—鳳凰—興安—梧州—中山。歷程3680公里。<br><br><div> 本次自駕游游記共多輯:1、2022.7自駕游-1邂逅小東江,2、2022.7自駕游-2水映丹霞-高椅嶺,3、2022.7自駕游-3洞庭湖畔岳陽樓,4、2022.7自駕游-4洞庭湖君山島,5、2022.7自駕游-5奇幻屏山峽谷,6、2022.7自駕游-6人文精華土司城,7、2022.7自駕游-7天上仙境七星寨,8、2022.7自駕游-8地下奇觀云龍地縫,9、2002.7自駕游-9舞動的橋-獅子關。<br></div></div> 本輯記錄:游覽古老、質樸、淳厚、嫻靜、清雅、華麗的濯水古鎮(zhèn) D9:2022.7.14 時間續(xù)上。<br>在獅子關景區(qū)附近吃了午飯,驅車往下一個目的地—重慶濯水古鎮(zhèn)。 行車約220公里,下午16點10分到達重慶濯水。<br> 才出高速公路收費站,就到了濯水古鎮(zhèn)景區(qū)入口、游客中心,而鎮(zhèn)子就在下方附近,但下坡繞過去還是有段路程。 之所以選擇濯水古鎮(zhèn),是因為心田查看資料,被小鎮(zhèn)的古樸、幽雅的氣質所吸引,更被夜空中驚艷的長長廊橋所傾倒,故安排到此感受一番。 濯水景區(qū)包括濯水古鎮(zhèn)、世界第一風雨廊橋、蒲花暗河、蒲花河休閑農業(yè)體驗園幾部分。景區(qū)的游客中心寬廣大氣,回廊樓臺古韻古味。 疫情期間,游客中心內大多設施沒開放使用。經(jīng)交涉,我們得以放行進入?yún)⒂^,并到樓上觀景臺拍攝古鎮(zhèn)全景圖。 濯水景區(qū)位于重慶市黔江區(qū)東南部,地處阿蓬江畔。濯水古鎮(zhèn)一面臨水,三面環(huán)山,是武陵山區(qū)少有的土家水鄉(xiāng)。阿蓬江清澈透亮、緩緩流淌,周圍山巒起伏、連綿不絕,高速公路懸空高架、穿山而過,古樸的風雨廊橋橫跨阿蓬江上,一頭與靜謐的古鎮(zhèn)相融相交,另一頭擁抱田園、向遠方伸延。這樣的景致,令人悠然神往。 從游客中心下坡左拐,經(jīng)過“關口門”、“滄浪門”,便進入濯水古鎮(zhèn)的范圍。 濯水古鎮(zhèn)位于重慶市黔江區(qū)主城東南方26公里處,唐代開始建立,宋代達到極盛,自清代后期起,該地便已成為川東南驛道、商道、鹽道的必經(jīng)之路,商賈云集、店鋪鱗次櫛比,街道擴展完備。成就了一個集土家吊腳樓群落、水運碼頭、商貿集鎮(zhèn)于一體的千年古鎮(zhèn),與酉陽龍?zhí)豆沛?zhèn)、龔灘古鎮(zhèn)合稱“酉陽三大名鎮(zhèn)”。<br><br><div> 時至今天,雖然古鎮(zhèn)周邊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民居團團圍住,難得的是古鎮(zhèn)基本保存完好,古街古建筑依然存在,成了一個追遠懷古的好地方。<br></div> 景區(qū)內在風雨橋旁或老街上的古居民宿,因車子不能進去,于是我們選擇了住古鎮(zhèn)南部外圍“紅軍渡”處的江灣客棧。客棧瀕臨阿蓬江,別致、安靜、后面有停車場,房間帶有觀景陽臺,還含住家早餐。 濯水古鎮(zhèn)內主要景點自南向北有紅軍渡、水師城門、天理良心展覽館、風雨廊橋、八賢堂、萬天宮、龔家抱廳、煙房錢莊、汪本善舊居、汪氏油號、萬壽宮等。 我們的住處正好在古鎮(zhèn)最南的景點,一路由南向北,就可以游覽完所有景點。