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主力西征,</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根據地,</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秋風蕭瑟。</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鄂豫皖,</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山川依舊,</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已非紅色。</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童子三千輕便快,</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追兵十萬窮兇惡。</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狹路逢、勇者勝強敵,</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全擊破。</b></h1><p><br></p><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缺糧草,</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忍饑餓。</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衣衫冷,</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軍心熱。</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海東猶似鐵,</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煥先如舵。</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斬棘行程余萬里,</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披星奮戰逾十月。</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終會師、但見蔣張哭,</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毛彭樂。</b></h1><p><br></p> <h3> 此詞填于2016年11月,紀念長征勝利八十周年。有感于紅二十五軍獨特的長征經歷和這支部隊波瀾壯闊的軍史。</h3><h3> 這是一支由充滿個人魅力的將領和洋溢蓬勃朝氣的士兵組成的團隊,戰無不勝,無堅不摧!是我軍歷史上最富有革命英雄主義的部隊。</h3> <h3>詞牌名,《滿江紅》,又名《上江紅》《念良游》《傷春曲》。雙調93字,上片四仄韻,下片五仄韻。多對仗。</h3> <h3> 紅25軍原屬紅四方面軍建制。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向川陜邊轉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將留在蘇區的部隊重建紅25軍。蔣介石集中重兵對鄂豫皖蘇區進行連續“清鄉”“清剿”和“圍剿”,紅25軍進行了艱苦的斗爭,部隊受到很大損失,根據地人口銳減。中共中央先后發出指示和訓令,指示紅25軍在情況嚴重時,可進行戰略轉移,創建新的蘇區。1934年8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派程子華到鄂豫皖蘇區工作。</h3><h3>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第14次常委會議召開,因為會址毗鄰戰略要塞花山寨,這次會議史稱“花山寨會議”,會議決定,鄂豫皖省委率領紅二十五軍實行長征。</h3><h3> </h3><h3><br></h3><h3></h3> <h3> 1934年11月16日,紅25 軍共2900 余人,由河南省羅山縣何家沖出發,向平漢鐵路以西轉移,開始長征。17日晚,從信陽以南東雙河至柳林間越過平漢鐵路。后經歇馬嶺、獨樹鎮等戰斗,突破國民黨軍的重重攔阻,于12月上旬經河南省盧氏縣境進入陜西省雒南(今洛南)地區。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雒南縣庾家河召開常委會議,決定在鄂豫陜邊界創建蘇區,并將中共鄂豫皖省委改為鄂豫陜省委。隨后,紅25軍在鄂豫陜邊界的鄖西、盧氏、雒南、鎮安之間地區,開展創建蘇區的工作。至1935年5月,經過蔡玉窯、文公嶺、荊紫關、袁家溝口等戰斗,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兩次“圍剿”,建立了鄂豫陜蘇區,部隊發展到3700余人。</h3><h3> 1935年2月19日,對紅二十五軍來說,具有特殊意義。中共鄂豫陜省委在鄂陜交界的鄖西召開“鄖西會議”,明確走到這里的長征部隊放棄入川、就地創建根據地,并提出了“大量擴大紅軍,建立地方武裝,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戰略目標。</h3> <h3> 1935年7月15日,中共鄂豫陜省委召開會議,決定率紅25軍主力西征北上,到陜甘蘇區會合紅26軍,集中力量消滅敵人,并配合紅一、紅四方面軍的北上行動;留下紅74師堅持原地斗爭。16日,紅25軍從西安以南的灃峪口出發,繼續長征。1935年8月3日,紅25軍進入甘肅,攻占兩當縣城。隨即北上,11日北渡渭河,進占秦安,威逼靜寧,切斷了西(安)蘭(州)公路交通。17日攻占隆德,爾后翻越六盤山,向東挺進。21日,在涇川縣的四坡村與攔截之國民黨軍1個團激戰,將其全殲。戰斗中,政治委員吳煥先犧牲。30日,經華亭縣安口窯北進。1935年9月15日到達陜甘蘇區的永坪鎮,次日同西北紅軍第26、第27軍會師,結束長征。