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月16日初七,由大理乘車赴麗江古城,車程約兩小時,一日游,晩返大理。</p><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從獅子山觀景臺拍的古城風貌。說來奇怪,名為古城,四周并無城墻。欲知何因,且聽下面分解……</p> <p class="ql-block">喧鬧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麗江古城,最值得一說的應該就是這座“木府”了。</p><p class="ql-block">木府,全稱木氏土司府衙署,位于古城西南隅,獅子山下,其建筑為明代風格,恢宏華麗,氣象萬千。據說當年徐霞客來到麗江,木府土司怕其看見木府的金壁輝煌不讓紫禁城,疑有“多僭制”之嫌,于是不讓徐霞客故進城,而是讓其遠住大水車處。徐霞客夜觀木府,見木府反射白光,驚嘆曰:“宮室之麗,擬于王者!”</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木府大部分建筑毀于清末兵火及后來的動亂。現在我們看到的木府建筑面積僅相當于當年最輝煌時代的三分之一,而且多為后世重建。</p> <p class="ql-block">木府正殿,亦稱議事廳,夠威風吧。</p> <p class="ql-block">議事廳前的丹陛石,頗有皇家氣派</p> <p class="ql-block">議事廳前玉蘭怒放</p> <p class="ql-block">議事廳檐下懸有三塊“誠心報國”匾額,分別由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世宗朱厚熜所賜。</p> <p class="ql-block">議事廳內</p> <p class="ql-block">木府藏書樓,名“萬卷樓”,藏品頗豐。</p> <p class="ql-block">萬卷樓正門前掛有這樣一幅對聯,不知出自何人手筆,卻道出了麗江木府的厚重歷史內涵。</p><p class="ql-block">筆者在《大理印象》一篇中曾經說過,在唐宋年間,云南地方政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大理。大理段氏家族從南詔國到前后大理國,統治云南地方政權有三百多年。即使大理國在南宋末年被忽必烈的蒙古大軍所滅,云南在元代正式成為行省,但段氏家族的統治并沒有結束,元朝委任段氏為“大理總管”,其統治又延續了一百多年,直到元朝被明太祖朱元璋所滅,段氏家族才逐漸沒落。</p><p class="ql-block">木氏家族原為納西族領主,世代居住在滇西北,偏安一隅,權勢和威望與大理段氏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朱元璋滅元后,大理段氏地方政權被明軍一舉擊破,麗江納西族土司審時度勢,“率從歸順”,俯首稱臣。此舉大獲朱元璋賞識,便欽賜土司家族為“木”姓(此前納西人只有名而無姓),世襲知府。</p><p class="ql-block">“木”加“人”為“朱”,意味著視納西土司為朱家人,自然很是風光。但也正是因為這個“木”姓,麗江城建城時沒加圍墻。你想,“木”加上圍墻不就成了“困”字了,納西族子子孫孫不就被困于此地,發展不了了嗎?這便是麗江古城沒有城墻的緣由。</p><p class="ql-block">木氏家族自明初世襲麗江知府以來,共統治滇西北470年,轄區包括現今麗江市和迪慶州的部分地區。在轄區,木氏家族致力發展經濟,與蒙化(蒙化府,治所在今大理市巍山縣)、元江(元江府,治所在今玉溪市元江縣)并稱為云南三大土府之一,富冠諸土司,聲望日隆。</p><p class="ql-block">到了清雍正三年,清廷改革官制,“改土歸流”,木氏家族由土知府降為通判(府衙副職),仍參與統治,直至民國。</p><p class="ql-block">同大理段氏一樣,麗江木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歷史發展中有著重要地位,故“一座土司府,半部民族史”的評價絕非妄言。</p> <p class="ql-block">獅子山是古城最高處。山頂設有兩處觀景臺,一處可眺玉龍雪山,一處可覽古城全貌。山最高處建有萬古樓。</p> <p class="ql-block">我的腕表顯示了獅子山的海拔高度</p> <p class="ql-block">認真閱看萬古樓碑記</p> <p class="ql-block">遠眺玉龍雪山</p> <p class="ql-block">近覽麗江古城</p> <p class="ql-block">俯瞰木府</p> <p class="ql-block">麗江古城四方街。</p><p class="ql-block">后來游覽了束河古鎮才知道,這里的古城鎮大多建有四方街。所謂四方街,既是城鎮街巷的中心樞紐,又是市井商業繁華之地。</p> <p class="ql-block">四方街一景</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巷</p> <p class="ql-block">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名片,相傳是諸葛亮發明,又稱孔明車。其實,我國水車的發明和利用比三國時期要早得多。我們去時,水車中那架大號的還在轉動提水。</p> <p class="ql-block">從麗江古城出來,西北4公里處便是麗江的又一景點——束河古鎮。</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麗江古城有著領主官府的氣派,那么束河展現出來的則是“小橋、流水、人家”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麗江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古橋——青龍橋</p> <p class="ql-block">古鎮中還保存有不少這種半截石頭半截土磚的老民居。</p> <p class="ql-block">朋友在鎮中開了一家民宿——蟲子家客棧。我們來訪的這天,正是朋友的這家客棧開業十周年的紀念日。</p> <p class="ql-block">客棧中保留著古樸的風格。</p> <p class="ql-block">朋友熱情接待。朋友做的咖啡,味道堪稱一絕。</p> <p class="ql-block">朋友帶我們游覽古鎮。沒想到,古鎮中還保留了這樣一處幽靜的“世外桃源源”。——玉龍雪山的雪水滋潤了納西人的家園。</p> <p class="ql-block">老哥倆在鎮中“九鼎龍泉”處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篇后絮語</p><p class="ql-block">麗江古城,這座納西人的世代聚居地,如今頭上罩著多頂耀眼的光環:</p><p class="ql-block">——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不知是哪個機構評的,但好像基本得到大家的認可。另外三座分別是平遙古城、徽州古城、閬中古城);</p><p class="ql-block">——國務院批準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p><p class="ql-block">——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并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另一座是平遙)。</p><p class="ql-block">但是,常識告訴我,期望越大,則失望越大。去麗江之前,我就猜到,這座古城,躲不開其它幾座古城(另三座古城我都去過)的宿命——過度的商業化。果不其然,這里的商業化程度和那幾座古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p><p class="ql-block">古城的原住民已悉數外遷,代之而來的,是商鋪林立,人流如織。城市保留了建筑的外殼,卻沒保住內在的精髓。</p><p class="ql-block">和麗江古城相比,束河古鎮倒使人為之眼前一亮。但愿,這里的幽靜能保持得更長久些。</p><p class="ql-block">此次云南之行,是我第三次到云南。此前兩次,一次只到了昆明,另一次走了滇東,建水、元陽、彌勒、羅平、東川等地。這次走的這三個城市,彌補了我的缺憾。而這三座城市,恰恰又是云南旅游最熱門的打卡地。而且全家三代同游,天倫之樂,其樂無窮。</p><p class="ql-block">一言以概之——不虛此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浑源县|
富锦市|
普洱|
长白|
扬中市|
正阳县|
宁晋县|
颍上县|
夏津县|
紫金县|
清镇市|
龙南县|
禹城市|
开封市|
垦利县|
清丰县|
星子县|
怀远县|
福建省|
长岛县|
苍南县|
赤峰市|
深州市|
阳原县|
中西区|
灌南县|
汉沽区|
宽城|
安岳县|
海南省|
瑞昌市|
武安市|
和政县|
蕲春县|
五峰|
临颍县|
中西区|
紫金县|
涿州市|
仪陇县|
衢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