<br>古鎮(zhèn)最南邊的景點”紅軍渡“,是1934年紅三軍搶渡阿蓬江的地點。紅軍渡原名黃泥沱渡,是有幾百年歷史的老渡口,因渡口在黃泥巴地帶而得名。<br> 1934年5月6日,賀龍、關向應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就于此渡河,攻打彭水縣城。當時江面寬且急,紅軍幾千人馬到了這里一籌莫展,在當?shù)赝良覂号膸椭鲁晒^河。這段歷史成為濯水不可磨滅的紅色記憶,黃泥沱渡也改名為紅軍渡。 “紅軍渡“三個大字的石碑及”紀念碑記“碑文是2009年所立,景區(qū)評為5A后加了人物雕塑。雕塑右后方是景區(qū)游客中心,左后方是從游客中心下古鎮(zhèn)的公路橋。 從紅軍渡往北沿著阿蓬江岸堤行走就到水師城門,水師城門為拱形結構,上部為木質閣樓,下部為磚石底座。古時,水師城門是往來客商進鎮(zhèn)的唯一通道,曾為冉土司的第一要塞。 水師城門側面是如今的游船碼頭,有水上單車、快艇、烏蓬竹筏等供游人江上觀賞阿蓬江。 在鎮(zhèn)子的北部可看到長長的風雨廊橋經(jīng)芭茅島橫跨阿蓬江,向西北方綿延前行。 從游船碼頭向上進入古鎮(zhèn)主街,來到鎮(zhèn)中心古鎮(zhèn)服務站。 古鎮(zhèn)服務站前面是白虎廣場。 白虎是土家族信奉的圖騰,相傳土家人的先祖稟君死后幻化為白虎神,守護著世代子孫。 風雨廊橋的橋頭正對著廣場,我們傍晚只是來探一下路,第二天早上才來細玩。 濯水鎮(zhèn)的風雨廊橋被中國廊橋協(xié)會授予"世界第一風雨廊橋”,長658米、寬5米,分為橋、塔、亭三部分。橋身為純木制結構,建筑材料之間以榫頭卯眼互相穿插銜接,直套斜穿,結構牢固精密,橋上建有塔亭,橋內擺放有紅漆長凳。<br>原橋于2010年10月18日竣工,10月底正式對外開放。在2013年被大火焚毀木質橋身,現(xiàn)今的木質廊橋是2014年按原樣重修的。<br> 相傳最早的廊橋建于唐朝,是江東一位土司王子為家住江西岸的蒲花公主而建。名為“滄浪橋“。重建后的風雨橋仍稱為“滄浪橋“,不知是否與先秦時期的一首詩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涵,可以濯我足”有所關聯(lián)?而“滄浪橋”與進入濯水古鎮(zhèn)的“滄浪門“便遙相呼應,前后關聯(lián)。 濯水風雨廊橋—滄浪橋,設計巧妙,精工細作,規(guī)模宏大,令人嘆為觀止。阿蓬江兩岸人們在橋上穿梭來往,居民在休息閑聊,小孩在游戲玩耍,游客在游覽觀賞,真正體現(xiàn)了風雨橋的作用。 在自拍照的一家子。 從風雨橋頭繼續(xù)往北就進入了老街,濯水鎮(zhèn)的古老牌坊豎立于此。牌坊后為古鎮(zhèn)的核心區(qū)域,石板街兩邊古老建筑鱗次櫛比,反映了千百年來的繁榮昌盛。<br> 濯水古鎮(zhèn)街巷格局保留較為完整,古老建筑依舊留存,文化積淀豐厚,故事、傳說精彩,讓游人興致盎然。 街角有一組雕像—“凌云大義“。是紀念濯水人徐廷澤(1928年~2005年),1963年從臺灣駕機起義歸來的事跡。 明心亭里陳列著一段巨大的金絲楠木,在陽光下金光閃閃,金絲浮現(xiàn),且有淡雅幽香。為2019年7月發(fā)掘于黔江黃溪鎮(zhèn),重達12.8噸。生長年限為6000余年,埋藏地下近3000年,確實是無價之寶。