18日,紅軍第25、第26、第27軍合編為紅軍第15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治委員。紅25軍改編為第75師。</h3> <h3> 1934年至1935年,紅二十五軍在鄖西邊戰斗、邊宣傳、邊壯大,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這也是紅軍在長征途中創建的唯一一塊根據地。紅二十五軍在鄖西地區建立了第一批區、鄉蘇維埃政權,發動鄖西人民進行土地革命,星星之火在此點燃。由孤軍成為勁旅、由偏師成為先鋒。歷時10個月的長征,紅二十五軍途經安徽、湖北、河南、陜西、甘肅5個省,轉戰近萬里,抗擊了30多個團敵人的圍追堵截,經歷大小戰斗數百次,不僅沒有減員,到陜北時,部隊還增加了800多人。</h3><h3> 毛澤東曾稱贊紅25軍的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下了大功。</h3><h3> 紅25軍長征歷時10個月,途經安徽、湖北、河南、陜西、甘肅5個省,轉戰近5000公里。它是在與中共中央長期失去聯系的情況下,單獨轉移并先期到達陜北的一支紅軍隊伍。</h3> <h3> 長征過程中,紅25軍創下了不朽的功績:</h3><h3>1、長征中幾支長征隊伍中最先到達陜北的一支工農紅軍。成為長征先鋒;</h3><h3>2、長征中唯一一支增員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抗擊了30多個團敵人的圍追堵截,不僅沒有減員,到陜北時,部隊還增加了800多人;</h3><h3>3、長征中唯一一支創建了根據地(豫陜、鄂陜邊區十余縣)的中國工農紅軍。在全國各革命根據地大部分損失的情況下,在鄂豫陜邊區播下了紅軍種子,創建了鄂豫陜革命根據地;</h3><h3>4、長征中唯一一支發展地方游擊師、紅74師的中國工農紅軍。為中國工農紅軍增加了新鮮血液。</h3><h3> 同時,長征過程中,紅25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h3><h3>1、中共鄂豫皖省委書記徐寶珊積勞病逝;</h3><h3>2、紅25軍政委吳煥先英勇犧牲;</h3><h3>3、正、副軍長徐海東、程子華負重傷。</h3><h3>摘自《百度百科》</h3> <h3> 紅二十五軍是一支最年輕的紅軍部隊,平均年齡不足18歲,被稱為童子軍,隊伍中大多數是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的遺孤。軍長徐海東33歲,軍政委吳煥先27歲。這支驍勇善戰的童子軍,1934年10月從陶家河揮師西征時,共有2980余人,長征途中創建了擁有50萬人口的鄂豫陜革命根據地。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主力4000余人繼續西征北上,到達陜北時還有3400余人,留在鄂豫陜根據地的紅七十四師也發展到2000多人,兩部合計5000多人,比長征出發時的人數多了將近一倍,并率先抵達陜北,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勝利結束長征、會師陜北做出了重大貢獻。</h3><h3> 如果說紅軍長征勝利作為人類超越自身極限的壯舉,那么紅二十五軍所創造的奇跡,更為這部偉大的史詩,寫下了獨具光輝的一頁,毛澤東曾高度評價這支百戰不殆的勁旅,夸獎徐海東這位開國大將是“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的人!”</h3> <h3> 人民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度的10年間(1955年-1965年),總共授予的1631名開國將帥名錄中,出自1932年重建的紅二十五軍的將軍,共計97名。其中大將1名、上將2名、中將6名、少將88名。</h3><h3>大 將:徐海東</h3><h3>上 將:劉 震 、韓先楚</h3><h3>中 將:李 耀、 張天云 、張池明 、陳先瑞、 林維先 、梁從學</h3><h3>少 將:王誠漢、王奎先、王德貴、方升普、方明勝、方毅華、毛和發、鄧少東、葉建民、葉道友、成少甫、呂清、伍瑞卿、鄔蘭亭、劉華清、劉振國、劉健挺、劉德海、關勝志、江騰蛟、孫光、嚴光、扶廷修、蘇煥清、李發、李士懷、李少云、李長如、李書全、李慶柳、李國厚、李世安、李世炎、楊森、楊克武、楊煥民、肖志賢、肖選進、吳華奪、吳林煥、吳宗先、吳振挺、何光宇、余明、余克勤、閔鴻友、汪少川、汪家道、宋維栻、宋治民、張希才、張竭誠、張震東、張宜愛、陳祥、陳炎清、陳鶴橋、羅厚福、金紹山、周世忠、鄭本炎、胡立聲、胡繼成、查國楨、趙遵康、錢信忠、徐體山、徐光友、席舒民、高林、曹思明、黃仁廷、戚先初、常玉清、董志常、程明、程啟文、程世清、傅春早、傅家選、鮑啟祥、謝正榮、詹大南、詹少聯、詹化雨、蔡炳臣、熊挺、顏東山。</h3><h3> 此外,還有數十名出自紅二十五軍、轉業到地方工作的省、部級以上領導干部,比如,程子華、鄭位三、郭述申、戴季英等,他們其實也能夠躋身于將軍之列,但卻失去了獲得將軍軍銜殊榮的機遇。</h3><h3> 徐海東的紅二十五軍真乃神軍也!</h3> <h3>配音來自網絡,VICTORY 。最適合英雄的進行曲。</h3> <h3>出自紅二十五軍的后期發展最牛的軍人,劉華清,官至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被譽為“中國航母之父”。</h3> <h3>我軍最傳奇的一個班,兩個兵是開國上將劉震和韓先楚,一個中將班長陳先瑞,就出自紅二十五軍。</h3> <h3>圖片均來自網絡,特注。</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犍为县|
科技|
资中县|
陇西县|
河曲县|
富民县|
天等县|
松江区|
岳阳市|
宁明县|
元谋县|
策勒县|
泰顺县|
昌乐县|
保靖县|
惠东县|
普宁市|
黑水县|
贵州省|
江华|
家居|
和田市|
兴义市|
广汉市|
涪陵区|
罗定市|
南通市|
壶关县|
收藏|
阿瓦提县|
革吉县|
汝城县|
齐齐哈尔市|
奉新县|
绥芬河市|
呼和浩特市|
托克托县|
鄂温|
米林县|
全椒县|
清原|