看來明心亭就是為了這珍貴的金絲楠木而建。 進入老街前還有一尊塑像,是革命烈士紅三軍政委萬濤的遺屬—冉啟秀。1923年,萬濤與濯水人冉啟秀結婚三個月離家外出求學,即參加了革命,于1932年犧牲。至1983年,黨組織來搜集萬濤的資料時,一直等丈夫回來的冉啟秀才知道丈夫已經(jīng)犧牲了51年,令人唏噓、令人感慨、令人佩服。 老街前段是半邊街,街道一邊臨江另一邊蓋滿店鋪;老街后段街兩旁古屋密布、店鋪林立,可見昔日的繁榮與喧嘩。 老街由青石板鋪就,長約千米,寬2-3.5米不等。街道兩旁的商號、民居、會館、學堂均為木質結構,有的是吊腳樓,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撮箕口,還有徽派建筑的白墻青瓦馬頭墻摻夾其中,錯落有致,別有風韻。老街自南向北分別有八賢堂、龔家抱廳、煙房錢莊、汪本善舊居、汪氏油號、光順號、濯河壩講堂等當?shù)赜忻墓沤ㄖR粭l石板老街串起了座座滄桑古宅,訴說了古鎮(zhèn)的興榮與衰落,講述著一段段傳奇的歷史與一個個精彩的故事。 “余家大院”又名“八賢堂”。余氏先祖余靖曾是宋哲宗元祐年間八賢之一,因范仲淹被貶而上書諫言,也遭貶黜,其后人便以八賢為掌號,以茲紀念。余家世代書香門弟,人們用“一門三進士,四代五尚書”來形容余家人才輩出。 八賢堂是濯水古鎮(zhèn)的重要古建筑之一,原為清乾隆年間所建的進士宅第,建筑面積達800平方米,是三進合院磚木結構民居建筑(最后一進和天井已經(jīng)損毀),為古鎮(zhèn)第二大古民居。整座宅院共有33扇門,66座雕花柱墩,99根立柱和188扇雕花窗,古樸典雅,突顯渝東南民居建筑的風貌特色。 萬天宮在八賢堂的東北方,萬天宮又名江浙會館。始建于清乾隆年間,是當時在濯水經(jīng)商的江浙兩省商人共同出資籌建,為磚木結構建筑。1982年因大洪水損毀嚴重,現(xiàn)僅存殘墻,令人惋惜。因此也只能觀其門臉,無法入內參觀。 在濯水鎮(zhèn)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樊家的錠子,汪家的銀子,龔家的桿子,余家的頂子。”錠子是拳頭的意思,桿子是槍的意思。這一句話,概括了清末民初時古鎮(zhèn)上名噪一時的四大家族的特點。 龔家抱廳是鎮(zhèn)上最具建筑空間特色的古民居之一,位于老街“三道拐”處,建筑面積400平方米、天井合院建筑,坡屋頂,全木結構四層。未修繕,也沒開放,不得入內參觀。 老街“三道拐”。 再往北是“煙房錢莊”、“汪本善舊居”、“汪氏作坊”及“光順號”。 煙房錢莊坐落在整個古鎮(zhèn)的中心位置,是古鎮(zhèn)的一塊風水寶地。錢莊是濯水古鎮(zhèn)早期的一家經(jīng)營規(guī)模較大的信用機構,由汪氏家族與徽商詹氏家族共同開辦。煙房錢莊原為汪姓宅院,建筑面積570余平方米,全為木結構穿斗梁架,木色為主要色彩。 汪本善舊居是古鎮(zhèn)上僅存的一棟有封火山墻的臨江五層吊腳樓。也是獨一棟站在街面上,透過這棟樓的大門和地下通道就可以看到江景的建筑。也是鎮(zhèn)上當前最高的吊腳樓,故被稱為“濯水第一樓”。是我國著名有機地球化學家汪本善先生的舊居,現(xiàn)已辟為食肆客棧。 “汪家作坊“--原大院主人汪世富,號子文,汪家擁有的房產,占了當時整條街的建筑的三分之一。民國時期,這個家族在鎮(zhèn)上擁有兩臺木炭汽車,他們除了三家榨房,還有釀酒、煙墨等產業(yè),另外還經(jīng)營票號、錢莊、運輸?shù)葮I(yè)務,真可謂富甲一方。 “汪家作坊“建筑面積680平方米,四進三天井合院建筑,坡屋頂,磚木結構,仍可以看出“前店后坊”的形式。 汪家僅榨油作坊就有三個,該建筑是榨油作坊保留的其中一個。大型榨油工具也在原位置附近保存較好。 院內雕梁畫棟、飛檐翅脊,并且全是純木結構,不用一釘一鉚,全用卯榫嵌合,加上豐富多變的空間布局和別具匠心的設計施工,充分展現(xiàn)了古韻建筑極高的藝術水平。 光順號是明清時期濯水“十大號口”之一,建筑面積880平方米,為濯水古鎮(zhèn)第一大古建筑。光順號是濯水古鎮(zhèn)七大院中唯一采用兩開大門的大院;也是鎮(zhèn)上唯一使用三方青磚青瓦墻的大院,臨街一面為全木構架,兩邊封火墻和院后為磚砌;其大門還是鎮(zhèn)上唯一的卷斗門。 大院原本是安徽詹姓商人在鎮(zhèn)上的一家客棧,后來詹姓商人與鎮(zhèn)上汪家合作開辦錢莊及其它業(yè)務,就把這座院子賣給了鎮(zhèn)上被譽為活神仙的名醫(yī)俞光順,于是改名為“光順號“。宅子中有一座老先生一手為病人把脈,一手捻著胡子舉首凝思 的塑像,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 老街上最后一個大型古民居是濯河壩講堂。 濯河壩講堂為樊家祖宅,光緒三十年(1904年),濯水樊家開始在此開設義學。 濯河壩講堂是古鎮(zhèn)第一所義學講堂,臨街一面為全開放式門廳。建筑體現(xiàn)了徽派民居與土家族民居建筑的結合,是重慶和武陵山地區(qū)唯一的涼廳街,也是全國唯一的涼廳式義學講堂。 樊家大院是三進合院建筑,坡屋頂,磚木結構,縱深布局,宅院空間具有較為嚴謹?shù)目臻g序列,各進呈梯級移位,以大門、二門、過廳、堂屋直至后院,遞次變化,呈現(xiàn)出由寬敞到緊湊的規(guī)律和特色。 老街上還有眾多的雕刻反映著濯水古鎮(zhèn)的人文文化,再現(xiàn)了許多舊時的生活場景。 在濯河壩講堂北側街道中段有一塊濯水古鎮(zhèn)最出名的“道德碑”,碑高1米,寬50厘米。道德碑立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已有100多年歷史。石碑陰刻“天理良心”4個大字,警示古鎮(zhèn)商賈,經(jīng)商、為人、處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據(jù)介紹,道德石碑在武隆山地區(qū)極為罕見。 石碑前一尊古時做生意的雕塑與之呼應,以示公平買賣、童叟無欺。 位于鎮(zhèn)子最北部的萬壽宮,是濯水三大會館之一,古鎮(zhèn)的標志性建筑,當?shù)厝朔Q為“戲樓”,樓高15米。 原本的萬壽宮規(guī)模極大,又名江西會館,最初是為了紀念江西的地方保護神許真君而修建。濯水萬壽宮原建筑多已塌損,如今僅殘存了這座300多年歷史的古老戲臺,彌足珍貴。 行走于古鎮(zhèn)石板長街,古老建筑的雕花門窗精美巧雅,圖案變化多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濯水古鎮(zhèn)石板長街的古建筑基本原汁原味,雖質樸、素雅、久歷滄桑、飽含悠長歲月的痕跡,但氣質高貴、典雅大方、工藝精良、數(shù)量眾多,老祖宗的文化財富、精神財富依然保留,令人贊嘆。 鎮(zhèn)上還有南北沿江來往的小火車,方便游客觀游覽參觀古鎮(zhèn)風貌。 晚飯在阿蓬江邊的吊腳樓上餐館用餐,吃的“準廣東味“—清蒸魚、白灼青菜、肉丸湯,美味可口。餐館臨江欄桿放眼望去,遠處山巒青翠連綿,近處阿蓬江面波光閃爍,中間風雨廊橋橫臥江面與田園,夕陽余暉灑落在山峰、水面、大地與古老的建筑之上,藍天飄浮帶彩的云朵,構成了一幅恬靜嫻適的風景圖畫。讓人心情舒暢、思想清明,美肴佳景,如此享受,人生幾何! 晚飯后,我們漫步江邊,向游船碼頭走去。 夜幕降臨,風雨廊橋燈光燦然,華麗的身姿驚艷夜空,阿蓬江面一片金黃。 抵擋不住美麗江景的誘惑,我們也登上烏蓬竹筏,泛舟阿蓬江。 小船緩緩游動,兩岸風光如畫,風雨廊橋燈火闌珊。 在船上,從南往北看,白天灰暗質樸的廊橋在夜幕下金光燦爛、耀人眼目。 竹筏穿過廊橋,華美的裝飾與艷麗的燈光令人驚嘆。 前方濯水大橋拉起一條弧形的光帶,右側的吊腳樓在華燈下一改古樸素雅的韻味,變得嫵媚妖嬈、生動明艷起來。吊腳樓下的彩色壁畫與樓上精雕細刻的窗花廊臺,遙相呼應、交相輝映,中華民族的藝術博大精深、美妙如斯。 船到鎮(zhèn)北濯水碼頭,掉轉船頭回蕩過去。這時竹筏駛入江心,從北往南看去,流光溢彩的廊橋橫跨江面。 靠近游船中心,水師城門燈火輝煌,將古建筑的美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約20分鐘游船很快就結束了(游船時間本沒那么短,是我們心血來潮上了最后一班游船,船工趕著下班加快了速度),游船靠碼頭,我們上岸,船工也收拾好下班去了。 我們意猶未盡,沿岸邊慢慢欣賞。 只見風雨廊橋像一條金背銀腹的長龍,被古鎮(zhèn)的人間繁華所吸引,舞動著身軀,在夜空下自遠方游來。 夜幕下、華燈中的風雨廊橋,重重的翹檐、明朗的民族特色、精致的工藝、獨具匠心的巧思,既是高貴的建筑,又是精美的工藝品,的確是古樸而華麗。 當廊橋與紅燈籠相親相愛時,就會是這個樣子。 入夜的老街,燈籠高掛,彩幡飄揚,依然是質樸變身為華麗。 來到白虎廣場上,當?shù)氐拇笊┐髬寕円烟鹆藦V場舞,歡樂的氣氛感染了四方游客,讓我們疲勞的身軀頓時輕松許多。 至此結束了濯水第一天游玩。 我們濯水古鎮(zhèn)住了兩晚,古鎮(zhèn)的白天與夜晚,清麗明晰的早晨與漫天彩霞的黃昏,由于光影效果的不同,視覺觀感也不同。風雨橋的景色也隨角度、時間、燈光的不同而變化無窮。由于照片太多,感想也不少,只好兩天分兩輯記錄,后面的照片更精彩。 本輯完。<br><br><div> 下輯:2022.7 湘、鄂、渝、桂 奇景游-11廊橋驚艷--濯水2<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义县|
比如县|
金塔县|
建宁县|
肥乡县|
航空|
百色市|
逊克县|
潼南县|
苏州市|
苗栗市|
将乐县|
永泰县|
奉节县|
石柱|
蛟河市|
甘孜|
科技|
万荣县|
密山市|
余江县|
偃师市|
大邑县|
拜泉县|
萝北县|
运城市|
临汾市|
荃湾区|
孟连|
库尔勒市|
西青区|
西藏|
和政县|
高邮市|
宝山区|
海林市|
辽源市|
泾川县|
伊川县|
柏乡县|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